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宋明清玉雕童子揭秘

时间:2021-02-26 11:00:39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明清玉雕童子揭秘

  宋代喜欢玩荷叶,明代长得有点粗,清代好动更活泼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到宋代,制玉技艺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宋代玉童:常举荷叶,因为那是潮流

  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整体来看,宋代玉童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均为浮雕作品,局部镂空透雕,雕刻精细,以阴线刻出大部分纹饰。

  2.头部较大,后脑隆起,眼睛、鼻子也比较大,嘴比较小,面部五官刻画较简单。

  3.衣服袖子细长,着长马甲,短肥裤,身后一衣角略起,裤子的'纹饰有“*”和“×”形纹饰,上衣有三至四道阴刻线纹。

  4.发式有三种:即平直短发、齐额短披发、左右分发。发丝刻划细密、均匀、整齐。

  5.童子所持荷花大多数高于头顶或与肩部平齐,荷花也比较大,一般不小于童子的头部,花瓣厚实饱满。

  宋代玉童子造型多持荷,这可能与民间生活习俗有关。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益效颦磨喝乐。”宋代持荷玉童子便是此习俗在艺术品中的体现。

  明代玉童:我们不再是八字眉啦

  明代玉雕童子出土的比宋代的多,传世的也比较多。明代玉童保留了元代遗风,同时出现了新的特点,雕工趋向于简练豪放,不及宋代精细,这是受了元代游牧民族粗犷简率性格的影响。

  明代玉童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1.明代早期的持荷童子保留了宋代持荷童子将荷花多高举头侧或脑后的造型,但到了中、晚期,童子所持荷花多放于脑后或过肩垂至后背,与宋代明显不同。

  2.头形较大且扁平,多作正面姿态,少见后脑隆起。头形比宋代的小,一般小于袖口。双腿多作交叉或并立状。

  3.发式以桃形为最多,还有其他发式如左右分或留发髻的发型,但留发的面积比宋代小,发丝线条短粗稀疏,已失去宋代细密均匀的特点。

  4.鼻子多为楔形,耳朵多为长椭方形凸块状。眼睛的线条更为简练,眼脸多剔地隐起,眼中刻一横阴线。宋代玉童特有的八字眉在明代已经不见。

  5.衣领多为圆领和交领。腰间束带和扎蝴蝶结成为明代新时尚。衣裤褶皱线条比宋代粗深,呈波折纹。

  总之,明代的玉雕童子,如婴戏、连生贵子等,有图比有意,有意必吉祥,以玉童为主的题材多吉祥、喜庆的内涵。

  清代玉童:或站或蹲,动作多了

  考古发掘出土的清代玉雕童子较少,但是民间的传世品比较多。清代玉童突出的特点是:

  1.造型多样,形体写实,或站、或立、或蹲、或跪、或卧等造型比前代增多。装饰题材也比宋、明两代繁杂,除持莲荷外,还有多种动植物的组合,尤其是持如意等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2.雕琢精致细腻,一丝不苟,每个角度、每个线条都经过仔细琢磨,不露刀痕和棱角。

  3.器形比较大,前额头宽阔饱满,后脑部浑圆。发式多为双鬓形,也有平直短发。

  4.脸部五官雕琢十分细致、写实,一般眼眶圈压磨较深,上眼脸突起。眉、鼻相连,鼻梁骨较高,蒜头状鼻头。大耳贴于面颊两侧,颧骨高凸。这些五官刻画的特征都代表了典型的清代风格。

  5.服饰比宋、明时的都宽大,以宽袖束袍服或短衣居多,下身一般都穿长裤,裤腿宽松,裤子上不施纹饰,衣服的褶皱纹刻画得较粗深,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总之,研究宋、明、清三朝的玉雕童子,不仅要看考古发掘出土的玉雕童子,比较不同时代的雕琢风格,而且还要与同时期的绘画、瓷器、金银器中的童子形象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才能对宋、明、清三朝的玉雕童子有全面的了解。

  玉雕以童子为题材,有着深刻的含义。童子是人生之初,行为朴质无邪,坦荡自然,其实就是代表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和坦荡磊落的襟怀。

  宋 持莲花玉童 高6.7厘米,童子双手持莲茎,莲花过头顶。额下短八字眉,管形直鼻,小嘴,露环形右耳。身穿长袖对襟衫,下着宽松肥裤。腰间束带,手腕戴镯。

  宋 抚鹿童子 高4.2厘米、宽3.0厘米、厚1.3厘米。童子直立、细目直鼻、小口大耳。身着窄袖长衫,下着肥裤,露足。左手持一折枝带叶之荷,花下蹲伏一口衔灵芝的雏鹿,构图匀称,刻划细腻。

  明 白玉童子 高6.2厘米、宽3.5厘米、厚2.3厘米。白玉,半透明,局部有黄斑。童子头戴软翅头巾,面露笑容。身着窄袖长衣,外罩半袖襦衫。双手持折枝长蔓仙草。

  明 持荷玩鸟童子 高5.7厘米。白玉,半透明。童子头形较大且扁圆,手形比较小,左手持莲茎,莲茎顺身体左侧而上,莲叶过肩垂至后腰部。上着对襟长衫,露裹胸,束三层带饰,下着宽松肥裤。背面有一条长阴线以示背缝,下摆两衣角外翻。

  清 击鼓童子 高3.6厘米、宽6.0厘米。童子头梳双髻,宽额,蒜头鼻,满面笑容。身着束腰上衣,下穿肥裤,倚鼓蹲踞。左足置于鼓前,右足屈于身后,右手执短棒于鼓前,左手执如意于鼓后。鼓顶悬磐,磐下垂彩结流苏,寓意“吉庆如意”。鼓下有镂雕鼓座。鼓座后侧卧一长尾卷耳小犬。

  清 张仙送子 高6.0厘米。白玉,半透明。张仙头佩软巾,慈眉善目,长髯,身着宽袖长衫,腰间束带。右臂上举,手托弹丸,左手执弓。小童侧首仰视,一手托竹篓,一手执花结。全器质如凝脂,白玉无瑕,做工精细,为康乾朝玉件精品。


【宋明清玉雕童子揭秘】相关文章:

玉雕09-03

玉雕05-27

火童子04-17

松下问童子作文03-12

宋纪·宋纪四04-18

玉雕工艺的表现手法的介绍04-16

五尺童子成语05-08

童子何知成语解释12-11

难忘的童子军训练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