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时间:2021-03-19 13:26:4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范文

  导语:《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以来,评价参差不齐。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的影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范文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

  从私人订制以后,冯导演一直没有导演作品,不过还是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拍手机广告,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跟徐老师在节目上秀恩爱,顺带唱唱歌,中间还拿了个影帝。都说真导演拿作品说话,如果这些也算作品,那冯导还是以前的冯导,快言快语,想说啥说啥,冯导也不是以前的冯导,冯裤子没事儿就哭的德行已经消失不见,随岁月沉淀下来的,还有功成名就之后自有的一份笃定。

  所以,我不是潘金莲,他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圆形的画幅来拍,再让范冰冰去演一个农妇,不管效果咋样,至少勇气可嘉,就算他说这是为了什么中国风情画的氛围需要,你也千万别信,这到底,还是不走寻常路的轴劲儿使然,(要不然也不用上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节目,冯导想的说不定是,电影赔了就赔了,老子凭自己这张脸,也能先把计提预亏的钱赚回来。)

  而且,这还是一部实打实的有关上访的电影,刘震云敢写没啥,因为中国看书的永没有看电影的多,审查相对要宽松些,但是冯小刚敢拍成一个中国无分级市场上的作品,还是需要相当的技巧与打通关节的能力。你换个小年轻来,实在不一定搞的定这个事儿,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搞,就跟我一个影视动漫业的朋友说的一样,抄袭别人的创意钱都哗啦啦的来,谁他妈还多费一道工序去创新,结果就是小年轻们都开始厚着脸皮吃老本吃别人,竟然是老炮们另辟蹊径,响应万众创新(一定程度上也可见老一辈对政策号召之积极吧。)

  撇过上一句,不胡扯。镣铐上跳舞,其实就是冯小刚一直以来擅长做的事情,这一点上,另外两位科班出身的第五代导演是让人失望的,霸王别姬、活着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他们已经不敢碰了,或者说,懒得碰了,第一没噱头,第二不赚钱,第三操作难度还大。凯歌当年拍孩子王,黄土地,电影诗人名号妥妥的,现在好好当诗人了,电影没了;国师没事就去导一导晚会,现在的作品也向晚会看齐了。唯有冯小刚,夜宴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回归现实吧,而且还不嫌麻烦,还是愿意挑战挑战,拍一些自己想拍的东西,让镜头在眉间心上过一遍,而不是让镜头直接连上票房,这就不容易了。

  对于电影,早先并不看好,且不说这种单筒望远镜的画幅是不是能让观众接受,单单范爷就是个软肋,本身也不是靠演技起家,演一演狐狸精还行,李雪莲,怕她hold不住,不是因为人物性格复杂,而是她的个人形象已经固化,穿上农妇装,看起来也像是妲己微服私访。配角阵容还行,但是主角薄弱,短板尽显。相比之下,圆形遮罩反而没啥,拍的时候展现全景, 剪辑以后变成了那么小的一丢丢,其实留下的,说不定都是精华。而且这种小圆纵贯全片,也为结尾的豁然开朗留下了很好的对照伏笔。

  不过转念又想,原著其实还不是全部现实。 李雪莲也是个真实中透着荒诞的人,秋菊打官司是为了“要个说法”,是有逻辑基础的,面目是严肃的,而李雪莲整个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一口气,不懂法理,不管丫的程序正义,只要出了这口气,老胡也好,赵大头也好,随便都能上身,都能“弄那事儿”,她根本不会顾及到,弄了那事儿之后,潘金莲的帽子其实已经戴在头上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范冰冰倒又是适合的了。反正不管适合不适合,冰冰至少能够拉起来一点票房,对于圆形画幅也是一个中和。最后,张译、范伟这些新老戏骨,也同样是看点。再转念,看射雕英雄传,真正出彩的其实不是郭靖,而是东邪西毒,是江南七怪,是全真七子,是成吉思汗,于是对于范爷,也就彻底释然了。

  说几句原著,老刘文笔晓畅,结构与节奏的安排很有阅读感,他基本是不雕饰语言的,所以在里面,你根本看不到遣词造句的华美,但故事与人物却是鲜明的。写赵大头宾馆里办事一段,只用轻轻重重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几个小学短语,就把整个情势描摹贴切,这种摒弃了文字表现欲的叙述方式得让多少骚柔的男女作家们汗颜。印象深的还有结尾,桃树林中桃花开,南边林子的老板说,别在一棵树上吊死,上那边去吧,那边林子是老曹承包的。

