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动漫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

时间:2021-04-27 17:41:0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动漫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

  导语:《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主要是在刻画千寻这个人物,并由千寻在汤屋的所见所闻,来揭示社会的善恶美丑。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千与千寻》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动漫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

  千与千寻观后感【1】

  走访别国,往往总是先惊叹于表象上的华丽,然后才会注意到百姓的生存状态。千寻开门从油屋正面的庭院里走出来时,她就远离了这个地方光鲜的一面,而“工作”用另一种话说就是加入到让这种光鲜的表象持续运转的队伍里。这种暗喻式的表达,也是本片“东方风格”的一部分--没有强调,没有凸显,内在的影响却如潮水冲刷一般不可抵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镜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了这出电影。”

  正如一系列的变故对千寻产生的影响,她的弱势也在种种危机中不断体现。待到她独处的时候,剧本以一个“很一般”的场景体现出了千寻在性格上的缺陷:过度害怕下很高的楼梯。

  “从来不特地去生活里找原型角色。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和孩子专门呆在一起,每次大概两三天。虽然不知道孩子一定会怎么想怎么做但只要耐心和爱护地揣摩他们的心理,也可以让他们对剧中人产生亲近感。”

  一般的女孩和寻常的场景。危险和恐惧并不是来临得天花乱坠,本来宫崎导演对于冒险故事是太擅长了的,但却在有意压住这些本来更能吊起观众胃口的设计,而突出“寻常”的意味。很长时间里观者不停地体验到千寻的各种柔弱之处,花样繁多,绝不会厌烦(笑),而那些看似不困难的情景,让故事贴近了现实。

  另一方面,没有安全措施同时年久失修的楼梯指示出了这个世界求存的困难,并且世界没有笼罩着一个存在一点仁慈的规则或实体(在现实中是政府机构)。这是现实中(“城市女孩”的现实中)所体验不到的。白龙的意思是,凡事需要你自己来;另一层不是给十岁孩子听的意思则是,这里没有为失败者着想的义务。更大的锻炼随后到来:崩坏的楼梯板。无法控制地飞跑到底同时还干脆地解决了先前的拖沓,张弛有度。对千寻即将工作的地方,初次的描写是间接的。有人推窗吸烟,雾气升腾,室内传来厨房烹饪的声音和服务员忙碌的话语。

  工作狂的釜爷,有着童话风格的设定:工作繁多,所以是“六本腕”的--不停地给自己的六只胳膊分配任务。老先生坐着,后面的剧情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怪人(还是习惯敬称之为老爷爷)的腿是不怎么用的,他吃和睡都是在工作的台子,而走路的时候更习惯用六只胳膊。联想起刻苦的学生弱不禁风,办公室一族的腿脚不便,让人哑然失笑的暗喻。煤灰精灵被搬的东西压扁。千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帮助体现出了她的好心和缺乏锻炼。

  事实上,千寻得很多缺点都是看客片面地主观夸大的。懒散啊,了无兴趣啊,柔弱不堪啊,都只是些小的,很容易克服的缺点。她的心地单纯和善良,在故事的后半段多次体现出来,而这些无疑是在油屋这个染缸学不到的东西,反而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失去。

  宫崎导演的话说,她的沉睡的“生命之力”被唤醒了。这“生命之力”包含很多内容:求生欲望,勇气,乐观的生活态度,希望,坚忍...而不单只是表面上的体力的改变;唤醒者是生存的挑战,而挑战本身是不在乎你用什么手段完成目的的。

  因此油屋并不是一些喜欢形而上学的影评人喜欢形容的笼罩光芒的培训场所。正像观看的孩子们所认为的:他们从一开始就被灌输了“这里汤婆婆随意掌管生死”,世界规则的某种龌龊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油屋里可以看到种种社会的缩影,宫崎导演只是让十岁女孩提前面对“浓缩版的社会”而已。不光每种人的性格都像戏剧一样鲜明,而且时间也是同样被“浓缩”了,在这里有了生存信念就会迅速获得力量--千寻卖力工作并且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冒险;行善会以很快的速度看到好处--无面转眼就从恶者变成好人;行恶会在转眼间得到报应--千寻父母变成猪只;甚至别人的人生需要承担的后果也恰好在她到来的几天集中爆发--白龙的事情。她客观地见证各种东西。

