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十三经是什么?

时间:2023-04-17 17:29:44 洪熔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十三经是什么?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三经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三经是什么?

  《十三经》,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十三经是什么?欢迎大家参考!

  经,指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从西汉到清代,有十三种儒家文献渐次取得“经”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经”。

  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皮锡瑞《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出而有经之名。《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始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孔子始明言经。

  孔子把自己之前的重要典籍作为“经”,以阐扬儒家思想,但孔子并没有以“经”命名这些典籍。“孔子以前未尝有六经,孔子亦未尝造六经。”(钱穆《国学概论》)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部注疏的书名、卷数、注疏者及阮本校勘者如下:

  ⑴:《周易正义》一○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李锐校。

  ⑵:《尚书正义》二○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清】徐养原校。

  ⑶:《毛诗正义》七○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清】顾广圻校

  ⑷:《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臧庸校。

  ⑸:《仪礼注疏》五○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徐养原校。

  ⑹:《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洪震煊校。

  ⑺:《春秋左传正义》六○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严杰校。

  ⑻:《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清】臧庸校。

  ⑼:《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清】李锐校。

  ⑽:《论语注疏》二○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孙同元校。

  ⑾:《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尔雅注疏》一○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清】李锐校。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历代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强化其地位,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十三经是什么?

  儒家十三经,就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了儒家“五经”之说,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到了汉朝后期,又增加到“七经”。到了唐代,又演变成“九经”。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增加到“十一经”。到了南宋时期 ,“十三经”正式形成,成为法定的儒家经典,这十三部儒家文献正式登上“经”的地位,再没有增减过。它们分别是:

  一、《周易》。历来都被视为群经之首,是我国最神秘的一部经典。它本来是一部占卜用的书籍,后来儒家学者借助其卦爻的形式,又发挥了它的哲学思想,整理了一批解说,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周易》始终占据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于形成中国特色文化以及丰富思想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尚书》。是记载上古时期重大人物事件的一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三、《诗经》。是孔子整理选编的,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一共选了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世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四、《周礼》。相传是周公所作。主要记载周王室以及战国时期各国王室制度的书,通过对各种职官所掌管事物的记载,阐述当时社会制度以及思想。

  五、《仪礼》。相传是周公或者孔子所作,主要是记载先秦时期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的礼仪之书,包括婚丧嫁娶、成年礼、饮酒礼、射箭、祭祖等等各种礼仪规范。

  六、《礼记》。主要是阐释先秦时期的礼仪、典章制度,记载孔子与弟子的言论,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所编。

  七、《左传》。左丘明著作,原名是《左氏春秋》,是阐述《春秋》的一部经典,根据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所编撰,并增加了一些《春秋》没有记载的事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主要以陈述历史事实为主,既是历史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八、《公羊传》。也称《春秋公羊传》。相传是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著,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着重解释《春秋》中“微言大义”的部分,还原孔子的本意。

  九、《谷梁传》。也称《春秋谷梁传》。相传是子夏的弟子谷梁俶根据子夏的口述,编著而成的一部著作,也是为解释《春秋》而作的。因为孔子的“微言大义”,实在是太过隐晦简约,一般人很难读懂,所以这部经和《左转》、《公羊传》都是用来帮助大家,读懂孔子所编撰的《春秋》。

  十、《论语》。这部经典大家都很熟悉,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也是儒家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十一、《孝经》。孝道是儒家思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这部《孝经》就是专门论述孝道的一部经典。相传是孔子所作,但后人对此提出过很多质疑。

  十二、《孟子》。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位儒家代表。《孟子》就是主要记载孟子思想、言行以及各种社交活动的一部经典,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十三、《尔雅》。秦汉期间所作,作者不详。这是专门解释词义的一部著作,收集了相当丰富的汉语词汇,是词典的鼻祖,在我国语言史和词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十三经是什么?】相关文章:

十三经指的是什么01-17

十三经01-17

儒家十三经03-20

关于十三经的介绍02-26

儒家经典之儒学十三经01-18

国学常识:什么是十三经08-16

国学常识之“十三经”的内涵08-17

是什么也是什么造句11-11

就是什么也是什么造句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