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趣谈:古代农民起义领袖职业调查
一般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时代。因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世界范围内无统一之时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趣谈:古代农民起义领袖职业调查,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趣谈:古代农民起义领袖职业调查
陈胜吴广起义
在我们熟知的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农民起义的章节里,朝代更替的基本模式是这样的——封建统治者贪婪又残暴,导致土地集中,民不聊生;然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最后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完成朝代更替。比如在高中历史的教案里,关于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苛捐杂税繁多、土地兼并严重、皇帝昏庸腐朽,等等。按理说,农民起义应该由农民领导,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起义领袖并非农民,“农民起义”确切说是因为起义主体是农民而得名。
那么,领导着农民造反的“革命领袖”们,大都从事何种职业?最热门职业又是什么?
本文选取古代十二次为人熟知的农民起义作为样本,为大家揭开农民起义领袖职业的秘密。
中国古代十二次农民起义依次是: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朱元璋打的大算盘:将造反高危人群商人、吏员踩在脚下
当朱元璋击败各路竞争对手,驱逐北元统一华夏之后,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管理他的臣民,如何避免过去朝代更替的老路,如何千秋万代,国祚永存。
在古代王朝中,没有铁路、汽车、电报、电视,更没有互联网,帝国对处于统治末梢的百姓,控制极其不易。朱元璋决心改变这样的情况,他仿照前朝的户籍制度,建立了大明朝的户籍,“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
最后一句话解释了明朝户籍的奥秘,以职业作为基础信息,固定人群的分布,从而达到便于管理的目的。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继承了古人“士农工商”的重本抑末的政策,推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农为重为本,对商人诸多歧视、限制。
除此以外,在公务员序列中,朱元璋也把“吏”限制在公务员系统的最底层,从而产生了“胥吏”阶层,这些官府的办事人员不可参加科举考试,一朝为吏,不得为官。朝廷固执地对吏员死死压制,宁愿容忍他们的子弟世袭吏员,也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朱元璋将吏与商人两种职业限制在各自序列的最底端,让其名声差,地位低,对这两类职业人群极其提防。
如果以十二次古代农民起义中可稽考职业者35人为统计样本就可发现,从事吏与商人职业的达到17人,占了48.6%,将近一半的比例。
不知道朱元璋是否也做过类似的统计,但他的实际做法,却冥冥中为探究历史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线索。
“吏”——古代农民起义领袖高危职业之最
所谓官吏,古代长官称官,属官称吏。明朝以前,官吏之间并无明确鸿沟,由吏员走上宰相高位的也有。直到元朝,因为蒙汉有别,汉人在吏员的位置上占据绝大多数位置,产生了胥吏阶层,这一阶层到明朝固定下来。
但就是这样一群不上不下的下级公务员,在中国古代十二次较著名的农民起义中翻云覆雨、独领风骚。
刘邦是众多由下层公务员成长起来的农民起义领袖中的佼佼者。《史记》中记载这位大汉开国皇帝的成长经历:刘邦自幼就是乡里的二流子,他不事生产,四处结交豪杰义士,为人仗义疏财,在四里八乡颇有些人脉。
成年后刘邦通过了考试,成为泗水亭长,正式晋身公务员序列。《史记》里说:“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当了亭长,他也不消停,经常跟猪朋狗友饮酒作乐,依然保持着过去仗义疏财的“名士”风范。
在这方面,刘邦闹革命前的形象和另外一位落草聚义的人物宋江,是如此相似。对了,宋江这位传说中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吏员出身。
在这个职业里还有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瓦岗军的创始者翟让是东郡法曹;窦建德是里长出身;红巾军的大当家刘福通是一介巡检;跟朱元璋争夺天下的陈友谅曾为县吏;清朝嘉庆年白莲教起义的重要领袖徐天德是一名差役。
还有一些史书中没有明说,但可以推断为吏员出身的领袖,比如西汉末年绿林起义的领袖王匡、王凤两叔侄。这二位在史书中的职业信息非常少,《后汉书·刘玄传》有这么一句:公元17年(天凤四年),“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今京山县东北部三阳镇一带)人王匡、王凤为评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
虽然没明说,但在没有帮人打官司的“讼师”的时代,能为老百姓评理诤讼的,只能是官府的下级公务员。
还有李自成,这位长期以来被推崇的起义领袖是驿卒出身,就是驿站里负责传送公文的小吏。到了今天可能是铁路公安,又或者是政府里司机班的司机。
官府吏员为何成为起义领袖的第一号职业呢?
