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百鸟朝凤观后感

时间:2024-07-03 13:29:0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必备)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鸟朝凤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1

  来说说我的观后感,一个农村小朋友起初背负着父亲年轻时的梦想,拜在唢呐大师焦三爷的门下,带着懵懂,历经千辛万苦,耗尽心力,终于从师傅手里继承下来唢呐的真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大潮的席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无数次较量中节节败退,我们的小主人公自立门户的同时发现唢呐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复从前,唢呐这种音乐也已经不被人们重视,自己从小看得无比神圣并为之奋斗多年的东西,一下子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失去了所有的重量。在影片最后几分钟,有这么一个场景,大城市里,一个老唢呐匠坐在路边吹唢呐,面前放了个缸子,两个小姑娘路过往缸子里丢了几枚硬币,扬长而去,听都不带站那听一会儿,这一幕被主人公看在眼里,觉得这是整个电影最刺眼的地方,讽刺的太狠了,如果说的直白些,那些还抱着唢呐苦苦坚守的`匠人在这个充满商品经济的社会大潮中跟乞丐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你问我,这个故事好不好看,那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了,如果从大部分人推崇的情怀上说,其实真的就那样,如果说这是一种情怀,倒不如说这是对现实文化的讽刺,从整个电影的叙事来看,反正我没有感觉出拍摄这个故事的人们对唢呐这个文化的有多么浓烈的感情,甚至百鸟朝凤这个曲子都没有在电影中完整的出现过,以至于看完电影对这个曲子毫无映像,而且在几处感情比较激烈的地方背景音乐用的也是弦乐而不是唢呐,这不是讽刺又是什么,唯一有那点意思的地方就是焦三爷喝醉了吹奏的那一段还算有那么点儿感觉,焦三爷拿起一支唢呐口齿不太清楚的介绍着,这是他太爷的太爷的太爷传给他的,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唢呐背后会不会有一些故事,贯穿整个电影的那首曲子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样的传奇,然而这些在影片中都没有提起,我只看到焦三爷那一箱子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唢呐在影片中匆匆出现过两次,我个人觉得一件东西,一首曲子,能流传下来,必然它的经历,有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意义,人们要传承的是精神,是文化,而唢呐正是这些东西的一个载体,人们才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坚守着,否则为什么搭上那么多感情与精力去坚守一个冰凉破旧的物件呢。

  所有说从情怀这个角度去看,看完此片,你依然不了解唢呐,也只是很同情那些苦苦支撑的唢呐匠人,如果在现实中偶然听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你也估计不会听出来这就是那首百鸟朝凤。就更别说看完此片会哭晕在电影院的座椅上了。

  最后,我还是建议没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看,你可以不抱着要支持国产电影,支持传统文化这种感情去,换个角度,或许也能发现其他的一些东西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2

  陕西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吹唢呐这个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奏。但是焦三爷老了,他急需培养接班人。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全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而焦三爷看重游天鸣诚实、孝顺、肯吃苦的德行,选他做接班人,并传他百鸟朝凤这个每代只传一人的唢呐曲。然而,随着社会潮流变化,人们婚丧嫁娶不再请唢呐班子,吹唢呐这门技艺行将就木。焦三爷带病吹一曲百鸟朝凤,最终带着遗憾过世。

  不得不说导演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看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风云变幻,极富文化传承使命感,用无声的镜头表达了最朴素的价值观。焦三爷的一生是唢呐这种民间艺术由盛到衰的缩影,人民们对唢呐艺术的态度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态度变化的一种缩影。

  长久以来就有像吴天明导演这样极富文化使命感的人,为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种种努力。为了能够让《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有更多的排片,制片人更是不惜当众下跪。很庆幸现代中国还有这样一批人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让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文化也要有所发展,固守自封必然走向毁灭。我始终认为,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大多数现代人无法真正理解,发生了断层而已。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里逆流挣扎,最终能否实现突围的关键就在于创新。有人曾说:没落了的传统技艺,不是仅凭几个人的坚持就能坚持下去,缘起缘灭有定时,若是社会的潮流大势已去,勉强坚持也是枉然的,而社会是现实的,爱情与面包自古不变的抉择。我认为说的很对。

  许多日渐式微的文化需要创新,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行列中,但还远远不够,《百鸟朝凤》也许是一个很好的警告,让我们思考,处于文化断层一代的我们能够做什么?

百鸟朝凤观后感3

  朋友推荐,周末看了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

  影片故事情节平铺直叙,人物形象朴实生动,画面优美且真实自然,不愧是大师的精心之作。看了以后如饮甘醇,回味无穷……

  该剧5月6日上映以来叫好不叫座,电影人方励情急之下跪求院线周末予以排片,引起哄动,才有了周末2700万的票房收入。

  戏内戏外都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戏内焦三爷身上体现出的“匠人”精神尤其让我记忆深刻

  影片通过两代唢呐"匠人"的坚守,深刻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冲撞,用唯美的画面展示了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西北田园风光以及黄土文化的内涵,形象地表现了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西北农村普通人群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信念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焦三爷是具有中国"匠人"精神的代表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坚定的信念。执着与热爱是信念的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门精湛的技艺是需要沉心历炼的,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的苦,更有心智的磨。"我学徒的时候饿过三天肚子"。天鸣日复一日的在河边用芦苇竿吸水,都说明了心浮气躁是注定成不了"匠人"的。既便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活儿"越来越少,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焦三爷仍然坚信:"黄河岸边不能没有唢呐""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至死仍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爱徒的一曲《百鸟朝凤》高度褒扬了师傅平凡又壮丽的一生,也让这个形象永远驻留在观众心间。

  其次是坚守职业操行。火庄村长去世,孝子贤孙一大片齐刷刷跪倒在焦三爷面前,要求吹一曲《百鸟朝凤》,并明示钱不是问题。焦三爷决然摇摇头,他的神情中分明写着:"德配其位"是祖宗留下的共识,《百鸟朝凤》只可奉给可以享用的尊者。金钱、权势、地位甚至乡情都是不可凌驾其上的`。职业是人们生存的手段,操守是职业的生命。古时候有"不愿为三斗米折腰"的贤达隐士,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恪守着祖先的传承!

