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自由,希望,信仰,三个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东西,它们是虚幻的,是看不见的,然而一旦人们失去了这三者,将最终走向死亡,走向自我毁灭。
听,是肖申克传来的音乐声,“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的确,他们不需要去知道,这音乐声带给他们的已经足够了,短暂的音乐声仿佛使他们有那么几分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有那么几分钟感到了自由,有那么几分钟看到了希望。但是音乐声停了,他们也不敢再去多想。安迪说他看到了希望,他希望……但瑞德却警告他说:“希望是可怕的东西,最好不要有这个想法。”
所以,对于那位图书馆管理员,渐渐由于没有了对未来的希望也就开始安于了在监狱中的生活,就像影片中所说的“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以至于在五十年后,当这位已把监狱当成家的老人来说,听到获得假释的消息时是多么的沮丧,多么的恐惧。这样的消息就犹如要把他赶出自己的家一样,牵动着他的心弦 ,不过,无论他曾经犯下什么滔天大罪,当他想再犯错时,却在安迪等人的引导下最终打消了那个以故意伤害再次入狱的念头,那个能让他逃避面对狱外生活的念头,那个将让他无辜的伤害一个人的念头。他放弃了那个念头,他最终走出了那堵高墙。却还是没能战胜自己,因为他在监狱中早已经绝望,认命,不曾想过有出来的一天,就如“海上钢琴师”的恐惧一样,他不知道陆地是怎样的,对他来说大海就是他的世界,而那艘船就是他的家,他从不奢求什么,只是安于现状,即使死亡对他来说也是无所谓惧的,最终图书馆管理员选择了与钢琴师相同的人生终结方式。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情景,同样的'过程,只是不同的人,一切都变的不再一样了。“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忙活,或者等死。 ”对于瑞德,他的确得好好感谢有安迪这位朋友,若不是他,瑞德可能也会和图书管理员走上相同的不归路。一切只因为瑞德存在希望,存在信仰了,他看到安迪抱着希望出去了,于是当他变的失落时,他去存找安迪说要给他的东西。最终,同样的一行字,不同的名字,同样的经厉,不同的结局,同样的假释却让一个走向死亡,一个走向自由。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安迪说的,也正是因为他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才促使他花了19年来越狱,并且最终成功了,实现了他之前的希望。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老布到此一游”
西装革履,神情肃穆,雕刻的手微微发抖。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是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我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阿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当然你可以说还有《越狱》。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Michael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挣。阿瑞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 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影片流传几十年。每个人都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
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这部电影首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你的人生一定要有朋友。就好比剧中的安迪和瑞德,没有瑞德提供的鹤嘴锄,也就没有安迪越狱的那天。没有安迪越狱的那天,也就没有瑞德出狱的那天。两人互相帮助,这才叫真正的好友,而不是现在随处可见的酒肉朋友。只有纯洁的友情才叫友情。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第一个不算是镜头,就是主角安迪入狱19年每天都挖一点墙壁,然后用海报盖上,并把挖下来的石头扔到操场,一切只为19年后的自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每天挖那么一点点,19年后,就成了一条地道。第二个镜头,就是安迪在越狱时的镜头,安迪顺着自己的'地道爬了出去,但他并没有立刻见到光明,他还需要爬近500米长的监狱下水道,里面不是**,就是**,味道恶臭难闻,但目前逃生只有这一条路。安迪想都没想,砸开水管就进去了,他在恶臭与**的水管中硬是爬了500米,最终重见了外面的世界。这两个镜头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坚持,还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要想成功,你必须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和痛苦。”《孟子》一书曾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就是如果你想成功,那你一定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做到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进了肖申克监狱的大多数都是无期徒刑。也就是说,只有在里面待到白发苍苍才有可能出来。当别人都想:“啊我这一生肯定是废了那就这样颓废下去吧。”时,安迪在想:“我是清白的!我一定要逃出去,我该怎么逃出去呢?”最后他根据自己牢房的地理位置想出来了挖洞用海报遮住的想法。他手里只有一把鹤嘴锄。于是别人熄灯时,他开挖,鹤嘴锄就那么点。但他每天挖一点带一点,19年就成了一个洞,让他重见了光明。