首先,吏员地位虽低,但把握着大量社会资源,为地方一霸,甚至被顾炎武称为“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胥吏也”!古代吏员是连接官民的纽带,他们借助朝廷之权,从事征粮征税、诉讼等工作,并且利用身份结交各方人士,经营自己的势力。
其次,吏员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比如刘邦、评书中的宋江,利用自己的职位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另外因其工作性质,经常要下基层,与群众打交道,虽然胥吏中不乏鱼肉乡里之辈,但总有王匡、王凤这样帮助底层百姓打官司,从而在民众中拥有人望的正直小吏。这些底层公务员出身的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不在民间拥有很高美誉度,都是可以一呼百应的牛人。
最后,作为吏员,还可以掌握一定的财富,比如刘福通是巨富之家出身,后来当了巡检,便有了仗义疏财的经济基础,而且到了起事的时候,招兵买马也需要大量金钱。
有此三点,下级“公务员”便成为了造反的急先锋。
商人以有财有势成为第二号高危职业
难怪朱元璋那么讨厌商人,因为在跟他一起争夺天下的各路豪杰中,就有张士诚和方国珍是商人出身,张士诚是盐商,方国珍是海商(因为同时也是海盗,所以不列入商人职业)。
第一位以商人职业“闹革命”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这位撼动了大唐根基的枭雄,是盐商出身,据说他那一身武艺是在贩卖私盐的过程中,通过与朝廷官兵的战斗而练就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巢不是合法商人,只是个贩私盐的走私贩子。黄巢也曾因此自惭形秽,想通过考科举脱离黑道。只是天不遂人愿,几次应试都名落孙山。屡次受挫,却让这位非法商人的胸中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求——你不给,老子自己来取。
某次落榜之后,黄巢满怀激情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分明就是反诗。
公元875年,黄巢的同行王仙芝(也是盐商)带头造反。看时机已到,黄巢召集自家八个亲戚子弟,聚集数千人,造了大唐的反。
盐业在古代从来是朝廷的垄断产业,因此走法律空子,经营私盐的商人,大多数成为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除了黄巢,元末的张士诚也干这桩买卖。
盐商在历史上的“斑斑劣迹”,也被穿凿附会到其他一些著名造反人物身上。性格可爱的程咬金,就被评书生生造成“卖私盐的”。但真实历史中,老程却是正儿八经的将门出身,正宗高富帅。
在商人这个行当里,不得不提方腊。这位在《水浒传》里干掉大半梁山好汉的“革命家”,实际上是比水泊梁山声势大许多的真正的起义领袖。而这位仁兄利用当地“漆楮、杉材之饶”做起了漆园主。他具体怎么发家致富,正史上语焉不详,他可能是一位“农场主”,但既然有厂子,必然贩卖商品,权且把他归入商人类别。
方腊还有个副业,私下传播“明教”,算是业余宗教界人士。
商人造反最有利的因素自然就是有钱,造反总要有兵器盔甲粮草,黄巢如果没有家私巨万,也不可能一动手就聚集起几千人马。
军人造反既有限制也有便利条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过去由贵族主导的朝代更替成为历史。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冒险有着客观条件,他们俩是大秦戍边的下级军官——屯长。两人和手下因为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赶到渔阳,都有砍头的罪过,横竖是个死,不如反了。
陈胜、吴广过去都是农民,《史记》说陈胜在乡下种地,还不安心本职工作,憧憬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未来,但按照秦朝对民间兵器严格控制的政策,如果两人都起于田亩间,恐怕没那么容易聚拢人马,一呼百应。
