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阿Q正传》观后感

时间:2023-01-15 22:03:0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阿Q正传》观后感3篇

  《阿Q正传》该片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通过展现贫苦、落后、愚昧的农民阿Q的一生,揭示了当时贫苦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压迫及思想奴役下生活的悲惨情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阿Q正传》观后感3篇

  《阿Q正传》观后感1

  鲁迅先生,我们熟悉;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我们更熟悉。而阿Q,正是被我们熟知的人物中最典型的一个。

  有幸看了《阿Q正传》原著,有幸观看了《阿Q正传》影视版。

  第一个感受便是:影片与愿著似乎有些不一样。但是不一样在哪里,一时也说不出来。捧起《阿Q正传》再细细翻翻,细细琢磨,终于品出了一点来。

  在先生的笔下,人物皆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形象,而阿Q尤其让人失望,阿Q所处的那个未庄,甚至让人感到绝望:赵太爷等的权势者,吴妈等的保守者,以及王胡小d等一班无聊者,土谷祠老头等冷漠者,沉重地让人透不过气,黑暗得使人见不到光。

  阿Q在那种环境中生存,你不能渴望他会是一个有人格,有自尊,有成就的人。他只是一个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力也得不到保障的“虫豸”。先生笔下的阿Q,先生笔下的未庄,望不尽的是失望。

  而在影视剧中,未庄与阿Q身上似乎有了些许的希望之光若隐若现。其中最大的转变便是土谷祠的老头。

  当阿Q在赌钱时,老头怕他又输个精光,嘱咐他早点回去休息,这让人一愣,怀疑起这是否是那个冷漠无情的看祠老头。

  当阿Q无钱给地保时,拿出过冬的棉被给地保时,老头连忙拿钱赎回。地保嘿嘿一笑,说你这老头可真会贪便宜。这时,我们感到这才是先生笔下的那个看祠的老头。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又令人瞠目:老头把棉被还给了阿Q,叹着气过去了。此时的阿Q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心中肯定会闪过一丝感动,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我们又是愣了一愣,接而感到有些不快,亦有些欣喜。不快的是:人物形象与原著中已经是背道而驰了;欣喜的是阿Q也有人关心了。

  接下来的一幕,又令我们有所感动:当阿Q上城回来以后,地保过来拿“孝敬”钱,阿Q“酒后吐真言”,把自己如何“发财”一古脑儿告诉了地保。老头责怪阿Q,这种事情跟他说说可以,怎么能跟地保这种人讲呢。那种语气,不是幸灾乐祸的讽刺,而是出自内心的真诚的关切。就像一个老者对不懂事的孩子的那一种责怪中透出的慈祥。

  未庄——未来的村庄中,终于可以看到未来的一丝曙光了。而在阿Q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至少有一处的闪光点吧!

  在阿Q的“革命梦”中,当大伙都被派去搬家具时,阿Q让管祠的老头去休息,因为阿Q认为他的年纪太大了。这一个小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阿Q身上的那一种可称为善良的那一份美好。这是一种希望,或许这一簇希望可以促成阿Q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然而最终阿Q还是死了,在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之前死了,阿Q身上的希望破灭了。但是,未庄的希望还是存在的。

  鲁迅先生曾在《“呐喊”自序》中说到:“至于自己,却也不愿将有以为苦的寂寞,再传染给也如我年轻时候做着好梦的自己似的青年们”。我想,如果先生看到《阿Q正传》中土谷祠的老头的形象,阿Q那个唯一的可认为是人的闪光点,他应该是会同意的。

  《阿Q正传》观后感2

  这是一部老电影,整部电影,给人一种亲和感,仿佛就在身边的故事。

  电影主人翁阿Q是个社会底层的人,经常让人耻笑欺负。而他也从不气馁总会以欺负别人小小的胜利来安慰自己。他很邋遢,头顶上头发不多,辫子干巴巴的还打结。此人,正是大作家鲁迅笔下的阿Q。

  赵老爷的儿子成了秀才。阿Q跟一群调侃他的人说他也姓赵,排起辈分来他比秀才还要大上三倍,为了证明此事他还去拜访赵老爷。大家一副看好戏的样子,看着阿Q大摇大摆的走了。

  没想到啊,真是热脸对上冷屁股,赵老爷本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听阿Q来了还那么说,立马拉下了脸。只听“哗哗”两声给了阿Q两耳刮子并叫骂道:“你也配姓赵!你能么你!”并呵斥阿Q以后不准说他姓赵,随后立马叫人把阿Q赶了出去。

  这么就给人赶出来了,还连自己姓什么的权利也没了。就是自以为有点钱就可以了不起的势利眼,总是打压比自身弱小的人,让人很是气愤。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平等,不论是残疾的、懦弱的、很富裕的、有很大权利的,他们都是人,都是父母养的呀。

