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乱世佳人》观后感

时间:2022-11-30 14:29: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乱世佳人》观后感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乱世佳人》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乱世佳人》观后感5篇

《乱世佳人》观后感1

  思嘉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的没有一点褐色,配上乌黑的睫毛和翘起的眼角,镶嵌在她木兰花般白皙的肌肤上,长得较为漂亮,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女子能够吸引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表相而已。她是优秀的,非常的出色,无论是在商业还是在与人往来上:一个浑身都发着光的女孩子,这就是她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她不够美的艳绝天下,但却自信非凡,骨子里是狂风的肆意和烈日的嚣张;她的柔顺是一张温柔的假面,她的骄傲可以把一切男子踩在脚下;她总以为感情可以尝试却不能当真,她喜欢用自己的强势吸引并征服那些被她的光芒耀花了眼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扮演出自己最不屑的娇柔怯弱,但她不知道在最了解她的人看来,眼睛最深处闪烁着心机计算的她有多么直率坦白——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桀骜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惊心动魄的美丽。这就是我通读全书,对思嘉的第一印象。

  如果不是如此认为,我也不会就这样疯狂喜爱上她、记住她。没有人比我知道她的温柔体贴只是一个表相,她的身上从来没有一根真正伏软的骨头!她可以为奴为婢,但她看人的眼睛永远是锐利得像刀像火!铿锵玫瑰,越挫越勇!

  1864年,亚特兰大市被北军包围,郝思嘉在商人白瑞德的帮助下,带着刚生了孩子的媚兰逃回了老家塔拉,可是塔拉遭到北军洗劫,田园荒芜,母亲去世,父亲精神失常,两个妹妹又是病秧子,一切都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然而,对于我来说,郝思嘉对此烂摊子的所作所为,这正是全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每次翻阅到此都会涌起不可言喻的心悸!她以一副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雷厉风行的行事,无论思嘉是对待闯入劫后余生的庄园搜刮掠夺的不速之客,而被迫捍卫塔拉,而将梁上君子一枪击毙的颤抖无畏,还是在再次被北军洗劫抢掠灵机一动将值钱物品藏在婴儿尿布里而躲过搜查的被逼出来的急智,尤其是勇敢的思嘉为筹到三百美元的地产税款去亚特兰大借钱,穿着用她母亲的碧绿色天鹅绒窗帘改做的裙子和公鸡尾毛做的衣帽,动身去征服世界,简直让我落下泪来!一个两手空空,家业凋敝的人又是在战乱年代,物价飞涨,借钱又是多么的不易!

  我不是特别喜欢男一号主角白瑞德,虽然很多读者都很喜欢这种坏坏的腔调的帅哥俊男,当然他确实是很有魅力,尤其是对思嘉专一,深情让人唏嘘不已,但仍比不上我的最爱,思嘉。

  “用尽手段向上爬的不顾一切的勇气,最难得的是决定了的道路就一直走到底的坚定不移——”

  虽然有的时候会表现出非常幼稚的自负和目空一切,但是在那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会了让自己最好状态地生活下来的女子,却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或者应该说是最好的一个。她是天生比任何人都更能在第一时间权衡出利益分配的那种人,更重要的是她懂得根据这一利益权衡作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这样的女子,如何不叫人惊叹崇拜!

  人性问题,在春秋已经提出来了。到了战国时代,这已经成为诸子百家讨论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孔子追求性相近,孟子推崇性善论,荀子宣扬性恶论,我却觉得告子的话有一点道理,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说。他认为,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在告子看来,人的仁义道德诸种品质是后天形成的,这犹如把木料加工成一定的器具一样,根本没有天生的工具。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人的自然本性乃是追求感官快乐和生活幸福,逃避痛苦和灾难,因为人的七情六欲和趋乐避苦的本性是自然而然造就的,是一切生命存在物的基本天性。也就是说,人的自然本性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身,那么人的本性也必然是追求自我保存,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我喜欢思嘉甚于女二号主角媚兰,即使很多人与我相反,崇拜追捧非常完美的好人:媚兰,我也坚定我心,矢志不移!媚兰被塑造为一个美好的集大成者,圣母般的伟大形象,耶稣似的忍耐顺从,她不是人,是神!推向神坛,被神化就会隔离生活气息,远离真实!