因此军人身份无疑给陈胜、吴广创造了坚实的造反基础。
在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还有明末农民起义的两位强人,一个是起义早期的领导者王嘉胤,另一个便是大名鼎鼎的八大王张献忠。这二位都是明朝军镇的戍边士兵,两人的职业背景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从而在早期的革命事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农民军的领袖。
掌握武器、身具军事能力及团体基础的军人,很容易成为造反的重灾区。但纵观历史,这个职业与农民起义结合的领袖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军人本身受到朝廷严格的监控与纪律制约,让下级军官或士兵很难起事成功。
真正的农民出身只有三人
十二次起义的35位主要领导人中,算作农民出身的只有3人,而且全不是挑头的。
南宋时,接过钟相的枪继续造反的杨么,职业无从稽考,但当地有传说他是洞庭湖的渔民,《皇宋十朝纲要》中又称其为湖寇。以其对洞庭湖河汊港湾的熟悉程度,杨么的职业可以推测为渔民,后为洞庭湖上的盗寇。那么以农林牧副渔的分类列入农民也勉强说得过去。
也就是说到了宋朝,才出了第一位勉强够着“农民”的起义领袖。然后又长时间不再有真正的农民领导起义了,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晚清。
太平天国起义中,有位时常假托天父下凡的大仙——东王九千岁杨秀清。这位动不动就闭着眼念咒,连天王万岁洪秀全都被忽悠得跪倒在地的人物,干革命前从事“种山烧炭”。据史学家罗玺纲所述:“他当农时,在陡峭瘦瘠的山坡上,开荒种植些玉蜀黍、番薯等粮食作物,或种些蓼蓝经济作物。农时过后,就入深山去伐林斫木,在炎暑天,入窑烧炭。”由此可见,杨秀清也可算作农民出身。和杨秀清职业相同的还有太平军前期重要领导西王八千岁萧朝贵。作为杨的妹夫,萧朝贵以扮演“天兄”下凡为己任。可惜“天兄”不长命,早早就在长沙城外壮烈升天。
如果总结这三位以农民为职业的农民起义领导人,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特点——都不是起义中的No.1,要么是重要助手,要么是继承者。
虽然杨秀清和萧朝贵在起义前已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指挥天王,成为了太平军实际的领袖。但假如没有洪秀全和冯云山神来之笔的拜上帝会,在山中烧炭的杨、萧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扮演“天父”“天兄”的妙计。
这也印证了一点,缺乏教育以及少见世面的传统农民,很难成为起义这种逆天大事的领袖。
经常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窃取革命果实的贵族子弟和地主。
在历史教科书中经常提到这样的理论: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但农民起义经常被地主贵族等旧势力利用,并篡夺胜利果实。“英勇的农民在战争中打击了封建统治,推翻了王莽政权,获得了光辉的胜利,但是却无可避免地让刘秀篡夺了胜利果实。”(《中国史大纲》,翦伯赞等编著)
这里讲的刘秀,便是两汉易代之际,加入义军并且最终平定天下的西汉没落皇族子弟,翦伯赞称其为大地主。
篡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贵族子弟还有很多,项羽,这位楚国落魄贵族便是另一位佼佼者;还有家中四世三公,火拼翟让的瓦岗军领袖李密。
也有一些在阶级上站在农民对立面的地主参加革命并处于领导层。比如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领袖韦昌辉、石达开。过去的史书把韦昌辉视为破坏农民起义的反革命地主阶级;但另一位平定天京之乱并诛杀韦昌辉的石达开,同样是家庭富裕的地主阶级出身。
从贵族与地主领导起义的人数看,这两种职业显然不是大头,毕竟作为既得利益者,推翻朝廷砸自己的饭碗,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隐形的高危副业:宗教人士
