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时间:2022-11-04 10:11: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残奥会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温泉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途径,收听收看开幕式直播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开幕式万众瞩目、精彩绝伦,亮点纷呈、美轮美奂,为全世界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了“生命的绽放”,展示着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观看了冬奥会的开幕式,4号晚上也特意蹲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冬残奥会开幕式,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又回来了,除了震撼,让我感触更深的是运动员们身残志坚的精神,特别是最后一位盲人运动员点火的时刻,当听见台下的观众为他加油助威时,我感觉到了体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诉身边的孩子,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身体残缺,但并不会成为他们追求体育快乐的障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哈日布呼镇机关干部李文婷说。

  安格里格镇宣传办干部古丽毕亚激动地说:“今日收听收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幕式场面恢弘壮大,令人感动。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展现了残疾人的故事。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残健融合理念,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村民阿丽说:“我全程了观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会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重大意义。相信今后残疾人体育运动将进入社会大众舆论视野,从而有效地提升公众对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关注度,以及残疾人群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温泉县聋哑残疾运动员阿依开吾沙尔·地力木拉提虽然说不了话,听不到声音,但是看到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是激动不已,用手语和书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冬残奥会的祝福:“我听不到,也不能说话,但我会写,冬残奥会开幕了,我非常喜欢运动,高位截瘫11年邵阳城步女孩杨淑婷走着传递冬残奥会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点燃冬残奥主火炬,全场观众高喊加油,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绽放。残奥会的意义应该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教会我们怎样打败生活,战胜困难,中国冬残会健儿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为祖国争光!”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2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在位列于中心的展台上,竖起了一根根长长的软须,它们像一根根被晨露洗礼后伸展着身体的小草,在风中摇曳。

  我在电视屏幕前看着这眼前的一幕,忽然想到:“可能小草的出现不仅反映出了春天的到来,还可能暗指着我们的‘少年中国’也和小草一般顽强拼搏,不甘人后。在岁月的风雨中,在风雨的洗礼里,我们国家蒸蒸日上,不为别后!”

  紧接着,“小草”隐去,一片片“水花”从展台上一跃而起,奔流在了中心展台上。接着,水结冰,又从冰中渐渐出现了一个奥运五环的图案!

  马上,各国代表纷纷出场,有日本,冰岛,澳大利亚等。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却汇聚在了一起,让整个会场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让我们看到后心潮澎湃的是我们的中国队,我们的中国代表团由300多名成员组成,有180多位运动员,在他们中有百战沙场的老运动员,也有初出茅庐的新运动员,是在场人数最多的代表团!

  在观看了冬奥开幕式后,我心潮澎湃,心想: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发达了,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增长一份知识或见识,那么怎样才能有资格,成为我们国家的接班人员呢?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5

  在昨天晚上,北京冬奥开幕式拉开了序幕,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崛起,使北京成为“双奥”的第一座城市,我们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开幕式在鸟巢举行,那飞流直下的瀑布,那随风摆动的青草,那鲜艳升起的五星红旗,都是这么美丽而又壮观。烟花四射,灯光灿烂,它们共同铸造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共同创造了美丽的九洲!

  冬奥会开幕那天正逢立春,这是一年的开头,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二十四节气倒数轮流出现,每一帧图片都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在不同节气时的美丽,古老的华夏文明在这中间流淌。冬奥会的开幕式,是如此的美丽!但谁能知道,在几十年前,中国还只是一个亚洲病夫,不强大,遭人欺负。但是无数人加入了这个富强的队伍,从原本连汽车都开不起,现在早已车辆繁多,从原本的低矮的茅草屋,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这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复兴,都显现出中国伟大的创造力、凝聚力,而在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上,一场激烈的冰雪运动正在赛场上大放异彩。高山滑雪、冰球等等,让这个寒冰的世界增添了色彩。

  正如记者所说:世界期待着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中国,加油!加油,中国!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3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熊猫“冰墩墩”和灯笼“雪容融”是一对好朋友,为了准备参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赛,他们相约去皇后滑雪场训练。

  这次,他们要一起完成团体滑雪越野赛!他们信心十足,在训练的时候铆足了劲儿,把一同训练的其他选手甩得远远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说道:“就凭我们的实力,冠军就是小菜一碟!”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刚才还美滋滋的“冰墩墩”现在已经人仰马翻地摔在雪堆里。原来“冰墩墩”根本没有注意到小伙伴“雪容融”发出的雪道变化提醒,因为突然出现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平衡,卷起一簇雪雾直接冲到了赛道边上的护网和雪堆上。已经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赶紧运用平行式急刹车停下来,掉头赶回来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说:“加油,墩儿,没关系!”,稍作检查后,两个小伙伴又飞快地滑起来了。

