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感人篇
导语: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观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今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灾难却降临在她们头上——大地震发生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美丽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位母亲本来准备冲进去救他们两个,可是,她的丈夫拉开了她,自己冲进去了,丧了命。此时此刻,她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板上压了重重的石头。救援人员问这位母亲:“他们两个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这位母亲面临着生命的抉择,最终选择救弟弟。本来这个女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当她被救援人员救出的时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认妈妈和弟弟。为什么呢?因为她发自内心的恨妈妈,恨妈妈当初没有选择救他……
在汶川大地震时,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也许有时会做一些不得已的选择,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是为我们好。我们要支持他们,理解他们,爱他们!
2017观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今天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说实话,我落泪了,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地震在摧毁着唐山,毁了苦心经营的家园,死神在一步一步的走来,丈夫在在生死关头以命相救,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在一次余震中废墟埋没,但是,她的悲剧并没有结束.找到自己的龙凤双胞胎时,因为情况危急,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水泥板上方是随时可能坍塌的废墟.救援人员只能撬起一头救人,也就是说只能有一个孩子可以活下来.作为一个母亲,她面临这样残酷的生死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而她最终的一句"救弟弟",自认为残酷地把女儿推上死路。
我扪心自问,我能理解一位母亲在面对一双儿女面临死亡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的心情,虽然我还没有为人父母,那份痛楚是撕心裂肺的,痛彻心扉的。丈夫在灾难面前选择了让妻子活下来,面对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尚且如期,更何况是自己的骨肉啊,按我妈妈说的,孩子就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啊,选择固然难。但是选择之后,确是更难,整整背负了32年的心灵枷锁。人生能有几个32年啊?
从整个电影来说,这份选择里面包含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这在影片里的开头可以看出来。西红柿,出现了3次,第一次是泡在脸盆里,有两个,方凳和方达抱着风扇跑回家,妈妈拿出来给方达吃,第二次是晚上他们睡觉前,妈妈又拿给方达了,当时方凳很不满意,要西红柿,妈妈说明天就给姐姐洗,方凳说妈妈骗人,妈妈做出承诺说肯定会买的。只是姐弟生活中很平淡的一个片段,在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支配下,纵使是双胞胎,同一个时间出生的,虽然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终归有了个薄厚。
平日里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偏向出现在更大的抉择中,地震中姐弟被压在了同一块预制板下,关于生死的抉择再次将人性推上了拷问的平台,两个同样的生命,同样的鲜活,同样有机会生还,但所有的一切就是在那么一个选择之中。或许那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会简单一些,但人均有恻隐之心,母爱无疆,当这个选择出现在母亲面前时,母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是可以想象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庆幸我身在了一个虽不富裕但充满了爱的家庭里。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偏爱我和妹妹任何一个,每次爸爸打工回来,或多或少都会给我和妹妹买点好吃的,我和妹妹得到的都是相等的,爸爸总是告诫我们,家里就你们两个人,有好东西要两个人都吃,不能一个人吃,爸爸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重男轻女这种思想在农村还是可以见到的,比如说让男孩子上学,女孩子就给免了,早早的就让出去打工,或是出嫁了,但爸爸却没有。爸爸说过,儿子和女儿在他心里一样重,儿子可以上学,女儿也同样可以。父亲还对妹妹说过,秀,你好好学,别怕爸爸不供你,只要你学得好,爸爸就是砸锅卖铁卖血,也不会亏了你的。父亲没有上过几年学,因为我奶奶去世得早,那时父亲才十二三岁,家里兄妹也多,所以没多少文化。但是,在父亲身上,有很很多多的东西是我在书本和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父亲是我一辈子的老师。虽然我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但父亲值得我一辈子去敬仰,去尊重。
也有的人说,父母皆祸害。我想说的是,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对于父母要有感恩之心,尽管他们生育我们时没有征求我们的授权,但我们现在享受的这个繁华世界中的一切都是是拜他们所赐。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你,我和他。即便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抱怨,但不可以仇视。当然,混蛋的父母多的是,虐待子女的变态有之,强奸亲身女儿的畜生有之,卖掉儿女换毒品的人渣也有之,但那些都是离我们正常的`生活很遥远的事情,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父母,其出发点还是好的,无非就是希望我们过上他们所希望的生活,他们认为那样的生活是好的,是光荣的,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但话又说回来,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伟大的父母也是很多的。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汶川大地震,有的父母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死于水泥板的重压下,等等,这是人性中最可贵的动物本能,是对子女爱的本能。
就我个人理解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广义的交易。父母与子女也是一样。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要孝顺父母。反之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养育之恩,子女是不是就没有孝顺父母的义务与责任呢?我想这大概是的,他们不视我为子,我何必视其为父?
