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电影观后感模板
《圆明园》是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大型纪录片,影片从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从初建到大规模扩建成旷世园林,再到英法联军对这座人间仙境的破坏、焚烧的发展历史。下面我们来聊聊观后感吧。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模板一:
如愿抢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描述万园之园的电影《圆明园》,影片借由意大利藉传教士朗士宁的日记展现拓建时期的恢宏壮阔,又凭侵略军英方随军牧师麦吉的日记重述摧毁时刻的惊心动魄,用大量史料记载和客观评述串连成一体,构成了这样一部气势磅礴的纪录片,虽历史中残破的一章无法重现,但与影片中昏庸落后的朝代相比,中国人终于不再将科学当作“儿戏”,精致细腻的CG制作特技将那场于不光采的声势浩荡的洗劫中荡然无存的盛世旷景重塑了出来,将一幕幕未曾被历史中伤的原状恢复过来。
法国文豪雨果曾在一封写给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如此说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从整封信的语气上看得出,他对英法联军此次远征中国的收获感到震惊同时,作为对人类文明惨遭浩劫而痛心疾首。他摒弃了作为胜利者应有的自满,而是将感情立场提升到了整个人类,从世界观的角度出发道出了正义的声音。
影片开始,便是以这位享誉世界的文豪之口,描摹出一幅令人神往的人间胜境: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他没来过中国,却能想象出这样的壮丽的画面,可见当时,中国以如此瑰丽的形象矗立于远洋之外的西人眼中,像童话、奇迹般不可触摸,他们甚至以取得中国疆域上的器玩作为炫耀之资。如此鼎盛的皇朝,历经几代圣明的统辖后,走向了没落。康熙慧眼识大器、雍正勤恳却迷信、乾隆风流且自负,直至咸丰的昏庸才疏,影片以一个笼统而简约的叙述告诉了我们,而纵观洋洋史册,皇帝的执政与大清天下的存亡有着密切联系。康熙虽励精图治,肃清内患,统一疆土,然却悸怕自己的三十五个子嗣纂位夺权,当他在牡丹群艳的园中由雍正陪同见到少年才俊的弘历正舞剑翩翩时,老年人特有的那种冀望转而生气勃然,因此影片对传位的解说是,先喜欢上弘历(即将来的乾隆),才传位于四皇子雍正,然历史中有无数种猜疑,说康熙对儿子们的叛乱夺位十分敏感,常常下手狠毒,雍正有一位叫戴铎的朋友劝言于他:“过露其长,恐其见疑”,于是雍正铭记孝、敬、勤、忍四条,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继承者;也有说法是雍正改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此外种种,无不显现皇位之袭的凶险阴暗,电影上这样诠释,显然将康熙说成了一个“预言家”,他的眼光甚至跳至隔代身上,这很概要而偏面。大清朝代,康熙成为一介领军人物,而雍正继位,仍是十分勤勉,从其13年掌位时期批阅奏章的数量便可窥一斑。到乾隆,在位60年的皇室生涯中,他兴文化,重农业,充分展现出其文治武功的才略,然奢靡铺张,器重奸臣和绅,使大清晚朝逐渐走向了没落;西方文明的介入,并未将科技发明和洋枪洋炮引为国力,反之,黑色鸦pian与骄奢委靡的生活方式流蹿于帝国与民众之间,到了咸丰,这个在乱世中受惊过度的皇帝,终于乖乖撤出皇帝离宫,任由西方强盗们的烧杀抢掠,英年之中便一命呜呼。
在康熙时期,圆明园小建规模,雍正当位便大肆兴建,乾隆时期达到巅峰状态。这座位于紫禁城西北方向不远的离宫,最终融东方园林艺术及西方巴洛克风格一身,达到园林景群近50座,殿堂亭阁约600座,占地面积350公顷,“相当于600个足球场那样大”。这般壮观而繁华的景象,人间恐怕奇货可居。
影片安插朗士宁这样一位西方传教士,并通过他的眼光来看待东方的绮丽壮阔,很大意义上增加了可信度及客观性,而且他是整个园林设计和规划的直接参与者,与皇者近距离的接触并取得委任,这实属不易,恰又托文字寄寓后世,更为罕迹史料。他来自意大利米兰,曾学过绘画艺术,并在耶稣教会作过画,也许性格上带有冒险主义色彩,不安耽于原有的宗教奉执工作,1715年,27岁的他渡远洋不辞千里来到中国,初始召为“如意馆”中的画师,后来得到皇上圣宠。一开始他作的西洋画并未得到皇上的首肯,但逐渐被中国墨画所浸染,在他的画中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随性洒脱,也透露着西洋油画的细致曼妙。在参与圆明园“海晏堂”喷泉设计时,乾隆无法接受西方女子赤裸的造型,而改为十二生肖形态,这便显出他的权利意识的强制性,朗士宁除了接受外无可奈何。他卒于1766年,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了51年的时光。在他生活过的这些年,皇权几经更替,幸好都是尚为英明的主儿,没有落得让他苟安于世,当他老年,乾隆甚至还赏赐他一套官服作为奖赏。然而,作为一个西方人,他的虔诚与惟命是从哪儿而来?耶稣教会吗?他年轻时头脑里满是冒险主义,为何却安耽于中国这块土地?是因为宠幸于皇族而坐享天成,亦或他出于对中国幅员辽阔的大好江山的迷恋?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唯有他写下的日记篇章或许能透露出其中的奥秘。
在长烟浩渺的历史记载中,多数都是从之于统治者意识的强权压制下,唯有一些私人笔墨等解释或弥补历史的空缺,更为真实地坦露历史的瑕玼。当然,圆明园已然化为一缕轻烟,园中遗迹寥然,作为那般声势浩大的抢掠,朗士宁看不到了,康熙也看不到了,雍正、乾隆统统看不到了,一个文明形象的衰败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出现在19世纪中期的中原大地上。而19世纪中期,全世界正在翻天覆地的起着变化,英国工业大革命的最终完成,带动了西方社会资产阶级革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大变动,从原来的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铺铁路造巨船,并向外发展贸易交流,但是野心与贪婪也随之滋生。西方帝国对中原这块物源丰沃的土地觊觎已久,借由中英战争向中国发动强有力的攻势,并以文明人生产的枪炮用野蛮的态度于1860年攻破了天津大沽炮台,战火直逼皇上的寝宫。中国的没落已然沉入奢靡的外象当中,英国使团代表人物之一马嘎尔尼就评价中国如同一艘正在沉没的富丽堂皇的大船,最可怕的是,这种华丽外表下面隐藏的是君王的不自知和国人的愚昧,英法联军的侵入轻而易举,对中国士兵冲锋陷阵的英勇表现则心存担忧:万一哪天这个国度拥有先进的军备,那战败方就该轮到自己。清朝由蛮夷统治历久,自认为武艺与短兵器的技艺超群卓越,守着自己的廓土与本领自命不凡,哪里知道西方文明的崛起迅速击溃了这些“坚兵利器”,胆战之中便只好拱手相让。圆明园是一个帝国权利欲望膨胀的外化,其众采博长的里质是脆弱不堪的,在整部浩瀚的历史册载中,只不过是一个蜿蜒的小黑点,但其被洋枪洋炮横刀抢劫的一则却将永留史册,并使国人警醒。
