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片《约书亚》观后感
看《约书亚》,哥特式的黑暗似角落中潮湿的苔藓,随着影片的开始,慢慢延伸。虽然被评为2007年最佳惊悚片,却并无血腥场面。没有痛感,犹如被放入温水中慢慢加热的青蛙,待到发觉,已是在劫难逃。
片中的主角是名叫约书亚的男孩子,一个头发永远梳得一丝不苟,穿着衬衫的一个9岁大的小男孩。很多人觉得约书亚恐怖,却难以说出原因。我想,或许是因为那永远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永远穿着整齐的白衬衫,永远一脸平静。而他只有9岁。那是一种人们出于认知上的恐惧,人们都认为9岁的孩子是活泼的,喜欢运动的,阳光的。而他则相反,讨厌运动,喜欢看书,爱好钢琴,他的一切表现出来的,都如同一个成年人,甚至目光,都是深邃的。他的形象是对人们已知孩童的传统观点上的颠覆,人们对未知的事物都有一种恐惧。而影片正是通过人们对于自己所知道的事物的认知和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产生的巨大落差,来营造出人们对他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使得影片被蒙上了一层黑色的纱。
一个9岁并被老师认为是天才儿童的男孩,在证劵公司上班的父亲,家庭主妇的母亲,这样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美好,而故事的一切都是从妹妹的出生开始的。
随着沉稳的钢琴声,故事揭开了扉页。约书亚和叔叔坐在钢琴边伴奏,祖母,父亲,母亲在沙发逗弄妹妹莉莉。沉稳有力的钢琴声伴随着欢声笑语,看起来愉快而美好,而这,正是约书亚发现自己与欢乐的气氛格格不入的'开始。沉重的古典音乐被母亲叫停,取而代之的是莫扎特轻松愉快的小星星变奏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i wonder what you are ”他们围着可爱的妹妹,边笑边唱着。约书亚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他们离自己那么近,又那么远,一切欢乐都是别人的,他只是个看客。
“你怎么看我?我古怪吗?”他问父亲。
“不,不,怎么会古怪。”
“你晓得那点小魔术,当魔术师把人放进箱子,转动箱子把人变没了?”
“嗯。”
“我晓得,只要你仔细看,就能发现。”
“魔术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带你魔术商店,给你买些魔术道具。”
“你不必一定要爱我,那不要紧。”
这样的对话,看似平淡,却透出约书亚的心。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如同能看穿魔术师的把戏,他同样的能敏锐地捕捉到父母亲的神态。或许,他想得到的是父亲的肯定回答,“但我爱你,你是我的儿子,我的孩子……无论如何,依然爱你。”父亲的回答是肯定的,然而,这却难以拂他心中的阴霾,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是如何怀疑,如何不安,因为他的表情是那么的平静,就像,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但这,却是确确实实的发生了,他知道,他与自己的家庭之间,所有的薄薄的隔阂。
以一段缓慢而沉重的钢琴声作为过渡,生活似乎没有因为妹妹的诞生而又多大的改变,平静的海面却是是暗涌的波涛。
“我作为婴儿怎么样?”他在餐桌上问自己的忙着照顾妹妹的父母。
“很好,你很好……你有很多想法……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想要什么?”
“……我们不会说……你很好,你很棒。”
事后,约书亚看了自己婴儿时期的录像,而录像中的母亲因为婴儿的哭声变得声嘶力竭,烦躁不安。录像的最后,母亲不断重复着那句:“我很好,我很好……
硕大的电视机前,泪流满面的母亲不断重复的“我很好,很好”似乎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而后,约书亚在学校表演的钢琴曲完全乱了套,故事的发展也似乎随着这凌乱的钢琴曲渐入高潮。
妹妹的哭闹的次数越来越多,母亲的情绪越来越坏,甚至出现了幻听,听到从天花板传来奇异的怪声,而这都只是开始。
在一次被妹妹哭闹声吵醒的晚上,她厨房喝水,被躲在身后的约书亚吓了一跳,玻璃杯子的碎片撒了一地,而留意到这的约书亚,缓缓退后,引得母亲行前走,被碎片扎伤了脚板。母亲的情绪因为脚伤而变得更加不稳定了,甚至需要吃药维持镇定。
祖母的到来似乎缓和了家里紧张的气氛,平静的海面下,波涛汹涌。期间,父亲似如亲人的狗死了,而约书亚跟随祖母信教并接受洗礼的决定再次打破了家里的平静,强烈反对信教的母亲与祖母间发生了极大的争执,最终致使祖母愤然离,家里重新被阴霾隆重。
期间,约书亚不止一次问父母“你还好吗?”而父母永远回答“不,我很好,没事。”
在父亲加班的一天晚上,约书亚和母亲玩游戏,故意把妹妹藏起来,并利用妹妹的哭闹声把母亲引上顶层,惊恐的母亲在丈夫回来后,看到站在妹妹小床旁的约书亚,精神终于彻底崩溃,她手舞足蹈地冲约书亚大喊大叫:“你,你,你……而由此至终,约书亚一脸平静得看着母亲,语调平和:“母亲你盯着我干嘛?”