  有了这个教训,“冰墩墩”再也不轻敌骄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开始训练,最后一个收队离场。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绩如愿取得了新年滑雪赛的冠军!两个小伙伴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相约在奥运赛场上继续夺冠!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4

  从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温暖启程,到伴随着《雪花》旋律迎来告别时刻,北京冬残奥会昨夜圆满落幕。

  火炬缓缓熄灭,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难舍。不畏艰难踏雪而来,梦想飞扬满载而归,希望向阳而生,我们尽情欢庆。

  一个个“同心圆”汇聚成“记忆的留声机”,“刻录”下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红、蓝、绿色的滑雪杖排列成“会徽”,运动员们漫步于没有隔阂与界限的“蓝色地球”,五彩斑斓共享此刻。合唱团的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回荡在鸟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种”将“希望”播撒,萤火之光点亮世界……闭幕式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留下永恒的温暖记忆。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皑皑冰面,在高山之巅,全世界刚刚见证了巅峰竞技,紧接着又为坚韧不屈的人生喝彩。

  闭幕式上,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运动员在赛场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高光时刻”一一闪过,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激情飞扬的赛场。不幸折翼,他用拼搏为自己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却心怀热忱地“想让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肤色下是一个个同样勇敢的灵魂,不同的语言唱出对生命共同的赞歌,给世人以启迪与激励:身体的缺憾不会削减生命的意义,精神面貌才是决定人生将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关键。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运动员们互帮互助、拥抱欢呼,领滑员与运动员同台领奖,导盲犬获得纪念奖牌……一个个激情瞬间、一个个温情画面与一个个奋发身姿一样,都会定格在残奥发展的历史图册中,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深植在每个人的心里。恰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与春日争胜,“一柄微火”与皓月争光,温暖人心,余韵悠长。在镜头之外,无障碍环境树立新标杆,“爱笑的眼睛”让温暖跨越种族,防控举措确保每个人都安全,有爱方无碍,绘就最大“同心圆”。在“双奥之城”举办的这场盛会,交出了一份惊艳、安全、出色的“满分答卷”,为冬残奥会带来了新曙光。

  奔流的“时间”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灭,这场“冰雪之约”让我们相信,纵使前路漫漫,遍布未知挑战,只要人类团结在一起,饱含勇气,迎难而上,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5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xx-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xx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xx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xx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6

  3月4日晚,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胆的方式最精彩的一幕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朋友带来触动努力收获荣光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7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在即。为了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由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正在进行中,主要包括场馆设施、竞赛组织、赛事服务、景观标识、官网矩阵等方面。转换工作在前期冬奥会可靠有序运转的基础上,根据冬残奥会赛时运行需要进行调整、优化,满足冬残奥会需求,为残疾人运动员创造适合他们闪耀绽放的舞台。

  雪容融接班冰墩墩,冬残奥准备好了。天安门广场的“精彩冬奥”主题花坛、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冬奥景观“冰雪盛会”、四元桥“魅力冬奥”主题花坛、延庆妫川广场“冰雪冬奥”都已更换冬残奥会会徽……按照《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赛时城市景观布置工作方案》要求,北京由冬奥会向冬残奥会城市景观布置转换于2月28日完成,并针对北京近期大风天气特点,优化了宣传道旗的制作工艺和安装方式,优化后的道旗抗风性和牢固性大大增强。如今,雪容融成为新晋“顶流”,被网友亲昵地称作“容融宝宝”。

  人文关怀,细节入手,是冬残奥村的保障和服务理念。冬残奥会的保障,从竞赛场馆到运动员餐厅,要求都和冬奥会不一样,需要更细心、更专业的服务和安全的无障碍设施。走廊和室内地面使用了防滑材料;卧室窗户把手、电源插座、开关面板、救助呼叫按钮都降低了高度;卫生间里配备了无障碍的卫生和淋浴设施;餐台上增加了流食搅拌器、盲文菜单;各功能用房之间的运行路线都建成无障碍运行路线……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从细处着手,从实际需求出发,用“爱”让“无障碍”连点成线,汇聚“家一样的温暖”。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满怀梦想,期待在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奋力拼搏、挑战极限,展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相信,北京必将为世界奉献一届有温度、无障碍的冬残奥盛会,激励全世界残疾人携手“一起向未来”,续写奥林匹克新的精彩故事。