  我讨厌战火围城时媚兰生娩时胆小懦弱,无一点自己的主心骨,以致使拖累思佳,被困于烽火硝烟中;我讨厌塔拉被洗劫后,寄居的媚兰默许卫希利不做改变现状的作为,只知道压榨求助思嘉,成为思嘉走投无路,被迫进城借钱的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我最讨厌的是媚兰病危时要将懦弱无能的丈夫卫希利让给思嘉,祝其结婚,简直让我忍无可忍!媚兰到底爱不爱她的丈夫?她对她的丈夫有亲人朋友之情但唯独不是爱情吧!简直“好”到令人发指!她纵容自己丈夫和别的女人有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其宽宏大量般的软弱容忍让人叹为观止!我想问,这种圣母现实中有吗?喜欢媚兰的人仅仅是在追求虚假的迷幻形象罢了!当然也可能是极少部分男性读者想追求齐人之福的心理寄托而已。更何况媚兰的胆小无能,不能自立的,依赖别人,根本不能适应乱世中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在写作上也给了我一个教训,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脱离生活就,一味地极端的被神化的好人往往丢失其魅力所在,无法获得读者心灵共鸣的书自然会在时间人心的检阅下湮没……

  思嘉身上有真正的人性所在,这种生活的真实本来就是一种美,它引起我们读者因略微相似的共同遭遇而共鸣。

  白瑞德向思嘉求婚时,思嘉因回忆引发痛苦,喃喃道:“我不应该……如果……”白瑞德是这样安慰的:“思嘉,你为什么要自找烦恼呢?如果过去的事能再来一遍,你还是得撒谎,他也还得和你结婚,你要碰上危险,他也非得替你报仇。”

  每个人总有不堪回首,痛不欲生的痛苦记忆,触及那段过去的滋味苦涩,反胃,如同洗的褪了色的外套,扔在散发恶臭的坑脏泥淖里!想忘也忘不掉,但事情已发生,并且当时遭受苦难厄运又无力阻止,那种无力感,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觉得自己是错误的根源,甚至绝望到轻生,觉得世间无所依恋,这种不甘,愤恨,负面情绪成为一种执念,甚至寄希望于如果重生,如果重来一遍,事情绝不会那么耻辱,但是,如果能再重来一遍,在那种恶劣环境,差劲条件下,大多只不过是重演罢了!有过灵魂被摧残痛苦经历的人,祈祷着过去的湮没,但是……过去却会永远徘徊不散!倒不如记住教训,何苦任由痛苦记忆把自己逼疯呢!这不是忘记,忘记的话,只是给人以虚假的安宁罢了!舍弃记忆的话,自己就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了。

  记住教训,展望未来,即使再不堪也要有温暖美好自由的希望!永远怀着美好的希望!你最伟大的不知名的作品,在你面前等着你完成,与君共勉!

《乱世佳人》观后感2

  以前看电视剧总是当做消遣,或者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演员。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看电视剧的初衷。或许是因为这些初衷已经逐渐演变为习惯,所以消遣之余,人们很少会思考这些电视剧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启示和感受。

  我看《乱世佳人》的初衷同样是大众化。只是因为唐嫣罗晋的参演。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众化的人。不知现在的我是不是很矛盾。因为说实话换些演员,换个剧名,我也许就会错过这个好剧了。

  剧情我不想详细介绍,只说一句:一个女人在乱世中的成长。

  首先我想谈谈莲心与重阳和贺天之间的感情。

  毋庸置疑,连心爱的人是重阳。这点贺天在剧中已经亲口承认。莲心与重阳逃离奉天,到上海寻求新的生活。期间他们可以说历经生死的考验。重阳在莲心最为困苦艰辛的那段岁月陪她走过,给她鼓励与支持。在她学做旗袍的三年内,不论炎热寒冷,刮风下雨,在莲心的窗台上放了三年的糖粥,以及莲心每次带回的猪油饭,都是二人深情的见证。三年以来的相濡以沫又怎么不会让那段感情日益深刻。他们早已融入了对方的生命,早已密不可分。这样的感情不会被外物的浮华所撼动。我相信,当重阳高喊着“老子要赚钱,老子要带莲心去南洋”的时候,大家一定都会为之动容的。