  一个童话,然而却是现实。恰如那梦境一样的街巷,触手可及的却是时间的沧桑。

  千寻的成长是客观催化和主观努力的双重过程。她“学会”的东西很少,“唤醒”的东西很多。而不是把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变身”成勇敢者那样没大脑的迪斯尼式成长喜剧。最后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小女孩用她贯穿全片的优点改变了整个油屋(虽然按照切实的悲观视角,是暂时而浅显的改变)。而现在,她正走出第一步:帮助被压扁的煤灰精。精灵们纷纷让自己被压扁,来博取同情减轻工作量。釜爷嚷“你们想要变回普通的煤灰?!”“不工作魔法就会消失!”,说明它们是魔法变化来的精灵,而工作是自己被赋予生命的条件。

  先前就有一个镜头:被火燎到的一个小煤炭精的黑烟凝聚成了另外四个。这实在是一种魔法^^被呵斥的精灵们向千寻发脾气。可是它们并没有理由,只是因为釜爷说,你想坏规矩的话就是对它们不好。它们自己并没有太多主见的。盲目地工作,盲目地生存,煤灰也能长出可爱的眼睛,也能吃到霜糖。也许这样不错。谁知道有多少在混凝土丛林中压抑了梦想的人会用“这样也不错”来安慰自己呢?

  然而它们倒也不会像人那样,发出“是自由地堆在角落的煤渣子好还是劳累但有生命的精灵好”这种生存得很实在的动物会认为很愚蠢的话题(笑)。

  千与千寻观后感【2】

  点缀着夏之花朵的草地,毫无遮挡的蓝天,和风而动的白云,散落其间的,是破败的建筑和石像,这种景象,引得心灵会莫名哀伤。配乐的琴键,有着晶莹的意味,让人联想起水晶一类的精致事物。

  事实上完全有理由认为已过六旬的宫崎导演会对自己把这种情景融合到剧情里感到得意。他也喜欢这些,并且是非常非常喜欢。他对世人说,自己会在古建筑公园徘徊,斜阳西下之时,有落泪的冲动。

  也许真正能和自然完美结合的人类存在的证据,都需是破败不堪的。风之谷,天空之城,OnYourMark,幽灵公主...我们见惯了宫崎导演的“荒野美学”,最后的最后,这几年老先生忍不住放出了“狠话”:我期望青草接管世界。

  这实在不是什么“清醒者的责任感”使然,事实上宫崎导演恰是不符责任的,对于动画,他乐于加进“没必要”加的,精心雕琢成浑然天成的样子,像一个把自己的魂灵和生命也都统统灌注进作品的呢喃的老艺匠。

  比如突然冒出的古老的小镇,消失了的食肆形式,古朴的道路,石板缝隙间青草招摇...

  但是仿佛梦的色泽会失真,而脑海中纷乱的记忆也会扭曲变形,小镇的斑驳,实在很独特。到处是莫名的符号和标记,剥落的墙皮上漆着花朵、文字、星星和月亮,仿佛自己就告诉你,这是梦的场景,这种景象在现实中,不会存在了。

  音乐的旋律变得好古老。

  千寻父母延续他们的专断。九十年代各地都在开发,然后就是倒闭。作为大潮退潮后的少数成功者的千寻父亲,把这种话说得简单而轻易,不了解的外国人也可一窥当时的社会状态。比这更加讽刺的是,他认为“美丽的自然”就一定是主题公园的杰作,而千寻母亲则认为“感到舒服”的地方,是适合野餐的(提到应当带三明治)。

  都市人的趣味之恶俗,入木三分。

  父亲既然在别人劝他减速的时候会夸赞车好,就一定会说出“信用卡、现金,随他收取”这种话来。而他吃饭的样子,是非常夸张的,简直是一种暴发户的习气。

  千寻的“孩子的天然优点”再次体现。唯一一个认为这样不妥的人。剧情里神话中的神明并没有体现什么光辉性,“吃了神享用的食物”有着汤婆婆作为借口的可能;本质上是,单单这样不打招呼就开动筷子,不论在任何地方都是很不好的。