还有,就是一定要懂得忍耐,安迪的“越狱之路”上少不了忍耐,当腐败贪污的典狱长因“安迪知道了事情的原因我得留着他让他继续帮我算黑账这样我就可以赚小钱钱嘿嘿嘿”的想法关了安迪两个月的禁闭时,安迪并没有抓狂自杀,也没有自暴自弃,他选择了忍耐。他之所以能越狱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忍耐,他是一位真正的“忍者”。
还有,就是不要放弃希望。很多人入狱后就没有了希望,像个僵尸一样整天颓废的游走。而主角没有放弃希望,最终逃了出去。影片的最后也阐明了这则道理,原句: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就是安迪在鼓励好友瑞德,瑞德被囚禁了40年,已经被监狱体制化了。安迪怕瑞德也想不开像之前的老布直接自杀了。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要放弃希望,如果连希望都没了,那人生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不仅仅这么多,毕竟我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要想更深刻的了解这部电影,还得多看几遍,也许我长大以后再看,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每天,我们都是这样坚持着面对不同的生活状态。因为对生活的一份期待,所以每天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心情,每一颗心灵里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个信念。它洋溢着热情和信心,作家杨朔在《木槿花》中曾写到:“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我的信念,像是南国盛开着的木槿花一样的鲜明、美丽。”
正如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是灯塔,成功是向导一般,信念引领我们的生活,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信念””似乎等同于“信仰”,彼此间又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军人有军人的信念,工人有工人的信念,学生有学生的信念,老板有老板的信念,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领域的信念,但都是向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而为之。
在某部体现监狱生活的影片中,主人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羽毛太光亮,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会觉得把它们关起来是种罪恶。但是,它们的离开让你生活的地方变得空空荡荡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惟独不变的是心中的信念,那份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抵触和适应。
信念就如同笼中的鸟儿,在思想的牢笼里待得过久,必然会导致它的羽毛失去光泽,而让它从思想的牢笼飞跃到心灵的广袤平原上,又何尝不是一件易事呢?抑或是它从我们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淡出的时候,我们又会思考些什么呢?
生活因为信念的存在而不同寻常,人生因为信念的垂青而愈挫愈勇。影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因被陷害而锒铛入狱,身处高墙铁窗之内,面对冷酷无情的狱警,身心备受煎熬。谁能想到,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竟然突然间身陷囹圄,一时间成为牢友们谈话的笑柄。
然而,心中的`信念却成为他摆脱牢狱生活的无形动力。他用一把小铁锤为人生敲开一个全新的开始,将自己的潜伏行动搞得悄然无声,打通高墙逃离监狱这个污秽之地。在那个政权腐朽的时代,滥权职守下的狱警贪污受贿、鼠目寸光,举止间透露出社会体制的缺陷和人心的叵测。尤其是监狱长,竟然让一个无辜入狱的银行家做自己的贪污财务管家,真是愚不可及。
信念让一个无辜的灵魂重获自由,尽管高墙铁窗、尽管生不如死,摆脱囹圄束缚的那一刻仿佛一次重生。在信念面前,有些人“忙着活”,有些人却在“忙着死”,话虽有些刺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些政权法制下的压迫者们,最终还是在他们自己看管的监狱里,戴上了他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枷锁,困住了自己的脚和手,甚至性命难保。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念和自信力的人预备着,因此它的价值倍增。活在信念里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值得我们去忙碌;活在信念里是一种幸运,因为茫茫人海中,幸运的我们,是一个个有信念的人;活在信念里是一件乐事,每天都盼望着有新的发现、有的结果,进而有了新的乐趣。