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通用24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
“汉字听写大会”是最近最受欢迎的节目。它只在每周五晚上8点播出,所以我阿姨让我们在8月23日看这个节目。
那天晚上,我哥哥和姐姐坐在卧室里玩我们新抓到的蟋蟀。突然,我姑姑进来对我们说,“来吧,别逗蟋蟀了。我会给你看一个好节目。快出来。”我们冲出去,坐在沙发上。我阿姨递给我们每张纸和一支铅笔。这让我们都迷惑不解。直到那时,我姑姑才打开电视。好奇心让我们很长时间忘记了自己的疑虑。也许是卡通什么的?但我从未想到会是科教频道的“汉字听写大会”。我姑姑说,“上面的法官提出了一个词,你应该写在我给你的纸上。”
即使有一万人不想做,他们也做不到!只听评委说,“蒲凡”。我姑姑立即要求我们低下头去写,不要让我们看到。我哥哥很快就完成了,然后我也完成了,但是我三年级的妹妹没有。第二个词是“干坤”。我们三个从来没有写过这个词,我们都愣在了当场。我胡乱写了一张便条,写下了“前包裹”。第三个词是电饭煲,现在普遍使用。听到这里,我完成了两三次,我弟弟很快就完成了,这次我妹妹也完成了,我们三个都做对了。
第四个字让我丢脸。“不成熟”一词乍一看很容易写。我的哥哥和姐姐都把它写了出来,并且做对了,但是我写错了,而且它“非常温柔”,这立刻引起了一阵笑声。我第五次更丢脸的是“谷物运输”。我哥哥和姐姐没有写,但我写了,但那是错的。怎么了?我用错了词写了“洗澡运气”,读起来像“早孕”,所以这又引起了笑声。这比上次大声多了。我不是唯一引起笑声的人。我妹妹也引起了笑声。在第六个单词“手榴弹”中,我妹妹犯了一个错误,忘记了手榴弹的石榴。
这次“汉字听写大会”让我知道了我的缺点,以后我会认真写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2
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明白写字对我们的重要性。我要多读书多记忆,不做只会在电子产品上打字的,要做个真正能书写的人。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3
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觉得太有必要了。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电脑打字几乎代替了书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人们的文本阅读时间缩短,汉字书写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沿用了五千年,祖宗传下来的汉字是越来越陌生了。网络上错别字大行其道,充斥视野,人们已经习惯了错用错写,胡乱代替,外文符号夹杂其间的现状,甚至有些见怪不怪了,这情形发展下去,不仅仅是有碍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而是整个民族的汉字书写、运用水平下降,是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降低,此情堪忧。所以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明白无误地表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非常重视自己的母语,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运用。
昨天汉字听写大会上的选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觉得第二轮时段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词语。如“ 觊觎、眄视、朝觐、?乌”,也可能是设计者出于淘汰选手的考虑,故增加了难度。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引起人们对三千五百个常用字书写、运用的关注,如“推卸”“眼花缭乱”“瓜葛”“怨天尤人”这类字,考一些时下还有着旺盛生命力的,运用广泛又容易写错的词语如“颤颤巍巍” “猕猴”“黄疸”之类,在题目设计上既有书面语如“万马齐喑”“呦呦鹿鸣”“美轮美奂“又有口语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题目设计者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为了引起国人对汉字词语的关注、学习、运用,提高正确使用率。多制作这类节目无疑是有益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4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5
昨天晚上8点我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十分震撼。这些和我们一样年纪的青少年,竟然写出这么多我见都没见过的字真令我敬佩。
是啊,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也没有一些人有着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就连成人面对这些汉字也是束手无策。
而我每次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也总是碰到一些不会的字,也许有人会查字典想办法认识它,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些字不以为然。不认识几个字又不会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反正主要理解就行。查字典既浪费了我看书的时间,又很麻烦。尽管我们都知道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可我的惰性总是会战胜我的理智。我知道你们的理由和想法一定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诉你这是克服养成的我也会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就是有着积累的好习惯才成功的。例如说李时珍,他每天都会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来收集医学知识,记载在他自己写的一本书本草纲目里。正是因为他的积累,他才记入了中国的史册,永远地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积累,更别说我们小学生了。我们现在不应该再保持懒惰的性子,应该善于积累,积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一定是平常积累知识最多的,也有人为输找客观理由,其实都是错在积累罢了。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学会了积累,让我爱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浅,我建议大家也一起去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信你们一定也会有收获。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6
这段时间央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办公,键盘时代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现象,成为当下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是一门艺术,如果用好,会达到妙笔生花,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果一个生僻字,说话时来几个,写作时来几个,会让生活更有趣;汉字都有表情,有漂亮,有丑陋,有恶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意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只注重情节,多重复读几遍,多推敲一下字词,会有更深层体会和理解。
