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韩愈的故事

时间:2023-03-24 14:59:32 兆波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韩愈的故事(精选10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韩愈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关于韩愈的故事(精选10篇)

  韩愈的故事 篇1

  韩愈投书苍龙岭

  苍龙岭乃西岳华山上一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一条险径。远远望去,像一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行在两山之间,龙脊突兀,宽不足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山之时,若隐若现,十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一段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游览华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文弄墨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韩愈的故事 篇2

  韩愈走马牵山

  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韩愈的故事 篇3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现在,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韩愈的故事 篇4

  韩文公设水布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韩愈的故事 篇5

  侄子成仙

  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非常痛心。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

  谁知韩湘回家见到诗后,也写了一首诗来言志。诗中说:“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韩愈不相信侄子,一会能酿成美酒,一眨眼使树开花。韩湘遂撮土一盆,一会儿说:“花已开矣。”拿开盆只见碧花两朵。叶间有两行小字,是一诗联:“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对侄子的'本领大为惊异,只好听任韩湘离开自己,云游天下去了。据说后来不久,韩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韩湘子。

  韩愈的故事 篇6

  镇州劝降名人

  韩愈三月二十五日到潮州,十月便调任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被调回京师任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年)七月转任兵部侍郎。长庆二年,他单身匹马赴镇州宣慰乱军,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年春天,镇州(在现在河北省)发生了叛乱:节度使田弘正被部下杀了,叛将王庭凑自任节度使。唐穆宗派兵去征讨。谁知道一仗打下来,官军不仅没打下镇州,大将牛元翼的一路人马反而被叛军包围了。唐穆宗赶紧同大臣们商量对策。由于朝廷没法增派更多的军队,只得同意让王庭凑当节度使,同时决定派一名大臣去劝王庭凑解除对官军的.包围。

  “众卿,谁愿负此重任?”唐穆宗问。

  大殿里一片沉默。谁都清楚,同这些叛军打交道可不是闹着玩的。

  “难道无人替朕分忧吗?”

  话音刚落,韩愈站了起来:

  “臣愿去镇州。”

  “你去后见机行事,不一定要进王庭凑的军营。”唐穆宗说。

  “臣既然要去,岂能只顾个人得失而观望不前呢?”韩愈斩钉截铁地回答。

  韩愈来到叛军军营,只见到处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一个个刀出鞘,箭上弦,杀气腾腾。韩愈从容地进入军帐坐定,一边品茶,一边威严地盯着王庭凑,好半天一言不发。王庭凑倒沉不住气了,说:“韩大人,镇州之乱,都是下边将士所为,并非我的本意。”

  “朝廷已经同意你做节度使,为何还包围牛元翼将军不放呢?”韩愈郑重地说。

  话没说完,一群叛将围住了韩愈,气势汹汹地质问道:“我们为朝廷卖过命,立过功,哪点对不住朝廷?为什么把我们当做叛贼?”“田弘正待部下太刻薄了,所以我们全军不满。”一个叛将申辩说。

  韩愈严肃地说:“可你们已经把他杀了,连他全家都给杀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要说的是,归顺还是反叛朝廷,你们今后的结局是不一样的!好好想想吧!”众人果然哑口无言了。半晌,王庭凑才问:“现在我们怎么办?”

  韩愈缓和了口气说:“只要撤除对牛元翼军队的包围,就没事了。”

  “好,好,我马上照办。”王庭凑说。

  韩愈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同年九月,他转任吏部侍郎,不久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的故事 篇7

  韩愈苦读成宗师

  公元768年,太行山脚下,黄河北岸的河阳(今河南孟县)韩庄,诞生了一个婴儿,他就是唐朝文学史上的一代文坛宗师,政治上多有建树的大思想家韩愈。

  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坛宗师,是和他从小刻苦读书分不开的。

  韩愈,字退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韩仲卿,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大哥韩会,不仅善于言谈,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官为起居舍人。就连他的大嫂郑氏,也是精通史书,能诗善文。韩愈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可谓幸运至极。不幸的是,当他刚刚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他只好跟着嫂子过日子。

  韩愈从小聪明过人,嫂嫂郑氏温和贤良。嫂嫂见韩愈聪明伶俐,便教他识字。开始,每天教他学十个字,他都能记得住;过了几天,嫂嫂每天教他上百个字,他也能记得住。嫂嫂感到吃惊,为了测验一下他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强,一天教他上千字,他仍然记得清楚。嫂嫂高兴地对他的哥哥韩会说:“小退之记忆力这么好,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也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啊!”

  韩会道:“看来能兴旺韩家门庭的,就是这个兄弟了。你一定要对他严格要求,尽快把他培养成才!”