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影片肖申克救赎可以说整体的基调是蒙上了一层凝重的灰色的,在肖申克监狱里上演的一幕幕人性的贪欲、阴险、奸诈……这里给大家了一些有关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时机,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梦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承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去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承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芒,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冲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已经看了三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电影的认识也有了不同。这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是深刻反映人性的电影,简单说下我这次看完后的认知。
电影的主角首推 安迪,安迪是一个银行家,有身份地位,由于妻子有情妇,自己愤怒准备谋杀,最后没有下手。但是妻子与她的情妇恰巧被另一个变态垃圾给杀了,自己却承担了杀人犯的罪名。从安迪身上,我看到的除了极专业的知识外,还有以下人性的光辉:
安迪(德弗瑞恩)每周一封信给州议员申请图书馆计划经费,每周一封信的疯狂,终于让州议员妥协了,寄来了200元和一批旧书等文艺用品。并且继续坚持每周两封信,写了四年,直到1959年也就是他入狱的第十二个年头的时候,州议会终于受不了了,决定每年给他的图书馆计划拨款500元,坚持每周写信,写了十年,前六年每周一封,后四年每周两封,这连狱警都觉得疯狂了。
安迪最疯狂的一面不是他的图书馆计划,而是用一个小小的鹤嘴槌,坚持了十九年挖了一条自由的地道,成功越狱出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他心中抱着希望,这种精神上的力量来自他对自由的强烈追求,来自于人性中的某种信念和执着。
安迪的专业知识肯定也是靠着这种执着的敬业学习得到的,我相信人人只要有了这种信念和执着,十几年坚持干一件事,肯定成功。学习如此,做事情也如此,投资如果坚持不懈的拿着优质的低估的股十几年不卖必定有大赚的一天,比如当下的银行股,十年低估,正式考验人性的时候,或者有低估的优质龙头股,十几年坚持不懈的买入持有,最终肯定也是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只有超越常人的人性,才能拥有卓越的人生。
环境是可以改造人的,布鲁斯在里面50年,已经习惯了监狱的一切,外面对他来说都是陌生和恐惧,是心惊胆战。外面不属于他,离开了监狱,他一无是处。就像瑞德说的被体制化了。所以他想要杀人犯罪,再回到他熟悉的监狱。包括瑞德也是被监狱体制化了,只要时间足够长,50年的监狱生活,人离不开他了
再坏的人都有他害怕的东西,监狱里那个同性恋伯格斯,在因为偶尔安迪后被关一周禁闭后,监狱里的哈德利队长要打的时候,也是吓的屁滚尿流。吓的抓着栏杆大喊救命。同样的在监狱里不可一世的哈德利队长,当警队来抓捕他的时候 也是吓的两腿发软,不知所措。所以人都有弱点,都有他怕的东西,打击对手,要抓住他的弱点,找到他怕的东西,一招致命
瑞德的最后讲话发人深省:我回首过去,一个年轻的 愚蠢的孩子范了大罪,我想和他谈谈,我想和他讲讲道理,告诉他做人的道理,但已经不能了,那个孩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眼前的这个老人……这是瑞德在监狱里的四十个年头后的感悟,奉劝各位年轻人,不要一时冲动,犯下终身大错,毁了一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
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暑假看了不少的电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乍看影片,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花费了大半生的代价,用去了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现代社会中的苦难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诬陷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在这仿佛天昏地暗的监狱生活中,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长“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在监狱艰难的环境中,他并没有像他的监狱朋友瑞德说的一样,像所有的狱友一样,被监狱的生活慢慢磨灭的没有希望与信念。为了给予同伴们生的希望,他教狱友们读书,学习,甚至不厌其烦地给政府写信,并在得到了回应——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准备之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成功的穿过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没有回忆的小镇。