  再看贺天,贺天的出现对二人的感情是一个危机。贺天可以说真的找不到任何缺点。典型的高富帅,而且毫无富家子弟的纨绔之气,正直,善良,专情。他对莲心的爱也是一步步深入的。码头的惊鸿一瞥只是单纯的因为莲心的美丽。后来的再见,他发现莲心不仅美丽,并且聪慧而神秘,这一切都对贺天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然后贺天展开了强烈的求爱攻势,送花,拍照,登报采访。可是他爱错了人,莲心和其他女子不同。换做其他平常女子,估计早就抵制不住诱惑,以身相许了。贺天的条件太好,就是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开始莲心其实对他是有点防备的,可是他不明白,甚至与重阳大打出手,嘴里说着“希望让莲心的生活不再那么沉重,轻松一点”。与其说他自以为可以给莲心好的生活,不如说他不明白重阳对莲心来说不仅仅是恋人那么简单,更不明白他所谓的好生活根本无法撼动那同生死共患难后的至情至爱。莲心也很明确告诉过贺天虽然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但她确信重阳对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无人可以取代他在自己心中位置。贺天最后也说了,莲心从来没有属于过他。

  那里莲心对贺天是什么感情?

  我只能说,是一种依恋,或者说介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那种感情,但绝对不是爱情。在莲心以为重阳死了的时候,两次自杀,一次被贺天救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是贺天给了自己鼓励,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她明白了自己要坚强的活下去才对得起重阳,对的起更多爱她的人,这时她会选择已经完全知道了她的过去还为她一直守护的贺天,这也是她会答应贺天求婚的原因。所以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感激,而不是感情。婚礼被人破坏后,莲心得知重阳没死的消息,之后,她变得更坚强,为了重阳,她和那邪恶势力抗争,那时她明白重阳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是为了对方而活的,所以,她之后也拒绝了贺天。

  贺天按理来说应该会争取,可是那时他也被莲心和重阳感动。他赶在莲心之前见到了重阳,看到重阳被注入五种病菌,为了见莲心,去履行那个承诺而顽强地活了下来,那时他明白如果他再介入的话,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后来,他对重阳说:“莲心仅仅当我是知己,她真正爱的人是你,重阳。”

  随着剧情的深入,爱情早已不是这部剧的重点。当看到国人被日本人的病菌所折磨,三人都投身到抗日的洪流。重阳加入了青风堂,贺天继续做自己的侦查工作,莲心则努力地研究新药来抵御那些病菌。在这期间,莲心得知自己公司的董事长是自己的母亲。可没几天,母亲就被日本人谋害。随之,贺天,也被日本人注入病菌。为了扫除日本实验基地在上海的余孽,重阳,贺天,马昆都付出了生命。

  面对亲人,友人,爱人的相继离去,莲心告诉自己,无论多么痛彻心扉,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她记着这些对她至关重要的人的付出,她要走完他们未走完的路。到这里,赞扬他们为了大国舍小爱已然成为这部剧的精华所在。

  我想,很多人都会遗憾,重阳最终还是与莲心阴阳两隔。我也一样,内心也暗自难过了很久。可是现在我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这部戏的背景是和平的现代,这是典型的虐恋,会让人吐槽。但在那个生灵涂炭,战火纷飞的乱世,相较于民族危亡,个人的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莲心重阳是那样善良爱国的人,当然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又怎样?而且就算重阳在那次任务中没有牺牲,我想他也会毅然走向抗日的战场,不会只顾个人的小爱,和莲心厮守。我钦佩他,赞扬他。由此我想说,把这部戏当做简单的爱情剧来看会玷污了这部剧,那些嫌结局不好的观众,总是纠结于为什么重阳会死的观众,你们的认知是否要上一个台阶?

