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如海》观后感
二战似乎是影片取之不尽的资源,从《巴顿将军》到《珍珠港》,从《美丽人生》到《广岛之恋》,战争是不折不扣的主角,弥漫的烟火,肆掠的轰炸,颓败的废墟,伴着无数的死伤,凄惨的哀嚎,坚定的仇恨……
《沉静如海》这部影片包括了战争所有的元素,德军占领法国,杀掠、轰炸机、炮声,使得整部影片都沉浸在忧伤的阴霾里。可是,我更喜欢把它定义为爱情片,只是加了一个战争的背景。
女主角妮安娜是个钢琴教师,和爷爷住在海边的房子里,法国被侵占后,德国的一个军官维尔纳被要求住在这里。一切都开始于男军官到女孩家的那天晚上,忐忑而愤懑地不知会来一个怎样的敌国男人,爷爷说:“这个冬天会很冷”,随后妮安娜弹起巴赫的曲子,轻柔悠扬的旋律下走进德国军官,开始了他和她的美丽与哀愁。
许多爱情的`相遇都是美丽的,或者温暖的,然后他们的相遇却是水火不容的,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被侵略者,他们不仅仅是平行线不能交汇,而且是向两个方向行走。
然而,他是那么真诚地问候,那么礼貌地道晚安,那么真诚地欣赏着法兰西文化,那么发自内心地厌恶战争,他说:“这是一座有灵魂的房子”。他们相遇在每天晚上,那个漫长的冬季长得让人受不了,也冷得出奇。她的心冰冷,自己的国家正遭受着肆意的掠夺和枪杀,枪炮声下谁都有可能立马见上帝,邻家小孩的兵爸爸何时能归来,学钢琴的犹太小姑娘何时能归来。他的心也不会热,他也想家,也有自己的信仰,也喜欢正义。
她,有尊严地不愿与他说任何一句话,坚持着自己的钢琴事业,同时为那些保卫法国的地下工作者们联动,即便国家不完整了,她还保存着完整的自己。
他,为着自己的信仰而行动,然而这行为一旦开始,他立刻觉出那不是自己所愿,可是作为德国人的身份已经不容他回避,他必须继续这自己厌恶的所谓事业。
影片的高潮在即将结束时,某天早晨,她弹起凌乱的钢琴声,正准备出门的他被琴声吸引停下脚步,这时,他即将乘坐的军车爆炸,两名德国军官被炸死。这琴声是自他来这里后她第一次弹起,他,原本是个音乐家。
最让人揪心又难受的最后那一幕,他要俄国前线,要来道别前踌躇于门外,有尊严的爷爷第一次说话:“年轻人,请进来。”年轻人的懂礼貌和自省以及艺术气息,其实早已让法国老人折服。
而她早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走出大门,已坐上车,她丢了魂似跟出,他走出车来,听着她这一生唯一一次的说话:“再见!”然后,他的车远。
她除了说一句“再见”,还能说什么呢?不禁想起《广岛之恋》里女主角还是个法国少女时被剪光头发,关在地窖里,失所有亲人的疼爱,就是因为他爱上了德国军官。
能说谁对谁错呢?特殊的年代,感情即便再真,那也必须服从于大时代。
导演不是再现战争场面的狼藉和惨痛,却展现给影迷们一个安静的海边之家,一个无比沉静的冬季,这不得不说以静衬动,以小胜大。这一角度,已经不是单纯地记录历史的经过,而是记录下历史带给一代人的情感创伤,不得不说这是到导演的精明之处。
用一场不算爱恋的爱恋来反映战争,实在是高人之举。那留在影迷心中沉痛的伤痕和遗憾,正反映出战争的残忍无比。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个有思想有坚持的法国少女,邂逅一位有涵养又正直的德国男子,那该是多美妙的事情啊!
不是海沉默,是海在酝酿下一个波涛汹涌;不是海沉默,是战争让人必须沉默;不是海沉默,其实在海的某处正波澜起伏……
【《沉静如海》观后感】相关文章:
母爱如海02-27
师恩如海06-19
母爱如海09-22
父爱如海11-29
母爱如海03-24
母爱如海03-13
母爱如海08-04
师恩如海02-07
母爱如海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