2017观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
子女们从来到人世间起就背上了这份高利贷,父母之爱到最后变成了最为痛苦的回忆。说“父母皆是祸害”的人里多多少少都有这方面的痛苦经历,父母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安排着他们的一切。从吃饭穿衣到升学工作,再到结婚生子。父母不死,痛苦不止。而反过来说,父母对自己所作的一切早就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他们端起“爱”的AK47对准自己的孩子疯狂的扫射,打掉孩子身上任何一点儿离经叛道的因子,直到把孩子变成自己的翻版。汉武帝在废掉太子时想到的唯一的理由就是“子不类父”,他不像他老爸,难道他就该死吗?这种令人战栗的逻辑实际上弥漫于整个东方文化圈,直至今天。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观念骨子里就是反自由,反独立的,凡是标新立异的一切事物和思想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都不招待见,混得最惨的就会遭到封杀或者扼杀。方达即使腰缠万贯也不能违拗母亲的意志,最大的理由就是“我的命是她给的”,欠的债就得还嘛。
独立自主是任何一个个体的梦想。哲学家也曾说过“不自由,毋宁死”的话,这句真理般的语言一旦加到普通人身上就成了罪恶的代名词。我们在集体主义教育的阴影下生活的太久了,而那是一种非正常的生存状态。难道在平时我们闭口不谈集体主义就会丧失人性吗?看看汶川大地震,80后的表现令国家领导人为之动容,事实证明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但垮掉的一代大有人在,比如富二代,高富帅,黑木耳等等,更有00后。
在预制板下面,姐弟生死关头,母亲选择了弟弟而没有选姐姐,这个选择改变了方凳和母亲一身。束缚了两人整整32年,即便是方凳在怀孕后,就算退学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她也许是在对她母亲说,一个母亲无权剥夺哪怕是自己带到这个世上的生命,连带着有一丝复仇的色彩。
32年后,汶川地震,在地震的救援现场,方凳目睹了一位母亲的艰难选择:是眼睁睁看着救灾战士们为了拯救女儿而遭遇危险,还是截掉女儿的双腿尽快完成救援。母亲最终忍痛选择了割掉女儿的双腿。面对这个选择,面对疯狂地喊着要回女儿的腿、近乎崩溃的母亲,方凳内心或许已经明白了许多。其实,在很多选择面前,被放弃的那个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是不重要的,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做出选择的人是残忍和无情的,因为,做出选择所要经历的绝望和痛苦,并不比被放弃的绝望和痛苦更轻浅。或许,最适合用来描述选择者的,应该是“无奈”。所以,我相信,当方凳从背后死死地抱住近于疯狂的母亲时,她的脑海里,一定浮现着自己母亲在面临选择时那绝望的脸庞和撕心裂肺的呼唤。
值得庆幸的是,最后在墓园里面,方凳崩溃大哭,这是对母亲当年所作所为真正的宽恕,也是对自己最终的救赎。捆绑了二人32年的枷锁顺势土崩瓦解了。
32年,始于唐山终于汶川,一个地震的轮回,一个故事的终结。一家人最终和解,天灾造成的裂痕缓缓弥合。
记的在家的时候,有天晚上和爸妈一块聊天,我爸就问我,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我说我想想,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就反过来问我,我和我爸掉进河里,你救谁啊?我妈好不利索的说,救你,你爸爸都活了半辈子了,你还年轻。我现在想说,谢谢妈妈。还有就是,年亲真好。
亲人就是亲人,没有了,才知道是没有了。
话说得有些长了。在这个混沌糜烂傻逼的时代,说这么多实在有点那矫情和做作了。我会一如既往地爱着我的父母,正如同他们爱着我一样,实际上他们也从来未曾逼过我做什么我实在不想做的事。这是目前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了,完美的境界不曾考虑,那是不存在的。希望这份“契约”能一直保持和谐与默契。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感人篇】相关文章:
感人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1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4-02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03-31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6-14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2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8-19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7-3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3-28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