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
导语:在全球范围内荣获了百余项大奖的年度最受期待的爱情电影《爱乐之城》将于2月14日情人节浪漫献映。该片由金球奖最佳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执导,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瑞恩·高斯林和威尼斯影后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艾玛·斯通联袂主演。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爱乐之城》的观后感影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1】
没错,对一部电影的最高赞赏,就是在结尾处黑幕的那一刹那,有一股想要起立鼓掌的冲动。
所以就是这么一部开头尴尬,细水长流,最后让你泛起冲动的电影。
它像什么电影呢?很多人说过了,像。但不知道多少人像我一样,看的时候想起了<500 days of summer>。同样的春夏秋冬又一冬,流逝的都是爱情。
但流逝的都是爱情吗?所以说,联想有时是害人的。刚到夏天时,我就确定这一定是一部悲剧。无论他们两人如何相爱,最后都不会走到一起。
可我跟紫霞刚好相反:我猜到了结尾,却没猜到那盖世英雄,和七色的云彩。
剧情是老套的,你只需要看任何一篇有关键情节透露的影评,就可以知道整个剧情的走向。其老套程度,跟里面高斯林的座驾差不多,都带着令人难受的年代差感。很多时候你会质疑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让复古的服装、音乐和车辆被一台碎裂屏幕的iPhone带走了气氛。
所以导演甚至没有去处理这些看起来拙劣的漏洞。在这部电影里,所有这一切只是作料。有人说得对,这部电影带着浓浓的滤镜感,配上诸多洛杉矶的景色,让你一度怀疑导演是不是请了一堆街头艺术家,连布景的功夫都省略了。
尤其是咖啡馆的戏,从头到尾都吐露出导演的恶意。浮夸的店员,周围人们的表情,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世界之窗感的法式风情,都让人觉得过于刻意。
这一切在天文馆升华到了极致。背景和人物都在极其浮夸且粗糙的特效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这又跟<500 days of summer>后半段那段动画一样,有人喜欢,有人认为极其破坏意境。到这里,这部电影充其量算是致敬,像极了今年另一部年代感十足,剧情表现极其糟糕的< Hail, Caesar!>,让人觉得这又是一部导演卖弄情怀的好莱坞系列风情片。
然而,电影之所以保持对电视剧的艺术力碾压,靠的不再是剧情(从开始,电影在剧情上就已经无法和电视剧分庭抗礼了),而是戏剧张力,和恰到好处可以让观众捕捉到的细节处理。
一个小细节:高斯林在餐厅撞开艾玛·斯通,现场一片哄笑,大家心里都觉得,这是个低级的导演包袱;但在结尾处,再次回放同一画面时,却在两人碰触的那一刹那,整个颠倒了剧情,绝妙的配乐(预定奥斯卡)适时响起,带观众进入了另一个可能的未来世界,让人们看到了人们心目中想看到的结局。
戏剧张力:在人们随着导演的镜头结束想象后,像是喝完咖啡后嘴角的巧克力屑沫还没有擦掉,人们还沉浸在那一点点细碎的甜蜜里,却又回到了钢琴上的手,高斯林的尾音,和艾玛斯通的正脸。当人们以为导演要撕碎一切刚刚建起来的美好时,高斯林终于抬头了。
两人双面交接时,露出了笑脸,音乐随之激昂,用一种交响曲的方式结束了整部幕剧。而这,就是我没有猜到的那七色云彩。
结尾是好的,两人都有了各自可以拥有的最好的结局。两人在追逐梦想中失去的只是爱情,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明明是梦想成真的结尾,却带着耐人寻味的悲剧感,这是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最见功力的地方。
人们都说,悲剧要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是典型的莎士比亚式悲剧,即人物在生活中的失意,都带着原罪感和命运感,仿佛一切的悲剧都是注定的(当然,注定式的悲剧是人类先天最能接受的悲剧,与宗教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悲剧早已经不再是那样简单的悲剧。
很多人写这部电影的影评都说,这部电影是复古电影,主打怀旧。有人因此给了高分,有人因此觉得索然无味。但我想说的是,认为这部电影是复古电影,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且不说怕是第一次有人将洛杉矶这个巨星都市拍得这样小巧,就算单讲这部电影的剧情,在冬去春来又一冬时,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爱情剧,人、景、乐三者的结合(两人在特写下的面部张力,爵士乐吧的景调以及交响曲式的音乐),就像是歌剧和舞台剧一样紧密,排练般精准。这种对电影元素的调度和把控能力,是这部电影得以做到看似复古,实则创新的关键,也是需要影迷反复琢磨的一种数学式的美感。
