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精选1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
全世界人们的共识——知识改变命运,真的不是假大空的口号。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中大部分的孩子,例如尼泊尔的孩子,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但每天上学已经费尽心血了,大部分人回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在上学路上耗费过长的时间,有些每天学习时间不足5h学习成绩又不够优秀,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看到的时候总是会这样想,但是另一个方面来讲,生活已经很费力了,但是可以离自己的梦想近一些,能付出的努力已经是自己的全部。
他们每天上学遇到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走在70℃高温的地面上;划船几小时;穿越危险重重的草原、雨林;忍受严寒、饥饿、高温、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的前路,父母的期望就是他们可以每天安全回家,看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路都有人曾经遭遇了不测
可以说是相当极端了,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即便这样也要抓紧这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说是这样说然而。)
还感受到了同一个村子或者部落人们相互之间的善意:尼泊尔,他们上学路上过桥的时候,彼此团结互相帮助赶去集市卖东西大人也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但还是等到他们先都过去之后最后一拨离开;肯尼亚的孩子在上学路上绕道去屠宰场可以吃到新鲜的肉和羊血;巴布亚新几内亚卡鲁里人全村人给要去上学的孩子举办的仪式:还有忘记了哪个地方水资源蛮珍贵的但男孩,经过一个供水点的时候那里的大人还用水给他冲凉降温。
还有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尊重,比如蒙古国的牧民父亲坚持自己游牧民的传统。
偶尔的偶尔也突然会想,生活在那样风景优美(并不宜人)但或许称得上与世隔绝的地方(比如肯尼亚、秘鲁的的喀喀湖、奥伊米亚康)能维持得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也能省去很多烦恼,但是说到底不管在哪里都各有各的烦恼吧,很多不宜居的地方祖先为什么会定居在那里呢
每一个镜头都让人充满了感慨,孩子们真的太可爱了眼神清澈,对未来又充满憧憬,尽自己所能帮助家人,这样认真。
又努力生活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疼呢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2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的记录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国家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艰辛,12岁的科坦卡、8岁的莫斯卡和4岁的莱里昂卡上学路上的艰辛,他们三人年龄相差较大,但他们都在同一所学校恩图卡小学上学。
12岁的科坦卡家距离学校有大约20公里的路程,因为家离学校距离较远,所以科坦卡平时借宿在学校,只需要每月回家拿一次寄宿费。她从家到学校要先经过灌木丛,然后再穿过广阔的大草原。
大草原有各种野兽出没,整个上学路凶险重重,路途上的'凶险也是她和她妈妈最担心的。在上学途中,她遇到了大人们都比较惧怕的大象群,但她没有慌张,而是用逆风而行的方法成功的躲避大象群,路途中饿了就找野果充饥。
8岁的莫斯卡家离学校有近10公里的路程,虽然离家较远,但因为家里不富裕,他只能当走读生,中午在学校没有吃的。早上喝点牛奶后他就和同伴走在上学路上了,因为步行时间较长,他和同伴常感到饥饿难忍。
为了补充体力,他和同伴经常绕道穿过恩图卡山谷,因为那里有个屠宰场,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就可以喝上动物血和吃上肉,但是穿越恩图卡山谷异常凶险,因为那里经常有花豹出没。上学对他来说,饥饿才是最难熬的。
岁的莱里昂卡家离学校很近,只有近1个小时的路程,早晨他喝点牛奶后就和2个同伴蹦蹦跳跳的去上学去了,在穿越大草原的路途中,他和他的同伴喜欢去追着角马和瞪羚跑,一路嬉戏到学校,完全忘了上学路上隐藏的危险。
这部记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朋友们的上学路太艰辛,有的小朋友为了上学甚至可能会付出生命为代价,但他们为了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就算上学路再艰辛,他们也选择了坚持。
相对他们来说,我的上学路就太安逸了,家到学校步行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早上一般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其他的时候都有家人接送,就算这样只有爸爸妈妈让我写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我就会生气、发脾气。
看完这部记录片我想我一定要珍惜现在安逸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3
今天下午,天清气朗,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影片讲述了默图一行人历经困难去上学的事迹,这一行人以苦作舟,渡学海,奔书山。
第一苦,条件苦。默图的家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与世隔绝,但他却喜欢读书,想要学习,因为他懂得想要走出这皑皑雪山,飞翔于蓝天之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以苦作舟,努力求学。
第二苦,行路苦。绵延的群山上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之中,只有湍急的河水在山谷间奔流,这碧蓝的河水下是无尽的寒冷和死神的呼唤。默图一行人沿着冰河前行,在山洞中休息,饿则以奶茶果腹。水湍急,冰面薄,怎么可能处处走通,无法,在途中他们只好攀岩,可夹岸高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岂是好攀?
