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夺冠》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夺冠》的观后感1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当下的中国已无需用金牌去证明自己的强大,但当下的我们更需要去理解品味《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
它早已不拘泥于体育界,甚至可以投射到整个社会领域。它是无私奉献、胜不骄败不馁、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精神。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荣誉的一种责任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夺冠》的观后感2
在10月1日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看了一部振奋人心的电影——《夺冠》。
这部电影描绘了中国女排拼搏奋斗之路,讲述了一代又代女排队员从5连冠到低谷再到重返巅峰夺取冠军得心路历程。中国女排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技术令人敬佩。
她们精湛的排球技术体现在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身上。她带领中国队打败了一直很强大的巴西。她能准确的判断对方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并找出弱点进行攻击。她巧妙用人,用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场的新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她不仅技术高明,还很热爱排球。因为,她只有热爱排球,熟悉技巧才能准确无误的发现对方的弱点,巧妙用人。
中国女排不仅有实力,还有良好的精神。
她们肯吃苦耐劳,在原来要什么没什么的情况下,没有喊过一声苦,她们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在对抗日本女排的时候多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应了她们“训练基地”的墙上的一句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她们还有团队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原先人很少的情况下,为了能让队友休息,有些人负伤,还咬紧牙关,继续在比赛场上奔跑,跳跃,坚持到比赛结束。
中国女排有不畏强手的精神,当时中国女排在小组塞上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进入淘汰赛。当她们得知对手是强大的巴西时,她们并不气馁,更加顽强的练习,为对抗巴西做充足的准备。在当时,我们中国女排和巴西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按理来说是不可能赢过巴西的。在来到赛场时,她们不因为对手是强大的巴西而畏惧,她们越战越勇,打败了巴西,创下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马上就要召开三条运动会了,我希望我们班的女生大绳队能像中国女排一样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不畏强手。预祝女生大绳队能在三跳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成为本届三跳运动会的冠军。
《夺冠》的观后感3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夺冠》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像中国女排一样,历经坎坷磨难,又是定档又是改名再定档再提档。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讲述了郎平初期而不平凡的一生。
1981年,全国共有电视485万台,按照全国8亿人口计算,平均每165位中国人才拥有一台电视,而这一年,中国女排拿到了首个世界杯冠军。80年代的世界杯,是几十个人,甚至几百的人挤在一台电视机前观看,当看到中国女排拼到最后一刻,终于拿下冠军时,顿时全国人民沸腾,大家相继涌上街头,欢庆着来之不易的冠军。
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蕴含着一些道理,比如在电影中郎平与朱婷的一段对话:
“朱婷,我问你为什么打球?”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好,再想。”
“为我自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是啊,没有什么人是没有缺陷劣势的,不要老和他人攀比,老想着去成为他人,不必成为别人,只要好好的成为自己。
还有一个道理,也令我印象深刻,郎平因为身高太高,负重轻,教练一直没有让郎平摸球,她自己认为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这个道理。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要懂得控制自己,懂得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懂得不怕吃苦是干好一切的前提。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对学习的意识,德智体美劳才能全面发展!
《夺冠》的观后感4
看到女排夺冠的消息,正坐在从老家回上街的车上;看到女排夺冠的消息,正在扒拉手机;看到女排夺冠的消息,一股豪气涌上心头;看到女排夺冠的消息,兴奋得不能自已,一再默默地呼吸,以控制情绪;看到女排夺冠的消息,闭上嘴巴,不敢妄语,只觉得每个人都是那么善意……
回到上街,打开电脑,女排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时隔12年中国女排奥运会再次夺金》、《魏纪中:女排胜巴西长中国人士气可载历史》、《明星刷屏狂赞女排:眼含热泪!这才是中国记忆》、《揭秘女排取胜前最后一练一句话成最好的激励》、《白岩松:用伟大和神奇形容女排这基因可遗传》、《白岩松:郎平该被封神》、《时评:又见女排魂里约之战注入丰富时代内容》。
稳定情绪,寻找关于决赛的信息:8月21日(里约当地时间8月20日)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为中国代表团拿到里约奥运会第26枚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里约奥运,中国女排经历了从受到质疑到所向披靡的艰难历程。小组赛时,她们仅以小组第4名的成绩晋级八强。对阵巴西,她们顽强地以3-2战胜东道主巴西。正是这场比赛,让我对中国女排刮目相看,从心底开始佩服,默默关注,开始期待她们创造奇迹。半决赛里,中国女排再次面对小组赛时输给过的荷兰女排。她们没有放弃,赢得实在艰难。今天对阵塞尔维亚女排的决赛,中国女排在总比分0-1落后对手的情况下,连赢三局,成功逆袭。我想说,她们的每一抹努力都拼尽了全力。她们拥有永不放弃的信心和毅力,她们用坚韧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信心和胜利!