央视“汉字听写大赛”已经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已经让中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同志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多读好书,多写汉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7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比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了这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就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远也学不完,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8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最近最火爆的节目,只在每周星期五晚上8点播出,因此8月23号舅妈就让我们看了这个节目。
那天晚上,我、哥哥、妹妹坐在卧室里玩我们新捉到的蟋蟀。突然舅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走,别逗蟋蟀了,我给你们看一个好节目,快点出来。”我们便争先恐后的冲了出去,坐在沙发上。舅妈递给了我们每一张纸和一根铅笔。这使我们都疑惑不解,只见这时舅妈打开电视机,好奇心使我们早已把疑惑抛到了九霄云外了。难不成是动画片之类的?可万万没有想到竟是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舅妈说:“上面的评委提出一个词,你们要写在我给你们纸上。”
就算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行呀!只听见评委说:“蒲扇”。舅妈便立刻让我们低头写,不让我们看。哥哥很快写完,之后我也写完了,可是三年级的妹妹却没有写出来。第二个词是“乾坤”,我们三人从未写过此字,都当场愣住了。我乱写一通,写成了“前捆”。第三个词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词语——电饭煲。一听,我两三下便写完了,哥哥很快也写完了,这次妹妹也写出了出来,我们三个全都写对了。
第四个词让我大丢脸面,那不词是“稚嫩”,这个词一看就很好写,哥哥和妹妹都写了出来,并且都写对了,而我写错了,写成了“真嫩”,顿时引起了一阵笑声。第五个次更让我大丢脸面,那次就是“漕运”。哥哥和妹妹都没写,唯独我写了,但写错了,错在哪?就错在字,我写成了“澡运”,读起来像“早孕”,因此这又哄堂大笑。这比上次声音大多了,不光我一人引起了笑声,妹妹也引起了笑声,就在第六个词语“手榴弹”中妹妹写错了,手榴弹的榴字没写出来也算了。
这次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后一定会认真的写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9
10月18日晚,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感触颇深。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文字,它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老师告诉我们,汉字有万个以上,而我们平时常用汉字只有三四千个。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所出考题基本都是笔画繁多和较为冷僻词语。“啁啾”、“锋镝”……看着一个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词语被一群初中生正确书写,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而逐渐变难考题涉及面之广让人咋舌。随着场上人数不断减少,诸如“伊犁河”、“愣葱”、“撺掇”这样地名、方言、口语词汇也出现在了考题里,着实叫人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我听到一些词语读音和解释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答案显示出来,我却发觉自己曾见过。例如“凫趋雀跃”“凫”字,我就曾在课外书上见过几次,却总不愿查阅它读音;像“箴言”一词,我会读但写不出来;还有前几次比赛中出现“貔貅”、“瓮中捉鳖”等词,都是我会读但不会写。
我想,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平时没有加深对汉字巩固,有一些字很久没有使用,就渐渐忘记了,正因为这样,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之窘境。我想,我应当向参赛选手学习,丰富我课外阅读量,遇到不会字要主动翻阅字典,了解生字词含义。我相信,长此以往,我认识字会越来越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0
10月18日晚,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感触颇深。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师告诉我们,汉字有万个以上,而我们平时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四千个。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所出考题基本都是笔画繁多和较为冷僻词语。“啁啾”、“锋镝”……看着一个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词语被一群初中生正确书写,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而逐渐变难考题涉及面之广让人咋舌。随着场上人数不断减少,诸如“伊犁河”、“愣葱”、“撺掇”这样地名、方言、口语词汇也出现在了考题里,着实叫人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我听到一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答案显示出来,我却发觉自己曾见过。例如“凫趋雀跃”的“凫”字,我就曾在课外书上见过几次,却总不愿查阅它的读音;像“箴言”一词,我会读但写不出来;还有前几次比赛中出现的“貔貅”、“瓮中捉鳖”等词,都是我会读但不会写的。
我想,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平时没有加深对汉字的巩固,有一些字很久没有使用,就渐渐忘记了,正因为这样,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之窘境。我想,我应当向参赛选手学习,丰富我的课外阅读量,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翻阅字典,了解生字词的含义。我相信,长此以往,我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有最高的山峰,有古老的长一江一和黄河,还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甲骨文
从甲骨文到大籇到小籇到隶书狂草,直到现在的简化字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古老的文字。
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这场比赛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当然,这场比赛也使我受益匪浅!
