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仙李白的坎坷一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留下许多经典诗作,但其人生道路却十分坎坷。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诗仙李白的坎坷一生
公元758年,一名57岁的男子从浔阳出发,怀着万分不甘又无奈的心情前往夜郎。这名男子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那一年,李白病体初愈。因为此前他参加永王东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李白究竟到没到过夜郎(今贵州辖内),至今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着,诗人李白的仕途从此打上句号。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场失意的一代诗仙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1岁。据说《临终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写。
《论语·子张》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满腹经纶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却又从未参加过科举。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时,才通过“公举”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两入翰林却都没呆多久,便弃官离京,最终却又卷入永王与唐肃宗的帝位之争中。
时至今日,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贯在内,仍有诸多的谜底待解,国人对李白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日前,第十七届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记者采访了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讲述一代诗仙李白在从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
诗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李白墓园。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2006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时,其墓地位于龙山,小的让人觉得寒酸。以至于诗人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路过当涂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葬缺官家礼,诗残乐府篇。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龙山对面的大青山。晚唐诗人范传正说:“(李白)旧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
李白老年的落魄,恰与其仕途不顺、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而被发配夜郎有关。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作者杨采华先生介绍说,李白发配夜郎被赦免后,投奔其在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当时连年天灾兵祸,百姓生活困苦,县令李冰阳也无法援助李白一家五六口人。“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是另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对李白悲惨命运的叹息!
籍贯不明断了科考路
后人熟知的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是浪漫、潇洒、不羁的代表。
李白24岁时,他便离开故乡(四川江油)而踏上远游的征途,称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云游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等友人,留下了不少令人叫绝的诗作。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才华横溢的李白从未参加科举考试。是李白怕自己考不上?还是李白不想走上仕途?
杨采华是汉诗学会理事,著有《屈原及其辞赋新解》等书,《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是其新著。对于李白为何没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杨采华的研究结果是:李白的“黑户”身份断了他的科考之路。
对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人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也有人说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杨采华举例说,李白在《赠张相镐》中说:“本家(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乱奔流咸秦,因官寓家。”《新唐书》说李白是山东人。范传正却在李白碑碣上说:“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牒谱……。”
李白的籍贯不能确定,又无牒谱资料可查,他家潜居广汉不能冒籍也不能附籍。杨采华表示:“用今天的话说,李白一家人是‘黑户口’。在开元、天宝年间,没有户籍的人是不能参与科考、不能从军的。”唐玄宗曾颁布《禁客许附贯敕》说:“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明者,然后依列,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这类问题),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这道皇帝诏书既杜绝了地方上许多附籍贯的考生,还扼断了地方官员徇私枉法之道。可这诏书也有不足之处,它将李白这样有才华而没有籍贯或籍贯不明的有志青年拒之科考大门之外。于是,李白纵有生花之笔,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进入科考大门博取功名。
历经曲折才经举荐入仕
从24岁开始四处游历,到被召进翰林院,李白经过了十多年。其间,李白有过一段婚姻,他与原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并居于许家。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段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不过,有研究称李白其实是李唐宗室子弟,是大有身份之人。
