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大桥观后感
引导语:《桂河大桥》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的战争片,讲述了二战时期英国軍官被迫为日军建造桂河大桥,之后全力阻止大桥被英国特遣队炸毁的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桂河大桥观后感,欢迎阅读!
桂河大桥观后感一
观赏电影桂河大桥,了解到拜谒桂河大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迹。
桂河大桥建于二战时期,当年日軍占领泰国北部,为了整个亚洲战场的需要,需建一条铁路供给线,连通缅甸及暹罗直逼中国,从而形成对中国的南北包围之势。日軍强迫盟軍战俘和当地劳工修建这条铁路,桂河大桥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当时盟軍和日軍在此争夺激烈,一方是不断疯狂修建,一方是不停轰炸破坏,牺牲了八万条宝贵生命而成就了这条400公里长的铁路,平均每公里牺牲200个人,因而被称为“死亡铁路”。
桂河大桥原是木桥,几经飞机轰炸,毁坏严重,后修成铁桥,即今天我们看到的钢桁梁构架的铁桥,至今仍在通车。
我们到达这里,已是夜幕沉沉,纪念碑前的灯光斜射于桥头上,远处的灯火影影绰绰,辽远的星辰似隐似现,桂河大桥隐没在黑夜里,我努力辨认,却总是看不太清。我沿着桥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凹凸的铆钉硌着脚,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前行,仿佛走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长河中——悲伤、沉重。
站在桥的另一头,远望是黑黢黢的缅甸,近听桂河水哗哗地流淌,似在低诉当年那场战争的惨烈……
桂河大桥观后感二
我认为桂河大桥想呈现给人们的首先是战争,都围绕桂河大桥工程展现的淋漓尽致,桂河大桥中没有绝对的英雄主义,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战争——观桂河大桥有感作为一部经典的二战影片,我认为桂河大桥想呈现给人们的首先是战争,至于故事中在民族、文化和人性方面的冲突,都是导演为了表现深层次主题而借助的工具。战俘题材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能最大化地映射出不同民族之
作为一部经典的二战影片,我认为桂河大桥想呈现给人们的首先是战争,至于故事中在民族、文化和人性方面的冲突,都是导演为了表现深层次主题而借助的工具。
战俘题材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能最大化地映射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日本人愚蠢而又缺乏人性的武士道思想,英国人刻板教条的贵族气质,美国人灵活狡猾的务实主义,都围绕桂河大桥工程展现的淋漓尽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一定要贵在典型和真实。桂河大桥中没有绝对的英雄主义,所有角色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凡人,人物的刻画在亦正亦邪间让人窥见了生活的原貌。
抛开民族矛盾等因素不说,斋藤上校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日本軍人。在日本这个国家的思想里,武士道精神高于一切,战败者是没有什么权利可言的,斋藤甚至没有把这些战俘当作平等的人去看待。可是为了使造桥工程如期完工,他居然可以忍受这些战俘的指手画脚,自己默默地悲伤哭泣,这不能不说是命令至上的训导结果。因此虽然斋藤给人一种懦弱无能缺乏人性的印象,可这也正是这个角色的可悲之处。
如果说尼尔森上校最初以死抵制斋藤軍官的造桥命令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保护下属们的利益,可他后来的行为就太过了头。他不仅要造桥,而且要造一座好桥,他似乎忘记了他是在帮谁在造桥。对此,尼尔森自有一番理论,他对軍医说,你给病人做手术时会不会因为他是敌人就不救呢?医生被他的反驳弄得无话可说。但其实这是荒谬可笑的,作为一个战俘,能老老实实给敌人干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谁还会尽全力去干好?然而这正是尼尔森所坚持的,在他看来规矩和法律就是一切,捍卫了这些就是捍卫了作为軍人的荣誉,这就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即使到了死板教条愚蠢可笑的地步,他也在所不惜。
美国人很会适应环境。在日本軍营里,油嘴滑舌地辩解,再用高级打火机说服日本軍官批准自己的病假,让他可以在大热天休息。不过就这种人而言,他们不会为组织做太多的工作,也不会对组织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所理解的国家利益不知什么时候能兑现,所以,他们在行动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其次才是执行国家计划。这种想法没错,一个人的生死得失在战争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如果自己在被俘过程中或残或死,没有人会为你去做些什么。希尔兹是个真正的乐天派和务实派,他懂得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相比其他人,他总能获得最多的快乐。