女排夺冠,一十二年砺磨剑。怎难忘,平时流下多少汗!意难却,教练队员日夕伴。狭路相逢勇者胜,赛场变幻拼搏现。五星红旗冉冉起,辉煌再现凯歌还。
《夺冠》的观后感5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女排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中国女排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中国女排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第一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女排“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需要中国女排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永不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女排历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中国女排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
《夺冠》的观后感6
今天,妈妈带我去瑞立外滩电影城看《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一位陪打教练陈忠和因工作需要加入了中国女排,里面有一位队员叫郎平引起了他的注意,郎平的刻苦让这位教练惊叹不已。中国女排成员们每天挺着伤痛争分夺秒地训练,看着她们流的血和汗,将青春好年华奉献给了枯燥又残酷的体育事业,我就忍不住眼眶湿润。也正是因为她们的刻苦训练,她们为国家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
后来,因个人原因,郎平任教于美国女排队教练。而陈忠和也成为了中国女排队教练。这一战,中国队输给了美国队。而中国人从此把她骂成了汉奸。此时的郎平心里百感万千,其实我能理解她的苦。
因为背负着希望,因而背负了压力。80年代五连冠的奇迹,是奇迹,更是年轻女排队员们的压力。郎平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使命,毅然辞掉美国的任教,回到中国队任教。郎平一改以往的训练方式,给予女排队员大大的鼓励与支持。我觉得郎平可真是个深谋远虑的教练,更是个坚强有耐心的中国女排队员。中国女排队员在她的训练下,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听爸爸说,我们中国女排的成绩是辉煌的,国家队女排能令外国人闻风丧胆。我不禁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夺冠》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我相信,真实生活中的郎平一定更坚强、更厉害。中国女排也一定更强大。女排精神永不褪色。即使我们生在郎平退役后的90年代,即使五连冠时郎平的传说都是父母告诉我们的.,即使以后我们只能从大人的口中得知这个传奇,但我打心底里相信,这个故事永远不会泯灭。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英雄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夺冠》的观后感7
“中国女排精神”,一种伟大的力量,激励多少有志青年踏上征程,砥砺前行,奋力向前。近日,感恩集团公司给的观影机会,再次领略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可贵、可敬以及莫大的能量鼓舞。
两小时的电影,几次眼泪狂奔,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的那一刻,屏幕模糊了,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与力量。每个角色的呈现,总是让人感想万千,女排人员的更新换代、郎平教练的排球方案改革,让“中国女排精神”再次崛起,永垂不倒。
80年代的女排,有一种信念,为国争光,身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面对发达国家,太需要体育精神的发扬光大,太想为国赢得荣誉,用冠军来诠释我们的努力和强大。郎平教练结合科学的训练方式,让新一代女排精神承载同样的梦想,关键时刻,团结奋进,用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连续夺冠,不仅彰显女排永不言败的伟大精神,更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奋力向上及中国快速猛进发展的速度,当高亢的国歌声荡漾在奥运会会场上空时,我们满脸笑容、昂首挺胸,我们为中国女排喝彩的同时,更是为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而骄傲。
反问自己,工作中有无这样“中国女排精神”的体现,作为任职管理人员是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企业的发展而奉献力量?是否在挫败时没有灰心,而是努力担当、改革、创新,奋力崛起?一连串的问题不只是一种自责反省,而更应该激励自己的是“中国女排精神”在身上的充分体现及伟大精神的传承。扬帆起航不在于时间的局限,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干一天就应该同“接好每一颗球,得好每一分”一样,咬紧牙关、稳扎稳打,获得最好最大的收获。