母亲因为精神原因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祖母代替母亲照顾他们。父亲辞了工作,专心照顾孩子,然而却意外发现约书亚录制了妹妹的哭闹声,用以把母亲引上顶楼。而当时,祖母与约书亚带着妹妹了博物馆,感到危机的父亲赶博物馆。在把婴儿车抱下楼梯后,父亲背对着还在楼梯上的母亲和约书亚,把莉莉抱着怀里,却不料,听到身后母亲的尖叫声,母亲从高高的楼梯上摔下来,死了。约书亚接触到父亲的眼神后,连忙从楼梯上跑下来,趴在祖母身上痛哭。
这一切都在父亲的眼皮底下发生的,父亲认为是约书亚做的,但当他告诉小叔时,小叔一脸不相信。无论是谁也不会相信这发生的一切会和一个9岁的小男孩有关。小叔甚至认为他应该看看心理医生。
“爸爸,我布置了一晚的房子,你喜欢吗?”约书亚看着积木堆的房子对父亲说。
“我知道你干了什么,约书亚,虽然我不理解,但我支持你。”
“它们是积木堆的。”
“你不会再伤害别人了吧。”
“你在对我发脾气?你还爱我吗,爸爸?”
“我认为你有病,约书亚。”
“我没病,我一点病也没有。”
“那你为什么干这些?”
“你知道最好的部分是哪里吗,爸爸?”
他走到积木旁,把最下面的一根抽出,哗的一声,高大的积木应声而落。
随后,父亲找来儿童心理医生,想向医生证明约书亚有心理问题,心理医生反而因为约书亚的画认为约书亚有被虐待的可能。
最后,无计可施的父亲决定把约书亚送走,约书亚知道后,故意引得父亲在公众场合打自己,从而导致父亲接受审讯。
影片的最后,约书亚的叔叔代为监护人,他与约书亚坐在钢琴前,轻盈的弹奏声揭示了约书亚的心境。
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前后呼应。约书亚在母亲开始有精神问题时说要送给朋友的玩具,其实就是后来造成母亲产生幻听的元凶。母亲所听到的怪异声音,其实是约书亚制造出来的。而那句“你还好吗?”“我很好。”似乎贯穿了影片的全部,约书亚在报复正式开始之前,曾问过父母亲对自己的感想,而父母亲总说很好,但即使在母亲出现精神问题后,他们依然回答很好,这似乎是一种谎言,一种莫大的讽刺,而这种谎言,似乎也能造成约书亚对父母亲的不信任。而在引发父亲在公众场合打孩子的时候,约书亚曾对父亲说:“小心杰博沃克!”(那个儿童心理医生)。还有之前父亲与老师谈话,无意中看到空荡荡的笼子,老师解释是仓鼠们食物中毒,而这些仓鼠们,在影片的最后,所出现的,是被如同木乃伊般被缝合的尸体。影片的最后,搬运工不小心撒在地上的画作,也透露出约书亚的心声。这些都透露出了约书亚的心理变化。
这些细节,都是影片的亮点,导演的巧妙设计,是构成整部电影的重要元素。这是碎片如同一个个可以窥视约书亚内心变化的拼图,只有把它们都串联起来,才能尽可能接近约书亚的内心。
“你爱我吗?”
“你依旧爱我吗?”
“无人爱我。”
这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爱。从困惑,到疑惑,到肯定。约书亚通过一步步证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无人爱我。他不断地试探,不断寻找的,或许是这样的肯定,当虚伪的面纱被揭开,露出满目疮痍,是的,你们并不爱我。
而当父亲在最后,听到他露出邪恶的微笑并说出那句“无人爱我”的时候,彻底失控。
父亲口口声声说爱,却并不理解自己,母亲有精神问题却努力装成正常人,狂热的宗教控制狂祖母,这个病态的家庭才是真相。他们都说着爱,却并不是真正的爱。他们看到的是血缘,因为他是他们的后代,他们身上曾经的一部分。他们爱的是血缘,而不是他,这个人。他问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除了“好”“很棒”之外,没有其它的词。
父母亲所说的“很好”,是另一种虚伪。
如果仅仅是由于妒忌妹妹,没有必要把家人都除掉,约书亚真正想做的,是保护自己,妹妹,妹妹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也只会变成任他们摆弄的洋娃娃。正如他结尾所说“我爱她,胜于一切。”而“在混乱中重新建立秩序”便是约书亚的计划。他物色的最佳人选便是能跟自己四手连弹的舅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场景。
第一个是影片刚开始,约书亚第一次问父亲“你爱我吗?”时,他对父亲说:“你不必一定要爱我,那不要紧。”就像一个熟练的杀手在杀死自己爱人时的甜言蜜语。
第二个场景是影片的结束。约束亚和舅舅坐在钢琴边,清脆的童声似乎告诉了我们一切。他不择手段策划出一场巨大的逃亡,为的是保护自己与妹妹。或许正如约书亚对舅舅所说的:“你和我,这样很好,本来就该这样。”
【惊悚片《约书亚》观后感】相关文章:
惊悚片夜半梳头观后感02-18
盗梦空间惊悚片观后感10-23
《莎美亚》观后感02-28
《莎美亚》观后感的范文02-16
亚迪的沉迷观后感作文04-12
雨约09-19
青春的约10-23
亚青会手球比赛的观后感02-17
放飞梦想——亚残会的观后感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