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后感

时间:2021-03-25 12:36: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后感范本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是江苏亿和、猛犸工作室等联合出品的都市青春励志剧,下面就为大家带来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后感范本,仅供参考!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后感范本

  篇一: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后感范本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是江苏亿和,猛犸工作室等联合出品的都市青春励志剧,由张思麟担任总导演、祝东宁、周海军共同执导,刘诗诗、郑恺、曹卫宇联袂主演。

  该剧讲述了从1997年至2015年,刘婷和肖小军从高中到社会时期,在理想与现实中迷茫、妥协与抗争的故事。

  “叛逆少年”肖小军(郑恺饰)对“校花”刘婷(刘诗诗饰)一见钟情,却因父辈的感情纠葛不得不忍痛分手。毕业后,肖小军下海经商,刘婷则如愿考入美院,两个人隔阂差异越来越大。时过境迁,刘婷嫁人,然而婚后的刘婷并不幸福,当她发现丈夫郭海兵在欲望的驱使下,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迷失自我后,毅然选择了离婚。刘婷已离异,并仍然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打拼,而肖小军则变成了年轻有为的高富帅,此时的肖小军在成功后一直没有忘记刘婷。毕业之后各奔东西的肖小军和刘婷在机缘巧合之下再次相遇在都市职场之中两人的感情看似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肖小军的坚持而逐渐有了交集。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有高颜值与搞笑欢乐的剧情,还有那段关于青春的记忆。

  都说记忆是世界上最不牢靠的事物,以前我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是今天才明白,记忆永远不会逝去,只会被掩藏,就等着在某一天被重新发现,留给自己慢慢品味珍藏。

  很多人说《那年青春》有着狗血的剧情,俗套的梗,更有人说“我们没有这样的青春,这部剧真的是不靠谱”。但是我想问你们真的认真回忆过自己的青春吗?你们有过自己的青春吗?

  初中时期,懵懵懂懂的我们被老师告诫着“不许早恋,好好学习”诸如此类的话语,但同样的,在我们心里或有或无的都会有着那样一个像是小太阳一样给你温暖的ta,姑娘们或许喜欢在课桌前认真解着方程式的学霸,或许也喜欢被我们定义为痞痞的小混混的男孩子,男生心里也都有着自己的女神,学霸,萌妹子。转眼到了高中,我们懂得要更多的为家人,为自己,不断告诉自己学习很重要,也有不少人是亲自掐断心中那些发芽的情感,不得不说,无论那年青春里面的剧情有多么的狗血或是怎么样,其中都有我们青春的影子。

  单纯审视这部电视剧,既然作为电视剧就肯定会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对于剧情与我们生活的差距所在也应该用包容的态度。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向往的青春,导演拍出了自己的憧憬。

  最后我想说,《那年青春》必须追下去,青春不用缅怀,且看且珍惜!

  篇二: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观后感范本

  春天马上过去,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那些被现实和残酷压抑的荷尔蒙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赶在两部国产电视剧热播的时候喷薄了出来,搞坏了思维和认知,于是恬不知耻的疯狂的追起剧来。一部是根据八月长安的小说改编的网剧《最好的我们》,一部就是这个不知道导演、不知道编剧、疯狂被一星、“抄袭热血高校“、“老黄瓜刷绿漆”、“混子逼着主角喝汽水什么鬼”、“人妻带着抬头纹演少女”、“剧情狗血”、“看了恶心”、“灯光摄影还不如学生”的《那年青春我们正好》。

  先说《最好的我们》,一个阳光帅气的学霸暖男余淮,一个呆萌可爱的学渣耿耿,一群群少不更事无忧无虑稚嫩无知的同班同学,有传纸条、做作业、参加合唱比赛、翘课去游戏厅、有可恶的教导主任,有同仇敌忾的班主任,有青春期的叛逆,亦有对情爱的懵懂……阳光下的投篮身影,吃醋时的扭头红脸和害羞,偷发短信时的期待和傻笑,那些懵懵懂懂的爱情都加了一层叫做青春的滤镜,平淡如水却又清醇甘冽。一切都是那么简简单单,无忧无虑,即使有烦恼也都是淡淡的,不影响青春轨迹的。

  这种青春很过去,很真实,很向往,很难忘。好像我们脑海里的青春就是那个样子的。有的青春是蒙了雾,而有的青春却是剥了皮的。《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就是剥了皮的残酷青春。这样的青春里有太多你嫌弃的、厌恶的、恐惧的元素。涂鸦、暴力、犯罪、混混、黄毛、大哥、砖头、棍棒、鲜血、兄弟、反目、险恶、离婚、小三……还有遗憾。这一切的元素、细节、情节、剧情、灯光、构图、悬念、高潮你甚至可以轻蔑的推演出来,进而嗤之以鼻,但是即使她再不是你想象中的'青春的样子,她也叫做青春,她也是别人青春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传了这些图片后,突然冷静了下来,理智的思考着我什么怎样接受第一集看过后不想看, 但是又熬到凌晨三点看完着十六集的。也许正好是因为她里恰好有涂鸦,恰好有流氓地痞,恰好有兄弟反目,恰好有莫名其妙的早恋和毕业后残酷的现实。真是因为这些恰好和初高中时代的回忆有那么一丝丝的重叠,有那么一丝丝的相似,让我不禁想起初中听说要去的中学学生打架捅到肝脏吓的转学,到了陌生环境里有满墙的涂鸦,有拿着棍棒和管制刀具的群架还有毕业后各奔东西,在残酷的现实里苦苦挣扎互相遗忘的一张张面孔。

  那些不美好,同样是青春。那些没有人品的老师,那些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那些意气用事,那些年少轻狂,那些叛逆迷茫、那些假装的无所谓和不喜欢,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那都是青春。如果青春多些理智也更丰满,结局也许会更圆满,也许会和那时候喜欢的人在一起,过一辈子。但青春不就是因为不成熟才叫做青春吗?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遗憾和缺失,才青春,才念念不忘。在豆瓣里看到过一个大神关于青春片说过下面的话:

  “在一个青春期谈恋爱都能被定义为“早恋”的国度里,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是注定没有青春的。越是现实中没有,就愈发需要在虚构中意淫,韩剧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中国青春片同样如是。中国人需要从婴幼儿直接过渡到中年人,才能满足这个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他们必须尽快世俗和世故,一切对于超越物质的追求都被认定是笑话,需要加以嘲讽。

  青春片的观众们其实正处盛年,但已经能够熟稔地布置出一脸沧桑的表情,配合着一种功成名就、德艺双馨的腔调开始怀旧,将自己根本没有存在过青春期涂抹上荧光粉,满含泪水地回望,一副沧海桑田的模样。正是这些人成就了中国青春片。”也许就是那个往自己青春上涂抹荧光粉的家伙,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正常,某些人的眼里相当“包容"的去喜欢我认为还可以的青春片。

  任何人都没有剥夺他人青春的权利,即便你拥有你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