  一场中国官场生态的白描,一幕盛世中的小民辛酸。原著里面,老刘用了九成的篇幅说李雪莲,其实说的却不是李雪莲,而是一帮因为李雪莲而忙得团团转的官员;其实也不是官员,而是官员们朝上谄媚朝下威吓的嘴脸;其实也不是这些嘴脸,而是整个社会培养起来的朝廷文化如何将活生生的人异化变成工具的过程;其实也不是这些过程,而是每一个在这种文化中生存的人不得不承受的无奈。(写着写着就写成了刘震云老师的大绕笔法)

  如果冯导能拍出这些,我到时候再给多一颗星。当然,我的一颗星也并不能代表什么,纯粹表达个人态度,少半为电影,多半为人事——为这红尘俗世声色犬马中,还有人有那么一丝丝执念,不为功名利禄,只为老子高兴而去拍一部电影;为这天地不仁万物刍狗中,还有人把目光聚焦到村妇之身,为声张最底层的自由意志而大声疾呼;更为这蝇营狗苟莽莽一片吸金地,还有人扛起那么一面猎猎风中不倒旗。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基本是单边上涨的模式,好片有,烂片也多,不过从一开始我都相信,看电影的人们都不是傻逼,都不是给啥吃啥的填鸭。那种带着妹子去电影院随便看啥都行只要能拉拉小手的也有,但更多的人,还是想要在这90分钟的光影之中去寻找那些现实生活中不曾拥有的东西,看一看天,抓几缕风,做一场梦,带进平凡人深存于心的理想与光荣。这一点,随着市场的更加成熟,一定会更加得到凸显。当大多数人的电影素养越来越提高,那些只为了圈钱的烂片的容身之地便更加逼仄。资本的力量永远是为故事添翼,把特效,把大场面用到关键的点,让电影更好看,而不是仅仅为了特效而特效,忽略故事的内核,仅仅为了实现投资的最大化,更而不是拖后腿,为了盈利不择手段,钱不长眼睛,但拍电影用钱的人,总得长眼。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是人性使然,电影上优胜劣汰,也是人性使然,终有一天,看电影的人们都能够写出纠纠长文,为好片鼓与呼,显烂片罪与罚,一切从真情实感出发,随内心波动而动,打五星不单是因为某某好帅,打一星也不仅仅是因为某某出轨。

  写此文,正值高晓松与爱奇艺撕逼,高晓松最终还是没能战胜资本之力,(那些说在现代社会不懂资本就会被淘汰的人我真想去你妈的。)但在声明里,他说,我有很多坏毛病,其中包括有一点点理想。

  不管是功成名就后重拾理想,还是这理想的种子一直存在。只要有,就是好的。除了冯小刚,中国的商业片依然人才济济,曹保平、宁浩、程耳、路阳、张猛、管虎……等等一众也是未来希望,大家不做糟心事,用心出作品,无不是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蹲茅坑拉屎脸朝外的好汉。最后,请一切不心甘情愿走老路,不愿受束缚于裹挟的老炮儿小炮儿们,务必好好射一发,一发、两发,集聚成若干发,无数发,终成浩瀚精团,糊满这些丫们的脸庞。

  ps 当然,我知道,这个片儿还是要票房,只是对小刚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片子还不错,吃相可不能太难看了。最后撒一口鸡汤,无论现在的.生活有多么艰辛,有多么需要钱,它们都会随着时间慢慢得到解决,难过的日子,也是一天天就捱过去了。而且,你们真的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比赚钱更让人重视的事儿啊——在很多人看来,相比把别人口袋的钱掏出来,把自己的三观装到别人脑子里,明显高级得多。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2】

  这部电影一上映有很多争议,看了一下多是冯小刚导演与王健林、王思聪之间的,与电影本身倒是无关。导演是导演,电影是电影。导演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的争议,跟电影没有关系。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基于对刘震云的信任。我挺喜欢刘震云的小说,他对于民间小人物的书写,很有意思。《我不是潘金莲》,从“民间女子告状”切入,这一场好戏应该很好看。