在扯旗革命的领袖中,还有许多杂项职业。如洪秀全、冯云山闹革命前是私塾教师;朱元璋是和尚;白莲教起义的王聪儿曾是江湖艺人;黄巾起义的大头领张角还是个烧符水治人的江湖郎中;元末农民起义的韩山童则是白莲教教主。
仔细分析所有造反领袖,会发现,除了韩山童是职业教主之外,其他人还经常从事一项隐形副业——宗教会道门。张角不仅是江湖郎中,还是太平道的教主——大贤良师,加上他的兄弟努力地传道,为黄巾起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由张角开始,中国历史上由民间会道门引发的起义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南宋的钟相几乎复制了张角的经历。这位仁兄也是江湖郎中出身,《三朝北盟汇编》里说他:“无他技能,善为诞谩。自号老爷,亦称天大圣。”转成现代文就是,这位仁兄不学无术,就爱扯淡,自称老爷子,还封了个天大圣的称号。不过钟相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能治病,估计还有些骗术,于是忽悠得乡里乡亲奉若神明。就这样的手段坑蒙拐骗还聚集了一大帮信徒。
在农民起义历史中,明教与白莲教的出现频率绝对很高。方腊据传是明教信徒,和尚朱元璋也是明教中人。挑起元末农民起义的韩山童是白莲教的教主,徐寿辉、刘福通等人都是他的弟子。根据史学家吴晗的研究,在那一时期,白莲教、弥勒教以及明教有合流的趋势。后来明教在明朝时期屡遭打击,渐渐式微;只有白莲教坚持下来,到了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还能搞起横跨几省的大起义。
洪秀全和冯云山也有宗教的副业,他们改编基督教教义,创立了拜上帝会,也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总结这些“教主”“大师”的共通点,会发现,宗教很多都同医术挂钩,上面提到的张角、钟相皆是如此,甚至洪秀全也曾显露过医术,据说韦昌辉就是因为洪教主治好了他的老婆才皈依其门下。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就发起了“打击反动会道门”的运动,在民间起伏千年,时常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各种神秘主义组织,终于失去了生存土壤,逐渐走向消亡。
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干什么职业对朝廷最危险?
古代历史课必考内容包括了历次农民起义。要知道,我国古代一直都是农耕国家,千千万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帝国的基石。他们也没啥过高的要求,就是吃口饱饭老婆孩子热炕头混一辈子行啦!可古代就是不给他们机会,战争频仍、灾害频发疾病肆虐等等很多因素,轻而易举的会农民破产失去土地。而可恶的地主阶级可不管农民死活,吃的肥头大耳,脑满肥肠,他们趁机强取豪夺农民的土地,逼得农民无立锥之地。更要命的是,政府苛捐杂税繁多如牛毛,朝廷腐朽没落,更是逼迫的农民携家带口啼饥号寒吗,挣扎在生死边缘。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生活,就像高压锅压力得不到释放越来越高,终有一天,逼得只会种地的农民义无反顾的奋起抗争,于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这也使得我国古代,除了经济高度发达税收主要来自手工业者的宋朝。其余朝代都是亡于内乱被新王朝取而代之的重要原因。
几千年来,农民起义大大小小不可胜数,但能被史册记载的规模比较大的便是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陈胜、刘邦、朱元璋、李自成的故事也因此被大家耳熟能详。故而这块内容也一直都是历史学家关注的热门。
可我们今天就不一头拱进历史的专业研究领域转悠了,就剑指偏锋,就单单拎出古代领导农民起义造反的“革命领袖”,用大数据来分析一下,这个英雄好汉们,当年其实都是从事何种职业的?干大买卖,不怕杀头活剐敢造皇帝反的农民领袖们,他们当初所干的最热门职业是什么?