  第三是择徒授业有要求。师傅收徒弟"才"为基本,但焦三爷不以天赋和技艺高低为唯一标准,他更看重的是德行的大小。蓝玉有天赋,上手也快,刚来不久就经常被师傅带着"出活儿",所以不长时间就"大小活儿都可以拿得下了,收拾收拾明天可以回家了"。反观天鸣吸了多长时间的芦苇竿,饿了多少回肚子,受了多长时间的冷落才开始触碰到唢呐学鸟叫??及至焦三爷要将他立为传承弟子时才深情的告诉缘由:"娃呀!你大跌倒吋我看到了你眼角溢出的眼泪才收的你呀"。据此也断定了这个后生是可塑之才。愈是寄予厚望就愈发严苛要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损其心智,无所不用其极……因为他看准了的人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技艺,更重要的是意志和信念。

  匠人,历来是每个民族的脊梁,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的财富。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社会如何变迁,只有拥有了无数像焦三爷一样的匠人,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会更加富强。

百鸟朝凤观后感4

  这个时代流行明艳,不青睐清秀。

  是的,社会进步了,文化退步了。

  天鸣小时候,听大人说着,唢呐是个好东西阿,一个唢呐团的领班,坐在太师椅上,享受着众人的敬重,是一种荣耀。当然,天鸣不是为了这种虚的,始于他的父亲,终于唢呐本身。天鸣是一个勤奋而又诚恳的人,他没有天赋。蓝玉是一个拥有天赋的人,他不需要勤奋,但,他没有做人的诚恳和勤奋。十二三岁的年纪,抽烟撩妹样样俱全。天鸣踏踏实实,从割小麦,掐灭烟,心系唢呐。就可以看出了。焦三爷,天鸣的师傅,他的.一生很成功,有一个踏实的徒弟,有一群听他话敬他的徒弟。他一生不会遗憾,唯一的大概也就是,天鸣上大了,游家班随着时代也散了,因为社会进步之快,人们不再崇尚唢呐,而是好玩又有趣的洋乐团,对,那有从没见过的架子鼓,身材极棒的美女,十分诱惑人。唢呐匠的一生变得艰辛,能坚持的,也只有天鸣那种诚恳的人了吧,国家发现的太晚,才将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走一条直路,一根筋的人没那么好做下去,就算当官的也如此吧,你做一股清流,你会被人所孤立,被人所陷害,古代多少英雄因此而亡呢。

  许多人臆想中的惊天动地大多不过是烟花一样仓促收场的自我感动。焦三爷走之前奢望游家班恢复光荣,可最终还是因社会的残酷现实而终止了。所有的物件,尘归尘,土归土,金表归当铺。

百鸟朝凤观后感5

  这部电影看了很多次,至少10次。

  之所以想写点文字,是因为感触太多也太深,一般文艺片在科技横生或者刀光剑影的新时代电影里,很难仅仅用剧中科技营造的美景穿透人心和人性。

  这一部描写三秦大地上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地方,民俗乐器唢呐在师徒、父子之间两代感情的传递,中间穿插的人和事,五次唢呐的演奏场景使整个剧情的起伏波折。我们处在这样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曾经的那些坚持和坚守,在时光面前总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剧中的游天鸣在父亲的挟持下,从土庄到水庄学吹唢呐,幼小的天鸣内心是非常抵触的,因为这仅仅是因为他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完成他幼时的愿望,成为一个唢呐匠。而我们,多少人又在现实中秉承着这些并非发自本心的愿望,在未知的命运中浮沉过往。

  五次唢呐场景。一次次演绎着在新事物冲击下渐渐式微的民俗产物。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本来这些变革都是无法阻挡的,无法遏制的时光之轮碾碎着一切,也沉淀着一切。第一次演奏吹唢呐,是到了水庄之后,游天鸣听师父和师兄们吹奏,而这位未来唢呐队伍的继承人,却不如师弟蓝玉,在两个多月的学艺过程中,即使焦三爷带着徒弟们出去了十几次,也没有带游天鸣一次。

  有些事情需要磨炼心性的,所谓借事炼心,大抵如此。

  而两个月十几趟的频率在1982年这样一个时代,在黄土高原之上的陕西,或者说在相对封闭的中国大多数内地城乡,对于婚丧嫁娶中所沿袭的民俗音乐——唢呐而言,在相对单调的乡土生活中,依然是高高在上的。而会者确实凤毛麟角,所以天鸣的父亲——游本胜在和大庄聊肖老师的葬礼上,吹奏百鸟朝凤的场景绘声绘色,绕梁不绝。

  日子就在这样平静的流淌,自由的芦苇在河边放肆的疯长,而房前屋后的飞禽掠过湖面却是如此的波澜不惊。在金庄的村长查(Zha)老爷子的葬礼上,查家的长子跪请焦三爷吹奏一曲《百鸟朝凤》以示追念亡者,并且表示钱不是问题。但被焦三爷拒绝。

  不是钱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这样的曲艺不是可以用钱还衡量吗?那是现代人的看法,我相信真正纯粹的艺术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六斗也不行。

  而焦三爷坚持和坚守的正是这样的行业尊严,既然有规矩,就要遵守,并且是普天之下共同遵守,而标准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是非唯群言是度”的价值观,跟多少钱无关,因为精神生活和物质游离在两个层面,因为钱改变不了。

  而焦三爷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由徒弟而师父,继往堂上诸师,心中所坚持的规矩就是这样,皇帝也改不了。

  所谓山中宰相,陆地神仙,无非如此。

  但是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春秋代序,寒来暑往,焦三爷在乡邻和众门徒面前,把衣钵传给游天鸣,而非传给对唢呐更有天赋的蓝玉,是夜,蓝玉在院子里哭泣的`疑问,焦三爷没有作答,而是告诉他,目前蓝玉掌握的唢呐技术,养家糊口已经足够,让他早点休息。

  是的,唢呐的基本作用是红白事上吹奏的养家糊口以及农闲时刻小范围的娱乐活动。

  而选择谁,都很艰难,焦三爷选择了相对木讷的游天鸣。改换门庭的唢呐队,从此姓游,正如剧情对白中,游天鸣所说的,眼前的队伍都要依靠他来养活。

  如何担当是个问题。

  第三次唢呐的场景是长生的婚礼,这是天鸣的发小。正是这样的关系,所以长生显得随意,没有接师礼。也就是说,本来很多的礼节,已经逐渐淡化甚至淡出,而这绝对不是游家帮乃至焦三爷能够改变的。时过境迁是这部电影最深的痛,因为有人还在无限的怀念和追忆散落在岁月中的种种美好甚至悲欢离合。这次长生的婚礼上,焦三爷并没有出现,拿焦三爷自己的话来说是去了之后,天鸣会放不开,因为总是有依靠。

  我突然想起我自己20xx年冬天,从西安飞往贵阳之前,由于项目重大且属于破冰区域之作,但是我心底也没底,主要是怕自己去了之后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当时去求教于我的直属上司——公司副总经理,得到的回复是冷冷的一句话:

  自己去吧,你早晚要经历这一关。

  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在院子里纠结,但是还是在第二天一早,前往咸阳飞往贵州高原,当在黔东南州坚守和周旋了20多天之后,第一笔项目款项到了公司账户,望着龙洞堡机场外面的青山白云发呆。

  贵山苍苍,盘江泱泱。

  是的,所有人都是这样,总有一个阶段的路是无可替代,游天鸣不例外,我也同样。

  所以,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十分理解焦三爷,如果天鸣输了,那么,他也输了。天鸣输给了胆怯,而他输给了选择。

  很庆幸的是演奏还算顺利。

  所以当天鸣给焦三爷买了烟叶带过去的时候,焦三爷却十分挑剔的说,烟叶是武帝山下的最好。很简单,焦三爷就是这样的率性,他觉得对,就是对,觉得不合理,那一定不合理。

  而这里面,几乎没有一点点私心,仅凭这一点,焦三爷已经让我仰之弥高。

  而第四次唢呐演奏的场景出现在雷家的寿宴上,而雷家,不仅仅邀请了游天鸣的唢呐队,也邀请了长号的洋乐队。其实唢呐也不是中国本土原创,唢呐是从古代波斯和阿拉伯传入中国的。但是这已经不重要,因为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国人骨髓,所以和此刻出现的洋乐队冲突,也是很正常的事。换句话说,即使雷家不请洋乐队,也会遇到李家张家刘家,因为无法选择过渡,碰撞是最好的诠释,新事物也应该有它本来的命运和使命,正如现在怀念磁带机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去买磁带机的人很少。

  因为他们怀念的是那个时代的简单和美好,而不是磁带机本身的特性。

  所以,当扭着细腰的豹纹美女在台上花枝招展的舞蹈,迷倒的不仅仅是柳三,也有其他看客。而对于天鸣来说,他要的是尊严,因为他内心,也仅存着这样的理念来支撑他以绵弱的力量来挽救渐行渐远的唢呐在人们心中的距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正如此刻寿宴的爆竹响彻在上空,这一声惊雷,炸响了宁静的村庄,惊醒的不仅仅的在地上捂着耳朵发懵的天鸣,也是对文化变迁中,哪些冲击和被冲击的一个注脚。此刻由于柳三和蓝玉的争执,现场乱作一锅粥,地上洒落和被踩烂的唢呐,喧闹的人群以及焦三爷掀翻桌子之后的宁静。

  印证了剧中一句话,现在谁还把唢呐匠放在眼里。

  任何事情都有各自的命运和归宿。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缤纷世界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不是么?

  被踩烂的唢呐,曾几何时还是焦三爷引以为荣的宝贝,束之高阁,不易示人。

  第五次演奏唢呐,是火庄的村长去世。但是先前的徒弟们由于以唢呐为生计的职业渐渐失落在现实的社会中,无法养家糊口,日子难以为继,大师兄在队伍末告诉天鸣,这次纯属情分演出,以后不必叫他了。

  一半是恳求,一半是告诫。

  而二师兄,已经决定离开卧病在床的老母去外地打工,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遇到焦三爷和天鸣前来,焦三爷翻地上的编织袋,里面全是出远门换洗的衣服,而无唢呐,踩着编织袋的焦三爷,抬眼仰望的二师兄以及房中病榻上抹泪的老娘。

  输给了时光,也会输给现实。

  所以火庄的村长家,低回着哀怨婉转的旋律,如歌如诉的表达百鸟朝凤的寓意和精神,这也是焦三爷生命中的谢幕演出,因为中途的时候,染病已深的焦三爷的血通过吹奏的唢呐管往下滴,此刻是电影转瞬即逝的高潮,吃惊的游本胜和天鸣,以及在场见此景而惊讶的听众。

  所谓吹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也就是这样吧。

  因为忘却病痛,忘却生死而不忘却天赋唢呐的人生。

  焦三爷为了给天鸣置办一套新的唢呐乐器,把家中的老牛托天鸣牵到镇上卖了,临行之前,还给牛披上了蓑衣,所谓的仁和慈莫高于此。相比现在那些给屠宰前的动物注水以待高价的无良商贩,焦三爷已经是菩萨心肠了。

  而这样的场景,仅仅可以看出焦三爷的纯粹,是非曲直,泾渭分明。

  卧病在床的焦三爷,听到文化局局长登门询问天鸣是否可以从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病榻上已经气若游丝的焦三爷连忙叫天鸣答应。因为只有这样官方的传承才能减缓民俗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现实中的西安,聚集了当年焦家帮的子弟,游家帮的主力,极具天赋的蓝玉,以及三位师兄,但是因伤被锯掉指头和已经染上肺病的二师兄和三师兄,全然无法完成这样的夙愿。

  远处的西安城墙上,一个吹唢呐的年老艺人坐在屋檐下卖艺,路人随手的施舍叮铛掉落在放置地上的饭盒中,远方西安已经暮色染红天边,黄昏已晚,夜幕将至,而这一切终归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叹息那些留不住的美好。

  仅以此文献给传承那些坚守和献身在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

  怀念遗失的美好!

百鸟朝凤观后感6

  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乐趣可谓大不相同。电影里男孩小时候,唢呐艺术可谓是令人敬仰和震撼的,传统文化有大批欣赏者和追随者。

  现今社会热门娱乐项目暴增,传统音乐文化慢慢被淡忘,甚至有人觉得粗俗,这是社会大环境推动的感到无奈,生活压力大,快娱乐几乎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传统音乐的.奇妙。

  我也是看了电影之后被震撼到了,真正感到一种无力感,希望传统文化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观后感7

  以往在电视上看音乐节目时,见到民乐演出,大都抱着一种不屑一顾的心态。在我看来,民乐多半是那无止尽的喧闹抑或是沉闷单调的空乏。但在看完《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后,我对民乐的态度不似从前。

  游天鸣十三岁那年,父亲带他去水庄无双镇上找有名的唢呐师傅,请师傅收天鸣为徒,师傅最终答应了。在其后漫长的十载光阴里,天鸣随师父认真学习唢呐技艺,成为师傅认定的继承人,学到了那极其荣耀的“百鸟朝凤”,懵懵懂懂地担任起了游家班的当家。然而岁月蹉跎,时代已变,吹唢呐这项本领不再风光,游家班解散,师傅病逝,只剩天鸣一人尽余生将唢呐技艺传承发扬。

  影片中,天鸣见识的第一次出活是在金庄葬礼上。金庄村长离世,儿子恳请师傅吹一首“百鸟朝凤”,钱不成问题。师傅却笑着摇摇头,不过多言语。专用于白事上的“百鸟朝凤”,排面大,气势足,受用的人必是口碑极好,非常人能享有,师傅不认为金庄村长有这个资格。