我深刻的记得,当他收到政府赠送给肖申克监狱的唱片后他欣喜的心情。他不惜被关禁闭一个月,将唱片通过广播传达给了所有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是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狱友被这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凡间的气息带着自由的向往。哪怕只是刹那的爆发,哪怕只是一念之差,却似乎唤醒了狱友们心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我也深刻的记得安迪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那便是希望。是的,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有希望在,还有未来在。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强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头大小的石锤,一点点,一点点的挖通道,然后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倾倒在场子上,这样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大半青春,他也苍老了不少,但唯一从未动摇过的便是希望。当他冒着大雨从通道中顺利的逃脱出来时,他脱掉上衣,对着天空声嘶力竭地呐喊时,我流泪了,漫漫无期的监狱生活,寂寞无望的日子,灵魂被禁锢,意志被消磨,有多少人在这日子中失魂落魄,有几个人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定执着,恪守必胜信念,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摆脱厄运开启美好的生活?想必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生中能舒坦平安一帆风顺地渡过一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肯定会有波折,既有顺境,也会有逆境的时候,如何身处逆境而心存希望,安迪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蒙受这样奇耻大辱中能以一颗火热的心,不断温暖自己,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让友友们感受到监狱只能锁住人的身体,却无法囚住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希望,命运只会眷顾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实践者,只有通过努力抗争,艰难的付出后终有回报,自由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有主人公的坚忍,还 包括人应当坚持心中法律之信仰。
影片的开始,主人公因为没有不在场证据或证人而被法官错误地判为有罪,尔后被送入鲨堡监狱,开始其漫长的牢狱生涯。看着狱友平日无所事是的生活,主人公并没有消沉,而是默默地坚持自己心中对于真相的认定和对于自由生活的执著,并且冷看人世间的龌龊和悲剧的一幕一幕上演。
对于主人公的坚忍我们无须再多说,那么多年来的电影评论,多次被评为优秀影片的祝贺词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对于主人公的敬佩当然不止于此。作为一个男人,当处在人生低谷之时应当何如面对,一直是值得讨论和效仿的,但是究竟有几人可以那样践行自己的豪言壮语?或许更多的时候,男人应当默默履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和暗自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凡此为之,方可谓真丈夫。
当然,对于法律切不可失去信心,尤其是社会不够成熟的时候。主人公无奈吞下了法律纰漏而生的恶果,消化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生命时长,却坚信自己乃是清白。一般来说,遇此不幸,凡人都会妥协,纵使心中有过反抗与斗争的想法,却终究是难敌现实之无奈。然而,主人公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于法律之信仰,坚持每日挖通涵道之一点,坚持把典狱长往罪恶深渊推一点。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修成了正果。我不是说越狱这种事情值得褒扬,而是,当法律无以维系正常之社会秩序,应当允许受害人尤其是无法获得救济的受害人自行行使一定权力来救济自己。这不是对法律的曲解和亵渎,而是一种讽刺。
法律究竟教会人们什么?说到底,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对这种信念的.信仰。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说的:为权利而斗争!他指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个人的义务,而且是社会的义务,更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由此观之,《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为了真理,我们再所不辞。而片中的真理就是所有怨锁在鲨堡监狱里人的自由和青春。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老布。他就是典型的失去坚持法律之信仰的代表。在被关押一生之大部之后,残存的生命体被释放了。然而因为对于法律之信仰的缺失致使他早在鲨堡监狱就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并产生对于自由生活的恐惧。而这是令人无法想象和触及的悲剧,如果真的如鲨堡监狱里每一个囚犯所言,人人具是清白,老布的这种妥协实际上等于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刻上了我此生有罪的宣判。这无异于是送给世世代代为争取自由的人和为此牺牲的人的一记响亮耳光。