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的描述也许更为客观,他的心性似乎充满了理性人道主义,在额尔金与格兰特为首的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的卑劣行径发生时,有一双眼睛正不无遗憾地见证着这一幕,但毫无愧色:
“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在这些侵入者身上充满了邪恶的本能,破坏欲在人身上显露无遗,造价不凡且耗费人力的珍品带不走便毁坏,在毁坏过程中,他们脸上甚至带有兴奋的笑意,那种狂抢滥砸之中显现的人类“固有的破坏欲”,正以迅猛而狂恶的态势反讽了人类文明的虚伪性。
悲剧诞之于“将美好摧毁、撕裂”,无数戏剧、文学、艺术不无证明了这一理论,圆明园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悲剧,在它身上有欺辱的迹象,有屈辱、有羞惭、有大梦初醒般的悔悟,它更像是一位曝露身体遭受残不忍睹的伤害的妇女,呻吟着悲泣着,将人类文明史上惨痛的一幕化为血泪般的控诉。这就是电影所告诉我们的,只有记住历史上耻辱性的一面,才会不忘国耻,不蹈旧辙。
导演金铁木,1971年生,甘肃兰州人,曾是科教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导演,早前曾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曾从事旅游行业,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方向的研究生,吓人的是,拍过《可可西里》的陆川竟然是他的上铺!他拍过一部以秦俑兵团为题材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获得无数好评。此番花费五年时间巨资打造这部符合真实历史状况的影片,其中运用了35分之久的三维动画镜头,其对历史的揣摩与端详是审慎而细致的,不仅查阅各类史料并发现珍贵细节,一次次穿行于圆明园废墟之中感受那种旷凉而沉重的脉搏与气息。影片不似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那样说教理论,而是放诸一个艺术的高度描摹了这一景象并使它流动起来,化为一个有头有尾、能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故事,这便具有了超越的意义。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人头攒动,各方领导代表都纷纷出席,而昨晚当我匆忙赶至翠苑电影院,落座后才发现人数寥寥,整个影院空空落落,与不久前在央视《第一时间》里采访金铁木时,他有待观众见证的期望形成了明显对比,今天的《今日早报》及《钱江晚报》也第一时间报导说:《圆明园》叫好不叫座。这让我陷入一阵遗憾当中,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仅仅仰仗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文化题材的响应是远远不够。也许,这样学术气息人文风格的影片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讲,最有感染力:历史就是为了观照现实,让它唤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在这样的体认中,我们会更好地走向未来。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模板二:
上个礼拜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看了后,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就应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到达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能够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以前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此刻人世之间。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而动人的场面,在牡丹园中,富贵的皇家牡丹争相竞艳,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畅游于其中,其乐融融。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为太喜爱聪明活泼的乾隆而传位于雍正。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正在来临的大清帝国的盛世便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只但是它当时还只是皇四子胤祯的别园,自然也还不叫圆明园。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矗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祝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礼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中英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中英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持续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以前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礼貌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模板三: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