第三苦,相离苦。一路千辛万苦,众人终于来到学校,可气温回升,水位上升,不可久待。默图父亲只好不到半小时便离开,父母尚能忍分离之涕,孩子呢?他们没有手机,不比城市,只好把相思忍于心底。
条件、行路、相离三苦而聚于默图一身,是对于求学的执着、对于刻苦的`坚守支撑着他。我不禁想到,埃及的金字塔顶峰,只有两种生物可以到达,一个是雄鹰,一个是蜗牛。雄鹰可展翅怒飞,跃而登顶;蜗牛只可一步一步,历经岁月。在求学的道路上,纵天资聪慧,然七步成诗者能有几人?肉眼凡胎,不可挥手拨动三千风云,鲤鱼一跃上龙门。
求学路上,只有像默图一样集万苦为一刻苦,化刻苦为行舟,一直前行,才可豁然开朗,到达山海尽头,学海彼岸。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4
看完《翻山涉水上学路》这一纪录片后,我的心弦似被深深拨动了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该记录片讲述的是一户住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桑拉藏斯卡河边的人家,在假期开学的十天前,就开始为孩子收拾行囊,由几位大人护送四个孩子翻山涉水,开启好比长途远征般的上学路,最终成功抵达镇上学校,打开求知大门的故事。在观看的同时,我被震撼与触动着。
我被他们坚毅勇敢、不言放弃的精神所震撼。在通往学校的过程中,他们要走过一百多里路,面对零下三十度的严寒、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的冰地毯以及危险的悬崖峭壁,即便只有十岁的孩子,也从未说过放弃,不管怎样恐惧,也都咬牙坚持。
我被父亲们无私奉献、用生命开辟道路的.行为所触动。道路有多艰险,父亲们身上的担子就有多沉重。他们是探索道路的通勇士,是孩子们生命的保护神。
一路上,所有的行李都背在了父亲的肩上,他们一边用登山杖探路,一边奋力拉着重达三十公斤的雪橇前进。仍记得,面对又薄又窄的冰地毯时,默图的父亲紧贴崖壁探路的情景;仍记得,在攀岩时,孩子脚下下一滑,被父亲紧紧抓住的情形;仍记得,在胶靴被掺着冰渣的水渗入,一位父亲给孩子换好干净的棉袜子,自己拧拧水继续穿旧的袜子的举动……种种行为,如幻灯片般在我的脑海闪过,映射出父爱两个大字。
在深受触动的同时,我也不禁反思:有的人翻山涉水只为上学,九个月不得与父母一见;有的人享受着优沃的教学资源,却不知珍惜。有的人在被父母爱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反哺;有的人却对父母的爱熟视无睹。那么,我们究竟要成为哪种人呢?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们要坚定地选择前者!
勤奋学习,尊师敬长,我们,要身体力行!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5
《翻山涉水上学路》纪录片中大部分的孩子,例如尼泊尔的孩子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但每天上学已经费尽心血了大部分人回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在上学路上耗费过长的时间,有些每天学习时间不足5小时学习成绩又不够优秀,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吗,看到的时候总是会这样想,但是另一个方面来讲生活已经很费力了,但是可以离自己的梦想近一些能付出的努力已经是自己的全部。
他们每天上学遇到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走在70°C高温的地面上;划船几小时;穿越危险重重的草原、雨林;忍受严寒、饥饿、高温、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的前路父母的期望就是他们可以每天安全回家看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路都有人曾经遭遇了不测
可以说是相当极端了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即便这样也要抓紧这改变自己生活的唯一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说是这样说然而.)
