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6篇)
《首席执行官》这是一部以海尔集团及张瑞敏等人的创业故事为素材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工业题材电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1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人有幸观看了反映海尔集团辉煌业绩的影片《首席执行官》,说实话,向来对这类说教题材的影片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那天在两个多小时的播放中,我一直被影片里的故事触动着,惊叹于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影片所带来的“余震”至今仍震撼着我,它让我记住了为实现理想执着奋斗永不放弃的首席执行官凌敏,也让我记住了海尔人的创新与敬业。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胸怀振兴民族工业大志的优秀人士,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0多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
整部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首先一个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不过关,凌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品质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特别是他说的那“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震撼着我,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是有质量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个海尔人的心中,也印在了我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这一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二个是海尔所倡导的管理模式“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和站在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比昨天有所提高,长时间的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时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有了错误,及时纠正,及时反省,这样就会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反思自己的工作,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己岗位上的每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第三个是凌敏的助理离开后,他自己从需要翻译到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个也就短短几年时间。一方面要管理那么庞大的一个集团,第二方面又要抽出时间学习英语,自己当时年纪也不轻了,相信他是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还有一毕业就被派去欧洲完成三千万美金营业额的杨阳,她的锲而不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我,我看到了自己的N多缺点。
上面的三个片段,作为我个人来讲,可以指引我以后的道路,当想放弃的时候我会想到里面的细节,然后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通过海尔的成功,我们看到,从砸冰箱到找螺丝,正是海尔将细节贯穿于全部的经营管理中,才能使海尔的产品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海尔的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也正是这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的最重要的资本;凌敏抓住了南巡讲话中透露的中国国策的大势走向,超前的建成了海尔科技工业园,第一次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抓住了发展机遇;通过对历史上经济规律的研究,凌敏在以冰箱为单一产品的模式下,超前的建成了家电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并为应对WTO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进军海外市场,为海尔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海尔的事业得以稳定快速的发展,用14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了科龙集团,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世界品牌。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细节,以人为本,善于把握机会,创新,是企业战无不胜的根本。
最后引用海尔总裁的一句话: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让我们以此共勉。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2
年年尾,在公司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影片《首席执行官》,影片主要讲述了海尔集团如何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的海尔”的过程,及发展过程中几次重大的生死抉择。影片中许多地方都发人深省,现在用心回味起来,就好像一杯甘露浇在了干渴的心灵上,感触颇多。
片中凌敏说的一句话:“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赚再多的钱都带不走,但为什么还要奋斗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梦想是成就事业的指南针和风帆。一个心存大志,有理想、有梦想的人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及“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对他们来说这些只是磨练意志的工具,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是呀,人在世上也就匆匆几十年,为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和创新。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凌敏带头砸有质量问题的冰箱,所谓的有质量问题就是不是这里少装了一个螺丝,就是那里的零部件有些松动;在生产线上发现多了一个螺丝冒,为查找原因,车间质检科长组织员工把当天生产的800多台冰箱全部拆包、检查,直到查清楚是发料员多发了的缘故来。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细节,才成就了今天的海尔。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就是我们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和态度,其实,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能力求完美。