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600字初中

时间:2021-03-07 19:45: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600字初中

  导语:《漂着金子的河》由上海援疆指挥部策划推出,此次入选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是首次参加国际A类电影节的援疆文化产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600字初中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1】

  刘国忠是新疆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的科克墩村支书。科克墩村全村只有59户人家,刘国忠一家是这里唯一的汉族人家。

  199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刘国忠带领科克墩村告别了无电、无路、长期喝苦水的历史,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从十几年前的不足300元,增加到2012年的7000元,94%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

  在科克墩村群众心目中,刘国忠就是他们最坚实的靠山。但刘国忠本人家里却十分穷困,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最值钱的家具,是一台18英寸电视机、一台旧冰箱。他曾说:“村里现在还有五户贫困户没有盖新房,我想等他们都住上新房后再盖吧,这样可以和他们做个伴。”

  2013年,刘国忠收获了“中国十大最美村官”的荣誉。也是在这一年10月,刘国忠与妻子褚富兰在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意外摔倒,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2岁。

  上海援疆指挥部于是有了将刘国忠搬演至大银幕的想法,并将该片列为第八批援疆重点文化产品。

  导演兼制片刘春彦称,影片拍摄前,编剧组在刘国忠生前所在村子生活了3个月,先后撰写了31稿剧本, 最后定下来拍一部“去英雄化”的真实电影——不拍刘国忠的生前事迹,而是拍他车祸去世后众人的反应,同时,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故事片:有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和情感,带着对英雄人物和真实事件的敬畏,重现人们心中的刘国忠,捕捉现场细节。

  2015年12月,影片在泽普县正式开机。来到科克墩村实拍时,刘春彦又碰到了头疼的问题。他说,最初参演刘国忠妻子、儿女的都是他从北京带过去的专业演员,“镜头往那一看,不对,假的,怎么看都不行,演员要拿掉,得重新写剧本。”刘春彦只能边拍边改剧本,同时,他大量起用了当地民间艺人、县歌舞团演员以及刘国忠的家人(妻子和儿女)、乡亲本色出演。除了刘国忠大哥由山西太原话剧团团长扮演,大部分群演为非专业演员,演的90%都是真人真事。

  拍摄现场有4台摄影机同时开拍,因为素材太多,剪辑工作也是出乎意料的难。最后,剧组请来了常年给徐克、吴宇森、王家卫剪电影的胡大为,效果确实不俗。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2】

  《漂着金子的河》首映现场,来自首府各行各业的100余名观众观看了影片,他们多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

  观众李朝茹说,当她看到影片主人公刘国忠的妻子拿棍子抽打着摩托车,骂它害死丈夫时,泪水一直在眼眶中打转。“可能是因为出演的正是他的妻子本人,所以情感流露得都很自然、真实。”李朝茹说。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说,拍主旋律的电影很难,有时候英雄模范塑造出来缺少灵魂,而这个片子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直接写主人公生前的事情,而是通过村民的回忆去追思这个人,通过主人公的家人和乡亲们的现场情感表达,间接激活了主人公。

  在章柏青看来,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真实,还更有利于深层次表现人物的精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片评委曾作此评价:“该片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为主旋律电影创作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委员会主任张思涛则认为,这部聚焦南疆地区民族团结和基层干部工作状况的电影,真实表现了“团结一家亲”的朴素情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性电影。

  漂着金子的河观后感【3】

  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许柏林连续看过此片两回,他对这部电影的总体评价是,“这是一部很真诚的电影。”

  许柏林认为,在中国拍主旋律电影一直很难,但最基本的要素,是要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们一写英雄模范就写事件,但人丢了,变成了"英模的事件",事件能感动多少人?还得人物感人,所以英模电影很难成功。”

  《漂着金子的河》的巧妙之处,在许柏林看来,是不直接写刘国忠的生前事,而是写他去世后的故事:包括村民怎么追忆他对自己的帮助,他的遗体到底是随大哥落叶归根回甘肃威武,还是继续留在科克墩村,都在以一个讨巧的角度叙述,而刘国忠本人,始终未露过脸。

  “你没法完全还原他,因为你没有跟着攒他的故事,跟着他做录像,他都去世了,你怎么激活呢?太遥远了。”许柏林说,影片早前的剧本也写过刘国忠怎么为村里找水、修渠,维吾尔族县长如何为之感动,“但再感人,还是停留在事件,没有呈现科克墩村当地人的情感关系。”

  电影最终表现的是刘国忠走了之后,村民的内心感受:他们怎么认识他,怎么怀念他,怎么为他选墓地、选棺材、制丧衣,怎么照顾他的家人。这样写的天然好处,就是不管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有强烈的在场感,电影通过与刘国忠有关系的人的现场情感表达,间接激活了刘国忠。

  “电影不直接写刘国忠,看完电影,他在我们心里是影影绰绰的。他不用出来喊口号,做贡献,但我们感觉到了他的精神存在。”在许柏林看来,把刘国忠定在虚一点的位置上,更有利于挖掘其精神。

  当然也有不足。“整部影片的调子过低,大家都在追思和哀恸,但是不是也可以有温暖、高兴、幽默的地方?情绪基调的变化还是弱了一点。”

  另外,非专业演员的表演,成也在此,不足也在这,“总体上成功,但是缺表演的高潮。”许柏林认为,艺术是讲波澜和跌宕的,演员的表演整体过于稳当,但张力和细节不够。譬如片末,刘国忠的大哥、妻子、儿女群坐一起吃饭追忆故人,沉默内敛的妻子接连插了三句“吃饭”,“台词特精彩,但三句都没变化,没起伏,你也很难要求这些非专业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