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阿凡达》观后感

时间:2021-04-04 10:44:1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阿凡达》观后感(精选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阿凡达》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阿凡达》观后感(精选5篇)

  《阿凡达》观后感1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始终会涌现出更多更强更先进的技术,电影跟随着科技的脚步在前进,在3D立体电影逐步成为趋势之时,《阿凡达》适时降临了,它不仅是要改变电影放映格式的全新格局,也将要给电影拍摄技术带来革命。

  一、海外市场成为主阵地

  不知道影迷朋友们有没有注意,近些年的好莱坞电影大多都要靠海外票房盈利,《蜘蛛侠3》、《加勒比海盗3》、《007之余温之恋》、《天使与魔鬼》等等商业大片,它们动辄就要耗资1~2亿美元的拍摄成本,如果算上后期的宣传费用那就价值更加不菲,所以北美本土票房根本不能满足投资方盈利目的,海外就愈发成为好莱坞片商的倚重之地。

  《阿凡达》仅宣传成本就耗费3亿美金,北美票房以7702万美元开局,但按照好莱坞票房走势的一般规律来讲,首周末票房×3≈最终票房。即是说《阿凡达》的北美最终票房会在2.5亿美金上下。影片在北美市场是开局不利,但詹姆斯卡梅隆毕竟曾号称是“世界之王”,他的前作《泰坦尼克号》还是以20xx多万开局,结果北美劲收6亿美元。但从目前的观感来说,《阿凡达》的故事并没有《泰坦尼克号》那么好,情节未能摆脱俗套,所以想要回复当年那种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在北美是很难了。

  但海外市场则不同,詹姆斯卡梅隆凭借《泰坦尼克号》这12年来建立起的口碑和号召力,绝非一般导演可以比拟,并且海外观众与北美观众的看片角度也有很大不同,拿内地观众来说,内地观众更加注重的是娱乐效果,电影的情节和演员的表演倒是其次,《20xx》在内地票房突破4。3亿人民币就是实例。詹姆斯卡梅隆这次编排的故事更加通俗化,影片的内容是老少咸宜的,甚至比《泰坦尼克号》更加亲民,而且科幻电影一向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即使北美观众厌倦了他的讲故事方式,但卡梅隆在海外依旧受到疯狂的追捧。《阿凡达》海外票房首周末就过1。5亿,海外市场明显成为了这部超级大片的主阵地。

  二、技术与故事的交锋

  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先进的立体电影技术,它将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观众将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绝非夸大其词,卡梅隆为了等待立体电影技术的成熟,直至12年后才推出这部新作,这漫长的等待就是证明。影片只有在电影院里才能看到最佳的效果,否则,你根本无法感受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奇幻境界。

  美国有的评论人称观看这部《阿凡达》时,找回了当年看《星球大战》(1977)时的感觉。我们都知道《星球大战》在美国流行文化中占据的地位,这部电影标志着美国科幻电影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很明显,《阿凡达》也将成为科幻电影的新高峰,它所达到的技术水准已经把同时代的科幻电影轻松打败。这部电影将会呈现栩栩如生的外星世界,在影院中会看到几可乱真的潘多拉星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和土著居民仿佛都在从你的眼前掠过,这样的逼真效果,称之为身临其境是恰如其分的。

  《阿凡达》的故事还是有待加强的,导演可能一方面是将更多的重心放在技术的加工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符合全球观众的欣赏水准。两方面一综合,这部电影的故事即是显得有些俗套,但绝对还是激动人心的。特别是阿凡达和纳美人并肩战斗反抗地球人的场景,整场戏是电影的高潮部分,影片呈现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三、奥斯卡前景及其他

  《泰坦尼克号》曾经创下了11项奥斯卡大奖的纪录,但《阿凡达》是难以再现这种辉煌了,不少观众都觉得《泰坦尼克号》的故事简单,看了《阿凡达》就会知道,《阿凡达》的故事更加简单明了,所以《阿凡达》在故事情节方面的流俗,也基本丧失了争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机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阿凡达》基本是锁定了奥斯卡多个技术大奖,其中的最佳视觉效果奖明显已经是《阿凡达》的囊中之物了,作为开创特效新纪元的超一流作品,我实在想不到《阿凡达》不拿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理由。