比赛开始了,进入冠军之夜的有15人,这些人身上都有着重重的书卷气。
第一轮淘汰一人,是被讪笑难住的。
第二轮没有人淘汰,场上14人全部进入第三轮。
第三轮可以说是选手终结者了,这一轮下了4位选手,分别被愣葱、叱拨、捍蔽难住了。
第四轮和第三轮一样,也是下了4位,男生就只有一位在孤军奋战了,连我力挺的王自然也在这轮下了他是被“识荆”这词难住的。场上还 有6人,5人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第五轮下了4人,
最后一名男生刘浥尘也下场了,他是被"斗萁"难住的。
现在是“冠亚对决”,场上火药味十足,经过奋战后,剩下的两个人,陆佳蕾与于加敏,这两人是队友,又是对手,今晚究竟鹿死谁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她们大战了五百回合(其实是五回合),最终于加敏被“佯嗔”这个词难倒了,冠军出来了,那就是--陆佳蕾。
以后我也要多认识汉字, 也非常期望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国的汉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对汉字情有独钟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认真观摩的好机会。
星期五晚上,我准时收看这个让我们提笔写字,也能增加我们对汉字的兴趣的好节目。汉字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和交流工具,它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汉字,您就是一个具有高雅品质的人。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看着那些正在努力答题的同学,我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我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仅为一些同学们的成功和博学喝彩,还为一些同学的失败而扼腕叹息。
最终,杭州外国语学院附中的一位同学取得第一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头衔。广西代表队也以非常出色的成绩闯入总决赛。虽然他们最终无缘冠亚军的决赛,但是,他们依然让我感到钦佩。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键盘代替了笔,很多人写字的能力急剧下降。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必须把中国汉字写好,用好!
我爱你,中国汉字!因为你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爱你,中国汉字!你本身就带着一股非凡的力量,带着我飞向远方,我将用您——汉字的精神来鞭策自己,鼓舞自己做一个方方正正的人。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3
汉字,首先是方块字,笔画横平竖直,分明是教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走得正,坐得直,正直而不要奸诈,坦诚而不要圆滑,对上不要卑躬屈膝,对下不要盛气凌人。
汉字有多种字体,每种字体都展示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
隶书,笔画于平滑之中,不乏力度,恰似一个体操运动员完美的展现。篆书,以弧度和曲线构建,完全一个婉约女子柔美的身姿,让人驻足欣赏。楷书,于一笔一划中透着刚毅,棱角分明,如做人,坚强勇敢而富有个性;做事,一步一步走得踏踏实实,稳稳当当。行书,书写随意而有章法,暗示我们做事不要死板,灵活而不失原则。草书,如狂风暴雨,雷霆万钧,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唐朝大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恃才傲物,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自由洒脱。
汉字的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不得不对创造出这样的文字的我们的祖先顶礼膜拜,为之折服。潜心研究,你会走近一个浩瀚无边的人文世界。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这里略举两例。
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做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由此可略见一斑。
我觉得,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然而,就是这样的文字,当今有些现象不免让人担忧。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覆盖,人们用笔书写的习惯正在慢慢地消失。久而久之,将不会写字,对汉字丰富的内涵也将无从谈起,离开电脑,将无法写出文章。这似乎是危言耸听,但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有了网络,很多东西都懒得去记去学——到网上查查就行了。长此以往,人对于文化的传承会走入低谷,公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将大大降低。笔者是一位教师,但由于多年一直教授英语,虽酷爱文字,于今年刚尝试写些文章,且依然坚持先用笔书写,再用电脑打,进而修改,然经常提笔忘字。
网页中,报纸上,经常可见:“有没有”变为“有木有”,“朋友”变为“盆友”,“同学们”变为“童鞋们”,“妹子”变成“妹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用于网络聊天时,不会出现理解的障碍,无伤大雅,尚可接受。而在网页中,报纸上也都跟风,如此使用,把优秀的汉字用得面目全非。这样下去,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如何得以继承和发展,若干年后,还有几人知道这些字的真身?这让我们的祖先情何以堪?假如我们的祖先地下有知,定会站起来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字吧!