  天鸣第一次出活是在朋友的婚礼上。已不再是小男孩的天鸣依旧保持着孩提时的淳朴善良,将自己所挣得的钱大多分给了一同出活的伙计,用剩下的钱为师傅买了烟叶,给师娘带了布匹,领着点心去拜访师傅。师傅很高兴,拉着天鸣畅饮珍藏了二十年的佳酿。天鸣未醉,师傅却是醉醺醺的,将一箱师传的唢呐尽数交给天鸣,自己又拿起一只唢呐吹起来。他微眯着眼,摇着身子,陶醉在这跟了一辈子的唢呐声里,好似回到从前风光无限的、吹唢呐的日子,面颊红红的,皱纹舒展,眉目间流露欢欣,头上的白发清晰可见,悠长激越的唢呐声充斥在整间屋子里。突然,师傅一个趔趄跪倒在地,天鸣正欲上前搀扶,师傅却借着酒劲扳开他的手,道:“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说完便呼呼大睡,昏黄的灯光下,师傅咧着嘴憨憨地笑。

  时间不舍昼夜地向前奔去,游家班还是不如新来的洋乐队受欢迎。又一次出活,洋乐队一到,众乡邻的目光顿时集中在他们身上,游家班也不服气,与洋乐队似打擂台一般比了起来,纵使他们面前无一人驻足观赏。比到后来,几个年轻人走上前来,冲游家班说愿意出双倍的钱让他们别再吹了,天明定是不同意,几人间的推推搡搡转变成了两伙人之间的混战。师傅坐在后头目睹一切,却见他慢慢走过去,蓦地弯下身子拾起那被踩得变形的唢呐,眉毛拧在一起,不解与忧愁浮现在苍老的面庞上,师傅的时代早已匆匆落幕。

  在那之后,游家班几个师兄弟相继离开,虽不直说,但大家都明白当今想靠吹唢呐谋生是近乎不可能的。不久,窦村长驾鹤西去,想请师傅他们吹唢呐,却是凑不齐人。师傅怒火中烧,带着天明一块去找人,正好撞见二师兄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外出打工。二师兄先是一怔,神色再由愧疚转向颓然,颓然转向麻木,他还有家,他也要吃饭啊。师傅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二师兄,猛然夺过师兄手中的行李,将里面的衣服一件一件甩在地上,像是泄愤,又像是在寻找师兄行李中是否有唢呐,寻找唢呐在二师兄心中是否有一席之地。二师兄紧紧抿着嘴唇,跪着捡起衣服,又跪在师傅面前,心甘情愿地挨了师傅一脚。

  后来,八台勉强凑齐,就连天鸣父亲也参与了进来。在窦村长的丧礼上,众乡邻身着丧服,跪坐在地,只听师傅高声道:“窦村长杀过鬼子,剿过土匪,带火庄人修水库,让石头压断四根肋骨。这样的人,受得起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师傅领的头,师傅本想让天鸣来吹,天鸣却发着烧。师傅正襟危坐在木椅上,用苍老的嗓音喊道:“百鸟朝凤,敬送亡人!”说罢便举起唢呐开始吹奏,唢呐声同师傅一般苍老悲凉,古朴而有力,众人注视下,场面肃穆而哀伤。天鸣望向师傅,却惊恐地发现师傅的血顺着唢呐滴落在地上,师傅一口血猛地喷出来,仍是不准备停下,转过头去冲天鸣无比严厉道:“接着吹!”演奏的伙计都站起身来,师傅坐在中央卖力地打着大鼓,半晌,抬头去望身旁流泪吹着唢呐的天鸣,唢呐声荡气回肠,师傅露出了欣慰的笑。

  去了医院,天鸣这才知道师傅已是肺癌晚期,时日已不多。师傅让天鸣卖了自家的牛,为的是让天鸣去置办一套新家伙,他靠在被褥上,面庞再无当年醉酒时的红润,似那燃尽的木柴:“你该把游家班再撑起来,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但这一腔热忱尚未能使师傅的夙愿实现。天鸣去省城着原来的伙伴,他们却再也没了演奏的能力:二师兄在工地上干活断了一根手指,三师兄在石棉瓦场干了半年,咳得厉害。城市里,吹唢呐的老人坐在屋檐下乞讨……伙伴们都劝他留下来:“留在城里打工总比在农村吹唢呐要强。”朴实的天鸣只是说:“我跟师傅发过誓的。”城市里的喧闹繁华与他无关,他的心里装着一片净土,一片只有唢呐的净土。

  青山黄土间,师傅的墓在一座小山丘上。天鸣穿着参加红事时穿的衣裳,手中的唢呐系着红布,或许是在为自己守住了自己的誓言而向师傅证明,想要回到自己第一次出活后与师傅一同庆祝的时光。他直起身子,眼角被泪水润湿,在师傅的墓前再次吹起这荡气回肠的百鸟朝凤。这样的人,受得住百鸟朝凤。恍惚间,他看到少时在师傅家院子里师傅俯身教自己吹唢呐的模样。回过神来,泪光迷了眼,他看到师傅坐在木椅上,深深地望着他,听着曲子咧嘴一笑,便向看不清楚的远方走去。那一笑,同当年师傅喝醉酒的.笑不一样。泪水滑落,师傅的时代、唢呐的时代,天鸣无法守住。

  师傅一生里,不为富贵的金庄村长奏百鸟朝凤,却自发为火庄窦村长奏上一曲百鸟朝凤,对人品的要求也体现出他对唢呐文化的敬重。这也是师傅当初选天鸣为继承人的原因,天鸣多的是沉稳踏实,坚定执着,朴实善良。拒绝金庄村长是师傅作为唢呐匠人对唢呐艺术的追求,也是他坚守的匠人精神与风范。他与天鸣将唢呐揉进血肉,融入生命。

  有关传统文化的发扬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仅是师傅和天鸣在倾力奉献,还是无数怀揣着赤子之心的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追求。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社会发展不断向前,传统文化多数抵不过时代更迭下汹涌的浪潮,终是迎来残破甚至消亡的命运。吹唢呐、打太极、唱戏、捏泥人……这些我们看起来陈旧过时、不够有格调的事情,有的人坚守了一辈子,在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时代,他们“守的是信仰,熬的是命”,或许孑然一身,仍存傲骨,不受功名利禄污浊,悄然驻守着一盏盏属于传统文化的长明灯。无数竭尽毕生心血的匠人在新旧文化碰撞的今日奋力在时代的波涛中激起传统文化的浪花,他们值得我们的敬重。