先说我们最熟悉的陈胜吴广,他们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打着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的旗号,一时间云集响应,走上了反抗暴秦的正义道路。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带领兄弟们杀杀杀的陈胜吴广那也都是俩五大三粗干农活的好把式。
实际上,1975年12月,随着湖北的“睡虎地秦简”出土,答案呼之欲出。其中有条秦法的竹简明文规定,大秦徭役若“为朝廷征发,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征发。”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迟到三五,臭骂你一顿;超过六天到十天的,罚一个盾牌的钱;迟到超过10天的,罚一套盔甲的钱。如果因为下雨,不可抗力,这个徭役可以免除的不处罚。这就跟我们已知的一大群人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能按期到达面临斩首故而迫不得已揭竿而起的认知完全是颠覆性的!似乎秦朝法家当道严刑峻法苛责什么的,可能并非如此,不仅不是传说中的那般残暴,相反还可能挺宽松呢。
那陈胜吴广既然不是因为误了路程被迫揭竿而起,那是为了什么呢?原来,秦兼并六国,可秦始皇并没有对六国王家贵族旧部斩尽杀绝,使得他们在秦始皇驾崩后,默默积蓄反秦复国的力量一时间迸发了出来。恰好秦末天灾人祸不断,秦朝不少好大喜功的工程劳民伤财、胡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等等诸多因素,都导致农民们徭役过于沉重,食不果腹耳,于六国旧部复国势力量自然合流。电光火石间,汇聚成了灭秦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一发不可收拾!
要知道,当时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朋友可都是不识字的,而我们理解的农民陈胜呢?他没发迹前便曾大声的对众人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再联想到为了造反利用带领的一帮子刚从农村征来的兵蛋子不懂法律没文化,一会是把事先用朱砂写好的帛书藏在了鱼肚子里。戍卒队伍的伙头兵买鱼回来剖开鱼肚子一看,大惊失色,竟有“陈胜王”三字,一会又让人在驻地附近神祠的小树林里,装作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搞出这么多蛊惑人心的手段,搞的迷信的戍卒们人人忐忑、将信将疑!看火候差不多了,借机杀掉尉官,拿着他们的头颅说是:我们是受了扶苏和项燕的命令,一起反了吧!戍卒们经过前两件神乎其神的事这么一联系,这回竟然是全都相信了,立刻拥护陈胜为王,在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感召下,噼里啪啦跟秦朝正规武装干了起来,攻城略地是差点打进咸阳!
这就很疑惑了,能对时局进行精准的分析判断,晓得扶苏刚毅勇武、为人仁义、大伙都服,是当时全天下人的希望,故而用其的名义号召众人起来反抗暴秦,扯起虎皮做大旗,省时省力成本小,就足以见得陈胜并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主儿。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之乎者也的也肯定是个文化人,还能喊出历史上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高水平口号,可以肯定的说,陈胜绝对非有些资料说的那样,一开始是农民,后来秦朝征集劳役成为劳役的带队小队长大泽乡遇大雨云云,他本身极有可能就是当年受过良好教育的六国贵族,国家灭亡后隐匿民间,大泽乡逮着机会起义,也根本就不是单纯的大雨延期,起事后,还假借公子扶苏的名义起义,足以见得,陈胜吴广应该就是一起精心策划,提前安排的反叛帝国的阴谋!但陈胜、吴广无论是屯长的军人出身还是六国旧部出身,都绝对不属于农民这个职业!
再看我们都熟悉的刘邦,他推翻暴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很多朋友都觉得他怎么能算农民起义的一支呢?所谓“伐无道,诛暴秦”,刘邦芒砀山泽斩蛇邦纠结沛县子弟数千人奋起抗秦,你怎么知道参加革命的大部分不是农民呢?既然刘邦率领的是一支农民义军,那刘邦的身份到底又算啥成分?