肉末茄子。就像之前说的,心里想的是肉末茄子,吃起来才会觉得香。少部分人对这部电影的差评,在我看来多半来自于此:在观影之前或中途就将它类型化,便失去了品味细节的心理建设。这是部看重细节的电影,也是讲悲剧拍出新高度的电影。2016年还有一个月,不出意外,它就是今年最佳。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2】
说说我喜欢的这么多细节中最最最最喜欢的两个。第一个:当Sebastian看到Mia之后,说了那个“Welcome to SEB'S”之后坐到钢琴旁边,一直到他开始弹琴,这中间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沉默,Sebastian的内心的复杂情绪,对Mia的想念,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看着她身边早已有人相伴的酸涩,对重逢的欣慰,对我们都坚持了梦想的但是却没能一起坚持的幸福和遗憾,那段很长很长的沉默却长的恰到好处,感觉少一秒都不能这么淋漓尽致的体验所有这些一切奔涌的情感的交织,感觉多一秒就会太满会破坏了这种意境。在你觉得心已经到嗓子眼快要窒息的时候,熟悉的甜蜜且悲伤的钢琴声响起。第二个:这段音乐的最后,当我们从梦幻走回现实,当镜头又退回到舞台上的Sebastian,当钢琴声又逐渐变慢,那种复杂情绪的纠结又再一次将你吞噬。但我想说的都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最后的最后,Sebastian其实是有一个音符没有弹完的。第一次看完电影的第二天我反复听着段听了好多遍,就发现少一个音,我一开始以为是原声带录的失误,作为一个强迫症,每次听到最后都很难受,感觉少了点什么。直到昨晚去二刷,才发现电影里面,就是没有弹最后一个音。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这就是最细节的表达。或者你可以理解为Sebastian到最后已难过的谈不下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Sebastian根本不想把它弹完,就仿佛心里还执着的觉得我们之间还有些什么故事没有结束,他舍不得把它弹完。在众人都以为弹完了鼓掌的时候,我相信Mia是能都懂得Sebastian的这种用意的。
最后的最后说一点自己的感受,这部片子已经成为我的最爱,没有之一了。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一半的时候,感觉脸僵了,才意识到从开场就一直不由自主下意识的在微笑。好多次热血沸腾,禁不住的想怎么可以拍的这么好,这么这么多的细节。镜头、色彩、音乐、舞蹈、节奏。满足了我对电影的所有期待和幻想。希望能去三刷。相信还会有新的惊喜发现。努力努力努力的想记住每一个画面。最后的最后,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在四十五岁之前找到一个对的人一起学习、练习、表演电影里面男女主所有的舞蹈。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3】
很多人比较关心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像宣传上所说的那样好看。新闻上说,它斩获了金球奖七项大奖,包括最佳(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最佳电影剧本,最佳导演,最佳(音乐/喜剧类)男女主角,最佳电影配乐,最佳电影网友原创投递歌曲。听上去很屌的样子。
作为一个刚验过货的行外人,我的态度是,作为一部歌舞电影,你判断会不会喜欢其实很简单,就是去找来其中最经典的音乐来听听,看合不合你的胃口,《爱乐之城》最可参考的,应该是《繁星之城》!不妨来听听,反正我是无可救药地迷上了。
人们总说这春药那春药,这首音乐大概就是我这个春天的春药了。
当然,如果你因为不喜欢歌舞,而不去看这部影片,你就会错过一次邂逅最美“电脑桌面背景图”的机会,那将非常遗憾。
看了《爱乐之城》,你会发现,你以前用过的那些自认为很美的电脑桌面,简直是渣渣,都应该进垃圾桶里呆着。
虽然音乐很棒,画面唯美,但是倘若你怀着一颗看爱情喜剧的心去看《爱乐之城》,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残酷的歌舞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错过的故事,它会揭开珍藏在你心底的某一段回忆,让你不禁悲哀地想——那些曾经对你说过永远的人,为何却最终会成为路人?
