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寒假观看《大鱼海棠》有感

时间:2021-03-31 14:17: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寒假观看《大鱼海棠》有感

  导语:电影《大鱼海棠》通过天神湫的帮助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的奇幻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影《大鱼海棠》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寒假观看《大鱼海棠》有感

  大鱼海棠观后感作文【1】

  回到这部电影中来,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寓言,并非简单的描写男女之爱。其中诸多神灵意向,与我们一贯认为的断情绝欲的神仙截然不同,于是很多人认为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的日本神话架构相似。殊不知在儒释道大兴之前,中国的神话主流是巫文化,也就是现在还在楚地南地流传的文化特质。巫文化崇尚自然之力,最早的远古神其实也并没有后世的神仙那么高高在上,更接近人的设定。山海经作为许多人物的原型也充满了神秘的美。

  围楼象征了族群的物化状态,从中不乏秩序的维护者。而女主脚椿并非传统动画中真善美的化身,她代表的是人内心中最真实最本真的东西,不被秩序所束缚。而男主的大鱼形象更具有典型象征意义,它代表的是人类的灵魂,男主死后灵魂是沉睡的。女主唤醒了它,使它壮大最终冲破束缚寻找归属。之前说到中国文化里身体和心是分离的,心是围绕身体服务的,心的目的是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形成的族群联系与大鱼所代表的有自主意识的觉醒是完全对立的。人们一旦有自己的意识和信念就会脱离族群,所以它是不祥之物。而对于女主来说它保护大鱼送它回家一开始是因为内疚,为了报恩,她必须按照自己的内心去选择。这一点对于习惯了个人利益让步于群体利益的天朝来说是非常不“正确”的。在我们从小是非观念的教育熏陶下,不正确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是我们感情上无法接受的。而湫的意向是对人们理想中的爱的完美表现,他也非常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选择。他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牺牲奉献,他的形象非常讨喜,很符合中国文化的结构设计。这部电影其实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按照正常理性的情况下,任意一个亮点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宽容,给个尚可的分数。何况一个亮点颇多,甚至可以算是瑕不掩瑜的国漫,为什么一边倒的负面评价会出现如此浩大的声势??甚至很多评论里充满了戾气。我个人理解的是国人拥有非常强烈的自我防御心理。从小我们被教育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坏孩子是被所有人唾弃的,好孩子才会有糖吃。而这个好坏标准甚至已经被固化为听话,顺从,压缩自我意识为代价。如果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合理的渠道),压抑的自我意识都不敢随意表露。(大圣题材为什么引发广大共鸣??因为它也是反抗的英雄,且站在道德制高点,反抗的是权威,他是正义的化身。所以通过大圣表露自我意识是被道德所允许的)这也是为什么键盘侠通常都会聚集在一起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原因了。而大鱼的主要价值观是顺势而为,遵从内心的选择,可能后果很残酷,去面对就好。这是带有鼓励自我意识的觉醒的,不需要道德的允许,面对真实的内心。

  这种价值观触发了很多人的内心严重不适应,就像片尾的椿和鲲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不适应。如果打破桎梏和内心的藩篱你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世界。(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鼓励自我意识就是随心所欲,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相应的提倡个人利益就是反对集体利益,就是被西方洗脑了。自我意识的产生意味着正视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压抑自己,这是另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方式。自私其实是代表欲望不受自身控制的行为表现。如何控制欲望??按照我们旧有的思路,压抑欲望,批判欲望,用道德控制它,可是有效么??用强硬的手段永远无法让人真心认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管理规则就是功过自当,这样人们在说话做事前才会掂量一下自己承担不承担的起。只有诞生自我意识才能认同自我,正视自我,包括正视自己的欲望从而控制它。更重要的这样才能真正的精神独立,而不是一直依赖他人,也才能开始独立思考,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如果你认为你没有欲望,欲望都是不好的东西,那么你中毒已深)

  大鱼海棠观后感作文【2】

  为个人我需要说一些自己的看法,这部片子里没有哪一个主角是不忠实于自己的选择,并最终为自己的行为去承担的。而成长的标志就是面对和承担。女主面对一个两难选择,这个选择也就是我开头说的导演给自己挖的坑,这种两难选择玩不好就容易千夫所指。女主最初选择报恩男主的时候就是违背族规的,和整个族群就是对立且矛盾不可调和的。最终这个冲突达到高潮,是为一个人牺牲所有人还是为所有人牺牲一个人。似乎都不太正确。我们倾向于选择牺牲弱小的那一方,因为规则本来就不应该被破坏对么??如果不是女主一意孤行大家也不会面对危机对么??而女主的选择是希望两全,这无疑也还是带有东方思维的局限。蝙蝠侠系列里曾经涉及过这种两难选择。小丑每杀一个人就逼问蝙蝠侠是牺牲一个人还是牺牲更多人。当时那部片子因为这个人性拷问而备受称道。蝙蝠侠说他不是上帝,无法决定牺牲谁不牺牲谁。而在大鱼里,女主一开始的动机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不太符合大众的“正确”,最后决定牺牲自己来成全自己的选择。很多人给女主贴标签,解读女主的动机,如果女主的动机太私人(爱情)就会显得不那么高尚,那么她的标签也不那么好看了。似乎她注定被千夫所指了。但我个人认为,为自己的内心做选择,并打算承担这个选择就是成长,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湫的成全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关于如何真正的爱一个人?以湫的角度来看

