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夺冠观后感

时间:2024-06-20 13:16: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夺冠观后感(范例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夺冠观后感(范例15篇)

夺冠观后感1

  女排精神,永远的中国精神!

  在短暂的八天国庆假期里,我和我的外公去影院观看了电影《夺冠》。

  影片叙述主人公郎平作为中国女排教练,带着她的.女排队员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勇敢坚持,通过高强度的刻苦训练和绝不放弃的顽强信念,中国女排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队和巴西队夺冠比拼时,巴西教练喊道:“That’snotPingPang!”原来,众所周知在当时,我们的大乒乓是强项,而女排是当时中国没有优势的一项运动。但是,经过郎平和队员们不断地拼搏,场上技术上不断调整,在女排队员不懈地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冠军,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巴西队,成为了世界第一!

  看到中国女排夺冠后胜利欢呼地场面,我也情不自禁地紧握拳头。是她们,让我懂得了中国女排精神:拼尽全力,向着目标努力争取,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我要向中国女排学习!

夺冠观后感2

  坚不可摧的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们即便是失败了,也没有意志消沉、“团队精神”依然存在,“军心”依然牢不可摧。女排姑娘们脚踏实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地狱式”训练,她们将最美年华奉献了出来,不攀美、不浓妆艳抹,整日身处“与世隔绝”的环境,用尽全力塑造了永不言败的斗志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好似一颗火种,一代代人被她感召、受她鼓舞,激发出奋进的动力,这力量源源不断、薪火相传。这种精气神,不仅体现在历届女排教练员、队员身上,也展现在每一个被她感染、热爱她、传承她的人身上。

  女排精神也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认可、钦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现场,随着女排队长惠若琪一记利落的探头球,中国女排拿下夺冠的最后一分,英国BBC的解说员激动地说:“中国女排完美诠释了奥运精神!中国证明了,重要的不是如何开始,而是怎样结束。中国是本届奥运的冠军!”

  “用微笑面对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仰望着,夜空最亮的星火。所以我爱过,在角落天空海阔。不害怕折磨,因为热爱才值得。风雨过后的洒脱,如出一辙的你我,穿越过,生命之河……”电影《夺冠》的片尾曲《生命之河》中,王菲、那英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徐徐诉说。

夺冠观后感3

  以前看过的电影,总在我的脑海中隐隐浮现。女排,一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永不能摧毁的根脉。

  《夺冠》,讲的就是女排背后的故事。

  别看女排在电视上如此成功,其实背后也有很多的故事。以前,女排教练郎平也是被她的教练练出来的'。因为郎平体重太轻,就一直被要求练举重,锻炼身体。队友因为艰苦训练,腿上、身上都是淤青。她们一度想放弃这个职业,却又坚持下来,每天晚上努力练习,就为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果真如此,有付出也就有回报,女排拿到了以前从没拿到过的好成绩,更加坚信这份事业了。随着岁月流逝,郎平年纪大了,认识她的人都说:“郎教练身上就没有一块好骨头过。”她后来改了一些规矩,以多人,来完成这个比赛。之后,她招到了朱婷、惠若琪等成员,真正的比赛才要正式开始。郎平一直告诫队员们:“排球,是要你们自己决定的,必须要有精神在,打排球必须是为自己打。”

  排球队里有位成员,她就是朱婷,打遍天下手,她的精神也认证了女排精神。她那坚持不懈的精神,生活中也有发生,比如说这次运动会。我因为先前日子努力训练,努力地完成跳远这一项目,使我有了些皮肉伤,可当我去比赛时却超常发挥,以3米02的成绩获得第一名,才让我认识到了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这种事例有很多,看完了《夺冠》,我瞬间觉得女排队员真的很艰辛。我在学校里也爱打排球,所以完全可以感受到发球的痛,接球的苦,没有成功的伤心欲绝,连我们都会这样,那她们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好符合了女排的精神,坚持就定会胜利,定会成功。而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夺冠观后感4

  影片分为三部分:

  1老女排姑娘在1980年的第一次夺冠:

  2历经沉浮,中国女排进入低迷期:

  3郎平带领中国女排重新站在冠军领奖台。

  老女排是上个世纪中国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举步维艰时不屈不挠,巅峰时刻不骄不躁,为困苦时期的中国人民警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是的`,排球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它已然成为了国人的精神财富,致敬中国女排,致敬所有面对艰难依旧带着梦想前行的人。