究竟是你出了问题,还是他出了问题?
你会发现,其实每一段感情的遗憾分手,都毁于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人生际遇和某一次人生选择。细节决定成败,在爱情里也同样适用。
在影片即将结尾时,女主米娅看着在俱乐部台上表演的旧情人塞巴斯蒂安,突然进入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这个想象的世界里,她和塞巴斯蒂安选择了另一种相处方式,例如塞巴斯蒂安没有理会一个乐队的邀请,没有去当键盘手;米娅的话剧很举办得很成功;当她去巴黎发展时,他随同她一起……
但我们知道,现实中没有如果,在想象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希望可以永远爱下去的,但在现实面前,当你们面对各种各样迫不得已的选择,当你们不得不妥协,你们其实就已经渐行渐远了。
哪一个前任不曾对你许下永远,哪一个前任又不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不得已”而离开你的世界?原来那些永远,有朝一日,都会成为永远不可能在一起。
遗憾,谁的人生又不曾布满遗憾呢?就像有人说的,谁还没几个爱得撕心裂肺的前任啊?
看《爱乐之城》时,有三个问题不以前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恋爱中,遇到更喜欢的人要和现任分手吗?人生中,坚持梦想有意义吗?如何面对前任?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恋爱中,遇到更喜欢的人,要跟现任分手吗?
很多人认为,遇到更喜欢的人,只是个拙劣的借口,知道会遇到更喜欢的人,为毛还要开始当前的一段呢?这不是渣么?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4】
《爱乐之城》作为一部音乐剧,平了20年前《泰坦尼克号》所获奥斯卡提名数量记录,这一盛名让人不得不对于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上映的此片充满了期待。
2个小时的观影后,走出影院的我意犹未尽,打开手机音乐APP下载了电影原声,并在回家的路上单曲循环播放那首结局高潮版的《繁星之城》。嗯,电影原声的有4个版本,高司令男生版、高司令艾玛石合唱版、结局高潮版、THE END过后的协奏版。正是在结局高潮版中,高司令在自己所开的爵士乐酒吧中看到了5年未见的昔日恋人坐在台下,手缓缓地敲向钢琴,几个音节后熟悉的旋律不但让台下的艾玛石思绪万千,也让他自己在音乐中进入遐想——如果我们相遇时更珍惜,如果我们当年没有分手,如果生活是另一种结果。这是全剧的精华部分,也是高潮部分。虽然最后,没有“你好,近来怎样?”的寒暄,已经走到门口的艾玛石回头对上了刚抬头的高司令的目光,两人对望中有无奈、有释怀,最后相视一笑。这处是全剧最让人唏嘘的地方,有苦涩中的甜蜜,更是穿越虚构后的现实——我已经拥有了全世界,可是没有了你,生活还得继续下去,祝愿你过得幸福。
要说影评,还轮不到我来对这部大热片评头论足,我只说给个人体会最深刻的几点:
一是关于编剧,多年观影体验让我认为,这是电影成功的基因,可比喻为一个人的气质。先天基因是植入人类身体的DNA密码,它决定了此人长大后的高矮胖瘦,甚至疾病种类。在栽培技术不发达的过去,我们撒下花种后,即使天天浇水,也改变不了这种花开出来的颜色,花开后我们才能知晓其颜色、香气、大小。见过太多雷剧、神剧,让人不仅只有唯一的想法——把编剧拖出去打一顿。如春节期间上映的某大闹片,以为颜色艳丽、异国情调、打打闹闹可以掩饰其编剧的敷衍和对观众智商和底线的挑战。