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第二次观看,则是在这个五一假期。从教第十年,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这部电影的教育启示。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强调,学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学生走在心眼明亮地做人做事的人生大道上。可是,影片中号称全国第一学府的皇家工程学院,却是贯彻填鸭式教育,哪怕最优秀的学生,也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觉得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电影讲述了在印度当时崇尚男人做工程师、女人当医生背景下,法罕、莱吉因为父母的原因不得不去印度帝国工业学院学习工程师知识,而兰彻用非同常人的行为对抗着这所学校或者说这个社会存在的弊端;电影开始由兰彻对正在训话的院长说院长,如果钢笔在太空没用,为什么不用钢笔,他们可以剩下数百万,院长回复以后作答,我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电影对学院教育或者说整个印度社会的教育弊端描述的开始,直至最后院长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感受到院长在变化、学院也正在变化,至少院长他不再是从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恍然大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对的地方。从这两个片段可以让人明白至少创新不是在知识工厂出来的,而是需要鼓励学生去打破常规、敢于质疑的这种精神。
整部电影里,音乐让人有时感到很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内心好像被上帝的手轻轻得抚摸了一下;电影也有经典的句子,例如:追逐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法罕对兰彻评价时说的一句话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等等。
这部电影让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完一遍,你会想学习;看完两遍,你会思考你的理想意义是什么;看完三遍,你会为卓越,而不断充实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
相信自我,没有问题!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快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在害怕时,恐惧时,绝望时,大声喊吧:“相信自我,我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
这部影片想传达给我们的正能量有很多,或是风雨同舟的友情,或是追寻内心真实世界的态度,或是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这一切都是源于兰彻的与众不同,这是令我感触最大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一点。兰彻与其他同学相比,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学校,他质疑当时的教育方法和体制,他享受真正学习知识本身的乐趣…在生活中,他总是成为朋友落水时那位无私奉献的施救者,他劝说校长的女儿应该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
而电影在后面终于又回到二傻、“消音器”、Pia寻找Rancho之旅,刚开始的寻找是漫无目的的寻找,但是现在知道了目的,心情由原先的失望到现在的激动,以及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这个五年间一点没有消息的大傻。到了那所学校,那个只有Rancho可以办出来的学校,大家还记得宿舍管理员“毫米”吗?
他也改变了,跟随Rancho一起办这所学校。电影最后揭示了Rancho就是“消音器”嘴里说得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Phunsukh Wangdu。这也验证了电影一直告诉人们的“追求优秀,成功将会追随你。”
后记:因为这部电影所描述的知识点众多,所以我才愿意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写出这篇观后感,并极力推荐这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人活着的最好的意义是不断地学习智慧和修正行为而让自己和别人都生活的更美好,进而获得真正长久的快乐。阿米尔汗知道人活着的最好的意义,所以才拍出了这部优秀的电影,助我成长,使我进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
这是我第一次对电影做一个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看着俗不可耐的电影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对它没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评高达9。9分,从众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来一窥究竟。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要说的印度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此刻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性。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能够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我要有勇气应对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我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操作都不会,试问如何学以致用,影片中在抢救莫娜生小宝宝而快速的动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我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但是越来越觉得这原先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确,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好处,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特此推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
影片中的拉加,他把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像是赌注一样全押在学习上,过度的紧张成为了他内心强大的压力,使得他没有办法真正展开自己的生命智慧。也没有办法真正学进他要学的东西,他的焦点全部聚在了压力上,反而忽略了“安住在当下”的学习。
拉加这个人物角色,在现代人中占的比例其实是最大的,很多人都是以要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去学习,实际上这样的学习结局只能走向平庸。
兰彻也是出身卑微,但是他的整个生命过程却有着不同的精彩,这与拉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所以,当内在对生命本身意义的领悟有所欠缺,无法通透的领悟时,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障碍,会让我们在学习中产生困惑,迷惘,设定错误的学习目标。
真正的学习,是借学习而领悟生命智慧的,因为每一个知识背后都有它的智慧。
所以学习本身如果不以开启智慧为目标,只是为了满足生活生存的需要的话,那这种学习往往带来的是痛苦,是纠结,甚至带来的是灾难。
再来看男主兰彻,和法罕不同,他从小就酷爱机械,到皇家工程学院学习工程学,他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因为热爱而做出的选择,使兰彻可以突破命运的种种障碍,不仅成为学校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被校长认为是象征荣耀的太空笔。
“热爱”,使兰彻生发出内在的智慧,并引领他走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个人,可以通过“热爱”进入自己的内在,找到自己生命中能够共振的人事物,这个时候,他就是在不断的验证内在的具足圆满。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7
告诉自己,一切都好。
现在再也看不见放学后趴在地上打弹珠的孩子们,看不见孩子们跳房子……因为现在家长都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考一个高分,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压力。今天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就体现了学生的巨大压力。