从妥善处理点滴小事的过程中,你会很快的提高你的能力,同时感染你周围的人,成功来源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难怪人们常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通过观看<<首席执行官>>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一,努力进取、渴望成功;二,正直诚信、言行一致;三,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四,追求科技、敢于创新.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但醒来定有卓越的成就。尽管困难是暂时的,然而克服它也需要努力。记得片中凌敏的父亲曾说过:“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凌敏克服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将工业园建了起来。成功是深理于地下的矿产,要将它挖掘出来,人们缺少的往往是坚持。始终怀着一颗坚持的心,坦然面对一切,将勇气化为战斗力,通过努力将汗水变为硕果,你定会成功。
作为mingle的一员,要把公司当着自己的家,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要有强烈的归属感,把公司的耻辱当着自己的耻辱,把公司的`荣誉当着自己的荣誉;对于公司的需要和要求要把自己的100%投入进去,不能“尽力”、“可能”、“或许”、我们要做的是一定完成。努力的去做了,才能赢的更多的发展,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使自己的价值更加的能体现出来。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机遇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如何使我们mingle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我想这正是我们老总的目标吧?实现我们的远景目标,就需要我们全体员工的激情付出,将个人的工作融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年轻的mingle人已经做好了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准备,因为我们有勇气,也因为我们的同心同德,更因为我们时刻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3
《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电影中,张瑞敏说“搞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带着对当初德国企业质量要求的承诺,张瑞明在海尔冰箱供不应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对工人在生产细节上的不严谨的不满,他一怒之下带领工人将60多台略带瑕疵的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焚烧。他说,从今以后,海尔生产的产品没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对于质量的要求,从此深入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意识当中。在打造出质量第一的这一企业文化后,张瑞敏继而开始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抵制着外资的巨大诱惑,坚持着资产的本土化。而这其中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海尔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有了证券市场,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尔成功上市,并融得资金5000万,有效的解决了其资金问题,帮助海尔建立了科技园,为海尔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随着海尔科技园的建立,科技、人才、产业三者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尔强调的高效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的企业想要立足于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样重要,张瑞敏在意识到中国如果加入wto,他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残酷性之后,果断将海尔挺进了欧洲市场,并且采用的先难后易的营销策略,先对法国这个最难进入的市场进行了公关,并且我们看到,张在企业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这一点使海尔显得年轻有活力,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海尔快速稳健的发展中,而张始终能作出正确和顺应时势的应对,并在一次次磨砺中是海尔不断壮大,最终使海尔从一个小冰箱厂成为了世界家电界的知名品牌,并获得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同,这无疑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骄傲。
作为CEO张瑞敏能洞悉时势,把握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利用国内良好的政策氛围迅速崛起,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不贪图一时的私利,努力发展壮大自己。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张瑞敏果断的决策力,敏锐的洞察力,优秀的管理才能,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同时也看到,张的这些才能有很多也是来源于他不断的学习。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既要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又要努力学好知识,只有这样,将来进入社会才能大有可为。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4
观看了电影《首席执行官》,百感交集,内心汹涌澎湃。电影开头,执行官面对空空的厂房,临危受命,去跟外商谈判,说服其购买冰箱生产流水线。在外方工程师来工厂考察时,几百名员工站满了厂区,几百双眼睛中迸射出渴求的目光,震撼了外方人员。如果领导人没有号召力和人格魅力,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砸冰箱这种场面,非常壮观。在那种物资奇缺的时代,一切都是买方市场。可是,企业家却站在了非常高的位置,洞穿了五、十年后的市场经济,把产品定位在优质产品,不惜牺牲眼前利益,去交换宝贵的客户利益。用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给全体员工上了一堂成就个人终生,扬名企业名声的课。事实上,就是这种气概成就了海尔,从此,海尔跳上了更高的舞台。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当年的海尔也极其相似。从天康到韶华,我们完成了惊人一跳。这一跳是硬件和胆量的大飞跃,但我们的人员和软件还没有跟上这种飞跃,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天康打工时的状态,没有把工作当事业干。借助合众公司的培训,我们希望能让员工完成这次思想的跳跃。