  中国女排,铿锵玫瑰。

夺冠观后感5

  谈到电影《中国女排》,朋友说看过了,不过不要预期太高,并直言不应该请香港导演来执导,拍不出女排精神……

  带着复杂的心情刚入场看了,可以说电影分了三部分:五连胜的中国女排、由盛而衰的女排、改革后重返巅峰的女排。

  第一部分很燃,与我们理解的、传颂的女排精神一致,也许是我泪点太低,这一部分眼睛几乎没有干过。

  第二部分可能是拉低影片平分的原因,第三部分可能是引发争议,片名也从《中国女排》改为《夺冠》的原因……

  实事求是说,如果从燃值打分,三部分估计是10分——4分——8分。但真的是陈可辛导演的问题吗?至少我个人觉得不是。真的如改名风波中有些人抨击的,过分突出郎平一个人,抹杀了其他人对中国女排的贡献?至少我个人觉得不是。

  提到中国女排,或女排精神也好,究竟能想到什么?可能有两个:想到老女排的五连冠,想到去年十一祖国母亲70岁生日,女排取得了11场连胜夺冠庆生,并在最后关头登上了国庆巡游压轴花车。

  相比之下,其他的中国女排队伍、其他冠军的确相形见绌。无论相关人员接受不接受,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国人而言,这就是事实。如果我是导演,我也会淡化包括陈忠和带队夺冠的历史,在影片中用字幕一闪而过。

  同样的,国人总是为中国女排姑娘喝彩,但如果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一代代女排姑娘他们又能说出几位?排第一的'肯定是郎平,其次很可能朱婷,其他历代女排队员普通人能说出来的还真不多。所以,其实不存在刻意突出郎平和朱婷而忽视其他人贡献的问题。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我觉得电影是以老女排当年击败日本队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以女排在里约奥运会重夺冠军止,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中国女排的荣誉史上能比肩当年“五连胜”的只有去年的11场连胜为祖国庆生,而11连胜夺冠的这届女排世界杯同样是在日本举行的。

  也许拍这部片子时,还没有11场连胜夺冠,但后来呢?因为疫情冲击,直到9月25日才上映,比预定计划晚了8个月,真的可以加点什么,哪怕把11场连胜和登上巡游花车的真实镜头、照片加上作为影片结尾也是好的!

  那样,也许三部分的燃脂就可能是10分——4分——9分了。

  没有加原因很多,也许是制片方问题,也许是审查和上映许可证的问题,总之,有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美中不足是开头太燃,后面有些没有接住!

  对于陈可辛导演,我还是点赞的,他其实悄悄借用了剧中郎平的话灌输了自己对女排精神新的理解:老外问我中国人为何那么在乎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不够自信!

  真正的大国还要有大国国民的自信,其实从《中国女排》改名《夺冠》,即便相关人士讲得都是实情、都有道理,但对于中国女排这个品牌而言,套用老罗在“脱口秀大会第3季”上的口头禅——从大局观上讲……

  从大局观上讲,不应该太过计较个人得失,把商业影片整得像纪录片一样。在当今亿万国人对体育赛事、对女排不再那么关注、热爱之时,即便有失偏颇的突出了个别人的贡献,但重燃国人对体育、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和热情,这是做大增量!做大增量之前,先考虑自己分多了分少了,甚至因为感觉自己分少了不公平,干脆吵到掀桌子这部分增量不要了,不是更遗憾吗?

  其实,别说春节档、国庆档强片云集,影片能否到15亿,甚至10亿都很难说,即便有15亿,按照40元均价算,也只有三四千万人影院买票观影,而中国有14亿人!对于规模更为庞大的未影院观看此片的人而言,也许《中国女排》这个片名都是一种宣传,很可惜,因为自认为不公平不客观,片名风波后改为了《夺冠》,难道这是制片方发行方想改的吗?显然不是!这是不是一种“缺乏大局观”呢?

  尤其是联想对比大领导那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那些人讲得再振振有词、甚至义愤填膺,也是缺大局观!