电影由于时间有限,要在2个小时左右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才有不断的续集、前传、番外剧等来营造一个超现实的“电影宇宙”。讲好一个故事,让观众信服,产生代入感,而后能有所思——是电影编剧的基本功,而编剧的基本修养就是——不能低估与挑战观众的智商与底线。这方面,有不少偷巧的手法,那大闹片是一种,用视觉艺术来掩饰内容的单薄是一种,用大场面大投入让观众当时爽、后来忘是一种,用类型片的方式让观众给予宽容是一种。《爱乐之城》的编剧就深谙其此道,第一是抓住了爱情的易碎本质,给了大家一个不完美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只能是童话结局,《泰坦尼克号》的美正是因为杰克的离去、萝丝带着他的爱生活了一辈子,生活在平凡世界的我们唯有从别人的悲欢离合中去体验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才能体会到平淡是一种幸福;第二是为两个追逐梦想的年轻人选择了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一个是好莱坞片场咖啡店的侍应,一个是落魄钢琴手,便于与歌舞、艺术产生自然而然的连接,同时也给观众一种代入感和自我投射——那就是年轻时的我,什么都没有,唯一不缺的就是梦想;第三是采用了歌舞片形式,营造一种超现实感的白日梦,开场公路堵车那一段的10分钟长镜头,当音乐响起,每个人且歌且舞,自在开怀中给予人一种非现实感,既然是虚幻的非现实,那么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识、相爱、分手等情节即使有些小瑕疵或逻辑前后不搭,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就是类型片的好处啊。反观之,这两天同期上映的《极限特工》是一部激发人肾上腺素,让人看得过瘾,但是不能算深刻的典型商业片,虽然范.笛赛尔一度让人跳戏到那一部一连拍了7部的《速度与激情》,但是前者显然缺少了后者对于亲情、友情的铺排与沉淀,故事性稍弱,感染力不够,自然不能给人留下太深印象。记得一本商业畅销书《全新思维》说过,故事力是未来社会六种决定成败的能力之一,还有些书是教人怎么讲好一个故事来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可是,不是人人都喜欢听天花乱坠的故事。好的故事有基本原则,但是也要能不落套路,有本好莱坞编剧必读的书——《故事》就阐述了这个道理。所以,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就有了基本保障。这部歌舞片获得了14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之一就是“最佳编剧奖”。
二是导演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决定了电影成功的根本,这可喻为一个人的样貌。不是有句俗话么,男人总是喜欢第一眼美人,然后再有兴趣去了解她的内心。导演的手法,固然可以弥补一些编剧脑残手贱的后果,但好的编剧加上好的导演,就如一个美女同时又具有美丽的心灵一样,这样的天作之合让人赏心悦目,只能被它的美所震慑。《爱乐之城》的导演很年轻,据说才32岁,他在片中不断向经典歌舞片致敬,其中我看到了《雨中曲》、《随我婆沙》、《瑟堡的雨伞》等影片的影子,当然《爱乐之城》也有导演独特的手法,那就是怎么把两个非专业人士拍成两个具有童子功的专业人士。两人第二次见面,在洛杉矶城边山上歌舞那段,舞步融洽,动感而优美,动心、掩饰、比赛、融合等情绪体现在舞步编排中,让人很容易认可他们是知音必然相爱,这一点即是借助了歌舞片的好处,更是导演很好地运用了摄影机运动、配乐、剪辑甚至服装色彩、道具等的效果,因为毕竟高司令和艾玛石不是专业的歌舞演员,全程不用替身能到这个程度已能让人忽视两人歌舞专业度说服力不够的问题。