  国家体育馆更换冬残奥会会徽后,意大利残奥冰球队进行适应性训练。

  在公共区,同样做足了冬残奥会备战工作的,还有景观标识、赛事服务、安保、餐饮、电力、交通等各个业务领域,并在此次演练中通过了实战检验。“目前,我们的转换任务已基本完成。”公共区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练后,我们还对标冬残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做细做精做实各项工作,努力以一流的服务保障,让两个冬奥同样精彩。”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8

  在参加残奥冰球混合团体赛的7支球队中,38岁的中国姑娘于静是唯一一名女球员。前两轮比赛里,中国队先后战胜斯洛伐克和捷克队,于静虽没获得出场机会,但她在场边用敲击球杆的方式给队友加油助威。

  残奥冰球中,运动员滑行、急停、转向、击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时间久了,于静的右手手腕鼓起一个大包,是关节液渗出形成的腱鞘囊肿。“囊肿大的时候会鼓得很高,手腕都动不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后休息几天等关节液被吸收后再恢复训练。”

  于静说:“希望能通过我参与冬残奥会的经历,让更多女性残疾人关注、参与到这项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享受快乐、改变生活。”

  3月5日,在国家体育馆混合采访区,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边是空荡荡的袖管,一条腿是假肢。“这是我第一次报道冬残奥会。在这个盛大的竞技舞台上,看到来自全球的残疾人运动员挑战自身极限、争创佳绩,特别令我动容。”来自加拿大的女记者卡米耶说。

  “我的父母一直以来都激励我,要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即便是我刚学走路时经常跌倒,他们也鼓励我要自己站起来。”卡米耶说。

  在成为记者之前,卡米耶曾是击剑运动员,这让她在报道时更有同理心。“我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人生境遇上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也明白,身体的残疾无法打败他们,体育运动为他们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热情,看到我行动不便时会主动帮忙。这个‘三八节’,我会在赛事报道中度过。”卡米耶说。

  制定场馆运行政策和制度、巡查各个流线、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中心经理谢雯雯自1月24日进入闭环后,就成为场馆最忙碌的人之一。“作为‘双奥’人,我身上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今年‘三八节’,我们驻地为女同胞准备了鲜花等礼物,还提前给我们举办‘服务冬奥女神最美’庆祝活动,让我们感到特别暖心。”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大四学生李子贤是一名志愿者,她的服务岗位在“鸟巢”外的公共区域。

  “‘三八节’我会继续坚守岗位。”李子贤说,“观众们热情的回馈,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有的观众会说,‘可以跟你合张影吗?’‘你们真的太可爱了’或者‘谢谢你们,辛苦了’。我就会觉得这一天的工作都值得了。期待明天观众们给我们送上的祝福!”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9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迎来首个比赛日。斯洛伐克选手亨列塔·法尔卡索娃第一个出场,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岩石赛道飞驰而过,犹如一道闪电。她与领滑员马丁·莫蒂卡配合默契,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与其他领滑员不同,莫蒂卡在领滑过程中甚至没有减速。最终,法尔卡索娃以1分19秒50的成绩夺得女子滑降(视障)比赛冠军,这是本届冬残奥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也是法尔卡索娃赢得的第10枚冬残奥会金牌。

  “我很满意,也非常开心,今天自己的表现近乎完美,场地和天气因素也都有助于我发挥。”法尔卡索娃说。法尔卡索娃出生于1986年,17岁时,法尔卡索娃所在的高中举办了一个滑雪训练营,从那时起,她就迷上了这项运动。“因为我的家乡不在山区,所以我在那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滑雪运动员。在我第一次走到雪道上的时候,我就对这项运动着了迷。”她说。

  2009年,法尔卡索娃在韩国平昌举行的残疾人高山滑雪世锦赛上夺得女子视障滑降和超级大回转两个项目的金牌,开启了她在世界大赛上的奖牌收割模式。2010年温哥华冬残奥会上,她更是取得三金一银,开始了在这个项目中的传奇之路。

  翻看法尔卡索娃的履历,除了视障之外,伤病一栏还写了长长的好几段话:2013在西班牙参加世锦赛时,她摔断了自己的手腕和三根肋骨;2017年,她曾受到背部伤势的困扰;2019—2020赛季,她在世锦赛滑降项目中摔伤了自己的右膝;此外,她还曾遭遇面部多处骨折……

  “是的,最近几年我经历了三次手术,现在手术的伤口还很疼,能回到赛场,非常艰难,但是我要感谢我的新领滑员以及团队,他们给我鼓励,让我能继续我的滑雪生涯,享受这项比赛。”法尔卡索娃说。

