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
导语: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文明的军事著作,但大家知道它其中所蕴含的道家道理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孙子兵法》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千百年来享有盛誉,被称为“兵家圣典”。其思想体系之博大精深固不待言,而放眼古今中外军事斗争之成败,无一不与其言相符相合。兵法十三篇独具匠心的提出了许多观点,不仅有益于当时,亦是万世不易之法则。同样,十三篇中一些兵家常用名词术语的产生,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世的言兵者们所继承下来,并成为中华兵学的独特之处。例如:先后、主客、奇正、虚实等等。这些名词术语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华兵学的进步,同时也与其他诸子学说产生了共鸣,它们的产生既是对往古军事作战成果的研究总结,更是直接来源于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最高峰——道家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提出了一个观点“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指出了世间万物都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性质,这是其矛盾之处。然而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这种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在《道德经》的第四十章,老子更是进一步的.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概念,告诉我们对立的双方都遵循着相互推动、彼此转化这一规律,深刻的指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方向。道家的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称之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而用《易•系辞上》的一句话加以总结,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我们用阴阳作为宇宙间两种力量的代表,那么《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都可以统归于这一概念之下。例如: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先为阳,后为阴。形为阳,势为阴。攻为阳,守为阴。客为阳,主为阴。正为阳,奇为阴。实为阳,虚为阴。
由上可见,兵法十三篇中的这些术语,皆由阴阳二字引申而来,而其哲学思想之来源,则毫无疑问是直承道家之体系。《孙子兵法•势篇》所言“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又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是将《道德经》中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以兵家的术语加以发挥,其思想脉络的传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虚实篇》中最经典的那一段“兵形象水”的论述,更像是以兵家思想把《道德经》上善若水中的“事善能、动善时”单独提出并加以阐释,赋予其兵法上的特定内涵。笔者以为,自古兵书战策千经万论,总不出“阴阳”二字,此为兵法之枢机。如此看来,又岂独兵法?诸子百家之学,又何出“阴阳”二字?则道家之学所以被称为“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又有什么好疑惑的呢?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相关文章:
孙子兵法中包含的道家智慧02-22
道家智慧导论教育心得05-22
从儒学道家感受水的智慧03-19
《孙子兵法》中的择人观06-27
荒漠中的生存智慧04-01
行李中的智慧作文05-01
生活中的智慧句子04-24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04-10
《国学常识》什么是道家—道家介绍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