  为了激励韩愈刻苦学习的志向,嫂嫂经常给他讲历史上苦读成才的故事。

  这一天,嫂嫂在教他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向他讲了屈原如何被放逐写《离骚》,孙膑如何被庞涓挖去膝盖骨后修《兵法》的故事,对韩愈的启发很大,他激动地流着泪对嫂嫂说:“请嫂嫂放心,我一定长志气,像他们那样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从此,他在嫂嫂郑氏的指点下,学诗读史,手不释卷,昼攻夜读,废寝忘食。嫂嫂对他的关心照顾也是无微不至,每当他晚上读书的时候,都一直陪着他,比亲生母亲还要尽心。韩愈理解嫂嫂的良苦用心,对嫂嫂很是敬重,感情很深。他对嫂嫂的感情,后来在《祭郑夫人》一文中说得很清楚:“有死而生,实为嫂恩。”意思是说,我韩愈在幼年失去父母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实在是嫂嫂的恩德。这的确是肺腑之言。

  就这样,韩愈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读完了《诗经》、《尚书》、《史记》、《后汉书》等几十部经典著作,并且能写诗作文章了。

  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韩愈苦读勤学之际,在他十岁那年,家中却遭到了一场横祸:宰相元载被皇帝杀死,韩愈的哥哥韩会因和元载平时有交往,也受到牵连,被降职到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一带)做刺史。

  由长安到韶州,三千多里路。韩会带领全家一路长途跋涉,昼行夜宿,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韶州。谁料到韶州仅仅住了两年,韩会也病死任上,于是,韩愈又和嫂嫂一起,护着哥哥的灵柩返回故乡。

  韩会的去世,对韩愈和嫂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横祸的打击,艰难的经历,也使韩愈那幼小的心灵变得沉重而成熟了,他暗下决心:发愤读书,早日成才,分担嫂嫂的重担,不辜负嫂嫂的殷切希望。

  从此,他每天五更起床,先到院中做一遍名叫“八段锦”的体操,然后回到书房,一天足不出户。他读《论语》,读《孟子》,读《诗经》,读《易经》,遇到困难,反复诵读,仔细琢磨,实在弄不懂的,去问嫂嫂,嫂嫂也不懂的,再问他人,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愈又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精通了诸子百家,诗文也有了很大名气。

  有一天,嫂嫂郑氏看了韩愈写的诗,对他说:“你的诗文已经写得很好了,但还没有达到出神人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咱们这里毕竟是个小地方,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多,我看你还是去洛阳、长安看看吧,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如果去学习一段时间,我相信你的诗文会有大的进步。”

  韩愈早就想外出求学,只是因为担心嫂嫂无人照顾,才不忍开口,今见嫂嫂如此一说,非常感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说:“多谢嫂嫂成全,兄弟远去,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学成归来,再报答嫂嫂。”

  第二天,他便带上行装、书童,告别家人,踏上了去洛阳的路程。

  到洛阳后,为了有利于学习,他没有住在亲戚家中,而是在一个僻静之处,租了两间茅屋住下,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穿粗布衣,每日只吃两餐,读书学习却常常到三更才休息。寒冬腊月,他舍不得生炭火;砚台里的墨结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呵,等呵化后再写;手冻僵了,搓一搓,继续写作;读书读得口干舌燥,喝口热水,继续苦读揣摩。就是在这里,他仔细研究了先秦两汉古文和南北朝时的骈体文,将两者加以比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公元793年,京师考进士,韩愈前去应试,以能诗善文之全才,被宰相陆贽录取为第一名。这年,韩愈二十六岁。从此他走上仕途,先后任宣武节度判官和宁武节度判官;不久,迁监察御史,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的诗歌自成一派,是古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一代文坛宗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的第一名。

  公元824年韩愈病逝,终年五十六岁,有诗赋杂文等四十卷流传于后世。

  韩愈的故事 篇8

  韩愈的自信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写的文章和当时流行的骈文风格迥异,骈文讲究对偶齐整、音韵协调,而韩愈写的文章注重当时口语的提炼,明白晓畅。

  24岁那年,韩愈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当时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陆贽,陆贽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写骈文闻名。当时陆贽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论》。“不迁怒不贰过”这话出自《论语》,大意是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韩愈看后,下笔成章,很快就写好了一片洋洋洒洒的'散文。主考陆贽是骈文高手,自然不喜欢韩愈的风格,仅看了几行,就把卷子丢在一旁。韩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落榜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年后,韩愈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巧的是试题与上一次的试题一样,依旧是《不迁怒,不贰过论》,主考官同样还是陆贽。韩愈呢,还是把上次的那篇散文依旧一字不落地写在试卷上。陆贽看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识,他仔细地反复看了几遍,拍案叫绝,说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一点骈文的味道,若不仔细看,差点埋没人才了。”就这样,韩愈考中了进士,并名列榜首。