“从相关典章制度看,盛唐青年人进入仕途的途径:一是科考,一是从军,一是举荐,一是买官。在这几条途径中,科考与参军都要严格以户籍档案为依据,否则,没戏!”杨采华介绍说,唐代科考取士制度并不完善。于是,朝廷又采用了举荐入仕的途径,州郡太守(刺史)有权举荐孝廉及山林隐逸奇才,负责将这些人选送为王朝效力。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叙说,昔年,我与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长达数年之久,不曾来往过城市之中,我们远居在大山深处豢养飞禽数以千百,这些鸟儿与我们朝夕相处,时常飞到手上啄粟。广汉太守闻之惊异,他来山中考察后称赞我们慈善惠及禽兽,颂德于朝野并举荐我们进入仕途,可我们俩却置之不理。李白陈述的这件事,大约发生于开元初年,他被举荐的同时也拒绝了举荐。
李白的心态终归是发生了变化,为了走上仕途,他也开始结交权贵。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李白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对于李白入仕的时间,有一说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杨采华认为是在公元733年。杨采华介绍说,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在元丹丘、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帮助下,李白第一次进翰林院成为翰林供奉,这与魏颢所谓“白久居峨嵋,与元丹丘因持盈公主达,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之说较为一致。此外,杜甫有首《饮中八仙歌》,诗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可见李白在此之前已入翰林。
两入翰林均未久待
“第一次进入翰林院仅过去一年多,李白便出走了。”杨采华说,在长安结识贺知章等“饮中八仙”。这个名称是杜甫取的,他写有一首《饮中八仙歌》,用诗的形式给这8个人画了8幅漫画。多年后,李白追忆这段浪漫的宫廷生活时,在《流夜郎赠辛判官》诗中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这时的李白是多么潇洒倜傥。
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秋,李白负气出走翰林院。到天宝二年(743年)再入翰林院,李白整整10年没有进入长安,所谓“十年罢西笑”及“一去已十年,今来复盈旬”便是证据。
不过,李白在翰林院并未久待。李白一开始颇得玄宗信任,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也透露说:“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后来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以自昏秽。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杨采华举例说,对于李白在翰林院的这段日子,晚唐诗人皮日休说得更明白:“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李翰林白》)
李白最终在天宝初年从翰林院被“放逐归山”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李白醉草诗文时让杨贵妃“捧砚”,太监高力士“脱靴”,因而引发报复。不过,杨采华认为,李白实际上是得罪了当时的右相李林甫。
《资治通鉴·唐纪》称:“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天宝初年,李林甫屡兴大狱,设计陷害丞相张九龄、左丞相李适之,并先后罗织了京兆尹“韩朝宗案”、长安令“柳升案”等等,波及数千人。为了防止刺客夺命,李林甫夜夜身着女人装,扮成妇女。李白曾作《雪谗诗赠友人》:“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雀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此诗中的“妇人”并非指杨贵妃,实则指经常男扮女装的李林甫。李白在《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中称“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惜光阴逝。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佞臣,只能是奸臣李林甫。
天宝五年(746年)初春,李白写了《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后不久,自己也被放逐归山,离开了翰林院。
陷帝位之争被流放
李白最终陷入落魄,要从安史之乱说起。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避居庐山。这场唐朝的内乱原本没李白什么事儿,但怪就怪他的名气太大了。唐玄宗在马嵬坡遭到兵变,被逼无奈杀了杨国忠与杨贵妃。此后,唐玄宗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玄宗入蜀,李亨则在灵武自即帝位,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要说这李亨登基也不合法,但玄宗先遭安禄山叛乱,又在马嵬坡被逼杀掉贵妃,已经是心灰意冷,对自己突然被太子尊为太上皇,也就没说啥。但他的儿子可就不这么想了。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
杨采华分析说,唐玄宗在奔西蜀途中发了诏书,下放军国大权至诸亲王及地方军政一把手,让其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平息叛军。太子李亨却不听玄宗诏令,拥兵陇西,僭登帝位抢班夺权。而永王李璘出师东巡之时,得知李白隐居庐山,遂数次下达聘书,李白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在永王东巡时,李白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捕入狱。
李白被下狱后,在一首诗中说“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意指自己是被永王胁迫的。杨采华认为,李白从军永王说不上是内心的妥协,这是他顺着中丞宋若思、右相崔涣两位大臣给他搭的梯子走下台阶的举措。这首诗作于李白服刑中,他只能按着宋、崔两人的“启发”继续把假话说下去。否则,新的牢狱之灾又将等待着他。李白在《致贾少公书》说:“王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由此可见,李白从军永王时,很享受“三顾茅庐”的待遇,并不存在“胁迫”一说。
永王败北后,右相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驻扎在浔阳的中丞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崔涣为“永王事件”牵连的人开脱罪名,却得罪了同僚和下属,被罢去右相之职,并贬为太守。接替崔涣办理“永王事件”的官员李峘,将已结案件推翻重审,并重新拘捕释放人员。宋若思让李白先藏起来,不久,藏在潜山县司空原旧居的李白被逮捕,后被判流放夜郎。
是否到过夜郎争议不断
云贵高原东北部莽莽苍苍绵延千里的大娄山脉中段,有一个县城叫桐梓。在春秋战国时期,桐梓即属于古夜郎国鳖国范畴,秦汉时期属于先后设置的夜郎郡领域,史学界把桐梓称为“唐宋夜郎”。桐梓有个夜郎坝,四围皆山,其峰其峦,错落连环,是个海拔600多米的山间盆地,目前是夜郎镇镇政府所在地。
李白是否到过夜郎?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李白在流放途中就接到赦免的诏书,有人则认为李白曾在夜郎居住过3年。贵州当地研究李白的学者黄光荣对记者说,桐梓留存有不少和李白有关的地点,如太白诗碑、太白碑亭、百碑台、太白书院、太白望月台、谪仙桥等。