刘邦原本压根就没啥显赫身世,贱民不配有名,他本来就没有名,只被称呼为刘季,伯、仲、叔、季,季就是家里排老四,刘季就是刘老四的意思。天天游手好闲,跟寡妇私通,四处溜达惹是生非,庄稼活不会干,四处结交豪杰义士,还仗义疏财,跟好兄弟日日把酒言欢喝个稀醉,被老爹骂做没用的狗东西。好不容易终于补了上了泗水亭亭长的缺,但算不得官一小吏耳,那点薪水根本不够温饱,
不曾想,刘邦三十老几走了大运,被大富翁吕老太公一眼相中,硬要把如花似玉的吕雉嫁给他,刘邦结婚后,这才迎来了新的人生起点!故而说刘邦的起义毫无疑问就是农民起义,但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肯定算不上是农民,而是吏员出身较为妥帖。
再来,唐末横空出世了一位大杀神,差一点就率领百万之众提前让唐朝寿终正寝。
话说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乾符五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一路高歌猛进杀获得了沿途农民兄弟的热力响应和强有力的支援,失道者寡助,唐军一败涂地,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攻破长安赶跑了唐僖宗,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四年后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唐末农民起义正式结束。黄巢虽说到做到,打着为民除害、“天补平均”的旗号,二度攻破帝都,沉重地打击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的统治,但值得讽刺的是,黄巢生性嗜杀,残忍到令人发指:攻打广州时,杀人无数;二次入主长安时,全城男丁被屠;攻打陈州时,以人肉做军粮等等。故而很明显,领导农民起义的黄巢肯定也不是农民了。能做诗肚子里有点墨水,一般都有点求取功名心,哪有功夫耕地?
说来黄巢也是个苦命人,本想着通过科考报效朝廷,可谁知命运多舛,甭管他怎么复习怎么才华横溢,考了几次进士,屡次不第。老大不小的黄巢在最后一次进京赶考时,就立下了志愿,在不中老子就做寇。结果,这次还真让他称心如意的落了榜。灰溜溜的离开长安时,他回头看了一眼气势恢宏的大明宫,恶狠狠的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回到老家当起了商人。
商人古代是卑贱的工作,就这,他干的还不是合法的商业活动,还得跟政府各级稽查斗智斗勇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啥工作这么提心吊胆?这便是贩私盐,这当时可是掉脑袋的活。
大唐规定,盐政全部国家垄断,老百姓吃盐的钱全给了国家啦,史书记:开元盛世年间大唐收入,盐占一大半。唐朝末年,财政荒驰,盐税就涨得比如今的石油期货还快,害的老百姓的吃个盐一撮都得用好几天,嘴都淡出个鸟来!
可是,盐价高,利润也高,黄巢这样的私盐贩子便乘虚而入,中间倒差价,赚的盆满钵满!为了对抗朝廷,黄巢是广招豪杰,持刀负弓,跟政府干跟其他贩毒,是抢市场份额的贩盐集团干!久而久之,汇聚三教九流不乏亡命之徒实力不容小觑!恰逢当年河南各地发生天灾,国家无力救助,依旧强行收税,暴民不断,黄巢窝了一肚子邪火,一咬牙,反了他娘的,是揭竿而起,做了起义军的头领,这才开启了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壮烈反抗之路。
故而,有专家开玩笑的说,历史的经验无数次告诫我们,千万别惹私盐贩子,尤其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私盐贩子!后世的元末更是典型,朱元璋起义之所能能干掉元朝,重要原因在回忆就是其军费大多是私盐贩子提供的,就连他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也都是私盐贩子出身。可以说,元末农民起义,基本上是一伙私盐贩子在争夺江山。
那么到此,我们好好调查调查,古代的所谓农民起义的领袖们他们都是啥职业?也就说,我们到底要好奇的看看古代干啥职业是最危险?我们专门从大一点的农民起义来分析!
【历史趣谈:古代农民起义领袖职业调查】相关文章:
历史趣谈:温彦博是哪个朝代的人01-14
古代成语历史典故成语06-17
起义领袖宋江名人故事04-09
德国农民战争历史故事09-16
盘点古代历史名人及作品03-23
古代名人历史小故事07-28
古代女帝武则天历史典故10-21
中国古代门联的历史来源04-27
中国古代历史文选体例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