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
导语:在这个浮躁和功利的年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忽略,而《朗读者》正是这其中的清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十二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1】
央视自主研发的诗词知识比拼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于2月7日完美收官。短短十天的节目一经播放,很快掀起了一股诗词热潮,甚至被大众认为是央视近年来最好的节目之一。在现如今,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各路明星竞相耍宝,竞技游戏出现霸屏趋势,明星似乎已被过度消费,而观众的审美也日渐疲劳;此时一档“洗心”、“静心”的节目确实呼之欲出。
就在骤然火起的中国诗词大会刚刚过去没多久,董卿主持的新一档节目《朗诵者》又让观众们大饱了眼福和耳福。当然,心灵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那些“朗读者”带着真情,伴着实意,给我们献上了一场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看了《朗读者》首播,朋友说,她似乎遇见了多年前的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和未来希望的自己。这些普通中不普通的人,他们用最真实的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力量,让我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经历、感悟及反思;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的挺好,让我们仿佛都回到了起点。一个人,一段文,这是一种诗意的情怀,而美的生活从来都不能缺少这些。
这些节目像一股清流,它洗涤、净化都市里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慢下来”用心做节目,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它走进了心里,这样的遇见真的很美!
文化类的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或许是因为被快网络时代的浮躁影响的人们,开始注意到了那些其实非常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都需要你很慢又很平静得去感受自己的内心。文化节目在鸡年闻鸡起舞,让人高兴的同时,却感叹独木难支,这股清流可能难以成为主流。主持人董卿也表示,“我并不认为这些节目得到关注,就标志着中国文化类的节目就开始大火或者说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大家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鼓舞。文化类节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
在这个浮躁和功利的年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忽略,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阅读,即使是诗词大会,更多的是关心武亦姝年少成名的家长。引发的诗词热绝不能仅仅热这一时,让人心血来潮去背背唐诗宋词,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人心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传承下去。
而在这种文化大环境的格局下,不是一个两个的节目能改善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而是需要文化底蕴的慢慢积累,细水长流,也许我们该期待遇见更多的文化清流。
关于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2】
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是流动的,过去决定了现在,现在预示着将来。然而总有一个时间节点,在那一天,聚焦着整个事件的关键时刻,让所有人为之铭记。4月29日(周六)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即将播出第十一期节目。本周,《朗读者》将以“那一天”为主题,邀请到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安文彬、中国南极科考奠基人郭琨、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士杰、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特级摄影师姚建中、中国内地女演员江疏影等嘉宾一同在朗读中分享生命中最难忘的那一天,和那些令人惊奇感动的细节。
江疏影毕业后不按别人的轨迹走,留学英国丰富人生体验
江疏影从小学习艺术体操,16岁开始接拍广告,2004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当时她的同学还有陈赫、郑凯。但是江疏影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入娱乐圈拍戏,而是选择到英国继续深造。
节目中,江疏影分享早期留学的经历,当时有一本1000多页的经济学科书,对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的江疏影来说简直是天书,但是她咬紧牙关查字典把每个单词翻译成中文写在书上,最后把这本书“啃”下来了,到了毕业后这本书舍不得扔,至今保留着。不仅如此,由于自己一人到国外,举目无亲充满了无助感,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只能蹭邻居家的网,有时候连不上网甚至会痛哭。虽然当时过得如此艰难,但也不后悔“那一天”的选择。
回国后27岁“高龄”出道的江疏影,也曾受过外界的质疑,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年选择留学的“那一天”,同时感谢道“那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造就了有价值的我,造就了我跟其他人不一样 ”。究竟“那一天”还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60岁喜获龙凤胎,金士杰感慨花甲得子心路历程