曾几何时,看电视,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在播出,顿时热血沸腾,拍手称快:这个节目办得好!有了这个节目,让更多的年青一代积极地参加进来,也让更多人关注我们的汉字,关注我们的文化。我想我们省级、市级、县级电视台乃至每一所学校,都来办这样的活动,从而推动对汉字的正确使用,中国的汉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谢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的光明和希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4
最近,田阳县教育局举办了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和妈妈有幸能到现场观看。看了这场比赛,使我受益匪浅。
本次比赛分为两个部分:小学部分和中学部分。小学部分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中学部分则只有初中组。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均有田阳县实验小学、田州镇中心校等六个代表队,初中组有田阳县实验中学、田阳县初级中学、田阳县民族中学三个代表队,每队各有五名选手组成。比赛的规则是每个选手轮番上台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错被淘汰,答对就顺利进入下一轮比赛。
比赛开始了,先是低年级组选手们上台,三十名选手既严肃又紧张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众们以阵阵的掌声给予鼓励。前面的听写题比较容易,选手们一个个答对了,后面的出题越来越难,台下的我也被难住了。例如“露美村”这个词,我曾把“露”写成“路”,场下的许多观众也和我一样,错写这个“露”。正当我们为台上的选手担忧时,她居然写对了。台下的观众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一边看台上的比赛,一边听妈妈的解释。原来,露美村是那满镇的一个村,是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的联系点。自从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露美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家园。如今的露美村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乡村。电视上就经常播放该村的画面。“哦!妈妈,也许这位选手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吧。”我想如果要增长见识,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低年级组的比赛结束后,接着是高年级组选手上场比赛。高年级组听写的词汇大多数来自课本,选手们应答得心应手。最值得我敬佩的是,他们一个个书写端正,字迹清晰。这不禁使我想到我在学校参加初赛时,听写“拮据”和“干涸”两个词时,把部首“古”的横竖写成横撇,结果被淘汰,也就没有实现我参加本次比赛的梦想。我想我应该学习高年级组的选手写字工整的优点,并且在遇到生僻字时,多查字典,记清笔顺笔画。
高年级组的精彩比赛刚刚落幕,激烈的初中组比赛接着开始。初中组的词汇难度很大,但是选手们稳扎稳打,似乎没有一点难度。就在选手们暗暗自喜时,天空竟然不作美,雨开始一滴一滴的飘落。最后的对垒是田阳县民族中学的一位姐姐勇挑重梁,一人对抗田阳县实验中学的四位姐姐。开始她沉着应战,从一对四打到一对二,依然表现很从容。雨下得越来越大,台下的观众纷纷离场躲雨,这位姐姐的情绪似乎受到影响,急匆匆地把“闭门羹”的“羹”写成“羹”,多写了一横,所以输给了对方。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而且要学会自我检查,千万不要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5
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于到了冠军之夜的争夺了,这是节目中最激烈的一场比赛。
进入冠军之夜的选手真算得上实至名归,每个选手都是从三十二支代表队中,经过激烈比赛层层选拔上来的,每个选手都有获得冠军的可能。选手有王自然,梁钰婷,张心语,廖乙霖等等十五名选手。
其中我觉得最有可能获得冠军的是廖乙霖,因为他表面是个柔弱女孩,其实内心是个刚硬的男孩,她在以前的比赛中从未失手,在上一次的比赛中,她因接连答对十一个词语,可谓是这次冠军之战中的一匹黑马。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词语是“噘嘴”,我对老妈说:“这个词语太简单了,我们在以前就学过。”老妈对我说:“你看好了,你写的“撅嘴”是错误的,“噘嘴”的“噘”是口字旁。”“奥!原来是这样写,以后我会记住这个字的。”
过了几个词,我对妈妈说:这个“招赘”是什么意思啊?”妈妈对我说:“招赘”是古人说的,现在应该是说倒插门。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主考官李梓萌连续说了几个词语:“打烊”,“豆豉”“骅骝”,终于到了廖乙霖了,她一脸自信地走向答题台,迎接各种挑战,这次她的词语是“公廨”,我对妈妈说:“这个词好难啊!我只会写公字。”妈妈说:“对呀!这个字就是很难。”但廖乙霖却不觉得难,他只用了七秒就写上了这个字,连解说员都说,这个字太难了。
比赛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了,场上只剩下五个人了,其他的十个选手都被淘汰了,刘浥尘拿到的词语是“式微”,可惜出军不利,刘浥尘也被淘汰了。
现在场上只剩下四个人了,几个词语过后我觉得、能得冠军的廖乙霖也只得了季军。
现在真的是高手对决,场上只剩下陆佳蕾和于加敏了,他们两个龙争凤斗,最后于加敏把上次写对的“瞋”,当成了这一次的“嗔”了,所以被淘汰了。这次的全国总冠军自然是陆佳蕾的。