  《阿凡达》将于1月4日内地公映,届时会有IMAX3D、3D和2D等多种格式进行影院放映,效果最好的肯定是IMAX3D版,这个版本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现这部影片的全貌。但IMAX影厅的造价不菲,目前别说是中国,就连全球也没有多少家这样的影厅,并且有“片源少、票价高、造价高”这样的三高门槛,所以IMAX放映厅现而今是很难大范围普及的。所以普通3D是观众们的首选,在3D立体银幕下,同样也能欣赏到这部影片叹为观止的奇绝创造力,那是一个美丽的星球,这个尚未被人类破坏的潘多拉之星,将会在银幕上给观众呈现最华丽的一面。

  早年间的《英雄》让内地观众走回电影院看电影,20xx年上映的《阿凡达》将会把更多的观众拉近3D影厅看电影,《阿凡达》将开启全球电影的3D立体时代。

  《阿凡达》观后感2

  《阿凡达》的中文译名,虽然据说是卡梅隆亲自定的,但我还是想说,这个中文译名真的很难听,不如之前的《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有气势。哪怕是那个最平淡的《化身》,都比这个类似“阿凡提”的名字好听。

  我只看了IMAX版的《阿凡达》,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阿凡达》其实还是一部很传统的好莱坞电影,看什么版本都无所谓,它都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只是对于3D版本来说,它的观影感受无疑是更好的。

  而看3D+IMAX版本,则是一种“奢侈”的观影体验──并不是内地贵到离谱的电影票价,而是资源的稀缺性所导致的。此次内地只有11家IMAX影院放映《阿凡达》,结果直接就导致了IMAX影院的一票难求。这种人为的资源稀缺,又进一步加剧了IMAX影院的火爆,我就听说北京的三家IMAX影院夸张到提前三天就卖完了预售票。

  对于电影消费来说,这其实是很少见的一个现象。电影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你拍电影花了多少钱,电影票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并不会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而《阿凡达》则改变了这个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的规律──因为IMAX影院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所以很多观众宁可忍耐、等待,也要排队看IMAX版本。而IMAX银幕的稀缺,就直接导致了观众被迫要接受一种“等级消费”。

  这可能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达》给电影行业带来的第一个冲击。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版《阿凡达》,虽然号称是胶片版,但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画面并没有投满整个银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边,可能只利用了银幕面积的80%左右。考虑到这样一个现实,我现在不想再继续推荐博物馆的胶片版本IMAX了,因为这和数字IMAX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了。特别是北京近日的大雪,让博物馆的交通条件实在很恶劣,除非你认为那里相对低廉的票价可以让你觉得值回路上的折腾。

  看IMAX版《阿凡达》,因为戴的是偏振眼镜,所以眼镜片必须要和银幕光轴保持垂直,否则会出现重影。也就是说,你看电影的时候,脖子不能歪,必须要一直保持端正姿势。考虑到《阿凡达》的片长(160分钟),看完后脖子有点辛苦。

  从立体电影的观感来说,《阿凡达》的立体效果确实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体动画电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过《国际空间站》,那是IMAX立体摄影机实地拍摄的纪录电影。作为一部大量应用CG合成的立体电影,《阿凡达》的立体效果已经和《国际空间站》是一样的了。

  但是《阿凡达》作为一部原声对白,中文字幕的电影,中文字幕出现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体画面的中间层出现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现在最前面),观众需要频繁地调整自己的视线焦点,时间一长有些不习惯看字幕的`观众很难不头晕。我的建议是要么飞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后,然后再飞快地让视线焦点跟随画面焦点;要么是干脆不理会中文字幕,因为对白不算复杂,而且中文字幕翻译的错漏也很多。

  听到很多人对《阿凡达》的故事有抱怨。《阿凡达》的故事你可以说它是老套的,但绝对不简单。作为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技巧的典型体现,《阿凡达》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商业电影里的中上水准(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认为现代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故事水准在下降。)。考虑到卡梅隆宣称自己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这个故事,所以我想它显得有些老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本片技术水准的崇拜,就去贬低这个故事的水准。

  对于一部全球发行,要面对不同文化、种族的观众的商业电影,您要这个故事复杂到什么程度才能满意呢?