作为台湾话剧界最具影响力的老戏骨之一,金士杰在之前的很多年里都只活跃在话剧艺术的世界中,很少参演商业影视剧。不过近年来,观众们却经常能在各种商业片中看到这位演技明显高出一筹的老戏骨,其精湛的台词功力加上细致入微的表演甚至经常把主角的光芒都掩盖过去。而能让这位特立独行的表演艺术家入世的转折点,或许就在他的一对龙凤胎出生的那一天。
年轻时,金士杰一直抱定不婚主义,专注在自己的剧本和故事中,他骑自行车、穿旧衣服、不用手机,现实生活与时代几乎脱节。直到57岁时,金士杰突然结婚,然后在花甲之年喜获一对龙凤胎。对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金士杰用“奇幻”来形容,“我是一个凡人,怎么会在我手上出现另外一个生命。”彼时,金士杰的父亲都已经96岁高龄了,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爸爸,老爷子在电话那头高兴得边哭边叫喊。
关于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3】
见多了“假恩爱”,《朗读者》告诉你,真正的爱情长什么样……
近日,娱乐圈某些艺人“人前扮恩爱、人后玩得开”的新闻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曝出的照片和视频着实辣眼睛,声明和道歉也漏洞百出,还是看看综艺清流《朗读者》洗洗眼为好。
作为一档传播经典文化和人文情怀的作品,朗读者舞台上呈现的那些感人至深的爱情,才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爱是承诺
节目的第一期,观众就被已结婚26年,仍为彼此写情书的周小林、殷洁夫妇猝不及防地撒狗粮。
只因一句承诺,周小林花了10年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座1200亩的鲜花山谷,一年四季,花开不败。
他们隐世于此,赏花赏月赏时光。清晨伴着鸟啼起床,傍晚在花海中漫步,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
因为对妻子的挚爱和对花卉的热爱,周小林抛却了都市的繁华,耗费四年时间为殷洁秘密筹备了这座美丽的鲜花山谷。夫妻二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相爱,就像他们在《朗读者》中用心演绎的'朱生豪情诗那样:“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见多识广的主持人董卿都羡慕他们的浪漫,更借沈从文的一句诗做赠言“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爱是陪伴
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只会陪我们走一程,有的人却会陪我们走一辈子。
第二期的《朗读者》,著名配音演员乔榛分享了他的爱情故事。
作为配音界的泰斗,乔榛的声音陪伴了许多观众的成长:《魂断蓝桥》、《安娜·卡列尼娜》、《加里森敢死队》……但生活中的他,却与病痛抗争多年。
数十年的抗癌史,七次生死边缘,是妻子唐国妹在一旁默默陪伴。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乔榛动情地说:“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妻子唐国妹。”
当熟悉的声音响起,乔榛老师不再演绎别人的故事,而是诉说自己的人生,他与妻子共同朗读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一人声如洪钟,一人情意绵绵,朗读中不仅有年轻时激情的誓言,更流露出细水长流的陪伴。
爱是包容
最近的《朗读者》,很多人被六十多岁才结婚的罗家英和汪明荃夫妇圈了粉。
曾经的不婚主义者在花甲的年纪决定步入婚姻殿堂,这本身需要莫大的勇气,而面对婚后的小摩擦,更需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迁就。
节目现场,夫妻俩有趣的互动让董卿也乐得合不拢嘴。
罗家英:老婆不要管老公太多,他们不喜欢的。
汪明荃:外面好多听的都是女生哦。
罗:千万不要和老婆吵架,你是吵不赢的;千万不要和女生讲理,她们讲的都是歪理。
观众哄堂大笑,罗家英开始忙着给老婆倒茶转换话题。看着他们的斗嘴,觉得这对老来伴简直是在花式秀恩爱。
他们相互谦让又不失年轻情侣间的推搡俏皮,将《老夫老妻》的朗读献给彼此。
“他俩仿佛倒在一起的两杯水,吵架就像在这水面上划道儿,无论划得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
是呀,生活中,哪有碗不碰瓢呢?在平淡的岁月中找寻热情,在小摩擦中互相包容,这才是爱情最迷人的样子。
爱是支持和依恋
第八期的《朗读者》,终于邀请到了敦煌研究院的院长樊锦诗。作为无愧国家的“敦煌女儿”,季羡林先生都赞她“功德无量”。
但在采访中,董卿却透露,之前一直邀请樊院长都被拒绝,因为敦煌工作很忙,樊院长也不喜欢接受采访,然而,因为老伴彭金章喜欢这个节目,樊院长最终接受了《朗读者》的邀请。
“他在电视里看见,他可能高兴”,朴素的话语,充满了她对老伴深深的爱与依恋。
都说一位伟大的科学工作者背后是一个家庭无悔的付出和支持,丈夫彭金章被樊锦诗称为"这个家的功臣"。
为了敦煌的研究工作,夫妻新婚之后就开始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最终在风沙漫天的大西北,家庭才最终团聚。
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二十多年来,这对敦煌夫妻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感慨: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年老时我依然爱你。
【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十二期朗读者观后感05-08
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范文05-08
朗读者第十二期青春观后感05-09
第十二期朗读者青春观后感05-08
央视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05-09
央视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05-10
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500字05-10
董卿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05-08
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400字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