当海尔小有钱时,CEO再次高瞻远瞩,决定建八百亩地的海尔工业园。总裁想不通,要求开公司会议商议,这时CEO却力排众议,发誓要大干快上,机遇不等人。银行不支持,他们就自己想办法,硬是靠每年5000万元利润建成了需要15亿元的现代工业园。这时,外国公司想通过收购、控股,使其度过困难时期。但他们没有被诱惑,放弃控股权,认准的事坚持做下去,靠毅力和倔强,终于达到目标,建成了工业园。这点是值得我学习的,企业在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可以讨论,但机会不容错过,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要紧抓机会。
在新产品的研发上,海尔做的很出色。欧洲要三年,日韩要一年,海尔竟然承诺90天就可以完成,实际上只用了45天就做出来了。干事业的劲头令我们汗颜。与海尔相比,我们更像一头乌龟,行动缓慢。如果我们不立即改正,快速反应提高效率的话,迟早会被晒死在火辣辣的太阳之下的。市场如战场,你不主动出击,没有人会主动把利益送给你。
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海尔也不愧是一个战略家,精心挑选了一批精英,经过培训派向全球。他们有胆有识,有勇有谋。靠顽强作风终于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人才,是法宝,要选好人,培训好人。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给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勇敢的去飞翔。怕了,给他们鼓励、大气;困了,给他们一片宁静。我坚信,只要你用心去应对,没有达不到的高度和广度。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5
《海尔首席执行官》讲述的是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秉承一种“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十多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1985年春,当青岛电冰箱厂还是一个欠债147万、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35岁的新任厂长凌敏第一次踏出国门,去德国科隆进行引进买下了一条去掉了自动化部件的生产线。开始了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
影片中从侧面中体现出了海尔的上层管理的方法及员工的素质。影片中有两个细节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仓库里还是出现了七十六台不合格品。凌敏被激怒了,他毅然将这些冰箱全部砸毁,让员工把品质意识烙在心中,他说到“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他那一锤砸毁的不仅仅是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同时也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个海尔人的心中,正因为这样,通过砸碎76台劣质冰箱,在员工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品质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现在海尔牌冰箱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质量都是一流。二,影片中海尔在“找螺丝”事件中,只为了多了一个小小的螺丝,使得全体员工都推迟了当天下班的时间,通过严格要求员工必需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使工厂建立了优良的企业制度:“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要求每道工序不能流出不良品到下道工序,使工厂员工建立了市场链观念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这一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合作伙伴及社会的认可。为以后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海尔公司一直坚持创新发展精神,使得如今的海尔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了一席之地。正像张瑞敏曾说过的“在新经济条件下,速度决定企业生死。哪个企业不打破常规,对此作出创新性的反应,就必败无疑。市场不给你改错的机会,也不给你改错的时间”。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所以不论任何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和“激情创新”的工作理念,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做到高人一眼,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那么相信我们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
影片中讲述海尔从濒临倒闭,不为人所知到全球知名品牌这条主线,展现了执行官凌敏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对内的科学管理,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洞悉,并合理的利用,果敢的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企业能一步一个脚印,稳定并快速的向前发展,并最终成为商界奇迹,充分展示了凌敏的睿智与干练,临危受命,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优秀的领导素质,正是我们当今乃至将来的企业管理者要努力学习和效仿的。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6
张瑞敏是个"擅变"的人。这些年,我们不断地看到关于海尔改革的消息,从"1000天流程再造"到"1+1+N模式",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管理模式,从"人单合一、卓越运营"到"制造型企业向服务营销型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海尔的生命历程中几乎和改革形影不离。改革,几乎成了海尔的一大特色。
"变革早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跟随了张瑞敏几十年的老部下们,倒是司空见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说白了就一句话,一切向市场需求看齐。"
大家都推崇张瑞敏是"儒商":他很会抽象思考,能把复杂的理念简化成三言两语,传播观念和心得;他推崇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时常强调佛教禅宗的"凡墙都是门";他爱读书,对全球政治和经济趋势高度警觉,却不随波逐流;他总鼓励年轻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张瑞敏是独生子,父亲是裁缝,母亲是工人。至今仍和父母住在一起。
他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这一点从他年轻时就看得出来。高中毕业那年,因为没有举行高考,他进入了青岛一家拥有500人的五金厂当工人。在工厂里没有什么工作,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他白天上班,每天晚上下班后骑自行车走很长一段路去夜大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的专门技术。这种生活持续了四年。