夺冠观后感6

  向历代女排致敬,展现女排精神!由导演陈可辛执导,监制许月珍和张一白携手打造,《夺冠》是一部集结了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以及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演员阵容的电影。这部影片于19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式,向观众们展示了女排精神的力量。制片方于1月20日宣布,《夺冠》将会提前一天于本月24日大年三十上映,比原计划的大年初一提前了一天。

  中国体育电影的再出发

  《夺冠》是一部跨越35年的传奇故事,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xx年再度登上巅峰。这部电影向几代功勋致敬,再现了这支王者之师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辉煌和挑战。导演陈可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要拍出一部能够与女排的成绩相媲美的佳作,通过电影镜头展现历史的沉重感、团队的气势和个人的魅力。他坦言:“这部电影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影,体育题材的电影要求专业的动作表演、摄影技术和设备。对于演员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主演们都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巩俐透露:“当导演可辛找我来演郎指导时,我内心觉得自己可能背负不起这个重任。”黄渤坦言:“我们的队员全都是真正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但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排球运动员,要对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激励,这太困难了。”为了最大程度地接近角色,演员们都展现出“女排精神”,克服困难。何谓“女排精神”?“它不是必须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可能会输,却要一分一分地争取胜利。”这是影片中郎平的一段台词,同时也给予了全剧组巨大的鼓舞。

  主演们亲自访问并观摩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他们在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观看了海量的录像资料;尽管手掌和扣球手都肿了,他们依然坚持拍摄;为了演绎出青年郎平的`魅力,白浪(郎平的女儿)在一个月内成功减轻了30斤体重……以巩俐为代表的演员们深入体验了女排的生活,努力还原人物的举手投足、甚至连口音都力求细致入微,用扎实的前期准备和精湛的表演打动了观众。专业人士认为,《夺冠》的上映正努力填补中国体育电影领域的空白。

  多方合作,还原漳州训练基地实景

  《夺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比赛场景。从电影一开始,它就像一场比赛的第一局,慢慢地磨合,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和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导演刁亦男从电影拍摄手法的角度对《夺冠》进行了评价:“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但整个过程中我仍然紧张不已,被剧情和比赛所牵动。”这种全神贯注的观影体验,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精心雕琢。

  在预告片发布时,《夺冠》就曾因演员与真实人物的“神相似”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陈可辛表示,初选时,剧组在国家队的帮助下,从各省队、校队的排球运动员中找了逾20xx人,最后选定10位素人演员饰演青年时期的女排队员。朱婷、惠若琪等新一代女排队员们在训练空隙抽出时间参演,为影片增色不少。陈可辛透露,为了最高程度还原80年代,在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搭建了一个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我们把地板一块块从漳州福建搬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参演电影的女排队员不禁感慨,“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完全被震惊”。此外,在配乐、摄影、美术指导等方面,《夺冠》邀请梅林茂、赵晓时、孙立等业内著名人士,组成“全金奖级幕后阵容”。

  电影通过入脑入心的选角及服化道等,带领观众集体穿越,回到那个洋溢着青春、挥洒着热血的80年代。81岁高龄的“时代之声”宋世雄,看片后勾起无数回忆:“我想起我们女排走过的艰难历程,特别是1981年世界杯的场景历历在目。”演员吴刚表示,正是由于全剧组的专注与打磨,才成就了这部献礼片。“这个戏真的是向历代的教练员们致敬,向历代的女排队员们致敬。”

夺冠观后感7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转眼进入最后五天倒计时,让人感到浓浓的年味。就在昨天,原定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在北京首映大获成功,全场泪点太多,观众好评如潮;首映结束后主创团队陈可辛、巩俐领衔豪华阵容也向广大影迷表达致谢,期待电影春节档能够热卖。下面我们来看有幸观首映的影迷和球迷是怎么说的吧!

  “电影真的拍得很棒!让人看得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潸然泪下,很多真实场景还原,以前根本意想不到!”、“好作品就是好作品,巩皇和黄渤的演技都太棒了,太真实感人了!当然女排姑娘本色出演这么投入,也相当富有感染力!”、“电影135分钟一点都不觉得长,我有一大半时间都是陪着剧情起伏而流泪痛哭,好作品必须刷起,大年初一继续约!”另外,首映观者的反响,还反馈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电影从老女排八十年代的五连冠,一直到现在白金一代四年三冠,其实整部电影没有多少剧透或者有悬念的地方,但导演和演员团队表现力太强大,能够把大家熟知的事情,通过深挖点点滴滴,拍摄的感情丰富感人至深,“全场泪点令人入迷”,太值得一看啦!