行文至此,我想已经揭示了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所感,即坚持对法律的信仰,并如同主人公一样的坚持,坚持一切应当是正义和实在之事,万不可自己审判自己有罪。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人都有向上之心,但在实践的人生中,沉沦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活在世界上,受的制约太多。我们都想只为自己而活,但是,又常常不可得。规范得遵循,游戏规则要遵守,责任得去尽,还要努力取得成就(在这个贫乏的时代,成就只不过是金钱的代名词,20世纪以降,一个重要的观照人的方式是看他能赚取多少数量的金钱,这实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评价方式)。每个人都自觉的按照他人的眼光来过自己的人生,拿他人的意识衡量自我,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色人性和内心诉求。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个社会所要求的,不用他者质问,自我就已经感到是一种犯罪。这种无理的罪恶感使得人都自觉的认同社会规则,并以此评价他人。对习惯于遵循规训生活的人来说,永远都不会有自由的一天,因为权力者的社会从来不缺乏规则,并且它还越来越多。假如遵循者突然自由了,他绝不会欢欣。他会感到自由于对他是一种巨大的束缚,正象《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个老图书管理员,习惯了顺从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了不自由(不自由意味着可以不作决定,不承担责任),一旦真正的自由到来,他反而不能适应,不知如何是好。
这只是一个极端,可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不都是卑微的'活着吗?生存就是一切,规规矩矩的活着就是一切。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延绵几千年的骗局和谎言里,劳作,繁殖,忍耐,牺牲,然后死去,从未享受过生活的喜悦。人变成了生存的工具,成为生存延续自身的低价手段。对我们的大多数而言,存在不是为己的个体性存在,而是一种符号式的集体性存在。我们被淹没在人流中,迷失了自我的道路。这种时代早该结束了(在此时代,我们忍受,一再的忍受,以至造就了一种适应——这给了我们安慰和自信,适应的再继续又成就了一种习惯——这更给了我们巨大的生存策略,顺应习惯总是很容易的,何况习惯本身好像具有一种不言自明的合理性,习惯的再继续又会异化为传统——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合情性和尊严,还给了我们骄傲的资本和活着的根。搞到最后,忍受被我们对卑鄙生存的强烈渴望变成了一件美丽的事情),虽然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
应该培养起一种对自由的普遍热爱和渴求,否则,我们就注定要一再的被延宕,离地狱越近就是越远离天堂。虽然自由比奴役更美好,但也意味着更冒险:承载更多的牺牲,责任和人道的良知。但坚持的人总是迟早要得道的人,也许道路本身就不会是一马平川。否则,就肯定不是达至自我成就的道路,而是人生的陷阱。在风雨中历经磨练和考验,去真切的体会和经验,花朵才会在春天的原野自在的,欣喜的开放。人啊,生和死都那么偶然,存在是如此寒冷,我们是如此孤独和脆弱,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活着,作为自己,只为自我的实现和喜悦而活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以前就有听过,但这次是真正的完全看完。这部电影讲述了男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后,表达了安迪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安迪通过自己的才学和金融证券的知识,得到比平常狱友们生活更好一点的待遇以及成功越狱后的生活资金。
安迪在肖申克中,他遇到了很多人,有瑞德、典狱长、汤米等人,可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为第一人称来讲述,他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安迪从入狱、在狱中、出狱的所有心理和状态,从自己的角度对安迪进行了一个理性的表述。安迪进入肖申克时,瑞德已经在肖申克里呆了20年。瑞德是典型肖申克的大哥,就是那种什么物资都可以得到的人。安迪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叙述中说“我喜欢他″,这是他和安迪成为朋友的`契机,他在狱中总共待了40年。40年,沧海桑田,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一切都在变化。40年足以让一个小孩成长为成熟的中年,一个中年成为一个老人,虽然他一直在狱中,但至少他一直与狱外的物质世界接轨,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走出监狱。40年,他适应了狱中的一切,甚至到后来在假释审查时,直接的告诉审查人员,“我无所谓"。是的,他已经被“制度化”了。布鲁克斯的事给他敲响了警钟,在肖申克中,他可以拿到各种物资而被狱友们羡慕。可是到了外面,一切都在变化,他根本无法适应。在肖申克中,他向往自由,对未来充满希望,可离开后的错不及防,他想过自杀,但他与安迪的约定救了他。他珍惜安迪这个朋友,坚守他与安迪的约定。当瑞德与安迪相见时的快乐,隔着个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出狱后的自由让他们失去了在肖申克中制度化的管理。他们的快乐、高兴更加真实。
