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记忆》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有关《国家记忆》观后感(精选11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国家记忆》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家记忆》观后感 1
10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间八点档重磅推出中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每集节目时长30分钟,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这档历史纪录类节目有许多创新亮点,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在节目中担任主讲人,倾情讲述历史故事;先进的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节目还深入挖掘出许多珍贵史料,展示不为人知的历史。
多种视觉元素的融合,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国家记忆》将打破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色调,带领观众触摸有温度的历史。
《国家记忆》观后感 2
今天观看了中央四台《国家记忆》关于许渊冲的报道,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感受颇深。许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尽显自己的.翻译才能。他对翻译工作的颇高造诣令我佩服,但他作为一个97岁高龄的老人,在痛失伴侣后仍能争分夺秒工作的精神更让我惊叹。这也为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做出了优秀示范,惜时如金,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由于翻译“不爱红装爱武装”而遭受自我认同危机时,恩师钱钟书的回信使他豁然开朗。正如他自己所说,做学问既要继承前人,又要敢于突破,惟有此才能有所成就。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她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也要做到敢于质疑权威,严谨治学,坚持真理,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国家记忆》观后感 3
《国家记忆》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4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 5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6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写下一封封传颂至今的绝笔信。清明时节,致敬英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将于4月3日起隆重推出6集纪录片《绝笔》系列(4月3日-4日CCTV-4晚10点档;4月5日-9日CCTV-4晚8点档),通过十多位共产党员临终绝笔,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该片紧紧围绕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绝笔,深度挖掘他们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现出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的信仰与不变的追求。片中有新四军军长叶挺出狱10小时就写下的入党申请,有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留下的句句带血、行行含泪的遗书,有烈士钟奇临刑前嘱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还有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的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通过烈士后人的动情讲述、细节故事的深度挖掘和权威专家的'分析解读,让今天的人们更加切身地体会每封绝笔信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据了解,为鲜活讲述英烈舍小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摄制组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探访烈士家乡,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共找到11位在世的烈士后代,亲口讲述他们先辈的故事。受访者中有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光、孙女叶莲,续范亭将军的儿子续大田,蓝蒂裕烈士的儿子蓝耕荒,地下党员车耀先的外孙李少谦,钟奇烈士的儿子钟晓岚,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共产党员陈毅安的儿子陈晃明、孙子陈正烈等。同时,为更加真实准确地还原史实,摄制组深入中央档案馆,首次披露一系列珍贵档案,如叶挺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复信,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中共中央追认续范亭同志入党的历史文献。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一封封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国家记忆》观后感 7
中国中铁人在党的指引下,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高举“开路先锋”大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用生命和鲜血构筑了中国中铁人的精神谱系。纪录片中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忍不住的感动、激动,备受鼓舞,我为有这样光荣而英勇的先辈而骄傲,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中国中铁员工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基层一线测量人员而倍感责任重大。
看视频的过程中,不禁问自己,我该怎么干?才能成为他们合格的继承者,才能担得起开路先锋这个名字。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作为工程施工、测量先行的`先行队,我也将继续奋斗,扛起开路先锋的大旗,忠诚担当,立足岗位,把每一组数据做到精确精确再精确,创新创造把测量工作做到极致,为国家高速铁路提速发展提供最精准最基础的保障。
《国家记忆》观后感 8
11月30日,西安地铁5号线5标项目部全体职工观看了纪录片《开路先锋》。纪录片前三集是《红色铁路》《筑路西南》和《穿越天堑》,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及中国经济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中铁在革命战争、国家建设、科技攻关、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和红色记忆。片中多个“第一”工程及铁路建设者的'英雄壮举等鲜活的实例让我印象深刻,深切的感受到中铁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所历经的艰辛与磨难令我备受震撼。
看过纪录片,作为一名中国中铁人,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我要传承中国中铁人不怕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企业赢得荣誉。
《国家记忆》观后感 9
《开路先锋》之穿越天堑讲述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历程,再现了老一辈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场景。山河为证,岁月有痕。作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公铁两用特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宏大工程,创造了氦氧深潜水、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72米深水基础工程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填补了很多“中国空白”“世界空白”,谱写了桥梁建设史上壮怀激烈的英雄篇章。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回首我们奋进的征途,从新中国第一座桥梁武汉长江大桥到自力更生,国人“争气桥”的南京长江大桥,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九江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再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缅甸仰光-丁茵大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一位又一位,一代又一代的桥梁建设前辈们用自己“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建桥”的初心使命书写了我们中国桥梁建设的宏伟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一代的大桥人我们要向所有桥梁建设的前辈们学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以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青年奋斗姿态;以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学习的状态,努力向课本学专业知识,向现场学工程技术,向优秀学工作经验。努力做边学边思考、边学边总结、边学边实践的高效学习人,在不断地学习中学好岗位专业知识,练好岗位专业技能,提高个人内在素质,在新时代祖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上,贡献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力量,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诺言中,发出属于我们大桥青年的“桥梁之音”。
《国家记忆》观后感 10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创业百年国脉兴;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放飞中华复兴梦,中国中铁永远是开路先锋,开路先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旋律,一句句富含深意的描绘,寄托了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诠释了中国中铁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国家记忆》记录了中国中铁发展的缩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王尽美为宣传革命领导古城山海关工人运动,到为开发西南地区的成渝铁路的修建,再到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握手……,这一幕幕不仅带领观者重温“开路先锋”们的一路艰辛与喜悦,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智慧与人情味。
成败的关键在人。这次在观看《国家记忆》纪录片时,最大的深刻感受就是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工程建设中不断面临极限挑战,但正是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不畏艰辛、尽心尽责的工程师和日以继夜、坚守岗位的工人们,不断与时间赛跑,挑战自我,齐心协力攻克难题,谱写着一个个大桥故事,将“中国大桥”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今,我也像大桥人一样,从一切为零的初学者慢慢积累,一步步提升自我,为大桥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为我的职业而骄傲,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厉害了大桥人!厉害了我的国!
《国家记忆》观后感 11
看到开路先锋记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时刻,作为中国中铁的一员,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中国中铁人肩负开路先锋的使命,始终与时俱进,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用家国天下的豪情谱写了矢志不渝、实业报国的动人篇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中国中铁的辉煌成就。而今,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中铁作为最早“走出去”的开拓者和世界高铁发展的引领者中的`一员,要继续保持在时代前列、行业前列。作为承担中国中铁信息化建设的一员,我们要弘扬开路先锋精神,立足于施工生产的信息化需求,为建设施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后台服务和数据支撑,为中国中铁“领军当下、引领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记忆》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记忆》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07-14
国家宝藏观后感12-05
《国家宝藏》观后感10-13
[合集]《国家宝藏》观后感09-27
国家宝藏观后感范文11-08
国家宝藏观后感优秀11-12
《青涩记忆》观后感11-04
青涩记忆的观后感11-05
青涩记忆观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