  具体的等我看完第二遍再详细说吧。

  有很多中国电影人看完《阿凡达》之后很沮丧,觉得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会让未来的中国电影在市场上“完败”。我个人虽然也觉得这种电影技术上的差距非常巨大,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未来就没有机会了。

  让电影摆脱杂耍层面进入艺术范畴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艺术”。无论多么眩目的技术,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作为本体,它都不能被称为是一部“好电影”。而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我们虽然和好莱坞也有技术上的差距,但这种差距还没有大到不可追赶的地步。

  《阿凡达》虽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场行为上来说还是一个特例,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它还很难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这部电影制作成本3亿美元,算上宣发费用成本有5亿美元,这种量级的电影,不敢说十年才有一部,但也不是每年都会遇上的。

  而且,《阿凡达》这种电影,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欧美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和美国同种同源的欧洲电影都没哀嚎一片,作为和欧美文化有着巨大差异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观众去看电影,并不都是冲着视觉奇观和感官刺激去的,他们更多的是想让自己从电影中得到感动。还是那句话,在同等质量下,中国人还是一定喜欢看中国电影,因为那是中国人自己的情感。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目前还是我们可以抵挡好莱坞电影的堡垒。但是能守多久,就看我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如果中国电影人自己先从心态上怂了,那我就啥都没说。

  《阿凡达》观后感3

  “说实话,在看人类狂轰乱炸灵魂树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植物大战僵尸。”这就是在看完阿凡达之后,我对着我们这一众男男女女所说的话。

  别误会,这绝不是对卡梅隆大叔的不敬和对阿凡达的调侃,而是觉得这正是卡梅隆大叔的成功之处。能把一个看似很俗而且都让人觉得俗不可耐的故事拍得这么有创意估计也就卡叔能做到了。

  很多人都在狂批这故事实在是俗。我也承认。但好莱坞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高度统一的流水线,商业电影的模式限定了他的故事结构只能按照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展,否则人们就不买账。对于商业电影,这就是灾难。况且,生活在这个网络信息普及的时代什么样的故事才会让大家拍案惊奇,连呼不俗、不俗、不俗呢?

  在对待商业电影创新性的态度上,我觉得卡叔真的是牛到了让大家膜拜的地步。想想今年卖座的几部电影,迈克尔曼只会利用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让一群会变身的机器人在古代奇观上打打杀杀;艾默里奇也就用用特技对地球毁灭做个模拟;而像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也只能算是小儿科了,但就是这些都让我们叹为观止。估计卡叔只是撇撇嘴,然后想愚蠢的地球人,地球留给你们打打杀杀去吧。然后自己又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潘多拉星球。这就是创意!这是那些天天喊着阿凡达庸俗、骗钱的所谓的资深影评们戳穿了脑子也想不出的创意。不说纳威人及潘多拉星球上各种动植物的造型图是卡叔亲手绘制,单就用神经元传递思想交流感情这种交流方式,我就愿意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年头花上近百块到电影院去为美国人增加票房。清朝人的辫子在我们眼里是古董,但在卡叔和他的制作团队面前便成了交流工具。某些愚蠢的中国导演别在天天想着潜规则谁了,电影的最高境界是用一个看似很俗的故事拍出脱俗的效果。

  最后说说所谓的观影效果吧。虽然观影的位置并不好,很热,眼镜很重。但仍然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视听享受。当圣树的种子从屏幕上方缓缓飘下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看清它是什么样子,而是下意识的动了动手—想去摸摸它是什么感觉。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3D效果吧!