  最后,我们看看标题——乱世佳人。重点应该在“佳人”两个字上。我在上面说了,这是一个女人成长的故事。主线应该在莲心身上,她身边的人,事一起构建出“乱世”这个大背景。最后男人不是离去就是上了战场,锦荣公司就只剩下了女人。当日本人轰炸上海,莲心一番讲话触动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女人都选择了留下。其实“佳人”含义在此已经上升,不也包括这些人吗?莲心的母亲,莲心手下的人,她们都在那个乱世书写着传奇。

  最后纠正上面的一个错误,贺天其实没有死。八年抗战结束后,他回到了上海,在一座桥上找到了莲心。

  “八年抗战,八年风雨,八年沧桑,莲心,我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看到这个场景,我没有想他们今后是否会在一起,就算是重阳没死,我也不会。因为这早已不是重点。

《乱世佳人》观后感3

  《乱世佳人》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刚买电脑时,给自己找了个学英语的借口买了张碟回来看。其实学英语也不是真正的借口,细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算是附庸风雅吧,因为各种书报杂志上都说此片比较经典,值得一看。当时就想,要是日后有人向自己提起这部片子,而我却说没看过,岂不是很丢人吗?于是就买来看了。片子是中英文发音都有的,有人总说喜爱看英文原版的,窃以为这些人也是在附庸风雅。看过《聪明的一休》的同学们有几个会对片子的配音不满意的?当时没谈过恋爱,忍着将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了,若说感想,实在是没多少。

  最近一次看是见到同学在看,自己也凑过去看的。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的想法,这次我给同学做起了讲解员,有点小得意。但是因为随着阅历和对人生感悟的加深,和第一次看的时候不同,片子所要表达的东西一个个蹦进了自己的大脑里,让人开心不起来。

  片子的主角无疑是斯嘉丽,和她比起来白瑞德的戏份其实不算多。斯嘉丽无疑是迷人的,但是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嫉妒、不屑、鄙视她的人比比皆是,甚至于连她的亲妹妹最后都与她反目成仇。

  斯嘉丽无疑又是美丽的,要不然凭什么阅人无数的白瑞德会对她一见倾心呢?我们不能刻意忽视色相在一见钟情中所起的作用。但她也是任性和不成熟的,得知艾斯利和表妹米兰妮订婚后,她居然将自己许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成为了名义上的夫妻。婚礼还没举行,那人就战死沙场了。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爱着艾斯利的,她也坚决认为艾斯利是爱着自己的,从后来的结局可以看出,或许这也是她爱艾斯利的原因。

  整部片子其实就是一部悲剧,片中的主人公没有一个有好结局的。斯嘉丽活在自己的一厢情愿中,结果既丢了自己一直爱的人,又丢了一直爱自己的人。她的悲剧在于她如同一个强大的漩涡,她要吞没其他人,要强迫所爱的人进入她以自我为中心的剧本。不幸的是,没有人真的愿意永远屈尊俯就。因为,每个人都是主角;白瑞德更惨,他从没得到过爱,付出了所有的感情,却一直被背叛,唯一的精神寄托女儿也死了。作为一个男人,他承受了许多人无法承受的东西。他明知道斯嘉丽在感情上是不忠于自己的,但是他还是愿意接受她的种种要求而和她在一起,只要她不表现出来就行了。但是就连这点斯嘉丽也做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斯嘉丽确实是自私和任性的。她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真情,恣意挥霍着白瑞德对她的好。作为妻子,她除了给白瑞德生了个女儿(其实也是不情愿的),其余所做的就是不断地伤害他。所以在女儿死后,了无牵挂的白瑞德必然会放弃她。因为她早已经不再是他所爱的那个人了。白瑞德真正爱的是初次见面时晚会上的那个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贫穷的,无忧无虑的少女,就像他们的女儿那样。而不是如今这个自私、势利,为了钱连亲情和廉耻都可以不要的女人。之所以婚后还和她在一起,完全是看在女儿的情分上。因为生完女儿后,白瑞德发现她居然还在偷看艾斯利的照片,这叫他怎么能受得了?男人可以不管你以前做过什么,但是既然已经结了婚,还有了孩子,你就该担负起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斯嘉丽既不是一个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母亲。伤心绝望的白瑞德并没有拆穿她,而她却还以为白瑞德不知道,依然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真是可悲可叹!

