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观后感
导语:《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之声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之声》观后感一
其实,我还是在护理美学课上才知道《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的,第一次观看也是在这门课上,然后自己有回到宿舍从头到尾认看过了一遍,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看了一遍又一遍,毫不夸张。我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会轻易地放下。我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部电影,但我又很庆幸自己很幸运地知道了她,很庆幸。说实话,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欧美的电影,如果要究其原因,也许是我对外国的文化还不是那么的了解并接受,也许仅仅是因为我不喜欢英语,自己也说不真切。但是这部电影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进入了我的视线,最最重要的是我爱上了她。
我从来没想过感动在电影里竟然也可以用欢声笑语来表达,使我开心并感动着。一股暖流在心里缓缓的流淌着,温暖、快乐、感动充满我的心扉。一种情愫滴在心上,慢慢晕开,渗进心里。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我宁愿看着悲剧流泪也不愿看着喜剧欢笑,只为寻求那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林黛玉就是悲情忧郁的化身,而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达我对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喜爱之情,当我一遍又一遍的看红楼梦时,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滴泪水都牵动着我的心。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并不是郁郁寡欢的人,虽然很多时候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抑郁,可是更多时候我期待欢笑而且很容易快乐,学校路旁开得正好的一朵花、一个孩子对父母幼稚的提问、晴空中的一朵白云……都让我会心的笑,展露笑颜。总而言之,我喜欢被感动,而这部电影感动了我。
很喜欢这部电影里的景色,山川绵延、白雪皑皑、青草幽幽、野花点点、小河涓涓、晴空万里,真是美极。看着这一切,我的心就像白云般绵绵软软,又似指尖的一滴露珠般明亮而不耀眼。看着玛丽亚像大地的精灵般随心而歌、随意而舞,我的心似乎也要随着每一个音符雀跃跳动。然而羡慕之余随之而来的是淡淡的失落感。反观我们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要想找到那样一个地方真是难得很。然后一个沉重的问题袭来,在这样发达城市的人们的幸福感似乎并不像他们认为本该的那样。至少很多时候我看到的人们都是紧张而不能充分的喘息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自然,幸福感这种缥缈无形的东西主要取决于个人感受和个人想法,但是我认为它和环境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即使不满也无法逃脱。努力适应,努力生活得更好,努力让笑颜在自己的脸上展露才
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怨天尤人从来都是行不通的。我们不是生活在那样贴近自然的环境里,那就让我们从这部剧里去感受那样的`绵软以及那样的情思。其实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微小的自然气息的。当我走在学校道路上的时候,我会有意挨着道路两旁,寻找那些微小的存在,一棵独自在微风中摇曳的小草,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一片独特的叶子都让我心动,然后迎风微笑,世界是美好的,我告诉自己。我相信生命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感动,寻找感动,使之融入身体无法分割。
如果要问除了电影里的景色之外还有什么使我无法忘怀,那么我会说是里面的音乐,虽然我对音乐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造诣”,喜爱与不喜爱全凭自己的感受,但我还是想谈谈我的想法。音乐是这部剧的题目,更是这部剧的灵魂。在音乐声中拉开帷幕,又在音乐声中圆满收场。音乐的旋律始终伴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不论是玛利亚的悠扬奔放,还是孩子们的活泼欢快,亦或是舰长的深沉优雅,都是发自一颗爱的心灵。《音乐之声》的内容是生活中普通的片段,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欢快、词句简单而烂漫的歌曲才使她变得美丽而感人,她以音乐抒发人类最淳朴的感情,像一朵清新而独特的雏菊,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沁人心脾。音乐只是情感的载体,很多时候我听歌只是为了感受其中的欢乐或悲伤。在我的判断标准里,只要是能触动我的,让我有所思的歌曲都是好的。
谈到里面的人物,一定要提的当然是女主玛丽亚,她是一个让人无法不喜欢的人。她纯真善良,乐观开朗,渴望爱情,向往大自然的自由,同时也固执而无畏、不被世俗束缚。就像电影中修女们所唱“如何使月光在掌中停留”,月光般柔美而不受约束。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上高中之前,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美好的人,这样的人根本就只存在于童话之中,亦或是各式偶像剧里的女主。她们太过于美好,美好得让人无法触及。但是我现在相信了,因为我亲眼所见,她就在我的身边,而且是我的好朋友,我高中最好的朋友。她和玛丽亚是如此的相像,我该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她。是她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看到原来人是可以这么简单而快乐的。和她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月都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也许开始你并不能完全读懂她们,但是她们总会有一种魔力让你不自觉的靠近,然后恋恋不舍,不愿再离开。如果你用看一般人的眼光来揣摩她们所思所想,那是对她们的亵渎。她们的美好有时候会让我自惭形秽,更害怕自己污秽的双手玷污那一份洁白。普通众生中的我,只愿这一世目视她们的美好,成全心里的念想。