  说实话李雪莲这个人物,如果在现实中让我碰到,我会犯怵。“事情不是这个事情,理也不是这个理。”她反复说出的这句话,是电影的驱动力,结果既荒诞可笑又悲凉深重。这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李雪莲陷入其中的那个世界,她认定的“理”是基于民间百姓的日常情理,决定着她生活的价值和看问题的视角,她不明白离婚弄假成真,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却为何无人能为她伸张正义,她死活都不明白;另一个,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现代社会”建构的法理体系与官僚体制,任何人事纠纷都依据法律来进行处理,所以王公道当然会判决李雪丽告她前夫结果为输,这是个“正确的判决”,却导致一连串的后果,从王公道一直到上面的各级官员,也死活都不明白。

  电影的张力就在于此:李雪莲的“理”与现代社会的“理”是相冲突的,两者绞在一起,戏剧性就出来了:李雪莲以一己之力,扳倒了一众官员,而后者对她毫无办法。但对李雪莲来说,却毫无成就感,因为她要的就是从“我们是假离婚”到“我不是潘金莲”,这个无人能帮她解决。十几年来,她一遍又一遍地“犯轴”上访,自己整个生命动力都寄托于此,而她因此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电影结束前,那个因为李雪莲被罢免的县长,一脸风尘地坐在她对面,告诉自己现在回老家做点小生意,看到那时我也不免对他有同情之心——他的一生就因为这个女人而改变,想想真是又荒诞又悲凉。

  电影让我感觉新鲜的,就是这些官员的形象。从王公道一直往上走,到县长,到市长,到省长,再到中央首长,各个演员拿捏得很是到位。首长那一场戏,从开始说只是来听听,到后面震怒发飙,演员那个分寸感真是好,真是栩栩如生。在这个体系之中,底层官员与中层官员的焦虑与惶恐,都来源于“官位不保”,李雪莲无意之中拿住了这个“命门”,从而把他们搅得寝食难安。电影中官员很多“笑点”,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会有他们的“形势所迫”带来的荒诞感。这个分寸,其实比较难拿捏的,这点冯小刚处理得当。

  回到李雪莲这个人物,我认为这是范冰冰到目前的演员生涯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最直观的感受是:看电影时,我忘记这是范冰冰了,这就是李雪莲。偶像演员常碰到的瓶颈是:观众知道这是偶像本人在演戏,但是对偶像饰演的角色没有任何认同感。李雪莲这个人物是“轴”的,她的迷惘痛苦悲伤,都源于此。范冰冰吃透了这个人物,她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神态、脸部的表情,都是李雪莲这个人物的。当她得知前夫车祸遇难,那个难以置信又悲痛欲绝的神情,范冰冰表演得很有层次感,细腻动人,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构图方式,圆镜头是在李雪莲老家,方镜头是在北京,最后宽镜头是万事皆休之后,我觉得与叙事的内容很贴合。不得不说,每一帧镜头都是一副好画,这在以前的观影经验里真是少见这样考究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2016年我观影里的前三名。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3】

  前天看了继《天下无贼》之后就一路flop的冯小刚新作,意外有回光返照的感觉。看预告片本以为又是现实主义and消费中国底层and 消费中国女性。看完却发现,李雪莲和秋菊大有不同,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曲风雨上访路,而是一幅利己的芸芸众生像。

  故事其实不复杂,农村妇女李雪莲要打假离婚的官司,这个案子从公知宣扬的法治精神看,李雪莲其实是胡搅蛮缠,但是怪就怪在,微不足道又不合法理的小事,却牵出了官场自下而上的风波,一件错事,变成了值得讨论的对事。

  冯导演招人烦的主要原因是脾气配不上才华,但前提是他还是有一定的才华的。冯小刚早年善于抖机灵,从《甲方乙方》到《大腕》,都有一种京痞的嘴碎。现在过了耳顺之年,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爱放炮,棱角似乎少了许多。这个片子看似不咸不淡,但层次其实相当丰富。