记住“中国女排精神”的伟大力量。
《夺冠》的观后感8
如今,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坚持不懈,坚韧不拔,都是她们所具有的特点。但在无基础的条件下直接成为冠军,得付出多少才能实现?这便是1986年的奇迹。
这个电影开始于坚苦的训练,谁在中国成功时想象过有经历过如此刻苦的训练呢?如今闻名世界的郎平教练,谁又能想到当时的郎平连正式队员都算不上。之后,又招进了一名陪练教练,一天天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甚至过年也无法按时过,但,只要度过黑暗,即是光明,在教练一次次的严格对待,在反复多次的重复训练之后,她们终于来和日本抗衡一下了。但日本队队员虽说并不是很高,但是号称”打不死”的,虽说一开始中国队稍有落后,但在之后的比赛很快的追上了比分,且战胜了日本队,并在最后赢得了冠军,实现了一个奇迹,同时,也有了“女排精神”。
之后郎平去美国深造后,又当了美国队教练,但在中国队和美国队对战前者失败后,却又回到中国,帮助中国队从跌落的地方,慢慢的一点点又追了回去,一次次的失败,累积成了经验。朱婷,如今也是十分优透的运动员,但在之前,因没有自己的打法而接连失败,谁能想到?在巴西奥运会时,还因是淘汰赛第四名差点儿就没了机会,谁知之后一路逆转就成了冠军,此后,中国队又再一次名声大震,她们真的成功了!
……
我们应该向中国女排学习,不怕吃苦,奋力拼搏,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比赛场上咬牙坚持,创造奇迹,缔造记录。同时不仅让我明白了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再个,要有团队意识,不能一意孤行,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女排精神,拼的精神!
《夺冠》的观后感9
天高云淡,看看《夺冠》。
这是儿子的假期作业,也是我的假期安排。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文艺作品的解读都有多面性,哪怕如《夺冠》这样的国庆档期主旋律电影都不例外。有人把它看成《郎平传》,有人把它看成《郎和陈的故事》,我看到的是价值观的变迁,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变化。
老女排能取得五连冠,这是集体主义的胜利,外在条件贫乏不堪的情况下,正是强调“我们”而非“我”,才最大限度凝聚了力量,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弥补了技术和科技的不足。这也是我们理解的女排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拼搏,努力,即便一身伤病,也无怨无悔。
郎平执掌中国女排,女排队员已经是九零后,这代人已经不是靠空洞的鸡汤和体制的压力所能动员。所以会有陈鹿离开考大学,丁霞会说她心中的那个人就是她自己,朱婷会咆哮“我会成为你,你满意了吗?”郎指导不愧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金牌教练,她的三大改革除了战略战术的意图,还有很核心的一点,就是尊重每一个个体,所以会变“主力——替补”为“首发非首发”,会鼓励球员们谈恋爱,会对朱婷说“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我觉得这可能是电影表达的女排精神的第二个层面:尊重每一个个体,让每个人成就自己,而非仅仅只是在为集体去努力。
集体主义和尊重个体其实并不矛盾。新一代女排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比赛,还看到了同样精彩的队员,惠若琪、张常宁、丁霞等等,我们喜欢这批女排队员,不仅仅因为她们获得了冠军,不仅仅因为她们肤白貌美大长腿,还因为她们真实而个性纷呈。
让每一粒种子都能肆意蓬勃,春天会更加温暖而热烈。
《夺冠》的观后感10
前几,老师在课堂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力量从哪里来?让我先如深思。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夺冠》后豁然开朗。
这是一场讲述中国女排事迹的电影。影片中,女排队员朱婷与教练郎平敞开心扉,教练问她,你为什么打排球?她迟疑了,说自己打球是为了父母,为了走出农村,帮助父母减轻家庭负担,而并不是因为热爱排球。生活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干自己不想干的事怎么能干好呢。后来郎指导再次大声问朱婷“朱婷,为什么打球?”。彼时朱婷还未找到真正的答案,回复道:“成为你!”郞导喊道:“你要成为你自己。”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朱婷将作为主力队员首次参加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受挫先后负于荷兰、塞尔维亚、美国,击败意大利和波多黎各,以小组第四名出线晋级八强。1/4决赛,中国女排遇到实力完全无法匹敌的巴西队,陷入到了崩溃的局面,但正是郎平教练的鼓励及女排队员们相互鼓励、以及团结一心的强大凝聚力,让他们重新拥有了面对强敌的勇气,顽强拼搏力挽狂澜击败对手晋级四强。最终在半决赛和决赛中赢得比赛,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
