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汉武大帝》电视剧观后感

时间:2024-02-17 08:31: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武大帝》电视剧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武大帝》电视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武大帝》电视剧观后感

《汉武大帝》电视剧观后感1

  已经是第二次看《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好历史剧,虽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类的穿越词层出不穷,但丝毫不减这片子的可看性。

  但是我今天想谈的并不是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而是关于人们对历史人物(针对于皇帝)评价的问题,很多人都说汉武帝并不是一个让民安居乐业的皇帝,而是一个战争贩子在位期间连年征伐搞得民不聊生,但是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时代下,匈奴时不时的扰境对汉朝国内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然后再让汉廷给钱给粮给女人,国家在对外的妥协中作出的让步必然会把收回损失的担子加到对底层百姓身上,虽然“文景之治”使得汉朝国力回升了,但匈奴必定不会仅限于抢夺和索要,必然有一天会发动大侵略届时汉亡百姓更加生存不易了。

  所以从长远来看,发动一次很可能让GDP衰弱很多的大战来换回一个长期的安宁其实还是一个很划算的生意,假设汉朝的战前GDP是3,战争消耗掉2,但会回来的是可以增长为6的社会环境是不是很划算呢?更何况在武帝晚年已经有修养生息的做法了,所以战与不战的关键在于国家的长久打算。对于当时的汉来说,战争能换来更长久的和平,就算消耗得“一夜回到解放前”也是很值得的。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说关于战争地个人想法。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延伸,因为两个国家通过政治的联系进行互相对话,本想和平解决争端,怎奈对方不愿意,那么作为愿意的那方也只有持戈而战。战争的最终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以一种牺牲部分人的行为来换取为牺牲的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的行为。当然不是主张战争的人,但是我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国家对另一个自主的国家进行反复挑衅,这样的情况下容忍是一种大度,但大度是要对对方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君子的才能使大度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一个小人,容忍只会使这个小人认为这个大度的人只是因为软弱。就像一只小小老鼠不断的挑衅雄狮,雄狮对小老鼠不予理睬只是因为小老鼠不过就是一直小老鼠,只不过就是在调皮,咱雄狮无所谓;但一旦这小老鼠的挑衅进一步,认为雄狮不过是一头长得狮子皮囊的蠢驴而进一步逼迫,那这一刻雄狮唯一的选择就是宰掉这只可恨的小P鼠。

  而当时的汉正是这样的一头雄狮,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

《汉武大帝》电视剧观后感2

  看完了58集《汉武大帝》,被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穷尽人力所能的一切,总是为社稷子孙,预作谋划的大格局所折服。其中很多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目标远大,持续专注

  幼儿的汉武帝就已经立下了攻打匈奴的志向,从继位后就开始不断地谋划如何攻打匈奴,虽然当时没有大权在手,但是却能够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调派军队攻打匈奴,乃至太皇太后将虎符授予刘彻。同时在制定攻打匈奴的战略方针上,始终坚定不移。上林苑秘密训练,研究匈奴的兵器,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月氏国,这些都是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而下的一步步旗。最终匈奴大单于伊稚斜被杀死,而宣告了匈奴从此土崩瓦解。

  用人之准,爱才,惜才

  汉武帝非常爱才,正因为遇到了卫青,才让汉武帝有了攻打匈奴的信心,而卫青本来是一个骑奴,而汉武帝不论出身,不论卑贱,看人之所长,将卫青培养成了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在汉武帝治理汉朝的时候,重用了不少人,如董仲舒,发展儒学,巩固西汉大一统;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霍去病,既勇且谋、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等等。当因为霍去病杀死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皇帝责打霍去病的场面,既该杀又不想杀的愤怒,足以看出汉武帝的爱才。

  汉武帝不会乱用人才,他知道每个人才在什么位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几次和卫青的对话,也让我感受到,他对有才干的人不断地鼓励与鞭策,让他们都愿意肝脑涂地,唯命是从。

  办事之狠,办事之稳

  从和舅舅田蚡的事情处理上,处理窦婴的案件上,再到杀死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汉武帝在立嗣问题上也堪称出奇制胜了,他的这一举动不可谓不残酷,但确也真的堵住了母后干政乱政这个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漏洞。治理一个国家,有时候真的不能有小农思维,悲悯连天,大仁慈。否则,在复杂的朝政中,早晚会被绊倒。

  悔恨反思

  晚年的汉武帝悔恨自己连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同时也后悔听信胡虏的去巫之策,导致自己的儿子被人陷害。他颁布的“轮台罪己诏”详细地描述自己一生犯下地错,一代皇帝有如此悔过之心,堪称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