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立秋:烦暑退 光阴催

时间:2021-08-21 08:39:38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立秋:烦暑退 光阴催

  近日北京黄昏与夜里的天空都极美,暑云渐纤,碧空明净,预示着夏季已近尾声,这就立秋了。

立秋:烦暑退 光阴催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正是一年过半之时。伏天里孕育出的阴气在最热的大暑节气后逐渐弥漫天地,越来越盛。立秋也是“七月流火”时,今人常以此语状酷暑,其实此“火”是指大火星,相传远古时的部落就懂得以观测此星断定季节。《豳风·七月》中这句“七月流火”把古历法中七月黄昏时,红色大火星偏西而坠,凉风轻起的星辰节令之变记述得简练又诗意。

  古重“四立”,周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赴西郊迎秋,汉代仍如此。仪仗的车旗服饰全用白色,天子亲自射牲祭奠宗庙,表示秋来扬武。立秋准确来说不是某天,而是一个具体的时刻。宋代有“梧叶报秋”之礼,当日将盆栽梧桐移入殿内,太史官在算好的立秋时刻大声唱奏:“秋来了。”奏毕,一两片梧桐叶往往应声飞落,天子便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秋”注解为“揪”——“物于此而揪敛也”。也是指立秋之后阴气渐盛,万物的生命力都随着阳气转向收敛,《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又有“秋收冬藏”之说。

  收、养相关,立秋最常见的反应是该“贴秋膘”了,南来的汪曾祺说“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意,即吃烤肉。”“贴秋膘”的说法清晚期才兴起,并不一定吃烤肉:“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贴秋膘”也和清代立秋秤人的游戏有关。人们在立夏、立秋两次悬以大秤,称人重量,以验夏中之肥瘦。夏天饮食简单、清淡,胃口也不易大开,多少会瘦一些,于是“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

  但此时毕竟才过大暑,气温虽略降,仍是一年中第二热的月份,还是明代《酌中志》中记载的北京更有秋爽风味:“立秋日吃莲蓬、藕,赏苿莉、栀子、兰、芙蓉等花。”《酌中志》中还写男女在这天都戴楸叶。楸树馨香,叶花都有收敛祛湿的药效,剪成花样的楸叶象征着秋来了。历史上也有将石楠叶剪为花瓣簪戴的,初红的老叶更具秋意。

  关于立秋鬓边这点事,还数宋代刘翰的词《立秋前一日览镜》上下阙尾句最好:“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把秋日将近,生涯已老的心绪写得无奈却潇洒。

  每一个节气都是三候十五天,每一候都是对时节景象变化的记录。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风露清朗可人,稍退烦暑,还没有带来凋零。广东地水南音《客途秋恨》起首就唱“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大佬倌白驹荣喜爱此曲雅俗各半、低回宛转,将其敷演成大戏,但观众出门就抛了故事,津津有味只是学唱“凉风秋月”。香港影人由黎北海至许鞍华、关锦鹏都将这阵“凉风”以不同形式摄入镜底。张国荣演过十二少后,演唱会中也再唱该曲,在高台上真如风露清俊,令四围的热闹呼喊都低去了。

  寒蝉是一种青赤小蝉,寒蜩、寒螿也都是它,应阴向夕而鸣,鸣则天凉。夏蝉体黑声大,俗称“知了”,这种声急凄切的小蝉叫“都了”,也许有“全都了结”之意。夏末秋初是听虫的佳时,黄昏纳凉,这边切瓜分果,那边蝉声未断,夜色一起,四处深草下小虫们又此起彼伏地唱起来了,窗前檐下悬挂的蝈蝈笼也传出清亮叫声,令人抒怀。

  民国时期,还有人张贴“今日立秋,百病皆休”的红纸,这句吉祥话好听得像诗,从这一日往后,好风清露会吹散溽暑,秋虫如歌,送来一个新秋。

【立秋:烦暑退 光阴催】相关文章:

烦烦烦07-26

烦?烦!09-04

烦~~~~~~~~烦07-14

匆匆匆催催催的晚秋散文04-16

11-21

07-25

11-21

11-05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