  阿凡达,一部很成功反映出人的贪欲的电影。

  早在广告里,就知道了《阿凡达》这部电影,在广告里,这电影里的环境很壮美,很奇幻,并且听说很好看,于是便迫不及待的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已经难以生存,于是便来到了一颗明叫”潘多拉”的星球,那是一颗树木茂盛的星球,上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还住着类似人类的智能生物,人们把他叫做”纳威人”,他们比人高大,骨骼精奇,而”阿凡达”就是人类利用他们的基因创造出来的。“纳威人”世世代代围绕一颗叫世界树的参天大树居住,十分和睦,可人类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因为人类发现他们的世界树底下,埋藏着丰富的资源,出于利益的驱使,人类就派出军队去与纳威人”协商”,而”阿凡达”就是用来协商的工具,电影中的主角驱使着自己的阿凡达,深入当地人的部落打探消息,不久就深得当地人的信任,可后来人类的军队等不及了,派军队攻击当地人,于是主角就带领当地部落,同人类展开战斗。

  这部电影,有着震撼的视觉效果,可是当我们在享受视觉震撼的同时,你是否在想,这部片在反映什么?自然?人类?资源?太空?未知世界?这些或许都有,但我认为实在反映人的本性。

  首先,人的贪欲。

  人类为了一种优质的矿产资源,和谈不成,就不惜动用军队,不惜以士兵们的鲜血来换取所谓的利益,这种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真应该唾弃。

  其次,人的占有欲。

  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已经被破坏,难以生存,就要去强占他人的家园,不惜弄得他人家破人亡,完全无视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力,好像自己就是上帝,可以主载一切,所有的好东西,都要装进自己的腰包。

  再有,我还感觉得到他们的破坏欲,当战机将无数导弹对着世界树发射,当世界树的枝干被炸的粉碎,当世界树轰燃倒塌时,那些士兵军官竟毫不惋惜,而是欢呼雀跃,那棵树要是在地球上,定是一棵万年大树啊!为破坏一棵这样的树而高兴,我真无语

  影片中的纳威人,发展程度远不及人类,只能用些冷兵器攻击,于是人类便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肆意破坏他门的家园,这正反映了人们喜欢欺负弱小的心理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开始深思……

  《阿凡达》观后感4

  今天很偶然的机会,让我在电影院好好欣赏了一下最近受到一度好评的3D影片《阿凡达》,的确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将梦境与现实,现在与未来,想象与推理等等很好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让人不由佩服不已,直呼过瘾。3D效果的运用,让我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了詹姆斯卡梅隆所想要给我们营造的那个世界,我们仿佛真切的就在主人公的身边倾听着他的诉说,见证着爱与奇迹的发生,一切就如同梦境一般,让人沉陷其中,恍然隔世。

  不同于其他关于外星的科幻片,《阿凡达》让人回味无穷,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导演独具匠心之处,内容、主题鲜明,却又包含着很多政治社会中困扰着人们很久的问题,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欣赏,《阿凡达》都不愧是一部杰作,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

  人类一直猜想外星生物的存在,这部影片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就满足了人们的猜想,潘多拉星球虽然与地球不同,却还是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纳威人无论在身体条件还是长相上虽然与地球人不太一样,却也还是与地球上的生命有着一些共同的地方的。这些都几乎与人们想象中的外星人一样,所以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选择显然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样的主角虽然不是很漂亮,却还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并喜爱的。

  这部影片叙述的是外星人抵御地球人的侵袭的故事,这与以前曾流行的地球人抵御外星人侵袭的影片有所区别,也应该属影片的一大亮点,不过这也是有依据的。随着现代工业以及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越来越强大,不断超越极限,挑战未知,外星人存在的猜测自古就有,不过从以前的敬畏,甚至有点惧怕(将外星人形容得无比聪明,充满智慧)到现在的尊重,渴望交流,甚至是征服,都体现了人类的成长,人们自信心的增长,以及大部分人自大与自负的迅速滋长。人们眼中的地球越来越小,与此相反野心越来越大,利益的驱使使人们心中的善意、良心渐渐地消失无影;机械化的时代,让人们的心日趋冰冷;人们为美好的生活拼命地努力着,却渐渐偏离了初衷,背道而驰;利益、梦想中的未来让人们红了眼睛,越来越难以填满的满足感让美好渐渐远去,只有梦想中的未来时时陪伴着他们,一步步的将他们推向地狱……