于是,这些角色发生矛盾的背后意义就在一次次的情节冲突中逐渐明朗起来。从整个造桥过程中,不难看出所有的悲惨、荒谬甚至是疯狂,都因为战争变成了可能。影片的最后,二人的交锋让人记忆犹新。表面上,希尔兹虽显得圆滑世故、总是服从于本能而不循于人们普遍遵守的社会教条,可在关键时刻,他却同样能不惜生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尼尔森,他除了知道誓死捍卫他的原则外,并不会真正思考这些原则背后的意义。正如希尔兹对负伤的英軍上尉所言,什么所谓的軍事任务也好,狗屁命令也罢,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战争让人忘却了人性,只让人记住仇恨,为的只是博一个输赢,为此,千千万万的人失去了生命。又有几人能象尼尔森上校一样最后幡然醒悟,问一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为了什么? 我从电影中看出的,是对战争深深的无奈和谴责,这是全人类的一场浩劫,它凌驾于社会矛盾、民族冲突之上,甚至泯灭了人性。
桂河大桥观后感三
最后,“老家伙”—被俘英軍老上校轰然倒下,炸掉了辛苦建立的桥。在山上观望的軍医立马跳起来,嘴里不停的重复“疯了”……“疯了” …… “疯了” ……这座曾经是战俘们的骄傲,是多少人的工作累建成的桥,但最后终了,荡然无存,连同日本軍官们血流成河。
这篇影评被我搁置了。当再重新提笔,我却失去了原来的感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我这部影片让我思考的是这个问题。经历了很多坎坷的事情,揪心的事情也使人变得忧郁。我就是这样变得忧郁了。老上校活得很坚强。人生对于他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在他身上我很想知道一个人要怎么活。电影里,没有提到任何爱情、亲情之类的。人人都能活着好好的,人活着,到底需要什么,其实不需要什么?就我的角度看来,或许这也是一种生命的真实。其实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需要。但,唯一有的是生命。
不要说但我们唯一拥有的是生命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会有的。不要说没有爱情或许可能,但没有亲情怎么会。会的。当我参加了工作,当我一个人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身边只是不断新认识的陌生人,我感到了生命是有这样的状态的。爱情于我来说,彻底破灭了。而父母又远在一边,亲密的朋友还没有。我感到一种孤单,我现在回想起这部电影,也就想起这个感受。
我该怎么活下去。我可以什么都不想的走下去。但静下来时,就喜欢絮絮叨叨。而老上校让我知道的是,其实我可以有一个寄托的,那就是我的工作。好好完成我的工作。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许这样就可以活下去了。
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感慨,苍白的人生。或许没有什么值得这样感慨的。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时间真的过的好快。我工作以后,总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就过去了一天。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发现。我一直以为我会度日如年这阵子。但事实是我的心口虽然堵过一阵,但是还是过去了。可惜的是我工作还是没做好。我很忧虑。是我不够努力的原因吧,还是我不够聪明,学习也不够。为什么我还是没有摆脱花架子的样子,还是这样不堪重负。如何提起自己的自信呢。老上校的原则做人,老上校的疯狂,我想最缺的是老上校的自信,老上校的能力。可是这种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我不得不问自己,你的短处出来了吧。其实你的短处就在这过程中。你不够努力,很多事情很多能力是在细节中塑造起来的,自己问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些细节。
这是在这部电影想到的。其实这部电影告诉了一个道理,或者说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活着,只有生命了,该怎么活。那就是靠信念。工作会给人快乐。寄托在建一座大桥上,当一座桥建成,又重新开始一段新生活。而我怎么活,那就是寄托在我的工作上,学习上,规划起建立一个个桂河大桥的宏伟蓝图。当努力之后建成大桥一座座之时,或许我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了。
当然,我不是建桥,只是一种比喻,每个人都可以套入自己的蓝图和目标物。至此,我感到如释重负。虽然我孤独,但我很清静。一个人内心清静,才是最难得的。天地人的条件都为我所准备。我何乐而不过这样的生活呢?
【桂河大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后感:雏菊观后感04-01
观后感:《鲁冰花》观后感12-06
观后感:《鲁冰花》观后感12-06
观后感03-12
观后感04-19
观后感01-09
观后感09-24
观后感07-20
观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