还感受到了同一个村子或者部落人们相互之间的善意:尼泊尔他们上学路上过桥的时候彼此团结互相帮助赶去集市卖东西大人也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但还是等到他们先都过去之后最后一拨离开;肯尼亚的孩子在上学路上绕道去屠宰场可以吃到新鲜的肉和羊血;巴布亚新几内亚卡鲁里人全村人给要去上学的孩子举办的仪式;
还有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尊重比如蒙古国的牧民父亲坚持自己游牧民的'传统。
偶尔的偶尔也突然会想生活在那样风景优美(并不宜人)但或许称得上与世隔绝的地方(比如肯尼亚秘鲁的的喀喀湖奥伊米亚康)能维持得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也能省去很多烦恼但是说到底不管在哪里都各有各的烦恼吧很多不宜居的地方祖先为什么会定居在那里呢。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6
《翻山涉水上学路》第一季的第一集,说的是喜马拉雅山脉下的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的坎坷上学路。
十来岁的孩子们,离开家去学校,要走好几天的路。大部分都是冰地毯,冰地毯就是河床全部结冰,冻得厚厚的,人可以在上面行走。名字听起来很美,走起来却充满艰辛。
气温很低,即使白天太阳高照,温度也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到了晚上,就降到零下30摄氏度了。
夜里睡觉也没有帐篷,只能找个避风的岩壁,生一个火堆,在旁边的地上垫一个垫子,用厚厚的保暖垫裹着睡觉。
每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遇到冰厚的地方,那将是一段坦途,孩子们还可以滑一下雪橇苦中作乐。
越往出走,由于气温的回升,冰面变得越来越薄,危险也越来越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踏冰面,一旦掉进冰窟里,就会危及生命。
有些地方实在过不去,只能攀岩而过,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期间,父亲们会提前探路,再回来接孩子,最后去搬运行李,来来回回要走三趟。
当气温越来越高,有些河面的冰已经全部融化的时候,那就不得不涉水过河了。
踩在冰冷的河水里,那真的是寒冷刺骨。当水面高过他们的橡胶鞋筒,漫进鞋里,只能把鞋里的水倒掉,把袜子脱下来,用手拧干水,穿上继续前行。
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父亲们终于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办好入学手续,最多不过半小时的时间,父亲们又急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因为气温的回升,担心冰面融化掉无法回家,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也不得不赶紧跟孩子们道别。而孩子们下次回家已经是九个月后的事了。
这一路走来,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乐观精神,也看到了他们的坚韧,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之前;更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与友爱,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读书。
他们热爱这一条充满艰险的上学之路,因为他们热爱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焦虑,我们狂躁,是因为我们深陷在自己的生活里。试着偶尔打开心门,看一看不一样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对于别人的经历,我们永远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却可以用来警醒自己,激励自己,成为前进地动力。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7
看《翻山涉水上学路》的期间,视频弹幕不断出现诸如“尼泊尔、肯尼亚、喜马拉雅、秘鲁、西伯利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蒙古、尼加拉瓜、巴布亚新几内亚、玻利维亚、越南、菲律宾的孩子上个学真不容易,真可怜”的感叹,全程对于这样的评论无语。
往浅了说,这是人性中的自大。任何人都不该盲目自信着以“强者”的身份随意同情可怜那些单一视角下看起来是“弱者”的人。上学不易的孩子在每个视频里都没有抱怨自己的不幸,乐在其中的鱼儿,为什么一些自诩为文明领先者的自大者要好为人师地说些误导性的话:说他们正过得日子是粗野的,不幸的,有待进化的`?还有那些标榜优越感,说些类似“看了他们的生活,更觉自己幸福”的混账话的人,是不是不知道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的幸福观是建立在看到他人不幸的基础之上,真有些担心你到底能不能辨清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往深了说,这是对文明设立了优劣标尺、崇尚尊卑。肯尼亚那集,有个孩子就愿意留在自己的故乡,过先民们一直过着的日子,难道这孩子的梦想、未来不值得像其他渴望长大后到更多国家看看的孩子一样等量着被祝福?对“贫困”故土坚守难道就一定比渴望“花花世界”更低级?更没出息?
