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洋之歌》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洋之歌》观后感1
走吧,人间的孩子,
与一个精灵手拉着手,
走向荒野和河流,
这个世界的哭声太多了,你不懂。
得知《海洋之歌》这部片子,是在8月初的一篇影推上。当时就决定了上映后一定要去看,可没想到这片子低调到——在我们这座小城好歹也有三四家影院,居然只有一家仅有一场排片,为此还不得不修改了行程。走进放映厅的时候,人也坐的零零散散,大多是带着孩子的父母,看来“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子看的”观念在国内依然根深蒂固。
说是动画,我更愿意称其为童话——以简单的线条与色彩搭建起来的幻想世界。整部片子充满着空灵神秘的凯尔特神话风格,符号式构图也与其他动画的画面截然不同。我试想自己并非在看一部电影,而是在翻阅一本会动的画册。有简洁悠远的文字在耳边娓娓道来,讲述着画册中的故事——关于亲情,关于感情,关于一些俗套却又百听不厌的温暖故事。
传说中的巨人失去了重要的人,伤心过度,连眼泪都汇成了海洋。巨人的母亲为了拯救孩子,用巫术吸走他的感情,巨人于是从此变成石头,没有了感情就不会悲伤,母亲想,这大概是最好的办法了吧。她用这样的办法“帮助”着越来越多的精灵,包括她自己。越来越多的精灵被变成石头,而她也成了精灵们口中可怕的猫头鹰女巫。
这个故事取自凯尔特神话Mac Lir,而影片的主角海豹精灵同样也源自凯尔特神话。海豹精灵拥有美丽的歌声,可以唤醒被吸收了感情变成石头的精怪们。但是,海豹精灵上岸化身为人,脱下了属于海豹的外衣。一旦她们找回自己的外衣,就要重归海洋。
这里面有很多神话的既视感,但那不重要。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故事,原本也不需要太多的新意。只是仍在萤火般微小而温柔的灵光亮起之时,在可恶又可怜的女巫悔过之时,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意料之中地轻轻触动了一下。
如果可以忘却那些痛苦的、悲伤的、不愉快的事情,那该有多好。
可是,如果摆开选择,我还是会记住所有,一丝一毫也不想忘掉。
因为无论是叹过的气,还是流过的泪,那都是我们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痕迹。
忘记了悲伤也忘记了过往,忘记了我们还曾有过那样灿烂多彩的情感,那该是多寂寞的事情。
你看,人间的孩子,这个世界纵然有那么多哭声——
可还是有那么多的温馨与欢笑啊。
《海洋之歌》观后感2
在期中展示前,班里经常看电影。我还记得有一次要看《海洋之歌》这部电影时,因为是动画片,惹起了一些人对动画片幼稚的偏见。我却愤愤不平的想:“还没看这部片子怎么能对此做出评价呢?谁又能说有些动画片带给人的启迪不大呢?就比如冰雪奇缘,既然大家都不想看,我就一定要看看!