百鸟朝凤观后感8

  阴天的午后,回西安的高铁上看完了这部《百鸟朝凤》。

  游天鸣拜师焦三爷学习吹唢呐,十二三岁到二十四五岁,短短十几年间,经历了唢呐的兴与衰,也反应了时代的极速变化。

  游天鸣的父亲因为自己小时候梦想学唢呐没学成,硬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学唢呐,反应了那个时代的人对这门手艺的敬重与喜爱,还有执着(天鸣爹也是从小就喜欢唢呐,有了孩子还没变),同时也点出了那个时代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一代。

  天鸣拜师时,爹爹摔倒头上受伤流血,天鸣摸着爹的伤口流泪了。焦三爷被孩子的情所打动,后续也有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师傅与徒弟间的相惜表现的非常多,师娘对天鸣的疼爱,师娘不忍师傅只给了天鸣半碗饭,提醒到孩子正长身体,天鸣爹可是给足了饭钱的(那个时代的媳妇儿的家庭地位影响了她的说话方式),师娘给天鸣缝了唢呐布袋。雷雨天,师傅师娘到处找一直在芦苇岸边练习吸水的天鸣,师傅将斗笠和草帽都给了天鸣,严厉的师傅是很疼徒弟的。

  天鸣蓝玉帮忙下地割麦,两个镜头对比了下他俩割的麦茬,蓝玉性子更野一点。树林里学鸟叫,师傅与天鸣对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对歌,用心感受每个生命的不同),师傅出题考徒弟,蓝玉与天鸣性子又有了一次对比。天鸣蓝玉麦草堆里学抽烟,蓝玉说那小姑娘真好看(这孩子开窍可真早),天鸣旁边呼呼睡。天鸣虽不情愿学唢呐,拜师后也并没有偷懒耍滑,一直都特别踏实,后来又被天鸣爹点出,天鸣虽小,但是做事情还是有模有样的。天鸣学艺出师后也一直是热爱着唢呐并坚守,也证明了这一点。

  焦三爷说唢呐是门匠活,红白喜事热闹,也给田间地头忙碌生活的人在闲暇时解解乏,唢呐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在天鸣自立门户第一次出活回来后,去看望师傅师娘,师傅高兴的打开了二十多年的陈酿白水杜康(好喝不),醉吹狂颠,恣意汪洋,镜头随人物摇摆,好不欢快(目测是人抗着摄像机跟拍的,这段的摄像师给个大写的赞,导演的功力不禁膜拜)。师傅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然后呼呼大睡(这段吹的真的是很好听)。非常喜欢这一段对师傅真性情的大特写,是个大转折段,也道出了如今没规矩的一些现象,唢呐行业不再景气,新生事物的竞争等等。

  蓝玉,天鸣的爹妈,都劝过天鸣改行,天鸣对他妈说,我答应过师傅的。要出活,师兄弟却都不愿去,师傅来了一顿骂。行业和团队都报出问题,天鸣和师傅内心极其悲凉又无奈。师傅垂垂老矣,恶病在身,代吹《百鸟朝凤》从唢呐里飚出血来,不放弃对唢呐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抗争。傅正局长(这个称呼有点想笑)来说唢呐申遗的事儿,师傅在病床上急切的要求天鸣答应。随后天鸣去了西安,在城墙上,蓝玉和妹妹讲述新生活的计划并邀请天鸣一起干,天鸣又一次说,我答应过师傅的。回去后,师傅去世,天鸣在坟冢前吹唢呐为师傅送行,天鸣回忆了师傅醉酒吹曲的景象,似与师傅对歌,又像是吹了同一首曲子,拜师与送别都在流泪,只缘一个情字。师傅的幻像是从太师椅起身转头远走,我的理解是,师傅不再强硬要求天鸣怎么做,一切由他自行选择。

  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多的是平铺直叙的写实和细节表现,却让我几欲落泪。梦想的执着,时代的变迁,极速的变化让人无奈。一个行业从几百年被世人尊敬传承到没落排挤被替代,梦想还在,时代却异样,连传承都成问题。

  除了传统手工艺,很多行业都遭遇了这样的问题。吴天明导演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电影行业里,商业片的逐渐盛行让真正的电影人格格不入(《百鸟朝凤》的票房也是个很好的例子)。现如今各种抓IP的,为拍电影而拍电影,却能够很容易获得市场好评,票房动辄数亿上十亿。其中也有我小小的几张电影票的贡献,太多片子挠你痒痒搏你一笑,而非触你心底。但是大多数人的心态是能够搏我一笑就可以了,害怕的是你让我笑都不笑。花几十块钱用一两个小时逗我一笑,也值。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匮乏才需要这样的冷笑话吗?还是因为我们抛弃了大多美好的东西只被眼前事物所吸引?能让你常常回味的是什么?

  世事慌乱又匆忙,记得面对自己的内心,跟自己多多交流,问问自己,什么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9

  上个周末,陪孩子去看《美国队长》,座无虚席,我们只买到了第二排偏角的位子,仰脖子看,不到五分钟就睡了,一直睡到影片结束。期间,我挣扎着醒来几次,不到一分钟就又睡去,在震天动地的打斗声中,这是我睡得最好的片子。出场时瞥见电梯拐角一张海报“大师绝唱——百鸟朝凤”,吴天明导演的遗世之作。心里开始惦记这片子。

  看到《大唐玄奘》已经快下线,担心《百鸟朝凤》也会同样命运,看过玄奘第二天不歇气地看了《百鸟朝凤》。观感如是:

  情怀,是不争的事实。看片前我曾和朋友讨论什么是“情怀”,不为名利只为理想去做一件事情,这就是情怀。能去拍摄《百鸟朝凤》这样的电影,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怀。此片的题材、它想告诉人们的东西,在当今这个环境非常难得。传统文化的失落不仅是文人关心的,大众更应该有所知觉,最好的东西并不是流行的东西,而一部电影是连接大众最好的桥梁。作者想说的不仅是这些,音乐失落的背后有传统道德规范的失落,人们在不同阶段对唢呐艺人的尊重与轻视对比鲜明,令人痛心。

  坚守,是它的主题。当焦三爷选择唢呐传承人的时候,估计大多观众猜错了,人们一般会认为主角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地当上传承人,一定得历经磨难方才修成正果。这时候大家还沉浸在对唢呐的崇拜氛围中,想不到未来变故,更想不到此片并非一个传艺故事那么简单。焦三爷如先知一般,放弃了技艺更好的蓝玉,选了木讷踏实的天鸣,传了看家曲目百鸟朝凤。能够把传统技艺坚守到最后的必然是天鸣这样的人。

  德行,是另一个主题。死者能不能受用百鸟朝凤,标准不是钱而是雇主的德行,就这一点,唢呐匠在旧时代拿住了尊严。选传承人也要德艺双馨,以德为重。

  情怀,坚守,德行,这三条正是现今最稀缺的东西,就凭这,电影是立住了,值得一看,更何况吴天明第五代导演教父的名头,陶泽如那荡气回肠的演技,根本不用发行人在微信里给人下跪!求求大家进电影院看吧,我都不知道这是在为传统文化流泪还是在打文化的脸?!