世道早已不是电气时代优于蒸汽时代,工业文明优于农业文明了,新时代的人接受多种文明并存,不轻易贬低任何一种文明,随意抬高另一种文明。50后,60后,70后竭尽全族之力培养80后、90后、00后,让他们过上比自己时代更文明的生活,这更像是古早时期部族统领为提升个人威信用“吃好、穿好、享受好”的享乐场景给居民们画的大饼了,饼虽好,但人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真不该只停留于物欲层面的饱和。
想到李子柒大火,这不正表明,现代文明里成长起来的男男女女也有部分正向往着返璞归真?向往着青山绿水间采菊东篱下、牧马与放羊?还有那些热爱极限运动、各类探险的人,不也有一颗回归自然、拥抱原始的虔诚之心?所以,文明没有优劣,文明可以共存。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8
我们的上学路都是宽阔的水泥道,可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孩子他们的上学路是怎样的么?现在请跟我走进大型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一起了解一条不寻常的上学路。
在群山遍布,海拔超过几千米的尼泊尔,有一条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路。昆普村偏远落后,孩子们要想上学,都必须经过一段极其危险的上学路——两条百米钢索,撑起了一个摇摇欲睡的滑轮铁框,穿过波涛汹涌,深不见底的特尔苏里河,当滑行道河中间最低点时,必须由年龄较大的孩子站在钢索上将铁框推到河岸边去。常年的超负荷使用,加上环境的腐蚀,两条钢索也已经变得很松弛,并且锈迹斑斑,在推行过程中,一旦踩空极有可能掉入波涛汹涌的河中,而丧失生命,而这样危险的上学路他们每天要走两回,只为了学有所成,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生有幸生于华夏!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祖国繁荣昌盛,我们走在平坦的水泥大道上,坐在宽阔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中华古今历史变迁,看祖国的大美山河美如画卷,这一切都要源于我们祖国给予我们的那一份安心与自信。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繁荣昌盛由我们来守护。
而现在,我们能为祖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磨好自己的利刃,随时成为守护祖国的一把宝剑,护我祖国大好河山。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9
大家平时上学的路都是走的笔直的马路,可在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小孩子上学却是穿着拖鞋滑着钢丝上学的,那种上学方法十分危险,只要一不留神就会差点掉入江里。下面你们将和我一起通过影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了解一下这些孩子们上学的不容易。
在山村里有许多孩子,他们十分渴望去上学。但因为条件太差了,没有自行车、汽车什么的,他们只好在河江上拉一道铁丝,年幼的孩子们可以坐在笼子里,而比较大的.孩子就要站在钢铁上,只要他们一不留神,那么他们将失去生命。
如果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那么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纳斯基尔沙漠这里的孩子,他们就很难迈出第一步上学。生活在那里的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忍受着高温。早上六点在距离城市150公里外的小村庄里,孩子们已经徒步去上学了。
我们平时上下学由老师护送,家长接送。可是在这个世界的其它一些地方,有许多孩子,他们上学是如此的艰苦,他们要在高温下徒步去学校,他们要穿过绳索去学校,他们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山涉水去学校。
影片中的孩子们,他们为了能够去学校学习,每天徒步去学校,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去学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学习。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0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记录了来自最边缘地区的学校孩子们,从他们的生活环境开始,展示他们上学之路,直到最后达到他们的目标。