下了决心的我,恨不得立刻到周五去看看这部片子。终于等到了周五,晚上我抱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片子。不看不知道,看完吓一跳,其实这片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烂,甚至还有些小小的伤感。这是一个迷失和回家的故事。本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有着海豹的外表但却可以幻化成人形的女孩西尔莎想要重新回到大海里的故事,在这之中她和哥哥本,历经千险,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这部电影是唯美的,是伤感的',是优美的。
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心情是复杂多变的。有些地方让我心惊肉跳,又感慨不已,有时又觉得很伤感,想掉眼泪,有时又觉得愤愤不平,想揍主人公本,有时又觉得很可笑……
看完后,我想:如果当初霸道的本能够多关心一下妹妹,多体谅一下妹妹该有多好,他必须要明白妈妈的离开不能全怪西尔莎,妈妈是因为不想拖累他们才离开的。西尔莎已经够可怜的了,六岁了还不能说话,又没妈妈了,哥哥还老欺负她,身边只有爸爸照顾她。看完后我不得不说:整部电影真是太美了,太美了,真的好喜欢,这真是一部美到极致的作品……就像在梦境一样。
在这部片子里,我最喜欢西尔莎的爸爸,因为,六岁的西尔莎还不会说话,可她的爸爸还是耐心的等待她能说话的那一天。哥哥老是欺负妹妹,爸爸没次都会护着妹妹,批评哥哥。所以我喜欢这个角色。
在西尔莎和哥哥找回家的路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可他们还是努力解决了,并千辛万苦的找到了海豹衣,让小海豹穿上海豹衣唱了海洋之歌,并让迷失的精灵回家了,她也见到了妈妈……
在最后小海豹西尔莎唱歌时,那歌声真是无法形容的美……唱完了歌,他们见到了妈妈,妈妈要把西尔莎带走,可西尔莎还是选择了留下,最后西尔莎学会了说话,和爸爸在一起永远生活了下去。听完了我的介绍,想去看看吗?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看这部唯美的电影。
《海洋之歌》观后感3
海洋之歌以爱尔兰神话和音乐为背景,从画面到音乐无疑下了很大功夫,一场视听盛宴,美妙至极……却又不失温情
科普:关于凯尔特音乐
凯尔特音乐是来自于凯尔特人的音乐。
凯尔特人原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居住在中欧、西欧的一些部落集团,经过漫长迁徙来到英伦,其后代今天散落于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北部与西部山地各处。
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他们大多操双语——英语和本族语(盖尔语或凯尔特语),除了文字或文物研究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族源关系,最直接的方式是倾听他们的音乐。
凯尔特音乐包括爱尔兰音乐、苏格兰音乐和威尔士音乐。
提起凯尔特音乐,很多人都直觉的把它与爱尔兰划上等号,事实上,它并不是爱尔兰人的专利,只不过因为这个领域最成功的艺人或团体往往来自爱尔兰。
相对于继承大部分凯尔特大部分元素的爱尔兰音乐更加注重于情感的外露和奔放:爱尔兰提琴音乐集中了这种性格特征:而苏格兰音乐相当比较含蓄和内在,从而拥有苏格兰风笛的动人委婉:威尔士音乐不是很明显。
传统的凯尔特音乐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遗世独立的气息,这也正是凯尔特音乐带给人一种核心意象。
她有重迭的和声,有传说般的回响,飘渺的歌吟和旷远的合唱。
在乐器上,爱尔兰音乐最常用的乐器是风笛和竖琴,它们配合凯尔特歌唱,流泛着同样的或想通的声音气质,凯尔特民歌旋律是中世纪调式的,很少有装饰音,也较少跨跳式的进行;平缓的发展、简单的回旋,这种旋律有一种虚幻感和消逝感。
除此之外凯尔特的典型乐器还有:哨笛、提琴、曼陀铃、宝思兰鼓等等
上世纪70年代,为了使传统爱尔兰民谣能够复兴,一直以来从事浓重民谣味道的艺术家们开始逐渐的把摇滚和流行元素混入到原始音乐中。
在流行民谣的核心部分,音乐遵循流行原则,同时有不完全脱离传统形式。
而后到了90年代,以Enyah和Clannad为代表的新世纪凯尔特音乐逐渐繁盛。于1990年代成立于爱尔兰利默里克的The cranberries (小红莓或卡百利乐队)与U2、Sinead O’Connor 、Enya等一样,被誉为是带领爱尔兰音乐走向世界的主要力量。
直到今天,凯尔特音乐保持原因传统形式的同时,不断加入新的音乐元素,从而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海洋之歌》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洋之歌观后感02-22
《海洋之歌》观后感12-19
海洋之歌观后感10-18
《海洋之歌》观后感范文12-11
海洋之歌的观后感范文02-21
《海洋》观后感 海洋电影观后感10-29
《大象之歌》观后感04-01
雷锋之歌观后感03-31
《雷锋之歌》观后感03-24
海洋观后感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