  知道别人对自己好,但是却只是一味地享受而不知道感恩和付出的人,最终也必将失去别人的爱。因为推己及彼,谁都希望对方能为自己付出。付出而一直无回报,甚至得到的是对方的更加放纵和肆无忌惮,相信是谁都会疲倦的。

  经历了贫穷的斯嘉丽在橡树下发誓,要不择一切手段让自己不再挨饿受冻,她确实也这么做了。为了300块钱。她去欺骗白瑞德,说自己一直很喜欢他,而事实是一直以来她都很讨厌他。精明的白瑞德很快识破了她的谎言,一个大子也不愿借给她。而后,还是为了那300块钱,她欺骗妹妹的爱人与自己结婚。因为他有钱,可以帮她度过难关。知道真相后的妹妹对她极度憎恨,丈夫也发觉自己受骗。在丈夫死后,面对白瑞德的追求,她又提出了一大堆这样那样的要求。其实那时的她已经拥有了一家木材厂,已经比较富有了,可是她还是想得到更多的钱和享受。都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还整天想着吃,那这人其实已经和动物没什么分别了,活着就是为了吃。她不知道这个世上最好的东西其实都是免费的,就像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需要一颗所谓恒久远的钻戒来证明一样。恒久远的钻戒很有可能某天就成为对你们当年的信誓旦旦的讽刺。

  她也是个只活在当下,不考虑长远的人。影片一开始是双胞胎兄弟围着她团团转,给她献殷勤的场景。当然她那时不会知道,真正爱自己的人是耻于做出这样的行为的,他不会与谁去比,与谁去拼,那样只是在不断地告诉他自己你不够爱他,没有一下子就选中他。而他享受不到那种专属与独一无二的感觉。所以白瑞德只会在她落单的时候才会去追求她。幼稚的女人会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从她的又得意又有点傲慢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一点。

  当双胞胎兄弟向她提起战争时,她开始不耐烦了,觉得那还是很遥远的事,她现在要忙的是享受生活。她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战争的到来使她猝不及防,晕头转向。母亲去世,父亲去世,家仆散尽,陶园被毁。为了生活,她不得不放下小姐的架子,开始干起农活。她总喜欢将问题搁置,而不愿意去面对,就像鸵鸟一样。总以为明天就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即使是在白瑞德最终离她而去时,她想的居然还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白瑞德会再回来。她不去想白瑞德对她已经绝望,也不想着当时将他挽留住,而是寄希望于所谓的新的开始的明天。明天真的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吗?今天的问题不解决,何来新的明天?

  斯嘉丽、白瑞德、艾斯利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斯嘉丽过于自我,感情上也是这样,甚至在艾斯利已经有了孩子后居然还提出要与他一起私奔;白瑞德前半生可能比较浪荡,但遇到斯嘉丽后,对她确实是一心一意;艾斯利是个懦弱,在感情上摇摆不定的人,在斯嘉丽与妻子之间一直纠结。好在在妻子临死时,终于发现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妻子。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而自私任性,时而用情专一,时而又摇摆不定。这很大程度上由我们自己的品格决定,其次是看遇到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当然,也有人一直以来扮演着同一个角色。希望这个角色是白瑞德,而不是艾斯利,更不要是斯嘉丽。白瑞德式的人终会获得幸福,因为他懂得去爱和付出,世上女人也不都是斯嘉丽式的。而斯嘉丽式的人物在感情上则不会幸福得起来,因为她不懂得珍惜,留不住爱自己的人。

  篇四:《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4

  看过《乱世佳人》后,心久久不能平静,内心情感的潮水仍在尽情地冲击着理智的堤岸,沉思良久,经过对女主人公思佳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爱的执著追求的思索,我既为其钦佩,可同时又为其深深地感到悲哀,也许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载体,在追求着爱情的同时又失去了人生中这最最宝贵的至爱情感。

  作为思佳丽:

  一、一个出身高贵的小姐,迷人的外表和特有的气质曾倾倒了无数的痴情男子,使他们为其或歌或悲,但她却独独迷恋上了卫希礼,一个并不是最出色的男子,爱情的魔力令其如痴如醉,但是卫希礼所爱的却是美兰而非自己,面对着即将结婚的卫希礼,她能够抛弃少女的羞涩心理,将内心的爱慕之情大胆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多大的信心和勇气啊!但是思佳丽偏偏做到了。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爱一个人并不是追不到,而是没勇气表达出来,当然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后是否能够获得爱情,这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爱情是两厢情愿,任何单独的相思和强迫都是无济于事的。爱情并不是形体上的结合,而是灵魂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沟通,琴瑟和谐,只有这样,爱情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优美动听、震撼人心的,在此思佳丽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我所深深敬佩的。

  第二,当思佳丽的新婚丈夫查礼死后,她能够抛弃世俗观念而不顾,顶住压力去参加舞会,这又是体现其勇气的第二点表现。本来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大厦就是相当脆弱的,丈夫的忽然战死使其轰然倒塌,一切都灰飞烟灭,只留下名义上的片片残骸和联系,与其虚伪地放声大哭,倒不如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将其真实的情感赤裸裸的流露出来,尽管她的这种做法人们在情理上难以接受,但是在虚伪和真实之间我宁愿看到真实。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有她这样的勇气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少一些披着美丽外衣的人们,那么处处防范、渐渐冷漠的人际关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而越来越流行的所谓隔膜也便会冰释瓦解,人们将会更容易地相处,所以我钦佩她的这种冒着将会遭到世人唾骂、名声扫地的危险而展现真实自我的勇气。

  第三,我欣赏她的那种在困境中百折不挠、愈挫愈坚的.顽强意志和对诺言的严格遵守。

  在战争前,思佳丽可以不必为自己的吃穿住行担忧,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与劳动基本上脱离了关系,然而当战争爆发后,面对着昨日的财富转瞬间化为虚有和那片烧焦的黑土地,她咬紧牙关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整个家庭生活和重建陶乐的重负,其毅力、其信心、其勇气,又岂是一个柔弱女子所承担得了的。生活的强者不是压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压倒,在随时出现的天灾人祸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战争的熔炉里,在社会的动荡中,她完成了一次由柔弱到刚强的全新蜕变。

  经过重重困难和远途跋涉,当重返故里时,面对着眼前荒芜的田地一片狼籍,昔日美好的陶乐和相关的记忆怎不令其潸然泪下?当看到饥饿难挨的她好不容易在地里找到一个箩卜而爬在黑色的泥土中放声大哭这个镜头时,我们又怎会不为之动容和赞叹?特别是她举手发誓要重建昔日陶乐和再也不挨饿时的那份不屈不挠,浑然大气,更令我看到了一个非凡女子钢铁般的意志和韧性。而今天的一部分人当稍微受到一些挫折和磨难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看到这时是否为此汗颜而自叹不如呢?

  如果说感动我的是她的那份坚强和勇气,那么夹杂在其间的也有她对诺言的严格遵守,这也是她身上的一处闪光点。只因答应了卫希礼让照顾美兰的诺言,于是在即将被攻陷的亚特兰大城市,她冒着被捕的危险毅然留了下来,照顾将要生产的美兰,后来并带她们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除了房屋而一无所有的陶乐,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怎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到的,面对着自己的情敌、卫希礼的妻子美兰,思佳丽可以有足够的理由对美兰母子置之不理,让其自生自灭甚至毁了她们,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包容了一切并给予悉心照顾,与其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姊妹情,这是我所钦佩的另一点,其闪烁着人类善良本性的光芒是不容我们抹杀的。不管她对待别人如何,就从美兰这一点上思佳丽善良的一面就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对于她优点的肯定并不代表对她缺点的熟视无睹和掩盖,思佳丽同样是人,而既然是人,那么她便有着人类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她的那种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把别人的感情当儿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态度和做法是我强烈反对并坚决屏弃的。我欣赏她的精神,但不欣赏她的手段,毕竟爱是一种奉献而不是索取,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她把别人的青春当赌注,毫不顾惜地挥耗在自己的舞裙下,这又表现了她的自私。

  而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种精神、一种百折无悔的选择,所以玩弄感情的人最终必将被感情所玩弄。结果女儿的去世在其深深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其痛苦是撕心裂肺的,可是她却又因仍爱着卫希礼而使深深爱着自己并屡次给予自己帮助的丈夫白瑞德因误会离开了自己。此时她才真正地感觉到她是多么地爱自己的丈夫,只是一直生活在自设的爱情梦幻中没有发现罢了,可是为时已晚,一场梦醒来后已是曲终人散,在清风明月夜,在陶乐这片历经沧桑的黑土地上只留下其孤寂的灵魂默默地伴随着空荡荡的房屋。可悲!可叹!