影片中有三个兄弟,一个叫法尔汉,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他的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只能顺从;还有一个叫拉朱,他们家庭非常贫困,但是他们家中唯一的希望,她总是担心,明天以至于他总是无法过好当下;最后一个是蓝澈,他热爱学习,但他不像别人一样,他学习只求学会,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只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真正能做到像兰彻一样的人,又有几个呢?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们却不知,孩子们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如今的各所大学,通通都只看分数。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因为这些老师和家长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学生有了压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是学生也只是个孩子,让他们去承受,连大人都不一定承受的了的压力,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轻生,这就造成了我们身边一幅幅悲惨的画面。
虽然我们身边并没有太多这样的事例,可如果我们只向影片中的“消音器”一样,对于新知识只会死记硬背,那么学习效率就不畏那么学习效率就不会高。可如果像拉朱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成功,有时只担心远方,却忘了避开脚底下的坑,也不会成功。只有像兰彻一样,真心热爱学习,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事就放弃,我们应该记住兰彻的话:“你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
影片中查图尔把学习作为获得生存空间的方法,那他必然是在一种竞争机制里边。因为我们人类给自己所建构的生存空间,是以人类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在这种建构的复杂的`生存空间里边,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等等,和对相对固化的事物的追逐,成为了一般人内在生命巨大的障碍,所以他们很少能够拥有真正的创造性。
而兰彻最大的不一样,是他内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够驾驭自己的这种内在能量和外部时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经常能够别出心裁,或者能够超越现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规则的局限。
我们都知道,在篮球场上从来不犯规的球员绝对不是好球员,但是,这个在犯规和失误之中,他的起心动念变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兰彻,在他对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动念中,他都是一个相对正向的起心动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违反了规矩,最终的结果,也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的起心动念是低层次的,维度很低,那它受到的惩罚也将是严峻。
查图尔之所以想成为一个所谓的战胜者,是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竞争者,他就会紧张,会有冲突。如果像兰彻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创造者,一个不断体验更高境界生命状态的,或者突破现有局限的一个角色的话,那么他根本不是在战斗,他真正超越的是自己认知局限,超越自己投影出来这个世界设定的这种局限。
而这世界所有设定的局限全部取决于自己内在,就像他随时可以挑战自己,他在向女友求爱的这件事情上,他说干就干,当朋友提醒他这一点的时候,他马上进行自我突破。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9
电影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调剂品”,经典电影也是层出不穷,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印度电影《3 idiots》,中文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没有之一。作为儿童节电影专题系列,这个电影也给教育和人生提出了很多思考。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间的大学故事。
这部影片集合了青春、校园、幽默、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因素,并以诙谐讽刺的手法让观众在欢笑泪水,悬疑推理中反思各种社会和人性问题,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下个定义,那就是:披着搞笑外衣的鸡汤励志歌舞大片。
熟悉印度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电影最少不了的就是随时随地可能冒出来的精彩华丽的歌舞,虽然这些歌舞质量也许并不差,但总是游离在剧情之外,而且观众被套路久了,自然就有了审美疲劳。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自然也少不了歌舞这个独特的印度电影因素,但影片中的几段歌舞都能配合剧情,拿捏的恰到好处,节奏欢快,浪漫至极。而且影片为了迎合市场,拍摄时多采用运动镜头,对民族音乐和舞蹈进行了较为大胆的改编和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0
看过几次《三傻大闹宝莱坞》了,每次总被发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乐,同时也被他们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所打动。法罕是三人帮之一,迫于家里人的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但是他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摄影师。
在兰彻的鼓励下,他终于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声,他发自肺腑的言说说服了一直期望他成为工程师的父亲,从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实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有机会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而在步入职场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职业的呢?金钱、家庭往往是人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障碍;不能绝对的说考虑薪资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确的,但是对于追逐自己的梦想, 是不是应该更纯粹一些呢?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这是多么的讽刺。这反映了一种
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的制度。难道仅仅一张成绩单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叶障目,如此行为不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间接成为了此国家并不发达的根源。我们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尽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败了也无所谓。看着兰彻对体制的反抗,对老师的大声质问,不禁理解了何谓自由。让那些固步自封,只会说老生常谈的话的人闭上嘴巴,以傲视给予回击。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1
这是一所高压锅似的“帝国工程学院”。每年从四万考生中录取二百名优秀学生,二百里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赛跑,不快跑,就会被踩过去。很多人,刚一出生,就被家长盖上命运之戳。然后,就按照家长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学校,就像机器人一样,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敢去做新的尝试,他们无法承受失败。新的尝试,在真实世界,是行不通的。他们坚信:读大学,就是为了证书。没有证书,就没有金饭碗、没有娇妻、没有信用卡、没有地位。为了能在每学期42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顺利毕业,他们宁愿放弃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灵性。
影片中,某生因为沉迷于飞机研究而耽搁学业,被校长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嘲笑、通告家长甚至处罚,最终精神崩溃乃至上吊自杀。
更为可悲的是,校长的儿子就在这种重成绩的教育环境下,因成绩不理想而郁郁自杀。
谁是两条鲜活生命的凶手?仅仅是片中的校长?