  在滑降项目夺金后,法尔卡索娃还将继续参加女子视障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和全能四项比赛。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她一共赢得四金一银。

  “永远不要怜悯自己!”这是法尔卡索娃的座右铭,她以美国高山滑雪选手希弗林为偶像,但她在北京这条奥运赛道上所取得的成就,已令她的偶像望尘莫及。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0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各国运动员已陆续入住冬残奥村。无论在冬残奥村,还是冬残奥赛场上,各种无障碍设施细节满满,为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士带来了友好而温馨的体验。

  比如,在“冰立方”,除了10间永久的运动员更衣室外,工作人员还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灵活补位,更衣室内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设施应有尽有;“冰之帆”则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而在高山滑雪比赛场地,“雪飞燕”里的饮料柜每排各种饮料都放一点,可以让不同高度的运动员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诸多人性化的设计,让冬残奥村和赛场更加安全舒适。满满的细节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周到细致。

  可以看到,从北京冬奥会到北京冬残奥会,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岗,也不只是景观与标识的不同,更多的改变藏在那些温暖的细节里。冬残奥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机、餐台的流食搅拌器与盲文菜单……这些未曾被忽略的环节,彰显了人文关怀。

  正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所说的.,“我们希望尽量不要借助人抬等外力帮助残疾人运动员行动,而是努力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行,这体现了平等与尊重。”

  这份尊重,也收获了运动员们的好感,不少外国运动员变身冬残奥会“夸夸团”。荷兰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教练尼基称,在他参加过的三届冬残奥会里,“北京冬残奥会的设施是最好的”;美国运动员诺亚·艾略特则称“北京冬残奥村的生活像做梦一样”。

  每一处体贴细节的背后,都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从居住、餐厅、交通,到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所有的服务与设施都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生活与比赛而设计,让他们感受到“运动员之家”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致入微的设施,并非临时安排部署。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雪飞燕”早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这份“提前规划”中,蕴含着我们对冬残奥会的重视和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尊重。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1

  开幕式上,伴随着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冉冉升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回荡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很少有人知道,此次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的乐手是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层层选拔5天内完成首次排练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立于20xx年,最初由34名老师、36名盲孩组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乐团现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本次参加演出的成员由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仅10岁。

  扬帆管乐团的负责老师介绍,20xx年11月接到演出任务后,根据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他们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地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天内就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

  严格要求低温下保持“声行合一”

  2月8日,师生一行63人启程赴北京。负责老师告诉记者,管乐团的绝大部分孩子都出生于农村,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能够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振奋不已。

  进入封闭管理开始集训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饮食不习惯……各种困难接踵而来。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因为视力障碍,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拿乐器的动作……孩子们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老师们手把手指导和纠正。此外,寒冷的气温也是乐团面临的一大考验。演奏时,孩子们不仅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还要克服铜管乐器被冻住后,吹不响或者吹跑调的问题。

  为了完美地展现这1分58秒的“声行合一”。孩子们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半个小时以上,通过不断练习,他们逐渐适应了演奏环境,联排表现得一次比一次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观看了扬帆管乐团的演奏后,感动地称赞:“音准特别好,演奏得特别棒,你们太棒了!”

  训练中,每当询问孩子们苦不苦,累不累,他们都会回答:“苦,累,但是值得!”他们认为,能够参与冬残奥盛会,这份荣耀就值得全力以赴。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2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因为人各有各的命运,所以,世界上有了“残疾”两个字。

  说残奥会是竞技舞台,也是不可否认,但我认为更大的一部分是他们敢于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向全世界的人诉说自己虽然有身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是火热的,还是不可摧毁的。

  独腿女孩与“芭蕾王子”的双人舞震荡了千万观众的心,演绎了残疾人对理想的追求,对完整生命的追求,完美地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博尔特以手捶胸轻松飘越百米世界纪录,菲尔普斯的水中8金与7项世界新纪录,使得人类在陆上在水中都将生命的极限推开了很远。

  残缺的身体不等于残缺的人生。一张张刚毅的脸,一个个奋力拼搏的身影为我们抒写了人类最华美的篇章。残奥会的运动健儿就这样用顽强的意志,用不懈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残缺不是耻辱,残缺铸就了另一种美,美在坦然面对残疾的噩梦上,美在执著追求生活的意义上,美在坚强对抗巨大的困难上……那是意志,浇筑在身体上的一种炫目的光辉。身为健全人,我们给予他们的不是漠视,更不能是轻视,只要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残疾人。

