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迟到的观后感

时间:2021-03-31 17:35: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迟到的观后感范文

  不好意思,忘记啦那天的日期了,不过记得那天晚上全寝室的同学都不得不吃那令人作呕的方便面,就迟到的观后感谈起。why? because of watching that movie which is about three hours that afternoon to evening.

迟到的观后感范文

  看完那部电影,的确是有许多的感受,真想当时就写下来,没办法,时间不允许。然后就埋到今天咯。

  喂喂,打了些倒土不洋的文字,还费了一坨话,你到底想说那部电影呀?OK,现在转播正题。

  嗯,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三傻大闹宝莱坞》(不知道是哪个脑残取的名字,把活生生的一部好电影给糟蹋了,哎,美中不足呀——)。好吧,下文改用它另一个可以接受的名字:《寻找兰彻》。

  首先容许鄙人简介一下这部film。把它分类呢,应该属于喜剧吧,但他又不是那种无厘头的香港喜剧类,其中包含了友谊,亲情,爱情,还反映了当代印度青年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腐朽的教育制度的拷问与批判。

  首先说一下主要内容(由于偶滴语言概括能力欠佳,所以本段以下文字从网上复制粘贴):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帮”中兰彻和拉朱都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影片中随时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行为。他们把教授称为“病毒”,把查图尔称为“沉默者”(消音器)。

  之所以很受感染,第一是主人公们对坎坷道路的梦想的不懈的追求打动了我,然后是电影中不乏出现的幽默段子和和广阔的印度社会背景以及在轻松搞笑的情节中暗含的深刻的对传统教育的抨击和对一个人口大国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暴露。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How do you answer “How are you ?” ?

  我最关心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思考。诚然,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但也不得不承认如今不管是发展中的中国,还是超级大国的美国,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我简略归纳了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公平性,二是教育的开放性,三是教育的选拔制度。

  首先,“公平”这个大问题不仅仅是在教育上,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社会福利,就业保障,医疗条件,以及个人收入。不管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管是从发达国家到极不发达国家,不管从白领阶级到工薪阶级,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依旧并长期存在。就如李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所以,永远别在我面前说公平。”但面对这种种的不公平,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和发展的,乐观的角度去对待,毕竟社会主义在进步,基尼系数在降低,民生工程在建设,因此,也不必成天抠着头皮仰着头发牢骚。记得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想来也是,如今的大环境下,高考和中考还是最公平的。再则,如果生活在锦衣玉食,前程无忧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和奋斗的快乐,那人生也便是一张精致的包装纸,枯白无味。

  在则是开放性,这一点值得欣慰的是,似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推进,教育的开放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挥,比如我们学校(注意不是打广告)每年都有个什么国际夏令营(当然,这与寒门子弟绝缘),哦,前不久还办了个什么“国际青少年书画展”,还有些什么的记不得了,观后感《就迟到的观后感谈起》。总之是一些交流性,开放性的活动啦。

  最后是教育制度的思考,想到这个,就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想起一件小事,抽考复习时,一个同学问我一道英语同步练习上的一道错题:“为什么‘紧张’不能说是‘be nervous’,而非要说是‘be stressed out’?”。我无言回答了,其实最佳答案本就是“be nervous”,但是因为这个单元所学的是“be stressed out”,所以.......。还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速公路上驾车,出了车祸,车翻到壕沟里,生命垂危时,美国救援队赶到往下喊:“How are you ?”,此时留学生下意识的回答道:"I am fine ,thank you",后来,救援队就走了,留学生就死了。从生活到笑话,是否反映出了一种制度的弊端和缺陷呢?传统的教育制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本来“更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现在却变成了“更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分数”。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数学天才,一次竞赛中考试后发现竟然做忘了两页,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即使你做过的都是全对),接下来就不讲了,可以自己想象。

  二· all is well

  相信看过的同学都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一切顺利”,这告诉我们 :不管遇到怎样的问题,我们都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样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借此,我联想到了当今中国学生的自杀问题。再谈这之前,我先提出一种心态:“斯巴达克心情”(呵呵,这是我杜撰的),这源于张爱玲《小团圆》首段的.文字:“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对,所谓“斯巴达克心情便是考前考后的那种等待。考前,说不过临时抱佛脚的忧虑,大概也可以说是一种侥幸心理下作祟的慵懒后的恐惧,或者是信心满满下的失策之忧。这个我有过切身体验:抽考前几天,下课时间我竟不是专注于复习巩固,而是一遍一遍的在草稿纸上用中性笔试画,像是生怕考试的时候突然笔又不出墨了,抑或是过度的担心这样那样考试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是考后,对成绩的等待是耐不住淡然心态下的镇静的,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又陷入了矛盾,明明就期待考试成绩出炉,然而心中又希望他永远也不被世人所知,让它成为随风而逝的历史好了。此时很多人就会寻求自我安慰了,就像鲁迅《死火》中,明明在希望的指引下逃脱了困境,可最后还是逃不脱可怕的宿命(有点像《死神来了》的台词),所以唯有在绝望中去寻求一些虚伪的安慰,才会说:“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到死火了。”,这何尝不让人痛心呢,就好像是一代一代的侵蚀和哄拆,就像那样一句话:“被杀的是中国人,来看的也是中国人。”于是整个大环境就变得越来越紊乱,人性的冷漠就找准了空间滋生。于是所谓大学生的自杀问题也只不过是这副作用下的毒瘤罢了,电影中兰彻对病毒说 “好消息,院长。警察和Joy的父亲都没有线索。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起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而我想,这样的谋杀又是多么有计划性,多么好大的工程呀。但回头想想,这是否还源于自我心理调度问题上的慢性自杀呢?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这句话,心中渐增了一些温暖,“如果人人都上去扶摔倒的老人,让他不知道该讹谁,这才是生命的宽度。”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这句话,心中渐增了一些温暖。All is well,这是对生活或是生命的尊敬,也是对世事的期望。

  三·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梦想

  九把刀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最近火的比较厉害,无可置疑,青春的故事总是浪漫的,美妙的,就像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青涩朦胧的爱情故事一样,感染这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这里我提出的是:“我们一起追的梦想。”理由很简单,过去是枯黄的,现在是天蓝的,“这些年”,似乎也比“那些年”更加值得把握吧。也许我们面对的不是见到心仪之人的心澜荡漾,而是一张张永不改色的试卷;我们听到的不是左耳倾吐的甜言蜜语,而是叽叽喳喳的粉笔速写;我们看到的不是夜晚被窝里的温言短信,而是日光味浓的复习资料。可是,那又怎样呢?我们不是依然活得好好的吗?就这样走下去,当六月泪别时,就会发现原来我失去的过去的甜言蜜语早已在未来的路上开花结果,又何奈我们苦苦等求呢?

  春说:“转身,一笑带过苦痛”。夏说:“不是耕种中的耕种,却会收获成功中的成功。”秋说:“时间流失中的不是哀伤,而是快乐,哀伤中的快乐。”冬说:“也许就是现在。”

  那天我对他说:“再也没有20XX年12月7号了。”,他沉默了。

【迟到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迟到03-03

迟到04-24

迟到09-04

迟到06-18

迟到08-09

迟到01-22

迟到04-01

迟到07-13

迟到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