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石文化遗址现身鲁北 发掘成果斐然
西汉砖椁墓棺椁及随葬品
西汉砖椁墓棺椁及随葬品
岳石文化的标志性文物陶豆
今人眼中的齐鲁大地,是一个人口密集、车水马龙的繁盛之地。然而,3000多年前,这里却是少数民族东夷族的栖息之所。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块热土上,他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创造了怎样的文明呢?今年春天,乐陵尹家岳石文化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物质资料,这也是鲁北地区对岳石文化的首次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山东地区岳石文化的发达。
日前,记者专门采访了主持此次考古发掘的执行领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曰训教授,以及考古工地的副队长朱超,听他们分享此次考古发掘的整个过程和收获。
沿线徒步细调查 多处遗址选尹家
所谓岳石文化,是指东夷族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距今约3500年—4000年,分布范围与龙山文化大致相同。自上世纪50年代末在平度市大泽山镇首次发现岳石文化以来,岳石文化遗址在山东各地均有发现。上世纪70年代末,对于岳石文化的研究就已开始,但是,鲁北地区岳石文化的状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乐陵尹家岳石文化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李曰训教授介绍说,此次在乐陵地区的考古发掘是配合京沪高速济南—乐陵段的建设进行的。“我们从2010年开始对济乐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了拉网式的徒步考古调查,综合调查了商河、临沂、济阳等地的13处遗址和墓地,这些遗址有唐宋时期的、汉代的,还有东周的,但经过反复筛选调查、钻探后,最后选中了乐陵市郑店镇尹家村这一处岳石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尹家岳石文化遗址的发现并非偶然,而是与这里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李曰训教授介绍,郑店镇位于乐陵南30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料记载,郑店自宋代熙宁年间即成镇置,原乐陵县城就坐落于此,至今郑店镇政府驻地西北五公里处仍有“旧乐陵村”、“咸平故城”遗址和“萃贤亭”遗址。“我们调查过,这里有汉代、唐宋时期的遗址,同时,在唐宋遗址堆积的西边又发现了细石器。细石器时代距今有8000年—10000年,介于旧新石器时代之间。旧乐陵发现的细石器打制得很好,但是数量不太多,可能被破坏了。我们通过发现的细石器,推断旧乐陵可能还有更早时代的遗址,而且离岳石文化遗址很近。虽然旧乐陵遗址很有吸引力,但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和困难,最后还是把旧乐陵遗址放弃了。另外,郑店镇奎台村(原名长魁台)自古就有“盘古”在此出生的载录,此次发掘的乐陵尹家岳石文化遗址距旧乐陵村西、奎台北都不到5公里,可见这里的文化积淀之深厚。
[NextPage][/NextPage]
黄泛区内水位高 排水发掘困难多
在对乐陵尹家岳石文化遗址做了仔细的评估和计划之后,今年3月下旬,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乐陵市文化局,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几名研究生组成了9人考古发掘队,进行了为期56天的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650平方米。
为了保证考古发掘快速高效高质地完成,考古队就在发掘区东部的张宝山村驻扎下来,自己开火做饭,朱超说:“我们吃的住的差一点无所谓,但是这里一挖全是水,我们穿着雨靴都灌汤,抽水过程中抽水机坏了好几次。”
原来,乐陵地区位于鲁北地区的黄泛区,地下水位本来就很高,再加上离发掘地点1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因修路挖就的蓄水池,一年四季都有水,从客观上增加了考古发掘的难度。“考古发掘时,刚往地下挖了1米多就有水渗出,然而这个遗址的堆积很厚,最深的地方有三四米,当我们挖到两米时就没法再挖了,里面全都是水,只能找来抽水机、压水井等抽水工具,一边抽水一边发掘,不间断地抽水,然后进行清理,整个清理过程十分困难。”李曰训教授回忆,尽管两项工作同时进行,但是地下水还是不断地涌出,所以个别地方没有清理到底部。原本打算将靠近高速路的东边200多米部分全部发掘的工作计划,也只好忍痛放弃,只能在以后对这一地区进行进一步的保护。
“虽然发掘的客观地理环境很艰苦,但是,这里的岳石文化保存很完整,结构很好,不像鲁南、鲁东南地区那样好多都被破坏了。”李曰训教授一边讲解,一边在电脑上向记者展示发掘现场所拍摄的照片,“这是当地群众在现场帮忙”,“这张是一座砖椁墓……”每一张照片都记载了考古工作者的艰辛,每一个场面都深深地印在了考古工作者的脑海中。
发掘成果斐然 填补鲁北空白