  以上三条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从电影作品的角度看,唢呐艺术的魅力渲染稍嫌不够,特别是百鸟朝凤这个曲子,之前做了那么多烘托,当师傅教两孩子在树林里分辨各种鸟叫声的时候,我是多么期待这些鸟叫到最后可以众星捧月般地出现在百鸟朝凤压轴曲里。影片最后,百鸟朝凤曲出现了两次,一次由焦三爷领衔在村长葬礼上演奏,一次是游天呜在师傅坟前吹奏,两次演奏均没有达到预期的强烈效果。这里可以参考的是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的斗琴桥段,即便是我这种不懂音乐的也被震惊得瞠目结舌。做为一部音乐主题片,音乐气氛让人颇感遗憾,此片如果作曲或音乐监制换成赵季平,做故乡的音乐一定会增色很多。三十年前吴天明导演、赵季平作曲的《人生》忽然萦绕耳际,那熟悉的旋律,是乡土的、忧愁的、动人的,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焦三爷是成功的,而作为新旧传承核心人物的游天鸣,性格塑造不甚完整,他所面临的迷惘不够深刻,他对艺术的爱也有点莫棱两可,先是为了圆他爸的梦,后来又是谨尊师命,似乎他的坚守只是对焦三爷的承诺,跟自己的内心没啥关系,或者他的内心始终没向观众坦露。缺乏一个契机让人物实现成长并达到完整。从头到尾,主人公游天鸣是一个沉闷的'角色,影史上有内涵的沉闷角色很多,比如《简爱》的罗彻斯特,沉闷却充满内涵与激情。而天鸣的沉闷中只有沉闷,没内容,没激情。此处可以参考去年的获奖影片《爆裂鼓手》,里面的年轻人也非常本色,成长的力度却很大,你感到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成为了他自己。头号人物没立起来,我认为不能怪演员,要怪也只能怪故事,年轻演员的形象其实很本色、很到位。从故事结构来说,他承载的甚至是第一主角的重担,结果因为这个人物有些弱,使人们误以为焦三爷是第一主角。在主题表达上,社会性有余,人性层面的开掘失之不足,县文化馆领导找他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段有点突兀,和整个影片的悲剧基调不符,以至于我老怀疑是为了拿龙标过审故意加上的。

  最后,对民族音乐的前途探讨不够过瘾,并非不满他的悲观——吹索呐的变成要饭的在西安城墙上表演。悲剧自古以来就是真正的正剧,伟大的作品都在批判现实,都是悲剧。但是,此片对民乐前途的表达有点简单和草率。相比导演之前拍摄的《人生》《变脸》《老井》,这部电影并没有突破自已。然而吴老以70多岁的高龄导演了这部情怀之做,令人佩服,值得尊敬,对当今浮燥的电影市场来说,是一部表率之作。吴老,一路走好!

  我在上周三观影的时候,坐者寮寮,今天是周日,一周的口碑效应开始显现。在给爸妈订票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院线对这部片子的排片已经增加到从早到晚每小时一场的密度,尽管是在小厅放映,但面对《美国队长》这一强劲的挡期对手,它的表现已经获得院线的青睐。

  我将这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推荐给爸妈,他们又邀请了一对夫妇朋友一同观看,四位老人怀着兴奋的期待走进影院。此刻,我正坐在影院里的影吧一边写影评一边等待他们出场,回家的路上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10

  80年代是我的年代,那里有我纯真的童年,有我澄澈的眼睛。我和我的同龄人都曾在那个年代畅想未来的新世纪,最具有典型代表的画面就是我们在清晨打开计算机和别人视频,然后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许多事情。

  现在是新世纪的第16年,我们比我们曾经的想象走的更远,我们仅仅需要用一个便携的手机就可以交换很多信息。

  吴天明导演是1939年生,百鸟朝凤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因为上映的问题竟颇费周折。可见时代对他的遗弃有多么决绝。

  映入眼帘的屏幕画面是80年代的田园牧歌式的风光,河岸的苇草,鲜明的鸟啼,静谧的农家院落,淳朴的人们,那是我所熟悉的当年,温暖而令人怀念。

  作为该片的.主线,唢呐,在新时代中终于没落、消亡,是它的必然命运。而焦三爷这位坚强的关中汉子以他执着的坚守希望它传承不灭,也希望唢呐所代表的旧时代的价值观永留人间。

  中国的传统乐器主要构造多为竹、木、棕、丝等物,来自简单加工的动植物,所以中国人称乐器为丝竹,是人类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的产物,唢呐亦不例外。西洋乐器的材质是冶炼精良的金属与化学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的差别造就音色与音域的霄壤之差。

  人类的历史上只发生过一件事,就是工业革命,从此,人类的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几何倍的增长,新的科技不断的刷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淘汰旧的生产方式,100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感到了这种压力,直到今日依然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从一百多年前新的织布机取代旧的织布机,从叶圣陶写的多收了三五斗中看到洋米洋面以更高效的生产挤兑传统作业的中国农民。

  科技进步提高的不只是生产力,更改变人类的思想,平等、自由、透明、开放、等等,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焦三爷坚忍、倔强、理想、充满英雄主义梦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专制、傲慢、狭隘,垄断,忽视他人感受,对于传授技艺这件事,中国人自古就小气的出奇,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封建专制了几千年,专制思想已渗入社会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人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行专制。

  一方面看是他坚守道义的崇高,另一面看则是专制绝对的垄断,殊不知音乐就是音乐,从来不应该肩负那么沉重的负担,殊不知商业社会的今天,各种音乐学习班,是师父求着学生交钱来学的,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才能各得其所,才是自由之始。

  片尾焦三爷最后的泣血演出,作为70后,我能看懂他的悲壮与坚持,理解他那一代人的不甘离去的无奈,但作为70后,我也看的出他负隅顽抗的挣扎,看得出他螳臂当车的可笑。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片尾当焦三爷泣血吹奏到最后,唢呐声突然被隐去,背景是低沉而悲怆的大提琴,在那一刻,很多观众被感动了,连导演自己也清楚,大提琴才能打动观众,唢呐不行。