  二、电影从《中国女排》到改名《夺冠》,部分观者是带着疑问来的,想知道影片中到底因为什么,会出现被误解等情况,有没有所谓的“黑化”或者拍的不理想的.地方。但实际看了以后,最让人触动的是:整个电影更多地展现女排不畏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剧情很有代入感,很容让人的情绪跟着剧中“郎平”、“朱婷”走,跟她们一起哭一起笑!

  三、《夺冠》为何以里约奥运会为主背景也不言而喻,女排队员是现成的演员,故事传说不太久远大家记忆犹新,更容易唤醒记忆。电影其实是围绕郎平和陈忠和两条主线拍摄,特别是郎平作为第一主角无可厚非,毕竟中国女排历年来获得十个冠军八个和郎平有关,核心地位无可替代。对于没重点拍雅典夺冠而拍“08年和平大战”,也是渲染气氛的需要,拍电影又不是纪录片,不可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

  四、电影不仅仅真实还原和展示了女排精神的诞生和发展过程,还回答了亿万国人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新时期为什么还需要女排精神!最让人感动的是电影《夺冠》的升华部分超出了预期效果,让人跟着剧情跌宕到最后,理解了什么是“永不言败”和如何创造奇迹!

  总之,观众口碑是电影最好的评判,无论名称或者内容有何变化,真正能够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感同身受形成共识和共鸣,就是真正的好作品。笔者谨此祝女排励志电影《夺冠》大卖,期待中国女排东京奥运再创佳绩,期待女排精神升华传承经久不息!

夺冠观后感8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励志电影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励志电影”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励志电影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取与舍 以郎平为主线

  中国女排励志电影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传说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励志电影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调教下一度创下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纪录。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励志电影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巩俐称出演女排英雄压力与挑战并存。

夺冠观后感9

  昨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使我非常震撼。

  这部电影讲的是1980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让我知道了中国女排有多么厉害,女排经历磨难,却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传奇经历。

  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打开国门才意识到我国和世界强国的差距,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训练设施非常落后,训练方法也不够先进,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祖国,把祖国放在第一位,发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我们也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强国。

  郎平18岁就进入了国家队,教练让她举100公斤的杠铃,并且举一万次才能碰到排球,正是这样艰苦不懈的努力和辛苦付出,在排球比赛中,使她成为了那一代中国女排的明星之一。郎平当明星之后,被美国邀请去当教练,当郎平再次回到中国,中国已经变了好多地方,他都不认识了,比赛当天晚上,郎平的女儿打电话问:“妈妈,你下周回不回来啊?”郎平说:“女儿下周我可能回不去了,中国这里的一切都变了。”等郎平从比赛回来时,有好多人让他到中国当教练,当时郎平便想留在中国,当中国女排的教练,第二天郎平在会议中说,要让更多打排球的'女队员加入国家队,20人不行,就50人,50人不行,就100人当主攻手和副攻手,中国队有多次输给许多国家,勉强从第四名挤进了中国与巴西的决赛,如果中国队输了,就卷铺盖走人,如果赢了,就能成为世界第一。

  我要学习“祖国至上,团结合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理想。

夺冠观后感10

  昨天看了《夺冠》这部电影,故事梗概也都很熟悉,讲的是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原以为就是一些打鸡血的励志剧,但看完后却有不一样体验。

  我原以为女排精神就是竭尽全力拼搏后就赢了,但是这部剧巩俐饰演的郎平很人性化,跟姑娘们说你们的生活不只是排球,你们也可以去谈恋爱呀,听到这些微微一惊,是哦,女排姑娘们也是情窦初开的`别人家女孩,压制人性只一味地练球,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很差,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和成长。郎导一个个谈心,每个回答调查问卷你喜不喜欢打排球,还真有一个姑娘说不喜欢,说要上大学,辞了就走了,这在六七十年代打排球都是政治任务,哪能说不干就不干呢,肯定上纲上线,被上级一顿批,但是庆幸我们的时代在进步,能接收郎平人性化管理;郎平问朱婷为什么打球,她说为我爸妈,这也足够诚实,电影现在这些事直接就播出来了,也是够开明哦,郎平说朱婷你不打去广东打工,人家嫌你个子太高,所以还是打球比较有价值,不断鼓励朱婷,让她成为她自己,而不是心中的郎平,姑娘们受到这些体贴和关怀,再进一步引导打球是为了国际荣誉,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姑娘们就通透了,不压抑豁出去打;国际性的比赛到了现代除了需要战术演练,对手的分析,大军团作战,还有这更重要的一环,就是人的内驱力的调动!