踏上一次前往一些最不可能抵达的目的地的旅程,在那里,学生们在幸存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间,穿越那些狭窄的小道。
12岁的女孩科坦卡,每天早上第一个出发,却最后一个到达学校,因为她的家距离学校20公里。20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在北京或上海搭乘地铁要40-50分钟,坐公交要两个小时。可科坦卡是徒步,而且这一路上她要跨草原、越山谷、躲野兽。
尽管生活艰辛,危险重重,孩子们还是勇敢地走在上学路上,因为他们渴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他们历经几个小时,穿过非洲大草原去上学。他们的上学路充满着大象、猴子、野牛、豹子、狮子等野兽,还随时面临着暴雨洪水的危险。并且因为食物的`匮乏,他们不得不忍饥挨饿地走几个小时,饿了只能想办法采野果,或去屠宰场讨要些肉喝点血。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肯尼亚的这些孩子们仍不忘心中的理想,坚持上学,努力学习!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有父母的疼爱与支持,有老师的教育与管理,我们根本不需要徒步行走20公里,我们和肯尼亚孩子一样,拥有对知识的渴望,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能现在用汗水解决的事,不要留着以后用泪水。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1
虽然,许多观众尤其是同龄观众看了这个纪录片后基本上以他们的艰难和我们对比,我们的优越感为评论内容,但是,他们上学所面临的,无论是高山深谷、大漠风沙,或是冰川雪域、热带雨林,还有广阔湖面、万里长空,哪怕环境再艰苦,都更值得我们的欣赏与热爱。
虽然我的成长条件比他们好多了,但我更希望、更愿意寻找到我们身边的来自像他们那样的环境和坚持将那样的环境作为自己所热爱与向往的方向的青少年(包括符合条件的.我高中至今的同学),多听听他们对于那样的环境的欣赏与热爱,总比总是盯着追着想着各种名贵的品牌和优越的条件更可贵。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2
在世界各地,你认为每个孩子都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是被家长接送上学吗?《翻山涉水上学路》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上学的路,也曾每天走在上学路上,但没有一条上学之路像他们这样的。
在这部纪录片中,他们的上学之路是非常艰难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非常差,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更没有电视、电脑、手机,去学校上学需要面对无数困难,甚至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孩子们,他们上学却需要越过河流和寒冰,在寒冷的雪地里走上四天才能到达学校,路程遥远,而且雪地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在肯尼亚大草原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每一天都要徒步穿越肯尼亚大草原,每一天都非常惊险,草原上经常出现野兽、狮子、大象、水牛等等,当孩子们上学时危险无处不在。在尼泊尔也还有这样一群需要横穿索道穿越最危险河流的孩子,那里钢索经常发生事故,经常有学生过河的时候,掉入河中,被河水冲走。
我在观看这个纪录片的过程中,很伤感。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不顾危险还要坚持去上学呢?是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们对读书的渴望,所以才不远万里去上学,只为了学有所成,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的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然而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这么好,这么发达,有电脑、手机、微信、交通这么便利,还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坐在宽阔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中华古今历史变迁,看祖国的大美山河美如画卷,我们怎么能不认真学习呢?