  先从大噱头之方圆画幅说起,对于画幅变化这个梗,我之前看侯孝贤和贾樟柯也是看怕了,《聂隐娘》画幅的混乱让人抓狂,《山河故人》用画幅来表现时代感近乎弱智。所以我对于《潘金莲》的形式感持怀疑态度,但是通片看下来,潘金莲的画幅实在是加分项。

  我们先抛却方圆画幅想要表达的意涵,反正有一帮闲着没事的学者会去过度阐释的。仅从观感上来说,圆画幅构建出一种工笔画的质感,婺源的春夏秋冬被拍得尤为清丽,好到可以拉动当地的旅游业。而视点被聚焦,人物在圆形构图中的站位,就显得格外明朗。方形构图,用在北京,好像用禄来相机拍的照片,再加上刻意谋划的构图,无论是领导开大会,都有一种强烈的形式美感。

  全片视觉上,有在逛我国当代艺术画展的感觉。

  而这样的构图,创造了一种遥远的间离,搭配上开篇的民间传说,以及温吞的旁白。构成了一幅风俗画的感觉,像是清明上河图之官场现形记版。

  于是,抛却为了过审而作的政治宣教和刻意弱化,片子即被迫又故意地,远远地,旁观地,描绘了官场百态。从片中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王公道、荀正一、贾聪明、首长……文本有一种刻意的脸谱化。和画幅打配合,有一股“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的贱感。

  对于一部院线大片来说,《潘金莲》的冲突其实刻意被减弱,在看似冗长的两个多小时当中,人物粉墨登场,几乎是靠性格来推动剧情。于是这种弱化情节,靠描写脸谱化人物的做法,对于消遣为主的观众确实是很难耐的,那么问题来了,片中有一段李雪莲被赵大头骗的戏,作为全片最洒狗血的段落,在我看来,恰恰是最败笔的地方。

  全片构造的间离感,众生像,被狗血情节打破,像是《韩熙载夜宴图》里混进了一处琼瑶剧。你能感受到剧情的张力,却打破了好好的旁观。

  冯小刚想要做淡,但是却力不从心。 有好技术好本子,却少了那么一点好心性。

  而回归到片中的人物,冰冰·爷·红毯女王·范的表演不过不失,看得出来冰姐很努力,但是就是差点灵气。主要是长得太漂亮,是那种肉体盆栽一般的漂亮,再加上网红大多数照着她整,看起来实在有点出戏。但好在这片子不是靠女主来推动,范冰冰没过失。

  不过每一个男性角色,出场几分钟就秒杀了范冰冰的全部努力。

  无论是爱用“因小失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无一失”来点拨人的市长,发飙的时候来一句“风光很好嘛!”;还是开篇饭局拍马屁的院长跟班,“啊,老领导,您真是太幽默了。”;甚至是最后“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范伟,都活灵活现的用一种官场语汇,描绘出了一众漫画式的人物。

  特别是中国官场假惺惺的幽默感,那种感觉真是太熟悉了。虽然我没有在政府或者国企工作过,仅仅是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回和团委的领导吃饭,那种喷薄而出的节制的舔屁眼的气氛,还有森严有讳莫如深的等级气息,都在《潘金莲》里描绘得分外鲜明,上次看到这么细腻的官场文化片,还是在黄建新的《脸对脸,背靠背》。

  而回到上文提到的利己主义,李雪莲的事情根本就是个鸡毛蒜皮,为什么搞得这么乱,因为无论是受害的女主角,还是为了乌纱帽的官员,都一心向着自己。

  我回想起我大学某年志在必得的国家奖学金,被某银行行长女儿半路截胡的事情。我愤怒的质问管事老师:“蛤,难道我们屌丝家庭出身的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吗?”,管事老师暗示这事情很复杂,他做不了主,要理解他的难处,上面领导云云……而我呢,也只不过是为了名头和拿点钱。

  可是又怎样呢,芸芸众生的浮世绘,处处都是模糊地带,层层叠叠的权力,讳莫如深的推诿,看起来世事洞明的点拨……永远要搞得统御之术好像很难一样,否则,那不是李雪莲这样的农村妇女,也要去染指国家大事噜?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12-20

《我不是潘金莲》语录04-02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语录11-27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台词10-12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台词06-19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语录04-02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影评三篇12-08

2016年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2-14

我不是潘金莲经典台词对白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