歌舞片不能全部是歌舞,哪个时候唱,哪个时候跳,拿捏之中,分寸之差,谬之千里。导演在片中安排的几场歌舞恰到好处,开场歌舞导入虚幻非现实,男女主相识的钢琴曲、第二次见面山上双人舞、天文台定情歌舞、分手后重逢的高潮歌舞不断赋予歌舞一种故事表现力。女主成功试镜的那一段独白、独唱更让我对石头姐路转粉,她脸上的丰富表情配合音乐和演唱的婉转、迂回、爆发,表现了追求梦想中的孤独与坚持、痛苦与希望,正是这一场戏让我产生二刷念头。我不禁想起以前看明星八卦时,看到有次记者采访艾玛石,她坦然说道——“在表演方面,我与汤姆·汉克斯一样,并不是在表演,而是让我自己达到更深的一层”。又比如,男主因生活所迫,被迫加入一个乐队担任键盘手,进行巡回演出的那段音乐和歌曲也让人印象深刻,从清越钢琴开始过渡到电子轻摇滚的曲风、狂热欢呼的观众、乐队的名字、高司令用右手弹奏键盘等等,都让我联想起那两个在美国如日中天的乐队——魔力红、共和时代。这一段包括后来高司令告诉艾玛石自己可能要花几年时间不断进行录制新歌、巡回演出宣传新歌的循环的情节均体现了对流行乐队和流行音乐的讽刺:一味迎合观众口味可能会丢失音乐人最引以为傲的对单纯音乐的坚持和热情、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的交融运用等技术性手法不能掩饰创作暂新音乐作品的后劲不足。现实是,这两个乐队均很久没有推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了,最近的不管是单曲还是专辑都泛善可陈,共和时代停留在《Counting Stars》被选作苹果手机发布会背景乐的巅峰余萌中,魔力红骚当的高音假音一度成为世人模仿对象后沦为他的纯技术性标志。扯回来说导演,虽然《爱乐之城》被提名为”最佳导演奖“,但也不能说这部戏导演就可以得10分。在一些起承转合的地方逻辑和说服力不够,在一些艺术处理手法上过渡像经典致敬没有创新,中规中矩,但是由于导演挑战了歌舞片这个形式,一切都还可以被宽容吧,毕竟歌舞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上一次歌舞片获得奥斯卡还是数十年前。
三是演员的专业和敬业度,能升华电影,赋予电影一种精神。讲真,这部戏的卖点之一就是高司令和艾玛石的真唱、真跳、真弹,这对习惯了国内当红新一代影星大量使用替身——从先前的裸替到现在的全身替、当红小生小旦们只是出个脸——的观众,不失为吸引点之一。虽然有人说,好莱坞本来就是靠本事吃饭,高司令和艾玛石都具有一定基本功,尔后进行了大量排练才有这个效果。但是,我还是非常非常尊重有专业性和具有敬业精神的演员。剧中,有一个角色说了一句话,已经把好莱坞的制作模式之一讲清楚了,那是在艾玛石进行二轮试镜时的男主考官说的——“我们没有剧本,根据角色量身定做,排练3个月,到巴黎拍摄4个月”。这已经与一些粗制滥造的剧组模式拉开了差距——因预算不够制作周期短、当红小生小旦们档期有限、道具烂布景假,最后的结果就是挑战观众的智商与底线。当年红楼梦剧组提前1年入组进行学习、每个演员都要写角色小传,这种事情不常有不再有了。说回高司令本人,他不是也不能靠颜值或肌肉吃饭,他曾经年少轻狂,因在学校打架滋事被处罚,绰号“麻烦”,小时候曾经加入“全新米奇俱乐部”,与贾老板、小甜甜等在一起玩音乐,网上还有他们那时表演的视频,长大后组建过一个叫“死人骨“的`乐队,与在《爱乐之城》中以玩键盘为主相比,他自己本来就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爵士吉他手。想不通,为什么国内有些片子拍音乐人,笼统的印象就是吊儿郎当、二不挂五等——如去年那部《七月与安生》,安生的音乐人前男朋友就以渣男形象出现。