李白中途遇赦得返,并未到过夜郎的观点,最早见于北宋人曾巩所写的《李白集三十卷序》。曾巩根据李白的诗、书、自叙分析李白遭流放后,“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并未到达夜郎。主张李白“未至夜郎”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李白本人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一诗。
黄光荣认为,李白确实到过夜郎。仅清王琦编注的《李白全集》收集的李白诗,就有32首是关于夜郎的,如“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
公元759年,李白被赦免之时,已经58岁。两年之后,季广琛出任宣州刺史,他与李白曾同为永王幕僚。在官军收复宣州的鼓舞下,已经60岁的李白不顾年事已高,决定再次投军扫除东南之乱。他来往于金陵、宣州间,有《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李白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此次投军未果,既可说是怀揣报国之志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最后一次自我请缨,也可说是李白从政之路的最后一次尝试。随后,李白即返回当涂县其族叔李阳冰处,并于第二年卒,葬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后移墓地于青山。
诗仙李白的坎坷一生
天赋异禀,年少成名
从小李白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名人小故事”告诉我们李白小时候有多么聪明机灵。其实从李白自己的诗词记载来看,当时的他不仅仅读圣贤书,更研习道家思想,自认为是老子的后代。他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是出自兴趣。兴之所至,或作赋、或题诗、或研读经典、或搜罗怪书。
但是少年李白的天赋是不可否认的。凭借一首《蜀道难》,贺知章称他为太白金星下凡的谪仙人。进而,诗仙的美名遍扬天下。无论是《蜀道难》,还是早期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都能够看出他的天赋异禀。但其实根据史书记载,以及一些间接的历史文献表明,在这个时期,李白本人更向往隐居的生活,在不同的诗作、与友人的应答诗、以及一些当代文人撰写的传记中都有所提及。此时的李白,无心与功名,一心只想在山水田园中游玩。随着他的天才名声逐渐响亮,接触了更多上流社会人物,结识了更多知己文人,慢慢地,他有了新的想法,他想为国效力,展现自己的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华。
对月吟诗
岁月蹉跎,一事无成
可是命运和李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华比不上他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的万分之一。与他相识的达官贵人都很欣赏他的诗作,可是没人愿意举荐他做官,也没人愿意聘请他当谋士。各方面考证,李白当时的家庭背景使他无法通过正常的科举制度入仕为官,因此,迫不得已的李白走上了另一条文人的道路——献赋谋仕。在这段时间,李白写了不少赋献给唐玄宗,希望得到玄宗的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唐玄宗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认识到了李白的才华的重要性。但是,令人唏嘘的是,唐玄宗从来没把李白当作是一位谋士。偶尔,他也询问李白一些世事,但更多时候,他将李白当作是一位文人,并且仅仅是一位作诗的文人。他下令让李白写诗赞美杨贵妃的美貌,歌咏大唐的盛世,对李白宠信有加。期间,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驭手调羹,李白可谓盛极一时。
后人总在想象李白吟诗的样子
但是盛极必衰。李白此人不知收敛,为人张狂,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官场上的人。再加上风头极盛,却无法真正接触政事。他渐渐感到苦恼,感到自己像是一只笼子里的金丝雀,逐渐对皇帝的命令感到厌倦和怠惰。加上小人屡进谗言,唐玄宗渐渐疏远了李白,李白在朝中更是可有可无,他干脆放任自己,在饮酒作乐中寻求自己的理想。
周游四海,遍交知己
得不到重用的李白最终离开了皇宫,他开始游历四海,周游全国。在这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知己,也遇见了不少故交。有许多在他的诗作之中留下了名字,也有一些自身就是伟大的诗人。其中,诗圣杜甫和李白的相识与相交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笔。
李白代表的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和杜甫代表的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可是风格不同,不妨碍两者之间相互欣赏和学习。李白成名良久,杜甫年少时就开始阅读李白的诗集,对他非常钦佩。如今两者终于见面,他对于李白非常尊敬。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来称赞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李白来说,杜甫的诗歌让他看见了诗的另一种可能,他也很欣赏这位年轻的后生。可能对于不同于自己的风格,他们都持以尊敬和欣赏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态度之下,两人不多时就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周游过程中,李白还遇到了许多其他的朋友。这可能也与他本人性格有关,在这段时间之中,他真正做到了知己遍天下。也在这段日子之中,唐朝逐渐衰弱,安禄山慢慢扩张权力,筹谋安史之乱。
李白常常望月叹息
报国失意,颠沛流离
接下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得李白的报国梦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安史之乱爆发,全国大乱,唐玄宗慌忙逃往四川,在马嵬坡被迫处死杨贵妃。李白加入永王的阵营,成为了永王的狗头军师,指挥永王擅自借调来的军队迎战叛军。可惜他的军事政治才能实在差强人意,最后不仅没有击退叛军,保卫国家,反而引来了叛军的征伐,更在事后因为这件事情被判罪流放。
这个罪名不断改判,在这个过程中,李白的流放地点不断变更,他一直在路上颠沛流离。直到乾元二年,皇帝大赦天下时,他还没有抵达流放地点,在半途中听说了大赦的消息,喜出望外,写出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在这之后,李白终于结束了他的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涯,回归了平静的田园生活。与此同时,他的报国梦也真正破灭了。
溘然长逝,谪仙归去
关于李白的死亡,众说纷纭。其中有正史记载的有两种:《旧唐书》记载,李白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另一种记载于其他正史,说李白以垂暮之龄,仍为国家奔波,后来生病去世于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无论是哪一种死亡方式,都是李白传奇坎坷的一生的没那么顺利的句号。
【诗仙李白的坎坷一生】相关文章:
诗仙李白12-14
诗仙--李白03-28
诗仙李白的简介07-23
诗仙李白简介08-20
诗仙李白作文04-12
诗仙李白的生平介绍08-20
诗仙李白生平04-28
说说诗仙李白的故事12-14
唐诗大家之“诗仙”李白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