如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一天天都在不断的进步,一直发展不会有停滞,且永远不会达到顶峰,4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的一生一共可有多少个40年呢?肖生克中的40年。没有自由光明,没有快乐与同情,只有无尽的劳动和典狱长的辱骂和暴打。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肖申克的管理者们对犯人生命的无视和冷漠,也看到肖申克中的犯人对未来生活、外面世界的渴望、还看到了肖申克管理者的贪婪。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希望可以是人活下去的动力,肖申克中的犯人正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渴望和希望,所以他们坚强的活着,拿怕挨打挨骂,他们依然活着。对未来的希望,对外面的希望是他们活下去动力,哪怕假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通过,但他们最终依旧会获得自由。这也告诉我们,有希望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让你拥有勇气去面对未来要经历的风风雨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
正在银行家安迪的工作事业平步青云的时候,他的家庭却频闪红灯濒临破碎。他往左轮枪里安了六枚子弹,所幸最终战胜了自己。可妻子和情夫尸体上的弹孔与他的枪型号完全吻合。一切的证据都指向安迪,他被误判进了肖申克监狱。
那里的罪犯都异于常人,欢呼,鼓掌,是每一个罪犯欢迎同类的特殊方式。安迪入狱第一天便受到这诡异的待遇。我一直认为他们犯了错在监狱里接受教育也不至于完全泯灭良知,不为进入监狱的新人感到惋惜。而各自打赌,谁会在第一夜熬不过抱头痛哭。这个举动似乎残忍,但或许是他们痛苦生活里唯一的笑料和乐趣吧。肖申克监狱的第一晚,老囚犯们不停地嘲笑喧哗,企图吓新囚犯,胖子受不了哭喊后,海利狱警打爆了他的头,无救身亡。老囚犯脸上都掩不住恐惧和不安,或许他们都想到自己第一晚,或许胖子挨揍种种场景时刻上演,他们无不战战兢兢。三姐妹包格斯被海利痛打后,他双手扒住栏杆,极度恐惧地喊出“Don't”“Help”,无助之至令人心酸。他的结局我们可想而知。监狱的非人生活让他们时刻警觉,处处谨言慎行。
久而久之,瑞德体会到“体制化”:“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老布,在监狱50年,几乎耗尽一生。当他获知自己假释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为此不惜举刀杀人,以求在监狱中继续服刑。出狱后,他脱离了世界,适应不了生活,整日担惊受怕,被世界遗弃,终于选择自杀。他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环境,一切失了意义。虽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睿智如瑞德,出狱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报告了40年,现在竟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他想过重回肖申克,甚至与老布一样离开。
老布养鸟企盼自由,最终死于自由,这就是最大的讽刺。而我们,有多少人正在被体制同化?我们为电影为之一振,为了故事里的人,更为了生活的犀利从电影里折射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习惯里,今天这样活着是因为昨天这样活着,昨天这样活着是因为前天这样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在铜墙铁壁重重重压之下,任何逃脱的萌芽与异动都无法滋长,他们认命了,生活早没了奔头,注定在此终老一生。但安迪坚信希望是好事。他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大雨中,我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懦弱的灵魂现形,颤抖。而安迪张开双臂告别二十年的牢狱生涯,他一定为自己感动。他用理性和睿智面对冷酷的狱警,贪婪的典狱长,用毅力和坚韧雕刻石艺,筹建图书馆,帮助朋克青年考取文凭,我看到了他灵魂的种子在峭壁上萌芽生根,撑举出自己的一片天。老瑞德曾经看错了安迪,以为他弱不禁风。没错,他没有张扬的锋芒,人性中野蛮与粗暴的一面,在他体内都已凝炼,爆发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3
《肖申克的救赎》被誉为电影界的天花板,越狱题材的巅峰。初看《肖申克》时,我还在读高中,那时只被安迪坚韧的人格和超高的智商吸引,而今,我再次重温了这部经典,似乎咂摸出了一些其中的滋味。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银行家安迪被诬告故意杀人而入狱,在狱中受尽种种折磨却始终心怀希望,依靠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成功越狱,重获新生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体制化”。是指人一旦适应了一种特定环境,接受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便成为了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某一天突然脱离这个环境,精神上就会难以接受。