这次的比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精彩表现后面是大量心血的付出。我一定要好好写字,把汉字发扬光大,像哥哥姐姐一样为国争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6
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在广大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这一档节目,开始只是在科教频道播出,随着观众关注度持续攀高,改为一套周五晚8点黄金时间播出,进而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
大赛的帷幕虽然落下,但在键盘时代,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汉字情结却正在唤醒。而笔者则想到了另一面:汉语言文字的真正意义在哪里?书写固然重要,但书写的根本目的是“以字成文”,表达思想,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写”文章。于是,由字及文,思考起“现在还有多少文章是‘写’出来的”。
电脑“作文”,键盘“写字”,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无键不成文,更多的文章是“敲”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当然,习惯于用电脑写文章的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笔和键只是不同的书写工具,以键代笔是一种进步,怎么用笔就是“写”,而用键就是“打”呢?
笔者体味两者还是有所不同。以前,我一直是用笔写的,不用笔就硬是写不出“自己的东西来”,现在偶尔也用键盘写,但键盘上展现的和笔尖下流淌的东西还是不完全一样:当用笔书写的时候,笔尖和大脑有一根无形的神经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互动,甚至在瞬间碰出火花、产生灵感,这样产生的文章,不是生硬的文字组合,而是有血有肉的思想和艺术。当然,这仅是个人感受而已。
当下,“手写行为”日渐退化的同时,现实中文章的“电脑病”正蔓延开来。电脑在给我们写作提供海量信息和便捷方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有的有电脑依赖症,选题确定后,不是进入“自我创作”状态,而是“打开电脑”,输入关键词,四处搜寻,而后剪剪贴贴,一篇文章很快便“写”了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脑往往“主导了人脑”,甚或“取代了人脑”,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让渡了思考的权利”。那些成文的东西,好像是你的,实际上又不完全是你的。这也许就是信息时代有的人“几天可以写一部书,却往往写不出一篇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一些人在改变书写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思考的习惯,甚或在键盘进化、纸笔退化中消解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千古名篇出自手,如果“天下文章电脑抄”,殃及的则是中国传统写作文化的传承,而我们对此恰恰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醒。就像有些人在汉字听写现场才发现自己原来不得不“举白旗”一样,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一档《中国汉文写作比赛》,又有多少人能在现场,用笔即兴“写”出好文章呢?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7
最近在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中,有档节目很有意思,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乍一听上去很容易,字谁不会写啊,但就这简简单单的方块字难倒了众多英雄豪杰。
不过回想近几年,自从进了大学,动笔写东西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要么是写些公式或是划重点,感觉考试周那么短短几天,写的字绝对超过了前几月的字总和。有时侯上课记笔记突然又不会写的字,轮廓就在脑海里,但就是写不出来,就直接掏出手机输入法查得了,在平时也是打字居多,什么难写的字打下拼音就一目了然,字典什么的早就积上一层灰了。有人说是因为如今大量的错别字充斥在网上,浮躁和草率,造成了这点;有人说这是键盘打字留下的后遗症,过度的依赖,字已无神。但我认为是我们失去了对汉字的敬畏,不再去理解每个汉字的深层意思,而只是把其当成一个符号,一个用来沟通表达的工具。其实,汉字,在神话传说中诞生,天神授意,仓颉造字。从远古的大山里走来,山河为骨,日月为魂。从那些穿越历史长河的石头,兽骨,彩陶之上,依稀可见当年古老的祭祀,顶天的英豪,远古的传说。
汉字,站着是一首首诗,躺着是一篇篇文。诗人填词赋雅,歌以咏志;作家抒情咏志,挥斥方遒。汉字的美,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痴迷了多少红粉知己。
诗情,书韵,文美,在汉字的承载上相互辉映,升华了精神,开阔了视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字一方天地,民族的精神,文化的源根,中华血脉的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书写文明的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8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创新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难免眼花缭乱。在快得心烦意乱时,不妨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遗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记得去过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河北正定县,光塔寺就有七座,历史名人手迹、碑刻比比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元寺,里面有一个唐代的巨型石碑,碑座是一个叫“赑屃”的大兽,碑身是一个残存的断碑,碑文的内容虽不明确,但碑文的刻字让不懂书法的外行都叹为观止,字字苍劲有力、饱满,历经唐代千年,“容颜”不变。