当然,如果以此来一味斥责考试的罪恶,一味贬低校规对人性的压制,那是偏颇的,甚至是愚昧的。
谁也不能否认:考试,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规矩,是学校稳定的基石。但考试不能单一,成绩不能至上,学生兴趣不能被扼杀;规矩不能教条不化,规矩不能压制人性,规矩不能阻碍发展。
由此看来,如何理顺学生学业考试、兴趣培养、能力提升,顺从人性,又遵从规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无论怎样,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这便是教育的大进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2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拜拜,娶摄影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去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主人工兰彻(rancho)对他的好兄弟法翰(farhran)说过的一句话。整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傻大闹宝莱坞》又名《三个白痴》,没看时我以为是纯脆搞笑的美国影片,看了才知道这是一部引度的影片(恕我当时把“宝莱坞”看成了“好莱坞”)。此片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大体改编自?印度畅销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pointsomeone)。故事很爆笑,情节很跌宕,虽然长达164分钟却不会让你感觉枯躁无聊。名字里的“三傻”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翰和兰朱(ranju)。
影片开头,在校长“病毒”对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谈他的荣誉--一支他的主任送给他的“太空笔”,?所有学生都带着崇拜的神情认真的听着他的演讲时,兰彻却提出了一个气爆校长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铅笔而花几百万去买那个东西呢…”他这一问无疑给在场的众人一道电闪雷劈啊,且成功将校长气走并深深地“记住”了他。同时,影片也是在这个时刻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想知道他接下来还会干些什么让校长“心脏病”爆发的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
第一次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在入职第一年。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我们不正如那些翻书疯狂找答案的学生一样吗?面对问题与困难,并没有认真独立地去思考,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背后,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样,当世界开始对他持有怀疑的态度时,他渐渐从原来的坚信变为自我怀疑,从开始的反抗变为听人安排,宛如傀儡机器一般迷失自我。坚守自我,就要有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运用。
正所谓四两拨千斤,化知识为力量,才是真正的学习。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宝莱坞银幕女杰》,让我对一向以惊人数量著称,却难有精品的印度电影有所改观,便写了一则短小的影评,发到微信上。女儿看后推荐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说实话,前一阵这部片子在影视网站特火,点击率老高了,但就因为中译的名字,叫什么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子、三个白痴、三个傻蛋、作死不离3兄弟等,以为是无厘头搞怪类的电影,所以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
女儿推荐,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评,评价还蛮高,所以下载看了。
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一下子看完还真需要耐性。但这部片子我是一气看完的。
电影的影评已经很多,我不想画蛇添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我只想说几句我看此片后的感觉:
从这部极尽诙谐搞笑的疯狂喜剧背后,我看到的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剧。其讽刺意味的强烈程度,通过3个自杀(开始的一个未通过毕业的学生、校长的儿子、莱俱)、贫富差距(一贫如洗的莱俱家庭试图通过儿子改变家庭命运,豪门兰彻家庭用假兰彻窃取文凭继续赚取利益,形成强烈对比)、拜金主义、填鸭式教育等一系列不应该产生喜剧效果,但却由编导组织成无穷笑料的黑色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暴笑后的泪水不是甜蜜,是一种苦涩、一种血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
这是一所印度的传统名校,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帮”中的拉加想成为工程师,法罕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在兰彻的影响下,他们最终都梦想成真。
影片精神:影片最值得嘉奖的是永不放弃和乐观的精神。影片不仅有喜剧剧情与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情节。该片讲述的是兰彻对梦想敢于追求、敢于奋进的精神。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izz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观心态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会离成功更近一些。该片还涉及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
该片成功之处还在于它使大家认识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显,兰彻的两位好友就是受到了兰彻先进的思想影响,才会走上自己的梦想之路,才会走向成功。仔细想想,要是没有兰彻,他们俩将会怎样?这也是在告诫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发展的话,就应该交诤友,与正义的人交朋友。不要与那些思想邪恶、道德败坏的人交朋友。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有深度教育意义的影片,它所关注的问题包括教育、制度、理想与梦想等问题,还包括友情、爱情与亲情,真不愧是获得如此多奖项的大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篇】相关文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00字03-12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篇)02-15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7篇11-29
宝莱坞生死恋的经典台词11-05
美在周坞山01-18
我们的“傻”老师03-21
莱市场集市好段01-20
庞加莱名人故事05-17
怪鸟格莱弗01-22
《全宋词》李莱老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