  韩愈的故事 篇9

  贾岛和韩愈

  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清晨,贾岛打点行装后,就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去远方走访自己的朋友李四。

  李四叫李凝,他们小时候是同学,长大后,李凝因成绩优异到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上了国子监,而贾岛上了乡学。他们从此就分开了。前几天,李凝打电话告诉贾岛邀请贾岛到他家里来玩,并请他吃饭。然而,贾岛大老远的来到李凝房前,以为能饱餐一顿,谁知李凝不在家,大门被“铁将军”牢牢地把守着。邻居告诉贾岛,李凝随旅游团到黄山旅游去了,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回来。于是,贾岛决定写一首诗当纸条放在门缝里,告诉李凝自己已经来过了。作诗时,被诗中的一个字给难倒了,贾岛是一个用词既严谨又讲究创新的人,他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他骑在小毛驴上,急的团团转。就在这时,一只庞大的仪仗队从贾岛面前经过。而他却还想着用哪个字好,在不知不觉中,小毛驴就带着他走进了仪仗队。突然,几个士兵把贾岛从小毛驴上拽下来并按倒在地,还说:“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敢闯进我们老爷的仪仗队。”而贾岛还自言自语地说:“到底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好像还没有睡醒。这时,坐在账蓬里的韩愈看到外面非常乱,就大声问:“怎么回事?”“有一个人闯进了我们的'仪仗队。”

  一个士兵说。韩愈满脸疑惑地说:“你是谁?为什么要闯入我的仪仗队?”贾岛这才“清醒”,说:“老爷,我叫贾岛,我的朋友李凝请我吃饭,但他不在家,我想写首诗当纸条放在门缝里。但是有个字,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更恰当。”韩愈听后,知道这是一个读书人。自己也是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有了好感。于是,生气地对士兵说:“放肆,还不快把这位先生扶起来。”士兵一听老爷的话,连忙扶起贾岛。

  韩愈想一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就对贾岛说:“今天你也不用走了,我也就地扎营,我来陪你一起讨论是用哪个字好。”韩愈又对身边的人命令道:“去,赶快准备好酒好菜,我要和这位贾岛先生好好推敲推敲。”于是,韩愈和贾岛共同坐进帐篷里,一边饮酒,一边讨论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建议道:“我让士兵装个门,你在外面,我在里面,你先推后敲,我们看看哪样更好。”贾岛同意了。实验中,贾岛先推,韩愈说:“有声音,还可以。”贾岛又敲了几下,韩愈说:“这样更好,既有声音,又有礼貌。”贾岛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韩先生说得有道理,用“、‘敲’更为恰当。那就按韩相声您说的,用‘敲’。”说罢,两人高兴地共同举起杯来,畅快地一饮而尽了。贾岛微醉中还不忘赶紧写好诗歌,然后由几位官兵搀扶着来到李凝家门前,把纸条放在门缝里,然后,回来又和韩愈长谈至深夜。

  过了一段时间,李凝旅游回来了,当他打开门,就发现门缝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比,幽期不负言。

  李凝看后,觉得很对不起贾岛,就亲自登门拜访,道歉。

  从此以后,贾岛、李凝和韩愈都成了好朋友。

  韩愈的故事 篇10

  韩愈的童年

  韩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韩会抚养。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认真读书,好好做人。韩愈十岁的时候,韩会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在现在广东省),到韶州不久,韩会就因心情苦闷,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嫂嫂郑氏带着韩愈和儿子,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阳。安葬了韩会以后,郑氏关心地对韩愈和儿子说:“人生短暂,你们要抓紧时间读书做学问。虽不求显赫一时,也要不枉度一生。”

  韩愈这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他知道这是嫂嫂替哥哥说出的话。从此以后,每天早上公鸡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书房里读书。韩家历代有人做官,藏书很多。韩愈就从《论语》、《孟子》读起。遇到问题,他就向嫂嫂请教。可当韩愈读到《书经》、《易经》的时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韩愈就去找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就这样,韩愈还读了《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一年春天,嫂嫂把韩愈叫到身边,对他说:“兄弟,你长大了,去洛阳求学吧。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第二天,韩愈带着书僮,走上了去洛阳的路。

【韩愈的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唐代诗人韩愈的故事04-01

韩愈的故事文学家名人故事09-26

韩愈的名言03-29

韩愈的作品介绍12-07

韩愈《春雪》赏析08-17

韩愈师说全文08-17

韩愈《师说》教案03-13

诗人韩愈的评价08-15

韩愈生平简介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