于是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服刑了50年,几乎消耗了他大半生的时光,获得刑满释放后,他佝偻的身影一深一浅的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眼里尽是不知所措,纵然给他安排了一份超市杂工的工作,但是顾客的呼来喝去,老板的严肃冷漠与他在狱中有教养有知识被敬重的角色形成鲜明反差,在一番强烈的思想斗争后,老布鲁克斯在墙上留下“Brooks was here ”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布鲁克斯的死正如剧中台词所说的:“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而安迪显然够坚韧,在入狱第一天晚上一声不吭使瑞德输掉了两包烟,在受到监狱“三姐妹”的欺负时,时常脸上挂着伤却从不跟人提,他依靠自己的勇气和能力使狱友们在午后的房顶上喝到啤酒,使监狱的广播响起美妙的音乐,在监狱里建起图书馆,让肖申克监狱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自由,他靠帮助典狱长洗钱在监狱里混的风生水起,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之后越狱埋得伏笔,“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毛太漂亮了,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会觉得把他们关起来是种罪恶”,安迪就是那只羽翼艳丽的鸟。19年的时间,他靠一个小锤子挖通了地道,从下水道爬出来时,面对外面的`狂风暴雨,他兴奋扯开上衣,面向天空怒吼,洗刷了多年来内心的阴霾,真正的奔向了自由。这种获得重生的感觉和布鲁克斯,瑞德出狱时俨然是天壤之别:布鲁克斯和瑞德都是礼貌地和狱警寒暄,缓缓走出大门,甚至还回头看了看这个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地方。这两种态度的反差真实的体现了两类人:一类是安迪这样永远怀揣希望,向往自由的人,另一类就是布鲁克斯和瑞德这样深受体制化毒害的人。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几十年的牢狱生活,很多人只有忍受,慢慢麻木,被环境征服,失去了对自由的渴望,只有安迪坚守着最初的信念,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争取一切可以作为正常人能享受的权力,并把希望的种子播在了瑞德心里,最后,也只有他们两个奔向了那片蔚蓝的海和湛蓝的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To be honest,我为这部影片写过观后感,就在昨天晚上,但是在我迷迷糊糊的睡着的时候,这不影评也迷迷糊糊的跑掉了,因为昨天毫无预兆的睡着,所以在手机没电的情况下,这不影评就这样.....没有了。
醒来以后还是觉得这部影片很不错,需要我去写一部读后感。
一位普通的青年银行家,因为涉嫌杀妻又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所以被拘捕,在肖申克监狱里被终身监禁,但是这个人好像不太一样。他好像从来没有放弃过逃出去的希望,运用自己的机智,运用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地方有了自己的世界,原来这个人是不一样的。
当他发现了一个唱片的时候,立刻把这个唱片用广播放出去,虽然这个唱片持续的时间不到3分钟,但是这部影片会长久的留存在安迪的心目中,这部唱片的声音会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当所有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的时候,好像就是有这么一个人,不愿意服输,想要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想要变得更好。
当安迪用那个小锤子,凿出一个小洞洞,并且在16年之后通过这个洞爬出去,并且逃出监狱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他忍受着长达500米的恶臭,回到那个现实中的世界去,这让我意识到,只要是心存希望,是不是就不会失败,就会看到希望,当安迪逃出这个地方的时候,在那个下大雨的夜晚,全身淋湿但是也要拥抱希望的样子我仍然历历在目,是的,安迪逃了出来,而他又利用之前的十六年给典狱长做账的机会,依靠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增加了筹码,当他出来的时候,它能够有钱,并且有了一个完整的身份。
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里,安迪获得了救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有一张海报,画的就是安迪在大雨倾盆中享受自由的一张图片,我很喜欢,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觉得这部影片需要我去观看很多次。
安迪刚刚到达监狱里的时候,很长时间都不和别人接触,当别人抱怨的时候,我们亲爱的安迪就在监狱里悠闲的散步,也许安迪没有什么可以钦佩的地方,但是我就是喜欢他从不放弃的样子。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有胳膊有腿却从来不知道努力,不知道拼搏,而安迪没有被那样的环境同化,和他相比,我觉得我差的还很多,如果我出于那样一个环境里,我早就因为受不了选择死亡或者别的.什么了,或者是因为害怕而选择适应当时的环境,而不是享受当时的环境,如果是我的话,一定是等死,像那个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管理图书馆的老汉一样,最后因为无法适应现实生活而死亡。
而我呢?