  如何真正的爱一个人?这个问题太俗套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电影古今中外可以以吨记。大鱼导演也通过湫传达了他对于爱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正确答案,只是经过很久的沉淀,重新回顾湫的行为,又有了新的东西在里面。毫无疑问,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亲人之爱。电影里几乎把这几种爱都囊括了,但是如何爱却有了区别。父母以一种我以为是对的方式爱子女,湫在一开始其实也是以这种方式行为,因此才有了丢鱼的情节。湫也是痛苦的,因为得不到回应而痛苦。但是为什么湫还是会依然支持椿,甚至牺牲自己呢??在我看来,答案就在接近尾声湫被发好人卡的那一幕。我们都会因为哥哥梗而忍不住吐槽,其实忽略了这一幕的用心。那就是湫问椿愿不愿意去人间,他知道椿如果不去人间就会死。如果想她活就必须这么做,但是他还是问了椿,想不想,愿不愿。椿说她不会去人间,湫又追问是不想还是不能??椿的沉默让他做出了决定。

  世上太多的感情问题无非是我以我以为的方式对你好,而你却不认可。父母为子女牺牲,也许一直想等着子女的感谢,可是子女要的却是父母的放手。情侣之间总是会出现诸如“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回应我/回报我?”我们在社会这个群体里,在家庭单位里总是被赋予各种身份与标签。xx的孩子,xx的丈夫/妻子,xx的子女,xx的朋友。我们总是以这种标签去要求对方,作为丈夫/妻子你应该如何,作为子女你应该如何,作为朋友你应该如何??我们都在拿模板和套子来比照着对方来做要求,又以自己以为的方式对待对方。很多时候这其实是一种伤害的开始却不自知。没有一个人会去问“你想要什么,你想不想要,愿不愿意要”。

  每一个个体在出生之时都面临着一种必然的孤独。于是为了克服孤独才有了群体和社会,家庭和夫妻。但是在社群里却仍然无法怯除这种孤独。人们苦于无人理解自己的内心,他们诉诸于寻求知己,灵魂伴侣,心灵的归属,阅读。这种种的根源在于我们无法做到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找到一个接纳真实自己的对方,得到对方的尊重。这所有的起点就是承认个体的独特性。椿之于鲲是特别的,是生命之所系,灵魂的牵绊。而椿之于湫也不仅仅是椿这个名字,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之类的,她对于他就是这么一个独特的存在。所以为了这个独特的个体湫愿意付出一切。其实我们在生命中一直忙碌纠结的不就是这么一份价值么???在社群里,在工作中,在亲密关系中,越是独特的越是存在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不可替代,安全感,稳定感与归属感也就产生了。所以才会说想要获得尊重,必须学会爱自己,尊重自己。因为这意味着你已经学会面对自己作为独特的个体的事实了。而尊重之所以难能可贵正在于直面自己的勇气是如此的稀缺。

  另外,电影里的湫不善言辞,一直都在默默的行动。所以真正的爱一个人也许在作者看来是那个对你来说独一无二的存在,尊重他/她,支持他/她,实际行动比甜言蜜语更有意义的感情吧。

  大鱼海棠观后感作文【3】

  我是大学的时候知道了大鱼海棠。一开始是看了短片,惊为天人,于是找到了作者的微博——呼吸不能说,关注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画画也特别好,摄影也特别好,作图也特别好,设计也特别好,长得也特别好,男朋友也特别好,就觉得“哇塞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儿呀~”

  后来看到说大鱼海棠要拍成电影了,我就特别高兴呀。当时还跟我现在的老公一起聊,因为他从小就有一个动画梦,也是特别兴奋。

  可后来又说没钱了,要做众筹。

  感觉那个时候国内还鲜少有“众筹”这回事,我也去看了看,但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等着。

  后来又过了很久,久到听不到大鱼海棠的消息了,我也取消了微博的关注,接着过自己的日子。

  两个多月前,看到大鱼海棠终于要在今年上映的消息,一时间却忘记了,那是个什么故事来着?

  一查信息,才知道大鱼海棠的概念早在12年前就有了,我知道它才8年。过了这么久,当初惊为天人的记忆已经有点模糊了,心里是有忐忑的,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

  7月8号上映,今天10号,这几天网上铺天盖地的黑,让我习惯性地咧开嘴角,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完了”。

  我老公也是备受打击,心想着怎么就恶评如潮了呢?说抄袭、说根本就是外包的、说12年等来个绿茶婊、说圈钱、说当年的众筹就当喂了狗、说故事特别特别弱……上一部这么招黑的电影是不是《小时代》来着?

  但还是要去看的呀,想看看到底怎么烂了,想肯定不至于的吧。

  看完电影,我们听完了三首歌,一直等字幕滚完了,屏都关了才站起来走,因为我一直在哭。

  回家之后我找出周深唱的大鱼又听了三遍,就是文章开头放的那个,呜呜地哭了很久。

  然后我跟我老公说,我就是觉得这首歌特别悲伤,听着就想哭,特别特别难过。

  大概会有人说这首歌抄袭了《千与千寻》的插曲,那首歌我也听了,但让我哭的是这首,不是那一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