  如果球员在之前那种很沉重的环境生存,即便是取得了成绩,但对人的身心伤害也很大,年纪轻轻就生病死了,打球对于她们来讲是压抑人性的,大家只是往死里干,是一股邪气!郎平洞察人性,不强迫她们去喜欢排球,先做心理疏通,因为他现在带领的队员都是九零后,郎平把他们内心的关于排球的一个愿望激发出来以后,他们自己心甘情愿地去打,轻松的去打,为传承中国精神,心里那个冠军包袱放下了,快乐地去打球,享受打球过程,轻装上阵,最终赢得20xx年巴西世界杯冠军。

  从这件事上我体验到带领团队第一调整心态,大家做这件事情是为什么而做,而不是强迫大家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如果没有对心理进行疏通,那个结果也不会理想,如果大家目标一致,心无挂碍的话,是一定会能成功的。

夺冠观后感11

  在国庆假期期间,看到电影院上映了一部新电影《夺冠》。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心中涌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心中的声音告诉我:这个好看!这个绝对好看!于是我兴致勃勃的买下电影票,走进影院。

  电影内容如同电影名字一样:拼!女主角郎平热爱排球的精神深深的感染到了我,她在当教练时说过一句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不要成为我,你要成为你自己。是啊,人在世上,无论外界有多少诱惑,有多少打击,都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群当中做好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初二下学期暑假的我也倾听着自己的声音,初三学业繁重,吉他的比赛也不能落下,身边开始有人提议:先把吉他放一放吧,初三在即,中考已经不远了,收收心思准备初三才是。学习不是你的全部,发展自己的爱好未尝不可。外界的声音嘈嘈切切,我的内心也有些飘忽不定,父母却在此时告诉我:做自己想做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外界有很多声音:赞扬声、批评声、厌恶声、指责声,然而,在这些嘈杂纷扰的声音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保持纯洁初心,永远不要成为别人,更不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郎平在18岁的时候就被他的教练招进国家队,而她的教练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再不拼就没机会了。没错,这句话给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会有错,给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一种励志。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也是一样,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时光,认真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这个时候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可以拼出一个美好的幸福未来。然而等我们成年之后,懊悔了,惋惜了,再回过头来拼,就已是为时已晚了!所以,现在的我们就应该拼尽全力,为了我们自己去争夺一个更好的明天,因为,再不拼就没机会了!

  电影中有一句话多次出现,也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杯子为什么能盛水?因为它是空的。那些所有得到了成功的事情,其实都是从零开始的。从零开始,慢慢打下基础,慢慢建好堡垒;从零开始,慢慢积累水分,慢慢成长为丰满的果实;从零开始,慢慢学会基本,慢慢学到内涵。郎平也是一样。有腰伤的她刚进国家队时,教练连球都不给她碰,这时候的她,是一个没有水的杯子。她从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可她每天早上依旧按照教练的方法训练,晚上等队员都休息的时候,她还会在偷偷的练习排球到半夜,终于到打比赛的时候,教练同意她上场打排球,此刻的她,是一个开始慢慢积累水的杯子。在教练的带领下,她打的球赛越来越多,终于在决赛中得到冠军的时候,她成为了一个盛满水的杯子。我平时也会做一些语文积累,从十岁便开始积累,一个空白的本子,随着时间的流走,随着笔锋的滑动,慢慢的变成一个积攒众多精彩文笔的本子,我也在积累的过程中的慢慢学会了与人相处,我也慢慢的盛满了水。

  郎平的事情在他们那个年代激励了无数人,可现在,她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勇往直前!世上没有什么难事,只要你敢拼,就一定有结果!