从那时起,张瑞敏就经常用在夜校里学到的知识在工厂车间进行革新试验,逐步担任了班组长、车间主任、副厂长。他回忆说:"当工人的那些年,我当时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两个字:公平。做了管理者之后,我极力打造公平的激励机制,推进公平的企业文化。"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来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为了整顿纪律,张瑞敏制定了一个"管理十三条"。"10点钟抓到一个违规的员工,12点就贴出公告开除。"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处理得非常快,使大家感到震撼。"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张瑞敏的另一个特质。
其实,但凡改革者都明白一个道理:不破不立。问题是,改革的背后是有风险的。像开除员工这种事,在上世纪80年代的集体企业是很少见的。包括张瑞敏在1985年最著名的砸毁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的"砸冰箱"事件,当时甚至被市领导批评为"败家子"。更不用提后来关于海尔的多元化、国际化、流程再造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无一不是背负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压力。
1991年,海尔集团成立,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张瑞敏在随后几年内迅速扩张,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1998年,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时至今日海尔也只是走了一步半,"产品已经进入到国外的主流渠道,可是销售的还不是主流产品。"但至少,海尔仍是国内企业中国际化做得最坚决和扎实的一个。
"做事应该不争一日之短长。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我做事是有目标的,不达到这个目标我就不走神。就像驾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一样,既想高速又想稳定。"张瑞敏说。
这些对张瑞敏来说,都算不上最大的挑战。"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中国式’的管理模式。"2005年他著文感慨称,"我感觉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方法,今天来看,都必须抛弃了,要采取新的策略……"
他曾感叹,像禅宗所说:30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0年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必须悟到这个程度,才能把问题看透彻。"而他的一生,几乎是伴随着"否定"和"变革"的关键词,没有人知道他的忧患有多沉重。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他说:"我有一个愿望。如果我遇到韦尔奇(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有"世界第一CEO"之称),我会向他请教。"可当韦尔奇真来中国和企业家交流时,他却又缺席了。有人问他为什么,张瑞敏回答:"就是听贝克汉姆讲三天三夜,也解决不了中国足球的难题。"
可他最终还是在2008年底去见了韦尔奇。"我问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把GE(通用电器)做到世界最大,但是又做到了世界最小。意思是说他把公司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公司里每一个人又能够充分地发挥、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是的,这就是张瑞敏每天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企业在壮大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而有效?按他的话说,"就像一部精密的时钟一样"。当年被媒体评价为"拯救了IBM这个濒危的‘蓝色巨人’的超级CEO郭士纳,写了一本影响世界的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说的就是他如何让巨型企业实现重大转型。而现在,张瑞敏也在做这样的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张瑞敏正在海尔推行的"1000日流程再造"及"服务转型"的改革。这次转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在商业模式上,海尔要把自己的产品仓库几乎全部取消掉,实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二是在运营机制上,每一个员工都是考核单元,称之为自主经营体。而相应地在组织结构上,也要从自上而下的"正三角形",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倒三角形"。因为《世界是平的》让他明白: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最大的挑战就是——速度,要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与他特别推崇的管理大量德鲁克的思想不谋而合:组织的目的就是平凡人做着不平凡的事。
对于海尔这个去年营业额已经达到1190亿元的"大象级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改革。
近年来,他愈发低调。他极少参加国内各种企业家聚会、论坛,更别提接受媒体的访问。他深居浅出,保持朴素的生活。他不沾烟酒,上下班就一名司机,没有随身保镖。他前几年终于搬离老旧的员工宿舍区,住宽敞但算不上豪华的房子,里面有数不清的藏书,自己也提笔写散文。他想的多,说的少。他不苟言笑,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但每当他开口说话,依然引人深思。他压力很大,在办公桌上甚至摆放着即将沉没入水的泰坦尼克号,以警示企业经营的风险。
或许很少有人能理解他身居其位的孤独与负荷,但这并不重要。毋庸置疑,海尔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如果张瑞敏的变革顺利而有效,海尔将成为中国最伟大的企业。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尔观后感800字08-14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04-02
《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03-04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04-01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0-20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03-19
看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08-07
《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04-01
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