我们有责任继承发扬中国的汉字,热爱汉字,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主动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虽然在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都要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来完成,但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多读书,多记笔记,感受笔在纸上飞驰,字在笔尖流淌的惬意!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19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个节目的规则是:主持人会给你出一个词语,并解释出意思,你写错了就会被淘汰,一共有六个队,每队有三名选手,6轮来决定胜负。
比赛开始了!只见主持人说出了许多难写的词语,我们都写不上来,而小选手们却都写了上来。令我最兴奋的是最后几场比赛,全场只剩下三个人叶霜红、刘雨辰,和安静元,而主持人说出了许多难的词语,他们都能一一写上来,尤其是杭州代表队的刘雨辰,每次写字都十分有自信、把握,可是主持人出了一个词语,安静元被难住了,他写完又改,写完又改,最后终于写完了,可是还不像,我心中也为他感到担心。正确答案出来了,他也错了,我为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全场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只剩下两个人,究竟谁会赢呢,主持人的词语一下子难住了叶霜红,最后他也被淘汰了。现在,决定胜负的那一局开始了,主持人出了攥拳头这个词语,刘雨辰写对了,获得了冠军!
以后我一定要多识字,写字,争取也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20
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听写中,考官不但要报词,还要解释词意,或是引用出处原文读句,或是适当予以造句,且有专家补充释义,更是有场外评论员进行词语解说,场内外是高手如云,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对词语进行理解。汉字的魅力让人折服,这群孩子的魅力更让人倾倒,孩子们的涉略面之广不得不让人钦佩!一边看我都会一边和小柯聊聊,总结了下还是要多看、多练,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阅读及练习才最终成就了孩子们自己的个人魅力!所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递,这次听写大会是真正实践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唤,我是看得特别激动的!
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各位推荐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可以让孩子也感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最后的决赛没开始,总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会期待的!
我对文化类的节目都很感兴趣,老师说南昌二套这个月又推出了新的节目,它就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老师让我写一篇观后感,我连声叫好,因为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我怎么能拒绝母语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个节目这么好看。它让我认识许多我没接触过的词语,还让我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瞧!我又在急匆匆地吃饭了,因为今天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总决赛。
我吃完饭,马上冲到客厅,打开电视机,调到南昌2台,还好,才刚刚开始。
这次一共有4组参赛的学校,每组都有好几个大哥哥大姐姐,他们虽然在剑拔弩张的赛场上,可是依然很冷静。这时,我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那里了。随着念题者的念题声,紧张的比赛开始了。在比赛的时候,除了念题者字正腔圆的播报,其它的人都很安静,似乎怕只要一吵闹,参赛的人就会分心,影响发挥。全场安静地连掉根针也听得见。
经过几轮的比赛,终于快分了个高低了。场上只剩两组参赛学校,一组只1个选手,另1组剩下两名选手。他们两组都非常紧张,因为如果输了就白费了这几个月的准备,所以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想奋力一搏,取得本场的冠军。
最后,因为“楞伽经”这个词两组都淘汰一人,但是南昌市第二中学还剩一名选手,所以,最终赢家是南昌市第二中学的选手们。听到了自己学校的名字,其它南昌市第二中学的代表全部从后场上去拥抱那位场上仅有的选手,此刻,他们是多么光荣;此刻,他们是多么激动;此刻,他们是多么开心!