有时力量不一定来自我们本身,有时更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外在的动力,如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然后激发出我们自己身上的力量,乃至整个团体的力量。我们在内心树立起自己的信念,那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夺冠》的观后感11
“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当女排主教练在赛场上头对女排运动员们,一字[篇1]顿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为之一振。这不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吗《夺冠》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有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让我不禁生发出对女排运动员们的无限崇拜之情。
那幅画面一向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其他队员都回到宿舍睡觉,仅有郎平一个人留在球馆里训练,她扛一百斤杠铃进行深蹲,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她对着墙壁疯狂地练习扣球、发球、传球,练到脸上全是汗珠,头发都紧紧地黏在脖子上,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看到她如此刻苦拼搏,我被这种吃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自我,想起了每次自我练钢琴的情景。记得一次钢琴教师给我发了很多谱子,我觉得实在太难了,只练一个太枯燥,练多几个又太烧脑,我十分烦恼,总想放弃。我就故意不去上课来逃避,不料被妈妈发现后遭受了一顿狠批。
郎平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而我遇到一点儿挫折就选择逃避,实在太惭愧了。女排精神不但体此刻刻苦拼搏、迎难而上,并且体此刻团结一心、永不言弃。因为换了一代女排,所以女排的成绩跌一落千丈。在这危难之际,郎平回归祖国,带领女排进行改革,加入了很多新队员,可老队员极不配合,使得女排成绩30年来最差,如果继续这样,女排将解散。郎平带领所有人回到她曾训练过的球馆,请老友疏导球员,从那以后,球员们开始一心一意苦练球技,团结一心,拼尽全力打好每一次比赛,最终赢得了胜利。由此,我想到了体育节那场篮球赛,当我班队长莫麒宇因投篮负伤,队员们继续拼搏,拉拉队不停呐喊助威,医务人员照顾他,班上的每一个人都为球赛的胜利全力以赴,最终成为全年级最厉害的25班。每一份团体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女排如此,我们也如此!
《夺冠》是同心协力、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是刻苦拼搏、迎难而上的女排精神;是永不退缩、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
《夺冠》的观后感12
距离电影《夺冠》上映已经整整27天了,很庆幸能够在首映当晚,买到了电影票,短短135分钟的时间,看了真叫人感慨万分。
记得电影院里,林问了我这样一句话:“你已经知道电影的结局,为什么还要到电影院中观看?”
我没有回答他,只是笑了笑,算是对他问题的回应吧。说真的,很多人看《夺冠》,我相信,绝对和我是一样的态度,我们看的不仅仅是中国女排,更是看的是一个时代,可以说,《夺冠》绝对可以算是一部国民度非常高的电影。整部电影用135分钟的时间,展现了中国女排三个辉煌时代的光影事迹,我想,很多观看电影的中国人绝对会被电影中每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和情绪巧妙贯穿其中。
电影给我最刻骨铭心的感受可以用一个“动”字描述。一是电影情节的“动感”;二是电影内容的“动心”。
作为一个90后,五连冠的时代我没有经历,但老一代女排训练时的那股子拼劲深深的刺痛了现在一直身处安逸的我,让我忍不住回想起20xx年的那个夏天,为了上岸不断奋发的我。
那句“平时这么苦这么累的训练,就是为了比赛时可以赢对手。”可谓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当然,有高潮也就会有失忆,08年北京奥运的失意也是让我难以忘怀,家门口的比赛,中国女排以2:3憾败美国女排,小组赛失利。
电影说是记录中国女排,但我感觉说是用郎平的眼光来描绘中国女排更为合适。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上内容仅是无雪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影者见谅。
《夺冠》的观后感13
18岁!冬奥会首秀!夺得中国冬奥历史上首枚女子雪上项目金牌!今天,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谷爱凌凭借第三跳的完美发挥,以总分188.25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创造多项历史!
