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学常识之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即唐初出现的四位杰出的诗人,一起雄健的诗风,打破了南北朝绮靡的诗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位著名诗人吧!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由宫廷走到了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唐诗杂论 四杰》)。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作品集为《王子安集》
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 《在狱咏蝉》《帝京篇》,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王勃简介:
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年仅二十七。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
杨炯简介:
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世称杨盈川,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是唐朝的诗人、官员和文学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年仅九岁的他就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应制举及第,被授予校书郎的职位,后来历任崇文馆学士、詹事司直等职位。
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他因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而被牵连,被降职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杨炯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约如意元年(692年),他迁任盈川县令,以其严酷的吏治而著称,最终卒于任上。
在文学上,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歌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突破了齐梁“宫体”诗风,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擅长五律,作品包括《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此外,他所作的《王勃集序》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在初唐诗歌革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卢照邻幼读诗书,十岁时远赴江南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听他们讲授《三苍》、《尔雅》以及经史书籍。学有所成后,卢照邻奔赴长安干谒求仕,最初投靠了朝廷重臣来济并深受其赏识。后来,他曾任王府典签和益州新都尉。
在文学上,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他的诗歌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和王勃、杨炯、骆宾王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其代表作有《长安古意》,此诗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抒发了志士之不平。
然而,卢照邻的人生并不顺遂。他因感染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而不得不退职,并因此饱受病痛折磨。他曾在太白山服药中毒,病情加剧。后来他又转到东龙门山客居,布衣素食,靠朋友接济维持生活。垂拱元年(685年),他移居阳翟具茨山下,预为墓。最终,他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丰富,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他的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相传《咏鹅》就是他七岁时所作。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骆宾王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受命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谪,从军至西域,长期守卫边疆。后入蜀,进入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僚,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多出于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他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狱中作《在狱咏蝉》。调露元年(679年),骆宾王遇赦被释放。调露二年(680年),骆宾王出任临海县丞,故世称骆临海。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即李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云被杀,或云投江自尽,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一生著作颇丰,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在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此外,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等,展现出豪情壮志和见闻亲切。
【国学常识之初唐四杰】相关文章: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咏鹅》11-12
国学常识之吴中四杰04-21
初唐四杰人物简介08-07
初唐四杰贡献及其作品风格09-10
国学常识之科举四宴05-22
国学常识之《大学》02-03
国学常识之禅让制07-29
国学常识之禅让制09-19
国学常识之文史知识03-08
建安之杰是谁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