  是的,她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可又是精神上的失败者;她得到了许多,同时又失去了许多。

  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在陶乐那片浑厚的土地上是否会重新走来那熟悉的身影?思佳丽期待着、追求着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让思绪任意驰骋的空间。

  随感二:有时有些人为了报复别人往往想以自己的痛苦来引起别人心灵上的惩罚,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有时它不但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带来报复后的快感,反而会使自己在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思佳丽情感上的痛苦挣扎则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报复卫希礼她嫁给了毫不喜欢的查理,从而为其可悲的结局埋下了必然的因素,真是爱之深、恨之切!

《乱世佳人》观后感5

  人对命运的敬畏,是在对自我、对人生、对感情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之后。

  乱世,是外在的命运。而性格,是内在的命运。

  性格是天生的,但观念和习惯的构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并且通常来说,长子和长女受父母的影响相对其他子女会更深些。

  故事的开头,一副淑女打扮的斯嘉丽听一对双胞胎男青年偶然提起,她所爱的艾希礼就要和另一个女孩梅兰妮订婚了。她又惊诧又痛苦,觉得心都要裂开了,很快就动身去找艾希礼,她不能就这么算了,她要挽回这一切。

  斯嘉丽是家中的长女。所谓淑女,对她来说,只是外在的装饰。她的个性太强,因而生活对她来说,就是不能逆来顺受,所以她要抗争,要抢夺,总想要回她觉得她应当得到的幸福。只是,她不明白,也许一开始她就迷失了方向,也许她一向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表面的存在。人生不是仅有感情,但感情的错误难道不会带来整个人生的错误吗?

  母亲对斯嘉丽进行的淑女式的教育虽然没有在少女时代的她身上成为完美的现实——她的个性更像她的父亲,却在她内心深处造成了一种由于自我不能真正成为母亲的骄傲而导致的心理暗影,她对有优雅举止谈吐的艾希礼的爱慕也许也与这一点有关。

  年轻的斯嘉丽没有意识到,就她的个性而言,母亲的正面影响是要在她的外貌不再具有对男人致命的吸引力以后。而在她刚走出少女时代去承担社会主角时,就她的个性而言,她暂时疏远母亲的教育影响,向她的父亲学习,这一点并没有错。

  艾希礼是家中的长子。对于他来说,梅兰妮和斯嘉丽是他从小就相识的最亲密的女孩。梅兰妮的温柔贤淑是他喜欢的,斯嘉丽的活泼美丽也是他喜欢的,梅兰妮喜欢静静地听他朗诵,斯嘉丽喜欢他教她骑马,她们都崇拜他,这对于从小就因表现优秀而遭受其他男孩嫉妒的他来说,她们是他少年时代常有的精神上的疑惑的最好安慰。

  在父母帮艾希礼选择了梅兰妮时,他并没有立刻回应。他有点失落,虽然上帝明白他宁愿牺牲自我也不愿因为选择这一个而伤了另一个的心,可是在他并没有完全消失的少年的活力里也许还是斯嘉丽比梅兰妮更让他心动一点吧。他也有点顾虑,由家庭的严格教养而得来的习惯,指出他的感情应当服务于他的整个人生,而他的整个人生应当贴合父母的期望——成为南方的上流人物,理智告诉他在这方面梅兰妮比斯嘉丽对他更适宜。此刻,他的活力,他的理智,面临着二选一的考验,他该怎样办呢?在父母的面前,他最终决定以一种平静地态度来理解这一切。父母离去后,他心里充满惘然,无论如何,他明白他多少还有点率性的少年时代就要结束了,从此他要用一个成年绅士的标准来生活了。