  千寻独自闲逛。此时她的柔弱变得很显眼--对于台阶拾级而上。而她并不是只有这般的力气,而是健全而轻快的孩子。这就为她下面剧情里能够“卖力”提供了条件,这样不会把周遭事物的客观催化,提升到一个主观的“帮助”的高度。

  天不可思议地黑,神秘的少年出现,衣履也是很脱离现代日本的。一切看起来都很怪异,千寻只得接受,观众只得接受。这种连贯一脉相承于片头,不过性质已然大异。千寻不能相信少年的说法,但天空印证了,因此她就转变为将信将疑。

  白龙第一次出现就很飘忽莫测。他有着这种自由度和自由的习气,易于汤屋里的任何人的印象,至此开始带给观者。

  千寻父母存在一种人到猪的卡通化过渡,因此衣服不合身(笑)但仍然存在,提醒着变化的突然。而杯盘狼藉的画面能勾起任何人对贪食的厌恶--如果先前千寻父母的吃喝带给人的感觉还算被压制住的话。

  夜晚出现的怪物,在氤氲雾气中抽打猪的这位“掌柜”显出了一点真面目,真是分外难得。除此之外,其他情景里都是半透明的幽灵。

  随着幻景展开,日本能乐风格的旋律开始出现了。白天时过来的钟楼,现在其左右已然拓展起一片灯火,石蛤吐出的水形成了旷阔的河,迷幻的对岸,明明白白地“无法逾越的彼岸”的意思,意指千寻无法归去。这种情景,比单纯强调“世界的规则”在剧情之初要生动得多。

  千与千寻观后感【3】

  千寻捧着花束。对本地的抱怨,千寻母亲其实也说了一句:地方很偏僻,买东西很不方便。丈夫回答:习惯就好了。(对千寻的嘀咕则忽视了)

  父亲被体现为家庭事务的决断者,这是个很亚洲的家庭类型:父权威专断,妻子顺应丈夫,孩子没有发言权,三度景深。类似的情形多次发生,确切说直到父母变猪,千寻孓然一人时才结束。下面的类似之处就不赘述了。

  现实中的车子,学生书包和孩子的鬼脸,乃至一模一样的零食,都在巧妙地消除观者的世界与银屏之间的隔膜。

  不光是关于花的谈话,接下来开窗的画面也是随着母亲的“把窗户打开”而出现,父母对子女是命令式的态度,而千寻已经习惯这一切。

  我们知道日本的街道是靠左行车的。但是千寻父亲的轿车却是左舵车。其实对千寻家庭的描写从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富有。日本造汽车很普遍,而千寻父亲却开着“洋车”,一辆西方生产的奥迪轿车,甚至是存在安全道路隐患的。千寻之父的专横偏执也体现了出来。

  车蛮横地冲在山间小道上,自信过度、唯我独尊的表情跃然银屏。期间千寻母亲曾劝告丈夫勿高速,却得到了“这车是四驱”的回答。而停车则是因几近撞到隧道门口的石像。

  石像是进入日语“不思议之町”也就是不可思议的小镇之前的最后一个暗示。先前已经有了另一个石像,用了惹眼的3D效果;而第一处出现在误入歧途的路口,神社的牌楼,日语称谓之“鸟居”,以及神祠。日本神道的徽印种种。这时候千寻是带着很新奇的态度审视那些石头小房子。传说毕竟是传说罢了。谁都会这么想。然而也就因此形成了对下面剧情的巨大照应:千寻必须强迫自己认知传说中的人物的真实存在。

  进入隧道前千寻父母自信将孩子留在后面安全,并不是因为相信这里安全,而是自信孩子被晾在一边就会自己追上来;因此这点并不能认为是家长对安全的忽视。父母对于物质上的问题还是很重视的,即使方法欠佳。

  至此前奏结束。事实上,片子的节奏是很舒缓随意的,这简直很类似北野武的电影,前面大段的懒散和集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