  真理、正义、真爱这些都是人们公认的上天应该偏向袒护的,侵略者们毋庸置疑应当被赶走,有情人毋庸置疑应当终成眷属,很高兴詹姆斯卡梅隆在这次成全了我们。纳威人与地球人的共通之处让杰克萨利最终成为真正的纳威人,获得了真爱和行走的能力,也让我们相信,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还是存在交流沟通的可能,只要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我们和他们之间还是可以成为朋友的,甚至是更近一步密切的关系。

  影片中美丽异常的自然景色让人惊叹不已,许多漂亮奇异的植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想象力和责任心,因为这些都是在科学可以合理解释的前提之下搬上银幕的。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森林,品种繁多的物种,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也曾如此辉煌的地球,再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动物不能不让人们联想起恐龙时代,也许身高三米的纳威人就是导演从恐龙身上获得的灵感?有着比人类高的身躯,生活在仿佛是原始的地球一般的星球上,却在形体和智慧上与人类很相似。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只有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自己才知道答案。

  影片中纳威人与我们地球人一样,有着自己的部落,首领,以及爱与信仰。正是为了保护灵魂树,保卫纳威人对女神爱娃的信仰,对自己家园的爱,促成了这场地球人与纳威人的战争的导火索。最终爱娃显灵,骑马拿箭的纳威人在森林野兽们的帮助下战胜了导弹武器装备一身的地球人,也许这正象征着失去善良仁爱而将贪婪残忍充满心灵的人类们最终会独食他们自己所酿下的恶果,以及大自然给他们的惩罚!

  在我们的地球母亲渐渐苍老并且奄奄一息之际,人类为了生存不仅不尽全力放下眼前的利益努力挽救地球母亲的生命,反而花费相比更为庞大的精力在探索外星,也许这些巨大的人力物力的背后藏的就是那些权势者们贪婪的双眼,只能看见利益的双眼,渴望征服的双眼,《阿凡达》警告那些藏有这些恶意,妄想破坏大自然以谋取自己眼前的利益的人,自己弄成的残局最终将自己收拾,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得到大自然的恩赐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奇迹,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不配拥有这一奇迹!

  《阿凡达》这类唤醒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影片陆续上映,人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反省反省了,在享受影片给我们带来的快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体会体会幕后导演的良苦用心,继续弘扬真善美精神的同时,更应该去思索思索面对地球母亲这样的一个现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而不是在全球气候会议上故作君子般的针锋相对,为的就是推卸自己本应该履行的义务,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一点一点逐渐变大的臭氧层空洞下面,一点一点逐渐变小陆地的上面,我们所有在这个地球上居住的人们不团结起来,反而还在为了世界末日到来之前那一段时间的金钱利益斤斤计较:斗嘴,拍桌子,闹脾气,为了伪君子的那点尊严……这一切在世界末日在地球上所有生命就要消失的命运面前,难道不觉得可笑,不觉得羞愧吗?

  影片的结尾,佐伊索尔达娜抚摸着杰克萨利的阿凡达的脸时,我们都深信杰克萨利最终会睁开双眼苏醒过来,最终成为真正的纳威人,和自己的爱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我们这些地球人呢?我们准备什么时候苏醒呢?睁开我们被利益充满血丝的浑浊的双眼,好好的看看我们这个已经惨迫忍睹的地球母亲。难道是世界末日到来的那一天吗?

  《阿凡达》观后感5

  朋友对我说,她看了两遍《阿凡达》才看明白。我告诉她我一遍就看懂了,不仅看懂了剧情,而且很流畅地复述了一些情节和细节。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却不知道我为了看这部电影做了哪些准备。首先,我在网上看了剧情介绍,然后又下载了片尾曲《I See You》,同时,对于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经过了14年的酝酿,耗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历时四年拍制的这部科幻巨献我应该是关注了很久很久。直到昨天,我才在欧亚卖场的万达影院观亲眼见证了IMAX3D让人拍案叫绝的视觉效果。

  从影厅出来,我告诉朋友,让他等我一会儿,因为不愿意放过一个镜头,所以,一直忍着没去卫生间。到了那里,发现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来,像我这样的饿观众还有很多很多。

  回到家中,老公问我和儿子,看电影的感受如何。儿子说要写一份观后感,我也很想写写自己的震撼。但是,一时又不知如何写起。于是,在网上看别人的影评,发现下面这段文字非常有意思,而且深有同感,所以摘录如下:

  《阿凡达》讲述的是发生在未来世界外星上由人类组成的执法队伍对外星人钉子户的一次强制拆迁活动,本次活动以人类的失败告终。仔细留意电影细节,我们会发现导演和编剧给足了相应的暗示,透露出本次拆迁指挥工作的诸多错误举动和不安因素,最终以电影的结局说明了一场缺乏正确的政治理论指导和强有力领导班子指挥的拆迁工作必然失败的道理,值得有关部门借鉴和学习。

  对整个拆迁指挥工作的错误,可以总结为“领导整合混乱、舆论宣传不足、群众工作缺位、干部任用失败”这四句话。

  首先,作为拆迁工作最高负责人兼开发商利益代表的嗜财男,与智囊团代表格蕾丝、执法一线负责人刀疤头之间显然存在不可调和的意见分歧,以致于整个领导班子难以形成合力,最终导致整个领导系统分崩离析。众所周知,意见分歧的根源在于利益分歧,不难看出,以格蕾丝代表的智囊团反复强调项目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向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同样的道理,刀疤头强烈要求诉诸武力,是为在添置武器、扩编队伍寻找理由。而本应发挥协调作用的最高领导者嗜财男,却一直摇摆不定,可以看出嗜财男领导才能的缺乏的领导素质的不足。因此,拆迁指挥工作的领导者必须是作风雷厉风行的强硬派,故事末尾刀疤头的夺权也映证了这一点。但刀疤头过于顽固和急躁,又拙于搞好人际关系,凡事只知道硬冲和蛮干,把烂摊子留给上级来收拾,容易引起领导不满和下属不悦。这也说明他上位后没能及时转变角色定位,领导观念滞后,注定最终因不能准确把握全局而断送拆迁工作的胜利果实。

  其次,整个拆迁工作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及时到位的舆论宣传工作。砖土未动,舆论先行—一直是拆迁指挥工作的宝贵实践经验。舆论工作做得好,拆迁中遇到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少。尤其是本次拆迁目标涉及到环保、宗教和少数民族等敏感问题,更应该有一套强有力的政治理论支持,并在前期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进行舆论轰炸,层层递进,不断对钉子户形成压力和恐慌,以减少后期强制执行阶段暴力的使用。很遗憾,指挥小组一直忽略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没有进行拆迁动员,导致后期大规模暴力抗法行为的出现。

  再次,不走群众路线,胡乱树敌也是工作失败的一大教训。群众工作和舆论工作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根本目的在于分化目标人群,把自己的人搞多了,把对方的人搞少了,最后再予以各个击破。综观外星纳威亚人,主要是通过宗教和血缘进行联结,物质生活水平极低。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小组原先以提供教育、交通等公共产品妄图换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唯有一方面加强科学宣传、破除迷信,另一方面以物质渗透的方式逐步离间纳威亚主要领导人,才能从内部瓦解对方,从而兵不血刃的赢得土地。

  最后,不得不指出的是整个工作最致命的失误出现在干部任用上。指挥小组派出杰克这名小伙子担任潜伏工作,获取对方情报,出发点是好的,方法却错得离谱。先是从干部选拔上说,杰克不是一名政治过硬久经考验的同志,而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和草率性。再则,如果说杰克本身担任情报工作存在不可替代性,那也应该对杰克的叛变进行一定的防范,特别是要事先解决好杰克的个人问题,最好以家庭牵制他,否则象杰克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难以抵御敌人的美人计也是意料之中的。杰克的倒戈使指挥小组的攻势和防线都**裸暴露了,这也是整个拆迁工作根本失败的最直接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人事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可以断言,《阿凡达》将因其独到和深邃的政治内涵在新时代的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也将因其对拆迁工作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而掀起一股学习浪潮。

【关于《阿凡达》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阿凡达》观后感_750字01-22

《阿凡达》观后感汇编15篇12-19

阿凡达经典对白12-27

《阿凡达》经典台词10-23

关于达·芬奇的故事11-30

关于鲁达的歇后语03-31

鄙人欲达,欲达不知作文800字02-22

玛卡里阿01-18

关于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03-20

潘达洛斯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