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2-08-16 16:21: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后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精选11篇)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电影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2

  这个寒假,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对此,我很是感触。

  一部电影,家国天下,短短2小时,一个2000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电影也将孔子所通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再现,一气呵成,感谢曾执导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着名影视剧片的中国第五代导演胡玫,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爱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电影是非常的难拍,弄得不好,难免说教,孔子是个圣人,但同时也是个普通人,他是圣人,巍峨耸立,为万世师表,但在观看电影之前最担心的是电影流于说教,幸好导演的功力加上几位大牌明星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影尽可能的逾越了此类古装片的“台词槛”,既未戏说,又轻松诙谐。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3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所选取的一些故事单元也比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进而代国相;夹谷会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叛将陷都,镇定自若,救大厦之将倾;堕三都,三桓掣肘,功亏一篑。比射艺夺兵符,守周礼以身作则,机智辩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弹得如痴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冉有性格各异……,影片中有东周诸侯争霸的宏大战争场面,也有子见南子时说的“爱德如爱色”的观众笑声,让我们有幸对两千年前的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游列国,或许也只有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对君夫人的离去心中不禁惋叹,也客观上调节了下半场故事的节奏。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4

  《孔子》从入世到出世,最后希望逃避政治与争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戏中的孔子领悟到生命中弥足珍贵东西相当多:师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园之情……而那些党同伐异的斗争并无意义。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显得相当“中庸”的原因,因为他要表达的本身就是“无为”的价值观。因为缺失激烈的矛盾与可看性强的戏剧性斗争,所以电影节奏显得相当缓慢。不过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却因循坠入戏外的“舆论口角”之中,这岂非另外一种黑色幽默?

  《孔子》表面上竭力依葫芦画瓢照足历史,事实上不过是借古喻今,依旧是近来影视剧题材不变的主题:对于信仰缺失,丧失“坚持”品质的主流社会,《孔子》依旧是在宣道。所以电影中的孔子即便颠沛流离无处遁藏,也依然坚持“岁寒而知松柏。”人只能在历练中变得顽强,在风霜后看出本质。只可惜这部电影描摹出了孔子的“本质”,但却对那些“风霜”和“历练”没有深入叙述,以至于电影主题先行而细节稀缺。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5

  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2010年。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

  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

  孔子名丘,字。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电影中……

  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救回了夫子家里。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

  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援兵五百乘。但当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当齐国准备发动军挟制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

  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鲁国一直被“”所把持。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后以十二条熊熊火龙将叛军彻底制服。但堕三都的行动因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齐国再次发兵攻占鲁国。年迈的想把孔子迎回鲁国。但最终只让孔子的弟子回国。在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垂暮之年的季孙斯幡然悔悟,希望在临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谅。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鲁国。最终孔子决定启程归鲁。归鲁后的孔子不再参政,只专心讲学,一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6

  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个片子,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7

  今天,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内容是主讲孔子的一生由鲁国兴盛的国相,衰弱到一个四处传教的乞丐,最终又回到鲁国的人生经历,令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惨。

  孔子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学习孔子高尚,让人深有所思,是的,在当时那个战乱的时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个国家重用,但他没有被别的国家用重聘金所动,依然效首鲁国,但最终被叛人挑拨而被赶出鲁国四处传教乞讨,如果;是现在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被视为尊重的人,但是那个战乱的时代,竟然像一个乞丐流落街头,连口饭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叹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让如此一位圣人堕落……

  看到孔子在那种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动,在我们这个没有战乱,和平的年代里,拥有孔子这种品行的人几乎已经见不到了,要想学会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也很简单,简单是因为只是扞卫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其实孔子也只是做到了这一点,但难是因为这一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要抛弃功名,财物,地位等等,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孔子这样伟大,但我们起码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恶事,在别人看来,我们远没有孔子伟大,但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他》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他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他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他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他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他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9

  今日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不象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象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买到棉花哈?

  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象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还要好得多。

  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没捞着看过啥象模象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

  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候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可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哎哟,和他在一起演这场电影,对其他那些演员,象陈建斌周迅和任泉,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俺这么笨猜啦,人家那几个心里可能还不服捏。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10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人物形象,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七十三岁病逝。

  《孔子》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陪葬的一个小男孩漆思公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强力辩说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为师。这个事例说明了孔子宣传“仁”道的重要性,在这个战争的世界,宣传仁爱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他宣传的不仅仅是“仁”,还有“义、礼、和”,这四点综合在一起,就是治国之本。在孔子离家出去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时,也曾大力倡导过这四点,可结果是处处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实现。

  导演胡玫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她把南子这个妖娆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更从侧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面对南子,孔子没有心动,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迫使南子放弃了对他的诱惑。

  孔子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对后人的影响力很大。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位推广“礼、义、仁、和”、心静如水的先师——孔子。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 篇11

  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伯把几只蚌用砖头戳碎后吃,我看见从敲碎的蚌壳里流出一种淡蓝色液体,就问他:"这是什么东西?1、03年非洲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怎么还有同学不背书包吗。我的哥们小于多才多艺:会溜冰,健谈,伶牙俐齿的他还擅长打乒乓;”这时,我才如梦初醒,关闭了电脑。

  对于孔子,我们也已经对他的了解很少了,我想,我们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中华民族上曾经的历史。

  影片中感触最深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不要只是替别人着急,看到自己应该做的,才最重要。这样,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周润发孔子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04-01

周润发电影《孔子》观后感(通用35篇)07-28

周润发演的孔子观后感04-01

孔子周润发观后感(精选20篇)07-22

电影《孔子》观后感10-28

孔子电影观后感09-11

《孔子》电影观后感04-25

电影《孔子》的观后感03-31

孔子的电影观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