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桥》观后感

时间:2022-02-08 17:24:2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桥》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观后感

  前不久和大家一块看了电影《桥》,深有感触。《桥》主要讲了1944年,德军投入重兵守卫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座大桥,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博士处心积虑防止南游击队的攻击。同一时间,游击队少校“老虎”(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饰)接到上级命令:为阻止德军汇合,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建桥工程师将桥炸毁。老虎与老战友——爆破专家扎瓦多尼(博·德沃尔尼克 饰)以及他的助手班比诺、沉默寡言的战士狄希、曾参与建桥的游击队员曼纳,组成了一支行动小队。老虎从盖世太保手中救出工程师,在接近大桥的过程中与德国护卫军队发生激战,有游击队员与联络员牺牲了,但也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在破解了德军的间谍渗入之后,游击队员们终于将大桥炸毁。

  《桥》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桥》很触动人,不仅仅是电影中班比诺在沼泽地上跳跃的身影,不仅仅是工程师拉响炸弹后那个浓烟遮盖的画面,也不仅仅是一群是战友也是朋友的游击队员走在山岗上的剪影。电影背后的真实命运,才是最触动人心灵的地方。曾经是中国人民朋友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电影背后的那群因为电影拍摄而成为朋友的人,因为国家的分裂而不再来往。朋友再见,不光有电影里的一群游击队员,还有电影外一群活在真实世界的人,还有两个国家的人们藏在心底的感动。

  《桥》的整体基调是悲壮的,结局是震撼的.,属于英雄主义的艺术表现范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电影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大陆电影,对于过去这段历史、尤其是战争的描述和表现大多失之于简单和狭隘。其具体体现,首先是回避态度,或者说,是刻意遮蔽策略。因为战争中即使是最终胜利的一方,也有许多过程中的失败、痛苦,乃至屈辱或耻辱,譬如“南京大屠杀”。其次,对战争或战役甚至一场战斗的胜利,表现上失之粗略和主观处理,往往见事不见人,或者见人不见心,更没有能够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东西。

【《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桥》说课稿04-22

《桥》教学实录范例04-26

桥说明文10-15

有关桥的民间谚语08-05

桥的种类作文素材06-22

语文《桥》教学设计范文05-11

人教版语文《桥》教学设计05-10

《生命桥》教学设计+说课稿?04-23

桥之美教学设计12-25

《桥》说课稿(通用6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