  我们是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人,我们有幸目睹了人类社会快速前进的目不暇接的精彩,我们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代人,我们承受了人类生活最急剧变革的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时光把一切看在眼里,什么也不说,径直向前走去,该消亡就消亡吧,唢呐只是唢呐,音乐只是音乐,这里不该有鲜血,这里不需要任何人悲壮,擦干眼泪,让焦三爷再吹奏一遍,微笑着离开。

  礼崩乐坏吧,给后人以自由。

百鸟朝凤观后感11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电影《百鸟朝凤》,让我回味无穷。

  《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名叫游天明的小男孩向老师学习唢呐的故事。在田明学习的前两个月,师父告诉他每天去水湾,用竹竿吸水。如果他不能,他就没有足够的食物。后来,师父又收了一个叫蓝玉的小徒弟。虽然田明每天都在努力练习,但大师总是带着海蓝宝石去见世面,还会先叫海蓝宝石去演奏唢呐。原来,大师正在一步一步地测试田明,看他是否有成为继任者的素质。最后,田明还可以学唢呐!他越来越努力地学习用唢呐吹出各种鸟的声音,真是生动。在声音会议上,师父叫田明,教他玩“百鸟一凤”你知道,这首歌“百鸟朝凤”不是普通人能学的,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买得起!后来,当田明长大后,大师正式把唢呐队交给了他。原来的“焦家阶级”变成了“尤家阶级”。然而,经济浪潮已经到来。旅游团经历了许多困难,道路越来越难走了。眼看就要分手了。田明和师父很着急,尽力而为。雨虹出现后,唢呐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大师死于绝症。因此,田明在大师的墓前吹响了唢呐为她送行。

  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主人非常负责,严厉而温柔。哮天·明有很大的决心和毅力。他赢了,没有骄傲,输了,很有风度。师娘也把田明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呵护和爱护。传递唢呐真的不容易。这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很难学。这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也是对意志力和个性的考验。我认为这部电影比唢呐更珍贵,值得收藏。感谢制作这部电影的'人!

  当离开电影院时,空气中仍有小雨,但太阳已经出来了,一条巨大的彩虹横跨天空。多么美丽的彩虹啊!许多人不禁惊叹。我想,这是否意味着大师最终进入了电影中的彩虹?还是预示着“只要你努力不放弃,你就会看到彩虹”?总之,我认为这条彩虹完美地结束了“百鸟朝凤”的观赏。

百鸟朝凤观后感12

  《百鸟朝凤》是吴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都认识这个导演吗?先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追悼会上说,吴导演的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除了拍摄了许多优秀作品,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导演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安推荐《百鸟朝凤》 :希望大家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吴主任,我想你可以安息了。我们都非常感谢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支持这部电影,但在李放下跪事件之后,看这部电影真的很迫切。我不希望一代宗师的遗产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吧,不辜负期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是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到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定到背景音乐,都无懈可击。一言以蔽之,故事以唢呐在黄河沿岸土地上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

  唢呐是唢呐匠的基础。唢呐从来不离口,盛则衰。电影在引导情绪方面太聪明了。

  徒弟和师傅聊天说唢呐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本有点伤心。但大师却以这二十年收藏的酒为媒介,奏出了一曲极其欢快的曲子,并以一句唢呐不是给别人的,是给自己的作为结束语。然后他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剩下的十秒钟悲伤的感觉更强烈了,心里说不出的酸楚。

  唢呐文化正在衰落,它在没有任何观众支持的情况下与管弦乐队对抗。双方有肢体冲突。老师和爸爸拖着病体掀翻了桌子,留下一片空白,只弯腰捡起被踩烂的`、认不出来的唢呐。这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请了一个短裙豹纹女和一个电吉他鼓唱歌。坐在电影院,他忍不住笑了。他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抢购几十万个包包。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把无知当乐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大的礼貌就是送走最善良的人。唢呐队一盘散沙,老师和爸爸都很无奈,老了。唢呐带血吹,难以维持。交给弟子,回荡着鼓声。深深记得那一幕,老师父亲的嘴角沾满了鲜血,手边的鼓点依旧不变。他看着年轻的学徒把鸟吹到凤凰身上,眼里露出宽慰的微笑。那一刻,除了悲伤和悲壮,失败是固定的,但我努力挣扎,在无边的黑暗中抓了一根稻草,以为自己可以保命。

  当文化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原队上场时,我忍不住希望能找到原队。至少这种坚持是可以很好安置的。可见两兄弟的手指被电锯伤了,彻底告别了唢呐;三位师兄患了严重的尘肺病,无力供养。你能怪谁?母亲病重的家庭?还是三个要养家糊口的师兄?只是因为奇怪,所以很重。

  最后老师父亲的坟前唱了一首歌,两代人南北走向。主人公脸上的那滴泪是哀悼死亡还是明天的自己?一个人的坚持是遥远的希望还是垂死挣扎?所有的空白都是给自己的。

  就是这样,它没有让我哭,但是它用绝望浸透了每一个细胞,它没有想就散了很久

百鸟朝凤观后感13

  以前曾看过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当现在老师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马上就想到了它。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陕西的无双镇里,吹唢呐已被运用到丧事中——道德平庸者只有独奏,中等的吹四台,上等的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给吹“百鸟朝凤”。年幼的游天鸣拜整个无双镇中唯一会吹“百鸟朝凤”的人——焦三爷为师,并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凭借肯吃苦的劲头与高尚的人格脱颖而出,习得了“百鸟朝凤”。但随着西洋文化的冲击,适逢大事,人们都选择新颖的西洋乐队;众多师兄也纷纷选择进城打工,只剩游天鸣在一个以卖艺为生的唢呐匠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但他没有放弃,在师傅的目前吹响了“百鸟朝凤”。

  看完整部影片后,导演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感情线索的安排令我震惊。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强大的`,例如,焦师傅为了不让唢呐没落,带着病也要吹响唢呐,只为让徒弟可以接过他的担子,将唢呐传承下去。

  当今的世界文化多样化,我国也不例外:外国的文化在国内落根发芽,中国本土文化得以保留。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国外文化,反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各种外国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等越来越火,无论大街小巷都人山人海;国外的科幻片、动漫受到人人追捧,而国内的电影却被叫成“烂片”……

  对此,我们应做好保护与传承,不让文化遗产流失。影片中,焦师傅身患肺痨却依然吹响唢呐,吐出一口鲜血,这是对艺术的坚守,也是对文化的坚守。正如焦师傅所说:“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自己的文化,决不能让它毁在自己手上!“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方能拼了命地把这活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以热情与坚定地信念面对它,我们一定能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百鸟朝凤观后感14