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想要记住一个词语怎么写,就必须要懂得它的意思才行,这样就更容易记了。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发奋读书,争取也能像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能代表自己的学校去参加比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21
无意中看到中央频道有个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与多数其他选秀节目不同 ,颇有新意。参赛选手都是由各个中学派出来的初中生。他们的表现真的让我很吃惊,很多生僻的字有的我都没有听说过,他们竟然能够写出来,令人敬佩。
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不是电脑就是手机,简单打几个字母整个词语都不用自己思考就出来了。取代以前的手写。甚至很多的中小学生也开始习惯于用手机电脑代替手写,有的还用电脑完成作业,对于中国的汉字甚至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来说,这是个令人担忧的状况。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些文化宝藏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比如书法,绘画等等都需要我们把这些文化发扬光大需要我们保护我们的文化资产。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有益的节目来让我们参与其中,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德财富!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2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关注了,这两个多月来,我每个星期都要看,今天是总决赛,有十五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参加这个总决赛,而这十五位中,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一定非常精彩。
第一个出场的是安徽队的沈沁源,我一开始就非常佩服她,从一个替补队员到总决赛,这中间要付出多少艰辛啊!她的词是“撅嘴”,她想都没想就写出来了,看来,她是非常有把握了,她点“确定”时,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儿了,当那三盏判定是否可以留下的灯亮起来时,我才放下心来。
第一轮比完后,淘汰了一个叫作钟天逸的学生,败于“讪笑”一词。
可惜呀,我最看好的沈沁源在第三轮上被淘汰了。
我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问,我说了这么多,到底在说什么呀?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远近皆知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规则是写对的三盏灯亮了,就可以留下,错了的,三盏灯不亮并淘汰。也有特殊情况一盏不亮两盏亮,就能留下,两盏不亮一盏亮的情况下,就会被淘汰。
主考官都是播音员,因为播音员的普通话都非常标准,标准的普通话是最好的。
裁判呢都是很厉害的,有三个,其中,就有两位是编字典的。
中国的汉字真是千变万化,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23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是广东队罗弋洋,他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24
记得是在1996 年,一位研究生对我讲,求职应聘最看重的三种能力是:英语、计算机、开车。他说,不掌握英语就相当于不会说话,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相当于不会写字,不会开车相当于不会走路。当时感觉这种认识比较超前。现在想想,这三条标准中的第二条有待商榷。
这段时间,每逢周日,我都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颇有收获,并因此对“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当于不会写字”的说法有了新的认识。
听写大会中主持人念的那些词汇,大约有20% 我不能正确书写。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理解正确,读词正确,书写不正确;例如:觊觎,貔貅,诡谲,旖旎。
第二种:理解正确,读词和书写不正确;例如齑粉、蟊贼、乜斜、翁同龢。
第三种:理解、读词和书写都不正确(就是根本不认识);例如荦荦大端、剀切、飨宴、彘肩斗酒。
我大约是从1995 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自我感觉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还算比较熟练。但是在收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会写字,起码不会写所有的汉字。看起来,“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相当于不会写字”的说法有失片面。这是因为,掌握了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并不必然相当于会写字。
这几年来,在我阅读、评审的论文中,错别字越来越多,错得也越来越离谱。我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论文作者比较粗心,另一个是作者不会正确的使用汉字。在这种环境中,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就显得尤其有意义。因为这档节目能够促进和帮助观众对汉语文字的理解和书写,能够推动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11-06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11-04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11-07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03-31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03-30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03-06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15篇)11-2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6篇11-23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精选15篇12-0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