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国学的观后感

时间:2023-10-31 09:46: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大学》国学经典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国学经典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大学》国学经典的观后感

有关《大学》国学经典的观后感1

  假期培训提前半天结束了,没有急着回家,到新华书店读了半天书。回来时、在半价书柜处淘到一本《大学》,视为宝贝。这本书本来是推荐给青少年成长的必读书,对我来说似曾相识,其实还很陌生,回到家伏案细读,品出些味道。回顾工作的体验,成长的感受,人生的感悟和自我的修养,对书中谈修养的观点可谓“情投意合”。

  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扩大,对修养有了一些新的更广泛,更全面的认识。在读古人书籍,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中,我就会很强烈地感到那些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人是多么有修养!在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感到那些荣辱不惊、淡泊宁静的人是多么有修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那些平易近人、尊重别人的人是多么有修养!那些有修养的.人,又曾经给我的心灵带来过多少震撼啊!他们的修养,有时就是启迪智慧的心曲;有时是照亮思想的明灯;有时是慰籍灵魂的诗韵。

  我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过去。在这种不断的反思和否定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逐渐懂得了修养的真谛。

  修养其实就是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是一种“会当击水三千里”胆略,是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是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念,是一种“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

有关《大学》国学经典的观后感2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仅从文本内容看似乎和《大学》前几章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听讼,是审理案子的意思,审理案子与大人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

  刚开始读了几遍原文总是不能理解这段文本的意思,后来发现是没有联系前文进行读的原因。数次读后才明白要想理清这章内容就必须抓住“本”这个关键字。联系开篇第一章中的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再读本章“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就明白了这章的意思了。还要注意“知本”与“知之至”的关系。“知之至”中的之是到达的`意思。“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是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本质,现象与本质就是“本与末”的关系。读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学的内容,即“明德”,再结合小学的内容即“做事”,就会明白这章文本的意义了。简单说格物的实质就是知“本”,知“本”后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学中的“事”,“德”就是大学中讲的“本”。再读“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审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让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听讼是“末”而必也使无讼才是“本”。

有关《大学》国学经典的观后感3

  《大学》读了有50遍了,一遍遍的读着,一颗浮燥的心也慢慢安定下来。

  通过读《大学》,我觉得读经典还是先要理解其大意,否则一遍遍的读,也仅限于“读”。明白了其大概意思,每读一遍理解也就更深些,每一遍都会有收获,慢慢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越!这也就是要多读、熟读的意义吧!

  之前自己欲望太多,忽略了太多不起眼却又十分重要的东西,对孩子没耐心,对家人暴燥,对自己也苛刻;却要求他们应该平和安定,真是“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通过读《大学》,自己慢慢静下来,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发的规律,急不来。现在家里少了些“鸡飞狗跳”,多了些“母慈子孝”的画面。在与人的交往中,也不再凡事都要争到底,徒增许多无谓的.烦恼。通过这半个月来,对《大学》的诵读与理解,自己也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最后,由衷的感谢马老师的引导与鼓励,每次无论读的多少,马老师总是微笑着说:“不错,不错,读的挺好!”马老师真是一位可敬的教育者,此之谓“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大学》国学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学常识之《大学》02-03

国学09-26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国学经典 作文11-17

国学观后感11-25

国学的作文03-10

国学经典诗句03-02

国学的句子08-04

国学经典征文11-11

国学经典名句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