本场比赛,谷爱凌第一跳拿到93.75分,排名第二。第二跳,谷爱凌得到88.50分,两跳过后排名第三。最后一跳,谷爱凌成功挑战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得到94.50分的全场最高分,并最终获得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动作是她此前从未做过的,能在冬奥会如此紧张的赛场上挑战自我,令人叹服。
“我参加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我是要做到自己最好,我觉得无论(平稳)落(地)还是不落(地),都会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所以我还是选择最后一跳做这个新动作,让世界看到我的比赛精神。”赛后,谷爱凌如此解释为何自己会挑战这一超高难度动作。
本赛季,谷爱凌状态出色,在冬奥会之前的一系列比赛中,她取得了6金2银1铜的骄人战绩。北京冬奥会是谷爱凌个人的首届冬奥会,对于冠军,这位年轻人同样非常渴望。
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谷爱凌向记者们展示了自己的手机屏保,那是北京冬奥会金牌图案。“这两个月来,我的手机屏幕就是奥运金牌,这是我最大的梦想!今天能拿到金牌,我非常非常高兴!”
夺得冬奥会大跳台冠军,也让谷爱凌成为中国首位在雪上项目上获得冬奥会金牌的女选手。对于这一突破,谷爱凌表示:“打破界限、打破历史、打破纪录,永远是我最大的目标。希望今天我拿到金牌后,也能有更多的女孩觉得她们也可以做到。”
尽管已经成为冬奥冠军,但谷爱凌直言自己和同龄人一样,“我和你们一样,我也要上补习班,我们都是朋友。我能拿到这枚金牌,不是因为苦练,而是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她说,“我希望大家都能去体验运动的魔力,这真的是一件可以改变人生的事情。”
《夺冠》的观后感14
“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女排精神!”我们重提女排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
这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远都不会一帆风顺,实力有长有消,过程有起有伏。在高处不因胜利而沉醉;在低谷不因暗淡而迷失。30多年间,中国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约起初也是一路低开。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显出其可贵。因为,只有永不言弃的人,才有资格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有永不言弃的民族,才可以真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这是团结一心的精神。集体项目,“团结”是制胜的核心要义。“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精神中,积淀着集体主义的传统;女排的战绩,也包含着集体的力量,恰如主帅郎平所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
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被视为融入各项事业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面对每天琐碎的工作,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惫,会因为铺天盖地的单据而想逃避,甚至在厌倦期产生时想要放弃。《夺冠》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铭记初心,牢记使命,用女排执着、团结的精神激励自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繁琐、枯燥的工作内容做对,做好,要有踏石留痕,抓铁留印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的交付自己的业绩成果,不负所托,不辱使命。
致敬女排精神,学习女排精神,执着拼搏、永不言败,我们要时刻惊醒着、时刻准备着、时刻行动着。
《夺冠》的观后感15
1月19日,电影《夺冠》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导演陈可辛,监制张一白,领衔主演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等出席。
电影《夺冠》的故事传说跨越35年,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xx年重返世界之巅,致敬几代功勋,再现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
据导演陈可辛透露,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搭建了一个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我们把地板一块块从漳州福建搬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陈可辛还表示拍摄这部电影时一直用女排精神鼓励自己,“总会想起郎指导说的,女排精神有什么?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这是一部带着使命感的电影。”
巩俐在影片中饰演郎平,她的表现也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不过,巩俐却透露:“可辛导演找我来演郎指导时,我心里觉得可能担任不了这个重担,因为在我眼里,郎指导是全世界很多女性心中的偶像。”为了演好郎平,巩俐曾翻阅了大量资料,也去比赛现场观摩。黄渤也坦言:“我们的队员全都是真的职业排球运动员,但我们并不是排球专业的人,你要对一位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指示,这太难了。”
首映礼观影结束后,不少观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81岁高龄的资深解说员宋世雄激动地说:“我又想起我们中国女排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特别是1981年世界杯的场景历历在目。这部影片反映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我向创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谢谢大家!”
那英则“后悔”没带纸巾,感慨电影唤回了她对女排的热情:“80年代女排夺冠时我才十几岁,电影唤起了很多年没有的那种热泪盈眶。”从小看女排比赛长大的冯绍峰表示,巩俐的表演非常精准。
【《夺冠》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观后感04-15
夺冠观后感08-30
《夺冠》观后感07-19
《夺冠》观后感初中09-20
电影夺冠观后感10-24
《夺冠》学生观后感09-28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11-09
夺冠观后感(精选32篇)02-17
《夺冠》观后感(精选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