  让我们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3

  3月4日至13日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会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参加——导盲犬。这些由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精心训练的导盲犬,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专家测试,可以提供给盲人运动员使用。

  接受专门训练,以适用于严寒环境条件。

  导盲犬被称为视障人士的“第二双眼睛”,是盲人生活中最温馨、最体贴、最忠诚的陪伴。无论现代科技如何进步,导盲犬带给视障者有温度的关怀和引领都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

  据记者了解,将亮相北京冬残奥会的导盲犬已经接受过专门训练,以适用于复杂、严寒环境条件,并能够引领盲人运动员独立自主出行。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助力北京冬残奥会的导盲犬,首次佩戴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防伪追溯码,通过追溯码,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该导盲犬的血脉、年龄、受训以及“服役”等十几项详尽信息,就是为了让导盲犬更便捷融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更称心的服务。

  据介绍,20xx年9月,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成功申报了科技部设立的“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导盲犬培育、培训及筛选评估体系和标准研究与应用示范》。该课题主要是面向20xx年北京冬残奥会,建立复杂、严寒环境条件下导盲犬专项培训科目的技术方法,研发相应的导盲犬专项培训科目,并制定考核标准。

  导盲犬又将助力北京冬残奥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导盲犬不仅在冬残奥会上亮相,除此之外,记者关注到,在北京新近实施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有关导盲犬的条文列入地方法规,明确公共场所不得拒绝持证导盲犬进入。“这一大亮点,明确告诉人们导盲犬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要友好相处,感恩感激,而不得拒绝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何川说,法律的保障,必将带来人们观念上的改变和行动上的自觉,也为今后的执行、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助残志愿阳光使者张嘉树表示,我国导盲犬事业从无到有,从20xx北京残奥会首次由导盲犬引领盲人火炬手平亚丽登台传递圣火,到如今中国导盲犬又将助力北京冬残奥会,这向前引领的每一步,都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4

  奥运究竟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人类之间的战争,就其本质目的来说,并不在于屠杀,而在于使敌方屈服,这一点,在奥运会上得以充分实现。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本来就有着协作与好战的双重属性,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争。但愿奥运能成为人类竟争与好胜的最终战场,而使真正的血腥战争得以消亡。

  奥运是人类体能的博览会。似海豚,奥运会上有着那么多优美的泳姿;似猎豹,百米冲刺风驰电掣;似雄鹰,、跳水志在长空。美中不足的是,人类的潜能---发明、制造与利用工具的能力未能成为奥运会的竞技项目。

  奥运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每一枚奖牌,其份量均超过奥斯卡、金熊的奖杯。

  奥运是人生的缩影。冠军是幸运的,在通往冠军的'金字塔下,多少无名英雄为之而奋力攀登;冠军是短暂的,今日的冠军,明日可能名落孙山;冠军是相对的,某一项目的冠军,在方面很有可能是低能儿;冠军是荣耀的,但在他高唱国歌、热泪盈眶之时,想到的并不是未来怎样辉煌,而是回想到了数年来伤病的困扰和艰苦的训练;冠军是可贵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挠、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将投入2800亿元,其中1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13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及治理污染,170亿元用于场馆建设,113亿元用于运费费用.

  奥运会是人类和平的伟大聚会,崇尚和平发展的中国人民,一定会赋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更深刻的内涵.正如同国际奥委会在评估中评价: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奥运是人类的圣会。除了它,人类的哪一项社会活动能在如此公正、详和、欢庆的气氛中进行!我真心希望奥运精神永驻人间,给世界带来和平、带来欢乐、带来繁荣、带来希望。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5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了,残奥运动员们在冰雪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脑海里。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好平衡再继续……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当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精神追求的巅峰。”她说。

  2008年,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比赛时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深受鼻窦炎和肺炎的困扰;2017年,脊椎受伤……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一路带着伤病,驰骋在他钟情的滑雪赛场上。“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他说。

  “前面是直线,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弯道,你听到我的话了吗?”这是女儿在给母亲下指令。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中,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虽然未能取得奖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说。

  是啊,一切都值得。无论有没有站上颁奖台,只要站上赛场,就都是好样的。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代表团残奥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他们在其上展现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给社会传递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共识。

  从筹办到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社会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包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与落地。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北京市为例,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可以说,在帮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方面,北京给今后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也给助残事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了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们相信,这力量将极大地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你,冬残奥会。谢谢你,北京。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1-03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精选6篇)03-01

关于冬残奥会的优秀观后感08-20

冬残奥会最新观后感(精选23篇)03-22

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精选5篇)02-13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31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11-03

生命的绽放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08-19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及启示最新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