我还想提到的一个人就是里面的男爵夫人,的确是一个高贵的美妇人。不去说她有哪些不好,我只想说说我喜欢她的地方。我欣赏她拿得起放得下。一开始我还以为她会是传统电视剧或电影里面的那种挑拨离间的坏女人 。如果她真爱上校,逼迫玛丽亚离开也是情有可原,女人们难道没有保护自己婚姻和爱情的权利?她没有给玛丽亚设什么陷阱让上校厌恶她而赶走她,说明男爵夫人只是单纯的想和上校在一起,不想给其他女人打搅 。我并没有觉得她有什么错,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之后和上校的一段话,为了挽救剩下的一点点尊严 ,她说“虽然我很爱你,但你不是我理想中的丈夫,你太独立了,我的丈夫得依赖我,至少在金钱上离不开我。”虽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落下来。也许她在假装洒脱,而那份坚强却是真的。在那一刻,我的心为她感到疼痛。
其他的我就不去谈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重点不同的感受。用心去感受的人都会爱上这部剧的。
《音乐之声》观后感二
镜头切入:山——现,明净清新,曲折有度;歌——起,音符跳跃,轻快动听;舞——动,简单绰约,朴实动人;歌为舞起,舞因歌动,灿如云锦,绚烂如春花。这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始,玛利亚活泼爽朗的歌声让山美水绿情动。大自然如此的牵系着每根爱美的神经,因为这是音乐的世界,这是快乐的世界,更因为玛利亚那颗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命,勇敢,自信,追求自由、朴实的心感染着屏幕前的你我他。
《音乐之声》是一部极易看懂的电影,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不管是第一次看还是看过多次,它都能深深的吸引住你的眼球。在电影里,玛利亚是一个不合格的见习修女,在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眼里,她爱惹麻烦,她爬树,吹口哨,头巾下的头发里还带发夹,大逆不道。她让人疼让人恼,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她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悔过出于真心,她能让修道院里严肃的修女发笑,她是天使,是捣蛋鬼,也是小丑……然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只是她比别的修女们更加热爱自由,热爱音乐,热爱大自然。修道院院长看到了玛利亚的那颗心,她明白那颗心要与大自然同在,要拥有属于她自己的更广阔的天空,而不能呆在与世隔绝的修道院里。于是,院长介绍玛利亚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电影最能激励我之处,是玛利亚在去特拉普上校家之前作的思想准备。玛利亚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十二个家教,但她对自己有信心,她相信力量不存在数字里,力量不存在财富中,力量存在一夜安眠中,要醒就醒,那是精神,把心交给信心,她对信心更有信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困难、挫折考验着我们的信心,可自信心似乎往往过于脆弱,树立一定自信心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前提,看过很多关于增强自信心的文章却收效不佳。但是在《音乐之声》的这个场景中,听着从玛利亚嘴里泊泊流动的歌词,看着她大阔步往前走的姿态,不免欣慰,心里也不免阔朗起来,坐在屏幕前微笑着似乎也看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就那么跨步之间被制服了。
电影里最快乐的情节要数玛利亚与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一起相处的时光了。开始虽然孩子们排斥她,捉弄她,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在她的座位下放松果,让她难堪。但她理解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苦恼,她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很快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那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使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回到家里,发现被他当“水兵”训练的孩子们已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合唱团了,而以前家里冰冷的气氛也变的活泼有生气了,孩子们的歌唱声深深吸引了上校,在玛利亚和孩子们的期待下,这位因丧妻而变得抑郁寡欢的冷漠上校终于拿起吉他,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那首奥地利民歌《雪绒花》。与父亲拥抱在一起,孩子们终于又找回了慈祥的父亲,特拉普上校也终于感觉到了找回了自己的家,一种久违的幸福感觉涌上心头……
电影中最感动之处,是玛利亚与孩子们、特拉普上校一起克服困难的种种场景。当玛利亚唤起对特拉普上校的爱情时,她知道上校要与男爵夫人结婚,她留下一封信就回到修道院去了,院长对她说:That you have to look for your life(你必须追寻自己的生命。)她重新又回到了特拉普上校家,追寻自己的生命,她勇敢的去面对,终于和特拉普上校结成伉俪,然而生活中的磨难没有止境,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音乐节的当天,上校和玛利亚接到了柏林的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务,他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于是他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可他和他的全家被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借着参加民谣音乐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雪绒花》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唤起了奥地利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最后在朋友和修女们的协助下,玛利亚一全跨过了阿尔卑斯山,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来到了自由之地。
电影落下帷幕,可是那欢快的歌声,动人的场景却将永远印在我的头脑中,鼓舞我向前,将让我学会坚强,不畏惧困难,时刻对生活充满信心,快乐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心理解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音乐之声观后感】相关文章:
《音乐之声》观后感04-02
音乐之声的观后感02-19
《音乐之声》观后感01-10
《音乐之声》观后感07-19
音乐之声观后感推荐11-21
音乐之声的观后感范文02-19
《音乐之声》的观后感范文01-23
音乐之声观后感范文03-22
影片《音乐之声》观后感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