  虽然阿Q被人欺负让人气愤。但是他想成家的镜头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那天干完活,他和寡妇吴妈坐在屋子里休息。亮着油灯,吴妈细心的做着针线活。油灯的小火苗轻轻摇曳着,阿Q望着吴妈的侧脸看呆了,两眼泛光。情不自禁的吐出了心中所想:“我想和你困觉。”吴妈顿时瞪大眼睛的抬头,问:“你说什么?!”“我想和你困觉。”阿Q傻愣愣地说。突然吴妈尖叫起来,扔下针线就跑出去找赵太爷的妇人们告状了。

  后来阿Q不仅工作丢了,连调戏吴妈的事儿也在镇传的沸沸扬扬。镇上的女人们见到他都纷纷四处逃窜。阿Q也给我一个特别逗人的想法:“最近的女人好羞涩哦。”

  阿Q这个小小的人物,却给人很大的.思考。阿Q传承了祖上的自我安慰功力,败了就用小胜做大胜,好事儿偷着乐,坏事儿过了就抛到脑后,以天天微笑过得轻松为目标。这样的乐观不正是我们所要寻求的吗?

  可是就是这么个乐观的小人物,不起眼的小人物,成了帮大家背黑锅的替罪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阿Q完全不知情,哪里晓得是死罪。送往刑场的路上当他看到吴妈惋惜的神情,群众挤满了整条街的情形。他明白了,是不好的事儿……

  阿Q的命运这么坎坷,最后还死的那么冤,他本来就是一个可怜人,竟还受到这样的下场,不得不说,那些人她们都不会心理愧疚吗?不会良心不安吗?是该说阿Q太过单纯,还是那些人黑心。

  《阿Q正传》观后感3

  阿Q,其中的Q读gui(贵、桂),是拉丁语中的一个字母。

  我是带着一种欣赏鲁迅作品的态度来看这部电影的,想着能够通过这样的名著来提高自己的见识和知识,但是,慢慢的看着看着,心情就变得沉重起来,一种小人物的悲哀同情不禁在心底油然而生。

  阿Q,这是一个生活在清朝末年的悲哀人物,他的一生,是在别人的嘲笑、自我的安慰中度过的。他被小孩子骂过,他被别人打过,他因为一句调戏的话被别人隔离过,他曾因为误入歧途而偷窃过,他曾因为没有人雇他做短工没饭吃而偷过尼姑庵的萝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因为不识字被冤枉杀头了。

  然而,这样一个莫不知名的底层小人物,他的身上却有一种乐观的精神,不管自己受了什么样的屈辱、受了什么样的委屈,他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好的一面,从而让自己忘记那些屈辱变得快乐。

  这种精神人们称之为阿Q精神。

  之于阿Q精神,我认为这确乎是一种好的精神,因为它可以让人忘记烦恼,从而活得快活,人生一世,最重要的还是要过的开心。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不得不说这又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生活在屈辱之中,确又要让人忘记屈辱,这和丢失了尊严又有什么区别?也许对于鲁迅先生而言,他写这部小说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讽刺那些像阿Q这样的人,那些把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置之不顾的人,蒙受了侮辱却要装作很乐呵的样子。

  这,或许正是阿Q这样一种人的悲哀之处。

  观看完之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时不时就会想起阿Q那张脸,脑袋上有一块癞哈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胡须满腮帮子,住在土地祠当中,一张破旧的床,床上铺着稻草秆。最让我为他感到同情的,就是他被枪毙的时候,他连一句戏词都没来得及唱,死的很冤枉。

  我的脑海中,又开始想到现实的社会。现在的社会中,是不是也有很多像阿Q这样的人呢?他们得过且过,虽说自认为过的舒坦,可是这样的人生真的就有什么意义吗?于是,我又不得不想到了自己,如今自己已经二十有二,过去的几年中,是不是一事无成呢?我问自己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未来到底想干什么?可是回答我的,是没有回答。因为我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在此刻,笼罩我的,还是一片迷茫,我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曾经的许多想法和愿望,最后都在无言之中泡汤了。

  然而,我想,即使现在的自己一无所有,但是只要肯去学习肯去努力,终究还是有机会战胜自己的,成为那个所想要成为的人。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目前也在执行中,有计划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一直坚持下去的恒心和毅力。

  人生一遭,该去实现一些想实现的有价值的东西。

【《阿Q正传》观后感】相关文章:

《阿q正传》心得体会11-15

“风流”人物阿Q07-29

阿假正传作文09-27

阿q正传的读书心得11-18

读《阿Q正传》有感02-22

阿q正传读后感04-29

《阿Q正传》读后感09-30

阿q正传读后感【荐】02-27

(精品)《阿Q正传》读后感07-14

读阿Q正传读后感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