也一定享受不到自由的感觉,当你逐渐成长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由这两个字的含义,你会发现拥有自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就像是《围城》里的那句话一样,堵在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如果我当初看懂了《围城》,我的生命早就已经得到了救赎,但是还是很感谢自己,虽然不知道未来的道路是正确还是错误,但是我知道,不往前走一定不会成功。
安迪,谢谢你,教会我生命的意义,也让我往前走的无怨无悔。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鸟,似乎生来就是一种向往蓝天、渴望自由的生物。人们在经历苦难、深感疲乏时总会用它们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写一些关于它们的文字。人们羡慕婉转歌唱的夜莺、翱翔天际的海鸥、放浪不羁的鹰,但如今常见的鸟大多都被关在鸟笼中,丰衣足食。它们很少歌唱。有些只会重复着别人所说的话,引来一阵阵欢笑。在死亡之前,它们是没有灵魂的。——题记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在几年前就已有耳闻,但由于各种各样大片冲击着眼球,导致这部影片一直没有看,直至今年寒假。
这是一部甚至比我年纪还大的老电影,片头曲就可以感到一股浓郁的岁月感。整部影片以一种叙述的方式交代了主人公Andy在狱中靠着矢志不渝信念,缜密的计划从而成功越狱的故事。故事无复杂的情节,它如流水一样慢慢的发展,以至于在最后的场景中,我仿佛也同Andy与他的朋友站在那片海滩上,那艘破船旁,静静的看着他们相拥,看着他们微笑,感受着潮起潮落。
真正一部好的电影,给你的绝不仅仅是为绝妙的动画特技而折服,也不是为男女主角的悲惨经历而潸然泪下。他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你会随着一部电影,感受到岁月在人的身上到底改变了多少。就像电影里的监狱,它象征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它更是一种规则,一种界限。一开始,人们会痛恨监狱里的高墙。渐渐地,你会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是多么可悲。希望这个东西是可怕的,有了它,会让人充满力量,失去它,会让人堕入深渊。所以,电影里才有了老布和阿瑞两个先后获得假释的罪犯,一个适应不了监狱外的世界而选择自杀,一个充满希望的生活。当阿瑞看到自己被安排的房间梁上刻着老布自杀前留下的:“Brookswashere。”后,当自己决定去那个梦想中的海岛与朋友碰面后,他在那串字旁添上了:“sowasRed”。人生的选择不同,老布选择将那间房子作为自己命运的终结点,而阿瑞选择将这里作为自己人生新的开始。
纵使岁月会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会让人垂垂老矣。但只要充满希望,渴望自由,反省过去,展望未来,这一切都不算迟。就像当阿瑞面对屡次不准自己假释的假释官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监狱),也不是讨好你们(假释官)。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盖你的章吧,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告诉你,我不在乎。”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就是整部片所要表达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台词全文01-16
读肖申克的救赎心得12-14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190句01-31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精选】07-10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05-23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09-01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7-05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08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8-30
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