虽然岳石文化在全省各地都有发现,但是在鲁北地区乐陵一带却是第一次。李曰训教授说:“此前岳石文化在山东省内做的工作比较少一些,属于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这次发掘非常重要。首先它扩大了岳石文化遗址的分布范围,其次它丰富了岳石文化的内涵。由于岳石文化遗址多见于鲁南及胶东一带,在德州出现尚属首次,这也充分表明鲁西北地区包括德州市在内,自东夷文化时期就有着灿烂的文明,后来融入华夏文化后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华夏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发掘中,考古队在乐陵尹家岳石文化遗址共发现19个岳石文化灰坑、3个汉代灰坑,均为古代人丢弃存放废物的垃圾坑。除灰坑外,还发现了一个南北长10米,东西方向已清理长度为6米的垫土大庭院。李曰训教授分析认为这就是当时人们集体活动的场所,面积非常大,是目前出土的岳石文化活动场地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因此意义也非常重大。同时,岳石文化的标志性文物蘑菇形盖纽、陶豆、深腹罐、子母口罐、深腹盆等在这里都有出土,其中陶豆的数量最多,残豆柄、器盖纽也很多,能看出器形的就有七八种。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有石刀、石镰、石钺(铲),蚌器有蚌刀、蚌镰,这些器具磨制得非常光滑,是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工具。通过这些文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亦可推断那时的生产力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乐陵尹家遗址发现的岳石文化器物还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这里出土的蘑菇形盖纽,特别圆大,同时还出土了甗、鼎等炊具。其最有代表性的陶甗,是当时人们使用的蒸煮器具,作用类似于今天带箅子的蒸锅。出土的陶豆是用来盛放东西的器具,在其浅盘内有一周凸棱做装饰,体现了当时人的`审美观。此外,在庭院中,还发现了一个小的铜片。”李曰训教授表示,在以往发现的岳石文化中,大都出土过青铜小件。但就目前全省各地所发现的岳石文化遗址来看,与龙山文化,乃至其后的商文化来比较,其发现的数量还是较少。
[NextPage][/NextPage]
西汉墓葬出上层 岳石文化更增色
乐陵尹家岳石文化遗址并不是单纯的岳石文化遗存,在岳石文化上层,还发现一些东周、汉代的地层堆积与西汉墓葬,尤其是该遗址上层11座西汉墓葬的集中发现,更说明继岳石文化之后,还有东周、汉代的人在此居住生息,表明该遗址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该村落延续的时间也很漫长。
科学的考古发掘是讲究证据的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每做一个判断,考古工作者都需要十足的证据,即言必有据。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考古所领导马上组织人员对出土器物进行修复整理。遗址上层出土的西汉墓葬虽然形制基本类同,但是时代有别,早晚期都有。
李曰训教授说:“我们是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的器物得出的结论,比较早的西汉墓葬出土有西汉半两钱,西汉中期墓葬出土草叶纹镜及五铢钱。没有出五铢钱,仅出土西汉四珠半两钱的时候,应该是西汉早期的墓葬。有的墓葬仅出土西汉典型的草叶纹日光镜,其时代应属于西汉中期偏早阶段。但后来又发现几座西汉墓,出土有西汉晚期的五铢钱及小型日光镜,其墓葬时代应为西汉晚期。”这些都说明这批墓葬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晚期。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人员在岳石文化遗址的东部,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文化层,但是大都破坏非常严重。
说到这些墓穴的形制,李曰训教授讲述得颇有兴致,他说这些墓穴是砖椁墓,外部都由青砖砌成,内置木椁,呈南北走向,排列整齐有序,每个大约长10米宽5米。而且在每个墓穴的西南角,还有一个特殊的斜坡和方形台。“从墓葬的形制来看,当时的人们对于墓葬是非常讲究的,从挖掘的过程还可以看出,他们十分注重墓地的防盗功能。”
虽然发现了不少西周时期的墓葬,让考古工作人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但是,在此次发掘的岳石文化遗址区并没有发现有岳石文化的墓葬,这让李曰训深感遗憾。他分析说,汉代墓葬大多都有专门的墓地,不再处于村庄中间。岳石文化遗址中很少发现其墓葬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埋葬习俗的改变有关,但也有可能是该遗址中岳石文化的墓葬被破坏得较为严重,或者尚未被发现。
采访结束后,李曰训教授带记者参观了此次从乐陵考古发掘带回来的各种文物。有初步修复的陶豆、陶罐、甗、蚌器、蘑菇形盖纽等器物,还有一些相对完整的器物残片。这些文物上都做了标记,以便进行后续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工作。无论是已初步修复的器物,还是等待做“拼图游戏”的残片,都蒙罩着一层淡淡的细尘,陈诉着自己的身份。
这些尘封地下3000多年的器物在当时只是一件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当它们再见天日之时却更像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虽粗糙但更具时尚个性,虽简单但更显清新雅致。3000多年前的东夷人打造这些器具盛饭装水,其乐也融融;3000多年后的今天,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又在这里一片片地修复这些破碎的历史,其心也皎皎。时空慢穿越,历史源流长……(陈巨慧 郭继伟 贾鹏 李曰训)
【岳石文化遗址现身鲁北 发掘成果斐然】相关文章:
古代文化遗址简介04-10
游湘湖跨湖桥文化遗址08-19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的阅读题04-20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阅读练习04-24
发掘美丽12-04
斐然成章成语解释11-15
发掘潜能的格言05-10
发掘的意思及造句05-18
发掘快乐的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