  “百鸟朝凤”没那么简单

  《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然而,它并不仅仅是一支曲子那么简单。据影片主演陶泽如介绍,《百鸟朝凤》原是欢快的曲子,常被用于乡间结婚喜事。然而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吴天明导演将其改成了哀曲,变得深沉庄重。一般情况下不吹此曲,“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起为他吹《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承载的是对人生的评价。”

  正如黄建新导演所评价:“吴天明用‘一个年轻生命的成长’与‘一个生命的消亡’交叉来表现了一种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类的。电影到了这个份儿上,才是真正的大师。”

  辗转两年,上映不易

  20xx年吴天明导演离世后,因为缺乏宣发费用等原因,《百鸟朝凤》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吴天明导演的女儿吴妍妍四处奔波,直到遇见了著名制片人方励。“我让方励老师看了《百鸟朝凤》,他看完之后背过身去,半天没有说话,等他转过身来,满眼都是泪水。然后他问你缺什么,我说缺资金,我现在没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件事。方励老师说你缺多少钱我给你补多少,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推出去,哪怕头破血流,也要为了这部电影跟市场打一仗。让观众都看到吴天明导演这么好的一部作品,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位艺术家。”

  对此方励表示,《百鸟朝凤》是“电影中的电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动落泪,因此毅然决定亲自带领“志愿者”队伍,集结社会各方力量与业内同仁,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

  于是,在《百鸟朝凤》制作完成的两年之后,这部影片才终于得以跟观众见面。

  “大半个中国电影圈”自发力挺

  作为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百鸟朝凤》在整个电影圈和业内得到了前所未见的支持。近百位志愿者不辞辛劳,为电影推广尽其所能。全国九大影业发布联合声明,为影片发行保驾护航。张艺谋、徐克、黄建新、陈凯歌、贾樟柯、张一白、韩寒、黄健中、谢飞、何平、张扬、管虎等多位著名导演齐声应援,义气相挺。

  著名导演贾樟柯认为:“《百鸟朝凤》表现出对文化本身的‘在意’,这个时代在意这样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钟,就会被这部电影打动。”著名导演黄建新看完《百鸟朝凤》后大力推荐:“这部电影包含着天明导演对生命的体会,对理想的坚持,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灵魂的拷问。影片大情大爱,至情至深……我是含着眼泪看完的。这部电影富有魔力,你看了,会影响你的人生……”

  奥斯卡金像奖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倾力推荐

  曾执导《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无间道风云》等片的奥斯卡金像奖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对《百鸟朝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盛赞吴天明是“一位电影界真正的巨人”。

  马丁表示:“吴天明先生是一位非凡卓越,有胆识的人,他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对自由的信念。实际上,我认为他始终相信这两者是共通的.,而我和他有着相同的信念。吴天明先生给予了所有的人,给予了全世界不寻常的宝贵的东西。如今,在这位艺术家离世的两年后,《百鸟朝凤》终于要在中国上映了,我强烈建议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到电影院观看这部优秀的电影。”

  国外巡展,获奖无数

  《百鸟朝凤》在国内公映之前,已经参展过许多国际电影节,并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大奖”、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中成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处,皆获极高评价。

  匠心传承,时代风骨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在当下民心浮躁的时代里,对匠人精神的传承,不被现实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执着。正如影片主演陶泽如所说:“《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方励也表示:“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嚣浮华,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15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个导演,用最直接的方式简单介绍一下,陈凯歌在哀悼词中说: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除本人拍摄过多部优秀作品外,还带领一代人创造辉煌,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百鸟朝凤观后感。他是个率真正直的好人。张艺谋在电影宣传中说:没有吴天明导演就没有我的今天,他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贡献巨大。李安力荐《百鸟朝凤》:希望大家能够来支持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部作品。吴导演,我觉得你可以安息,我们都非常感激你。

  几乎整个电影圈都在为这部电影背书,但真正觉得刻不容缓的去看是在方励的下跪事件之后,我不想让一代大师的遗作如此悲壮,哪怕只能贡献一份力量。去了,不负所望。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纵使我这个外行人也看得出电影的精致,从故事节奏到情绪铺垫,从场景设置到背景音乐都无可挑剔。故事简单概括来说是以黄河边一方土地关于唢呐的兴衰,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消亡。

  唢呐是唢呐匠的立身之本,唢呐离嘴不离手,但终究敌不过盛极必衰。电影对于情绪的引导太过高明。

  徒弟与师父聊起唢呐已不复从前光景,本有些伤感,师父却以二十年珍藏的醇酒为媒吹奏了一段极其欢快的曲子,以一句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作结,随后倒地大睡,留白的十几秒悲凉之感更胜,心里说不出的`酸涩。

  唢呐文化颓势已定,与管弦乐队对垒,无一观众支持,双方肢体冲突,老师父拖着病躯掀翻桌子,留白,只弯腰捡起被践踏的面目全非的唢呐。这个部分最讽刺的是老人八十大寿请来了短裙豹纹女和电音吉他架子鼓浅唱,坐在电影院不禁轻笑,想到了法国香奈儿旗舰店疯抢几十万买包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把无知当有趣?

  电影高潮,垂死挣扎。唢呐最高礼遇百鸟朝凤给最有德行的人送行,唢呐班底支离破碎,老师父无奈年迈上阵,唢呐和血而吹,难以维持,交给徒弟,以鼓附和。深深地记得那一幕,老师父嘴角带着血,手边鼓点不变,看着年轻的徒弟吹百鸟朝凤,眼里欣慰的笑意。那一刻除了忧伤还有悲壮,败局已定,却苦苦支撑,在无边的黑暗中抓住一支稻草以为可以救命。

  峰回路转,文化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原班底演奏,我心中也不由燃起一丝希望,想要找回原有班底,至少这份坚持能被好好安置。可知二师兄手指被电锯所伤,彻底告别唢呐;三师兄尘肺病重,无力支撑。能责怪谁呢?是家有重病老母的二师兄?还是要养家糊口的三师兄?就因为怪无可怪,格外沉重。

  最后老师父坟头一曲百鸟朝凤,两代人南北分走,主人公脸上的那一滴泪到底是在哀悼死亡还是明天的自己?一个人的坚持到底是渺渺希望还是奄奄一息?所有的留白归自己。

  就是这样,没让我流泪,却被绝望浸透每一个细胞,不经思索,久不散去。

【百鸟朝凤观后感】相关文章:

百鸟朝凤08-14

百鸟朝凤观后感11-04

百鸟朝凤观后感12-09

《百鸟朝凤》观后感06-21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01-12

《百鸟朝凤》观后感06-26

百鸟朝凤的故事08-15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09-28

百鸟朝凤电影的观后感02-13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