而国外拍音乐人的标签是——狂热地追求艺术、坚持梦想、有激情,比如《舞动我青春》系列,即使是拍学校问题少年也能以正面的坚持到底、维护友情等形象出现。再说艾玛石,她11岁开始在凤凰城的青年剧团初登舞台,演出了十多部舞台剧和即兴喜剧表演,14岁时制作了一个名为“好莱坞计划”的PPT,用麦当娜的歌曲《好莱坞》做伴奏,还用了一些演员的图片,其中包括莎拉·杰茜卡·帕克,向父母宣布她要辍学离开家乡、去加州追求梦想,15岁时她说服了父母让她发展演艺事业,于2004年1月搬到加州便于她一边在家自学、一边参加试镜。现在的她成为红遍全球的明星,与大表姐一起被称为好莱坞双姝,但她却依然过着成名前的生活——9点起床后溜狗,去喝杯咖啡或者买点杂货,然后有空的话烘点面包,晚上睡觉前挑好明天要穿的衣服,给咖啡机定时。她说过一句话——“如果不过普通的生活,又怎么扮演普通的人呢?如果你身边没有普通人,那就不是生活,是傻电影。”看了以上八卦,《爱乐之城》中那个坚持梦想、傻傻的侍应就是石头姐的本色演出了,因为热爱,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感染力而被人喜爱——这可能就是专业性和敬业精神的另一个说法。正是因为有梦想、有坚持,才铸就美国立国精神,这也是好莱坞不断通过影片输出的价值观。
四是关于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城市气质。这部片子成功把洛杉矶从我个人去过的不喜欢的美国城市名单中剔除了。好的影片能赋予一座城一个故事一种气质,如《赌城风云》、《十一罗汉》让多少人对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产生向往,《勇闯夺命岛》、《X战警》让旧金山的罗克岛和金门大桥成为必游景点,《欲望都市》则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纽约。2014年洛杉矶给我的印象是:治安不好——汽车旅馆的店主告诉我晚上最好别出门,荷枪实弹的巡逻警察天刚擦黑就出现在圣塔莫妮卡海滩印证了网上攻略的告诫(必须在天黑前离开这一片);城市太大不精致,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都得上高速还各种岔路,没有湖没有江河,著名的大熊湖从城中开车过去都要1个半小时。我当时感觉洛杉矶的气质就是一个莽大汉——虽然它有着盖提私人艺术博物馆、迪斯尼、环球影城和好莱坞、比佛利山庄、格里菲斯天文台、星光大道,可是一点儿不精致,转头就是各种涂鸦和脏乱差的黑人区和贫民区,一如金链子、沉香佛珠的加持也无法掩饰莽大汉的粗人气质和手指中的黑泥。《爱乐之城》中出现了——105号洲际公路、好莱坞片场、格里菲斯天文台等,看到地球另一端自己去过的那些地方为背景拍摄的影片,旅行中的日子和片段闪现,带出想有天去重游的念头,就如2015年《速度与激情第七部》上映后,一个朋友马上从田纳西州转学到了洛杉矶一样,她说——因为喜欢那部电影所以喜欢那个故事发生的城市。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洛杉矶艺术的一面,它有着重庆山城一样的动感美。
此外,关于影片,不得不说的是,肯定不会让所有人喜欢。昨天中国上映当天,朋友圈里有两种论调,一种不吝赞美,另一种则控诉这片子落入关于梦想、爱情的俗套中。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个体意志和需求不能再融合成社会意志和需求,你喜不喜欢不要紧,要紧的是,它确实打动了一部分相信梦想、相信爱情的人。