三生有幸生于华夏,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感谢祖国给予我们的安心与自信。今后,我更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3
初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映入眼帘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然而正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四个孩子,两个大人,向着一百公里外的列城出发了。
我惊悚于那卧冰千年、伏雪万里的上学路。从深浅不一的冰层,到变幻无常的水位;从暗流涌动的.阴渠,到雪被覆盖的陡坡。在这里,日照气温仅达零下十度,可谓是“上学之难难于上青天”了!再回观我们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不觉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羡慕那千般呵护、万般关爱的亲子路。拉达将自制的雪撬留给孩子,身负三十公斤的行装,冒着生命危险做队伍的先锋以探路。涉江后,乔丹的靴子浸了水,芬尼连忙给他换上千爽的袜子,而自己的袜子能挤出满满一杯的水却依然凑和,毫无怨言;等到分别之时,父亲们还不忘遏住泪,对孩子千叮万嘱……一幕幕,催人泪下。
我钦佩那不畏艰险、不惧挑战的梦想路。五年级的默图想做飞行员,七年级的多卡想当医生,而面对学习路上的重重山岭,道道水波,哪怕条件再苦,住山村,饮涧水;哪怕生活再累,课本是奢侈品,往返要十来天,他们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砥砺前行,向着成功的彼岸驶去。
再回首望望我们自己。没错,我们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屋,吃着新鲜美味的果蔬,行着阳光普照的道路,但我们就可以因此荒废吗?屈原曾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海无涯的人生途中,我们也许不必像那些孩子们翻山涉水只为上学,但是,那种为寻真理而不惜生命的精神,却应为我们所铭记、所践行。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4
微博刷到推荐的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便找来看看。一下子全看完4集,看完已是凌晨1点半。
记录了4个地区孩子的艰辛上学路。分别是,需要经过一条大河,过河工具是一条索道,划到中心,还需要人力推过去,再搭顺风车到学校的尼泊尔学生;喝几口羊奶便去上学,没有午餐,或是要经过危险的象群的肯尼亚学生;寒冷的冬天,如果温度低于零下54度学校就不会要求他上学的西伯利亚学生;需要划两小时船,如果天气不好就会被大海吞噬的秘鲁学生。
每一集记录的都是不易的上学路,但不变的是孩子想上学的心,同时也有担心孩子上学路安全的母亲。可贵的是,尽管如此,父母仍支持孩子去上学,只要上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印象很深的'场景是,非洲大草原,象群从你面前经过;西比利亚大雪覆盖的冰雪美景;在无垠大海飘荡的直击心灵。这些是屏幕面前的我感受的另一面,但对于上学的孩子们来说,每一步都是危险,要时刻保持警惕,象群可能会攻击你,寒冷的天气会让你手脚麻木直至冻僵,大海可能会生气让你葬身于此。
要珍惜好好读书的时光,尽管如今已大学毕业,但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15
来上大学之前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而当处于大学这样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时,发现自己已进逐步迷失,离最初的自己愈来愈遥远。看完《翻山涉水上学路》后,感触颇深。如今的我们衣食无忧,不用像视频中的孩子一样担心温饱问题;如今的我们,交通便利,也不用担心因赶路太久而迟到,跟不上大家的学习进度;如今的我们甚么都具有,也甚么都不具有。
生活的丰富多彩,带给了我们更多心灵的匮乏。具有如此多资源的我们没有想着去好好利用,反而1点点浪费了这些资源,并消耗了自己许多的青春年华。另外,这些现象也反应出了很多问题,希望国家能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加大教育的投资,使教育资源平衡分配,优化教师队5,加强宣扬,转变农村观念。我真心希望能看到这样的一天,所有偏僻地区的'孩子们都能背着崭新的书包,生活在宽阔明亮的教室里,具有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能偶尔为了每天都要上课而烦恼。
跟我们这里的上学路比较起来我们是荣幸的,应当感到满足。那里的孩子虽然上学路很艰辛,但还是渴望着自己能够遭到好的教育,并为之努力着。所以我们也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还有甚么不努力的借口。希望由国家的发展壮大,使他们的上学路变得不再那末刻苦,而我们一样也要更加努力。
比起那些贫困国家的孩子,我们繁华兴盛的祖国赋子我们的是幸福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花最少的钱,上着最好的学。我们不应当只享受而不付出,更不应当浪费国家为我们耗费的血汗,我们今天的勤奋努力成绩的是明天的自己。在这具有完全教学体系的大学中,我们做的应当是低砺前行,英勇奋进。
我们应当把良好的物资条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们要善于利用先天的物资优势去努力学习,开疆拓土,努力丰高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要把白己荒废在大学里。在这最好的年华里,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去努力学习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努力拼搏,勤学笃思,把心放在学习上。我们应当有这些贫困孩子的学习精神,我们更应当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懈。为伊消得人惟悴”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相关文章: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08-15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11-25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11-18
上学的路作文04-10
上学的路作文06-03
那条上学路作文12-16
上学的路作文15篇05-16
上学的路作文(精选15篇)12-22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