  在家人为艾希礼筹备订婚仪式时,他明白他本来应当找个时光去见斯嘉丽,告诉她这件事,跟她解释,请求她的原谅。可是他应当怎样说服斯嘉丽理解这一切呢?斯嘉丽可能像他这么冷静吗?而他能保证在斯嘉丽的眼泪下他还能这么冷静吗?他能对斯嘉丽撒谎说他不爱她吗?并且斯嘉丽总会用她自我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那时他又该怎样办,也许真的要私奔了呢,那不就毁了这场订婚仪式,也毁了他们三个人的将来吗?最终他仅有安慰自我,总有人会告诉斯嘉丽这件事的,而只要他从此与斯嘉丽坚持距离,她会慢慢忘记他的。

  但艾希礼对斯嘉丽的估计还是太低了。斯嘉丽并没有因为缺少他的配合而轻易放下对他的追求,大吵一场还是难免,对她来说,即使私奔的机会最终没有了,但刺激一下他的机会还是有的,查尔斯——梅兰妮的弟弟,成了她的救星。即使,瑞德也出现了,并且还听到了她和艾希礼的争吵,但这时的瑞德,在她看来只是一个可恶的偷听别人墙角的坏痞子,而她想也没想过几年后会与瑞德结婚的。

  也许对艾希礼来说,他命中注定要夹在两个女人当中左右为难吧。但至少,婚后的蜜月成了他一生中最幸福欢乐的时光,他发现了梅兰妮是他极好的妻子,使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虽然,他见到斯嘉丽时她总表现得有点哀怨,但一切的不愉快总会过去的,不是吗?只是,战争的乌云越来越浓厚了。

  艾希礼是个天生的南方绅士,他对坚持秩序的兴趣远大于对改变世界的兴趣,如果没有战争,他能够成为南方上层社会的名流典范。但战争无可避免地到来,使他也仅有走上战场,虽然他心里是那么地厌恶战争,为双手沾满鲜血而噩梦连连,并且,和瑞德一样,他对南方的战争前景也并不看好。

  战后,艾希礼身心疲惫地从战俘营里被释放回来。然而,南方的战争结束了,他的战争却还在延续。乱世和穷困,粉碎了他的矜持,使他在不得不应对战场的残酷之后,还要不得不应对生活的残酷,他的痛苦,他的失落,越来越深了。

  艾希礼并非不想努力去改变自我、改变命运。从战场上回来一段时光后,他也曾想去纽约闯荡一番事业,但应对两个女人的哀求,感情战胜了雄心,最终使他留了下来,失去了也许是最终一次改变自我命运的机会。

  两个女人在现实事务方面的包办,使艾希礼之后一向无所作为,使他越到之后越倾向于精神上的幻想。但梅兰妮了解了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的脆弱还是爱他,而斯嘉丽以为他依然还是受难的王子而在爱他,所以,实际上越到之后梅兰妮对于他的人生意义越大些。

  但最终,艾希礼生活的平衡,随着梅兰妮的去世,再一次被打破了,他唯有痛苦地追问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捉弄他?

  艾希礼人生的杯具,在他当初轻易答应父母为他选择的婚姻对象时就已埋下了伏笔。人生的有些难题是不能绕开的,必须应对,绕开了,就失去了自我。假如他当初有勇气在回答父母之前,先与斯嘉丽和梅兰妮坦诚相见,再做出自我的人生选择,也许情景会好些。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当时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自以为是在他的心灵上悄悄划了一道伤痕,伤痕虽然不深,却会一向难以愈合,他本身的主动应对人生挑战的勇气将所以一点点流失,最终,使他趋于平庸。

【《乱世佳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乱世佳人》的观后感11-09

《乱世佳人》观后感11-09

《乱世佳人》的观后感03-31

《乱世佳人》观后感10-10

乱世佳人观后感11-07

《乱世佳人》观后感03-11

观后感:乱世佳人观后感03-31

乱世佳人观后感英文03-30

乱世佳人电影的观后感03-30

乱世佳人观后感参考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