最后做个猜想,14项奥斯卡提名中,其他的不敢说,但个人最看好的是“最佳原创歌曲奖”、“最佳原创配乐奖”。2月26日揭晓再见!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5】
City of stars,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被洗脑……看完了,喜欢得很。
本人很喜欢长镜,尤其爱歌舞片里这种长镜头,影片一开头,堵车的一段路上多人共唱一首歌,妥妥就是一个一镜到底的MV,营造出浓浓音乐氛围让人瞬间被代入。女主在合住的公寓里与三个姐妹的那段长镜,四个女孩青春美丽尽显。另外很喜欢的是男主弹琴女主唱歌时,四周光线尽暗,只留主人公身上一道顶光,舞台感极强。特别女主最后的面试,明明唱得是她姑姑跳入塞纳河的小事,却仿佛唱出了自己追逐梦想这一路上的艰辛与决绝。
音乐配得很棒,男女主从派对出来,两人刚刚互相萌生好感,却别别扭扭得唱着我看不上你,这夜景与你共赏真是可惜。这种小别扭总会让我想起《傲慢与偏见》。男女主近乎一见倾心,口中却要说着你才不是我爱的款。这种暧昧真是可爱啊。星空里的一舞,浪漫唯美,音乐里诠释着甜蜜。结尾处高司令为女主弹的一曲,一方面倾诉着怀念,怀念他们初见与相爱时光,一方面遗憾着他们没能更早爱上对方和更体谅对方的决定,那样就能完成各自的梦想,携手到顶峰。可终究还是无法回去了,所以就这样吧。
影片色彩也是十分美。黄色与蓝色的光影,配色复古,实力为歌舞加分。印象深的是四个女孩去派对穿的衣服,红黄蓝绿,戏剧感满满。仿佛在说着,青春与梦想就是她们的美丽所在。
这部戏相对来说光环最小的可能就是剧情与演员了。故事其实很常见了,很多音乐片都是类似剧情。两个追逐梦想、爱音乐戏剧的人机缘巧合走到一起,彼此支持着对方的梦想,同时也面临生活的困难和心理的波折。本片两人最后没有携手到最后,其实很正常。两人在一起,既要想着追梦,又要想着恋爱,难免不出问题。女方一边认为,既然男主想开个club,那他就应该坚持,不能为了经济问题委屈自己去给传奇哥当键盘手,一边又希望着男主给自己稳定的生活。而男主在梦想与女主中间选择了女主,女主就不开心了。反正按我的智商和惨淡的恋爱经验,我是无法理解女主为何生气的。所以在我看来最后的结局的完美的,俩人不适合在一起,诉了衷情,相视一笑就拜拜吧。
至于我说整部电影是场美丽的梦,毕竟这种故事太过戏剧。人的梦想大多是飘忽不定的,有明确梦想的人本就不多,在追梦途中能不变初衷的就更少。这是一方面。还有之前看到网上很多人说,年轻时觉得喜欢一个人要跟他一直在一起,后来觉得有段美好的回忆就够了,现在却只希望自己能有个人去喜欢。能喜欢上个人都很难了,更别说有这样唯美的爱情。而且还是一个有明确梦想的你与一个有明确梦想的他之间发生了一段能回味一生的浪漫又励志的爱情,你俩最后还都实现梦想了。超现实,绝对超现实。
演员方面嘛,只能说弹琴的高司令真是魅力无限,不管穿啥都是男神风采。石头姐没有贡献最好的颜值,但是演得不错。另外我传奇哥真是一开嗓就让人惊艳,可是演技肯定不能深看,而且在这里实在没有平时帅。
推荐一看,确实是视觉听觉的享受,不怎么看歌舞片的,可以去给自己的审美开开光。毕竟这么优秀的歌舞片,你是别指望中国会自己产出了。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03-31
关于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03-30
电影爱乐之城经典台词01-14
爱乐之城电影经典对白03-31
电影《爱乐之城》经典台词01-14
电影《爱乐之城》经典台词09-24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精选15篇)11-30
电影《爱乐之城》观后感800字03-30
爱乐之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