夺冠观后感12

  《夺冠》是根据中国女排的故事进行改编,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VS美国。戴着金丝框眼镜的'郎平(巩俐饰演)坐在美国队教练席上,大气沉稳,目光如电;

  巩俐饰演郎平,剧照一出,那个眼神就跟让人信服了;中国队教练(黄渤饰)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他是郎平最好的搭档,也是女排夺冠的幕后功臣。

  郎平的女儿白浪则是饰演青年郎平;戏外,她也是一名专业的排球运动员。彭昱畅饰演的是青年陈忠和,从福建的小青年到中国的顶级排球教练,陈忠和走过的路,将由彭昱畅演绎。也许在最近几年的记忆里,中国女排一直代表中国的骄傲,但回顾中国女排走过的路,这一路有坎坷,有波折,有欢笑。

  最可贵的并非一次次胜利,而是永远在逆境中不言放弃的中国女排精神,这正是《夺冠》所带给我们的故事内核。

夺冠观后感13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取与舍 以郎平为主线

  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调教下一度创下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纪录。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翻开中国女排历史,女排姑娘们并不是一帆风顺得,在到达顶峰的前面也经历了种种低谷。从1981年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再到后面得五连冠奇迹,到希腊,巴西两届奥运会的顽强登顶,我们的女排健儿们在其期间经历了种种低潮,正是由于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女排健儿们才能在历经磨难之后,迎来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复兴。用自身实力与汗水延续神话,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为梦想付出努力,直至成功。

  女排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 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学习并运用这种精神,面对问题困难,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的民族复兴也需要这样的女排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面对问题困难,久久为功,孜孜不倦,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建设力量,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砥砺前行。

夺冠观后感14

  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有一种力量,叫团结的力量。

  在星期四,校长带着我们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夺冠》,她们是一群女孩,是一个团体,更是国家的骄傲,一开始,女排的教练让她们拼命地训练,无论被排球击得多么重,最后都要站起来接着练。

  这一切都是为了对抗日本女排,日本的女排成员虽然没有中国的女排成员高,但却比中国的女排更加团结,更加灵活,所以我们要人真并仔细研磨日本女排的.动作,中国女排才会有赢的希望。

  在女排成员里,有一位姑娘,她叫郎平,她十八岁就进入了中国女排国家队,人们以为她顺风顺水,可并不知道她背了一百公斤的杠铃,日复一日的努力,郎平终于进入了女排主力,与日本女排决赛,她们赢了,中国赢了,全中国人欢呼,一齐喝彩。

  后来,女排的发展并不是很好,落入了低谷,郎平回国当女排教练,纷纷招揽人才,让她们快乐的训练,只要觉得轻松,就开心的训练,可是女排的情景并不是很好,甚至背认为不配比赛,这些姑娘都不服输,顿时振作起来,找回了女排精神,打赢了比赛。

  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女排是一种团结的力量,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是刻苦训练,日夜不停的努力,女排精神,永不放弃。

夺冠观后感15

  “你不必成为我,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郎平教练对朱婷说的一句话。当我观看电影听到这一句话时,我就在想:人这一生,如果只是为了某个东西或者是成为某个人,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做好自己就行了。

  “你真的喜欢排球吗?”这句是郎导对排球运动员们的灵魂拷问,这一问也犹如在向我发问,我想到了平时上课时,老师问我们是否喜欢学习。我想,倘若你是为了父母而学,你是对的;你是为自己而学,也是对的。但我认为,最伟大的莫过于为了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的目标,我想这也应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读书目标。

  郎平18岁进入国家队,由于身子薄,而不能上场打球,当时教练给她说,只有举起100公斤的杠铃时,才能摸球。郎平拼了命的锻炼,铆足一股劲,只为能上场打球。我想正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这股狠劲儿,才成就了大家敬佩的“铁榔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逆境中生存,这是成就人所必须的'条件。郎平身上,从脖子以下,没有一块完整的骨头,医生称郎平为“六十岁的心脏,八十岁的身体”。比之我们学习中的苦,中国女排们承受的比我们多得多,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学习这种女排精神。

  老一代女排五连冠,是因为她们心中有力量,之后的中国女排在经历了一段消沉期后,在郎导的带领下又走向巅峰,这与郎导的改革训练分不开,更与女排们顽强战斗,敢于拼搏的精神分不开。

  中国女排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支队伍,她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女排精神。她象征着团结拼搏,顽强抗争,只要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的精神。

【夺冠观后感】相关文章:

女排夺冠作文09-08

难忘的夺冠之际09-15

夺冠观后感08-30

《夺冠》观后感【精选】07-06

(精选)《夺冠》观后感10-08

《夺冠》的观后感11-09

夺冠观后感12-01

《夺冠》观后感07-19

夺冠观后感10-09

《夺冠》观后感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