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冷姓的起源与家谱

时间:2023-08-18 11:25:08 文圣 百家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冷姓的起源与家谱

  冷姓,中华姓氏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冷姓的起源与家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冷氏

  分布地区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新蔡郡:古代吕国的地盘。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隋代改名为蔡州。在今天的河南省新蔡县。

  临安郡:古县名。秦代余杭县地。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历史来源

  「冷」源出

  冷(Lě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

  2、源于上古,以技艺为姓,是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各音叫做“吕”。和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使他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完成以后,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候,由泠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并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泠又写做冷。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后来写错,误传为冷,成为冷氏。

  3、出自小数民族中有冷姓。宋代羌族、现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迁徙分布

  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名叫伶伦,他制定了中国古代的乐律,并同荣将一起铸造了12口编钟,演奏黄帝亲自创作的《咸池》乐。黄帝为表彰伶伦的功劳,便赐他为伶姓。此后,“伶”成为宫廷掌管宫廷音乐舞蹈的官员,后成为演员的代称。而因为当时造字过程并没结束,且伶的古音与冷相同。所以伶氏又为冷氏。又一说,冷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人,有被封地于冷水(今陕西省内),后人即以封地名为姓,称为冷姓。冷氏望族居住在新蔡(今天的河南省境内)、京兆(今陕西省长安东)。

  堂号

  化民堂: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都任县令。世光弹劾大臣,无所顾忌。被升为殿中御使,人称“冷面御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相起诉,使修教育他们说:“骨肉相争不是好事,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兄弟感激的回家了。在他的感化下,百姓和好相处,互相谦让,安居乐业。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

  冷姓宗祠通用对联

  〖冷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新蔡;源自伶人。——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融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宗开泠水;秀毓长安。——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同上。下联“长安”,指冷姓的望族居京兆(今陕西省长安东)。

  〖冷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进士;明清两画家。——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有冷世光、冷世修兄弟二人,俱举绍兴时士。下联典指冷姓在明、清两代中著名的两位画家冷谦、冷枚。冷谦,洪武初,武陵人,一作嘉兴。学启敬,一作起敬。号龙阳子。在元至元中,寿己百岁,世传其画门入瓶隐壁仙游。清代画家冷枚,字吉臣,胶州人。善画人物,尤精士女。康熙间,供奉内廷,辛卯,画万寿盛典图。说者谓其画法工中带写,生动有致,笔墨洁净,赋色韶秀,颇得师传。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唐·冷朝阳撰冷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大历进士冷朝阳《立春》诗句联。

  〖冷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光禄卿智多于发;侍御史面冷如冰。——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人冷廷叟,官光禄卿,多智谋。好酒能诗,与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为友。下联典指南宋常熟人冷世光,字宾王,绍兴年间进士,历官宁国、龙游知县,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弹劾无所避讳,人称“冷面御史”。著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

  〖冷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赈济通行,阳春有脚;弹劾不避,冷面无私。——佚名撰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名人冷玉事典。下联典指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字景暘,新易人。刚正不阿,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百司震恐。人称之为“冷铁面”。

  家族名人

  冷寿光,东汉末人,张华的《博物志》中有关于他的记载:“魏武帝集方士十六人,皆能断谷不食,分形隐没.出入不由门户。中有冷寿光。”《后汉书·华佗传》:“冷寿光、唐虞、鲁女生三人皆与华佗同时。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常屈颈鹬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死于江陵(今湖北沙市)。”

  冷耳(?~公元前178年),姓或作“泠”。以客从刘邦起沛,进入汉中,率兵击破齐国田解军。后以楚丞相坚守彭城,抗击英布有功。高祖十二年,封下相侯,卒谥庄(东汉避讳刘庄改作“严”)。

  冷曦,字景炀,新易人。明朝洪武年间御史。据传他刚直不阿,弹劾了一些有权势的高官,震动了当时的朝廷上下。人称“冷铁面”。

  冷谦,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相传元末已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善养生,著《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一闭目冥心坐;二鸣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龙搅水津;五搓手热;六背摩后精门;七左右轱辘转;八攀足频。

  冷枚(约1669年—1742年),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焦秉贞弟子。清代宫廷画家。善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

  冷遹(1882年6月22日—1959年8月18日),字御秋,江苏丹徒黄墟镇人,民主政治家。

  冷欣(1900年-1987年2月6日),字容庵,江苏兴化人。中国现代军事、政治人物。

  冷宽,海军中将军衔,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

  冷克(1910-)辽宁铁岭人,1933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

  冷世光,宋朝时期常熟人,绍兴进士,曾经担任过宁国、龙游等县知县。

  泠(líng)苞(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刘璋的部将。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攻取益州,刘璋派遣遣泠苞、刘璝、张任、邓贤等四人在涪水关抵抗刘备,四人都战败,退保绵竹。此后的事迹无记载。

  冷歧晖,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江苏。冷歧晖于1730年(雍正8年)接替唐孝本,于台湾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份区域。

  冷震金,(生卒年待考),江苏人。清朝乾隆年间台湾诸罗(嘉义)知县。

  冷天禄,东乡县(今四川达州市宣汉县)人,清朝嘉庆元年(1796)四川省东乡农民起义首领。嘉庆四年(1799年年),冷天禄在岳池的激战中,中箭牺牲。

  当代冷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冷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六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自宋朝以来1000年中,冷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湖南是冷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冷姓人口的17%。全国冷姓主要分布在湖南、山东、辽宁、四川、贵州、江苏、河南,这七省大约占冷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在湖北、重庆、黑龙江等地。

  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46)表明:在湖南大部、渝黔、四川大部、云南东北、广西北部、江西西端、湖北南部、江苏东北、山东东部、辽宁大部、黑吉、内蒙古东部,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6%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4%,居住了大约63%的冷姓人群。在云桂粤赣大部、湖南南部、福建西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大部、安徽、鄂豫鲁大部、陕甘南部、青海东南、四川西段和北端、河北东部、辽宁西端,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2%—0.06%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2.2%,居住了大约31%的冷姓人群。

  冷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冷姓的郡望有新蔡、临安。冷姓以“化民’’为其堂号,“化民"堂号典出南宋冷世光、冷世修兄弟俩。冷世光、冷世修均为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初为知县。世光弹劾大臣,无所顾忌,官升殿中侍御史,人称“冷面御史”。世修注重教化,在他的感化治理下,百姓遇事互让,没有打官司的,后升和州通判。

  楹联

  有关冷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铁面御史,化民通判。

  治最淄漫,诗传太历。

  光禄卿智多于发,侍御史面冷如水。

  赈济通行,阳春有脚;弹劾不避,冷面无私。

  家谱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冷姓族谱5部,全国其他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冷姓族谱l部。

【冷姓的起源与家谱】相关文章:

王姓的起源与家谱11-23

赵姓的起源与家谱07-20

孙姓的起源与家谱10-18

柏姓的起源与家谱03-22

苏姓的起源与家谱04-27

鲁姓的起源与家谱03-29

范姓的起源与家谱08-02

鲍姓的起源与家谱04-20

花姓的起源与家谱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