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时间:2023-01-27 20:10:1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通用13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黑鹰坠落》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通用13篇)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1

  今天又是星期六,一早就起来打扫了一下卫生,然后就习惯性的坐到电脑面前,看了一下新闻后就想看一下前段时间下载的《蜘蛛侠3》可看了一会觉的没意思,就上SHOOTER网上看一下,现在最热门的电影是什么,看了一下排行榜单《生死狙击》是最热门的接下去是《热血警探》和《黑鹰坠落》,好奇之下先下了《黑鹰坠落》,用BT下载真的很快,没到半小时就下载好了,然后泡了杯咖啡,就开始欣赏了。片子全长两小时多,看的中间我竟然留了泪,彻底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当美国大兵把战友被炸飞的手放到自己行包里,当飞机被火箭筒击落士兵被炸的只剩上半身,当索马里的民兵儿子用机枪误射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当枪战陷入僵持阶段废墟中传来婴儿的哭声的`时候,当被困的美国大兵被无知的激进民兵乱拳打死的时候,太多太多的场面让我震撼的窒息。直到现在这些场面还在我的大脑中萦绕浮现。战争真的是太无情了,而这个片子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所改编的,大致的内容是1993年的索马里战乱不断,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底盘进行了无休止的战争使索马里的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又遭到了一场大旱灾2年之内30万人死于饥饿!联合国派出了大量的救援物资到索马里以减缓灾情,但是军阀们只想着养活自己的军队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他们甚至纵兵抢粮还向救援人员和百姓们开枪,这一行径激怒了美国所以美国派出了特种部队——三角洲部队和75游骑兵部队来执行双重任务,一是执行维和任务,二是执行抓捕索马里最大的军阀头子艾迪得,他也是袭击联合国救援人员的罪魁祸首!抓捕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特种部队却付出了19人牺牲73人受伤的惨重代价!同时对方也有一千多人的死伤。

  看完此片最大的感触是美国大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浴血情谊和良好的军人素质,从不抛弃自己的同胞,留下一个伤员、一具尸体。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双方无所谓对错,因为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生活,你无法在短时间内违背自然法则去改变对方,但我们希望通过时间的长河让我们这个世界变的更和平,更理性。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2

  我平素不怎么看战争片,偶然间我看了《黑鹰坠落》这电影,它我深深地思考。

  只有死者,才能亲眼看到战争的终结。——柏拉图

  故事发生在以海盗,战乱闻的索马里。1993,索马里发生内乱。当地民兵组织公然抢夺红十字会派发给穷苦百姓的粮食物资。二月底,美军派出三角洲特种部队、陆骑兵及反恐怖部队进驻索马里,抓捕正在开会的艾迪德。可就是这次行动,让美军在索马里陷入泥潭。美军上校设想的不错,"无敌"的美国大兵开着悍马,冲到人家城里,抓到人后再大摇大摆地开回来,怀着这种自大的心理,他甚至连撤退时的接应都没有安排。也许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作为火力支援,美军甚至连装甲车都没有。在空中,配有多管机枪的黑鹰直升机代替了俯冲式攻击机AC-130,这使美军的空中火力大大减小。

  一招不慎,后果却是很严重:刚开始,行动进展还算顺利,可当他们准备将民兵头目艾迪德带回时,却发现他们早已被民兵围了个水泄不通·迎接他们的都是愤怒的子弹和数不清的路障!在这近乎疯狂的攻击下,美军伤亡惨重,甚至有两架黑鹰直升机都被民兵用RPG打了下来。于是,精英士兵们不得不又去救援机组成员,场面十分混乱。听着纷至沓来的一个个坏消息,上校终于坐不住了,满面焦急得向第十山地师求援。还好第十山地师,一辆辆坦克装甲车直接开进城里,在路骑兵队员弹尽粮绝,生死一线之际,援兵终于到了……

  看完这片子后,也许为民兵赶跑美军而雀跃,或是为美军的失败惋惜。若是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场战争不过是双方高层以各自士兵的性命为赌zhu掰腕子罢了。美军这次代号为"艾琳"的行动其实是上校艾盖森的单方面行动。知道这一点,行动中看似诸多不可理喻的行为就易于理解了:不通知空军和装甲师增派火力支援是想独揽战功,不设置后援是不想惊动中央,致使行动被取消,"用心良苦"。

  再说艾迪德民兵这方,民兵领袖们说的好听,一口一个内战,可即使内战也不能向领粮食的百姓开枪呀!而且,很明显艾迪德曾经煽动百姓加入民兵组织,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拿着步枪上前线呢?

  在双方高层不遗余力的"英明"指导下,士兵们充分发挥"炮灰"精神,自然是双方士兵死伤惨重,民兵聚集地说是人间炼狱也不为过,战火烧遍了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索马里人虽成功把美军赶出了城,可同样付出了几千人伤亡的惨痛代价。

  战争,虽是解决纠纷的办法,可也是最惨痛的。最重要的是,战争的发起者却常常不是最希望获得幸福的百姓们,反而是那些政客,高贾。战争在他们手上变成了获得金钱,权利的工具。越南战,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都已深刻体现了这一点。醒醒吧,这个世界还在处于战火中的人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流血,战争是下下策呀!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3

  这几天观看了《黑鹰坠落》这部电影,看了之后我想了很久很久;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题。我们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总以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很远,平时看的一些抗战的电影电视也是以人海战术为主无法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

  而这部电影让我从直观上认识到战争中生命的脆弱,在那一块风景优美的地方,却有无数的生命永远沉睡在那里。我记得灾难发生的前一天,锃亮的黑鹰在美丽的索马里海岸边飞过,带着振奋人心的螺旋桨划动空气的声音,年轻的士兵们听到便会觉得激动,便会觉得自己像是听着世界上最为激昂的峥嵘乐章。贝克朋说,他来是为了踢爆坏人的。我想可能最开始很多人都像他一样,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最深刻的执着,并且参与战争的目的都那么单纯,只是为了守护身后那方疆域,只是想要和平哪怕是暂时的罢了。

  灾难来的是如此的快,前些天还在一块野餐的、在一起开玩笑的、学长官说话的一起玩闹的兄弟有些人却在那些时候永远的埋骨他乡,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的',但现实离理想总有差距,他们身后不是解脱的人民而是战友的尸体,身旁不是凯旋的赞歌而是落败的讽笑。

  上马克思课时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新疆的B乱是的视频,让我更加直接的认识到了这一切离我们不是很远,它提醒我要珍惜生活。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4

  今夜重新看了遍美国反恐大片《黑鹰坠落》,感触依旧很深。拍摄的技术和演员的技术我们这里不谈,因为我没做过演员和导演,因此对这个一点都不懂,我只是对里面的美国军队的战术素养感到震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海外每个地方只派了少量的兵力而能保持战略优势的原因之一。

  从他们制定的计划看,这个计划并不可取,他们底估了对手(没认识到部队会参与,导致飞机被火箭弹击落)并且没有给意外任何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意外(贝克朋摔下飞机)之后他们很被动的原因。

  先说说这个计划,他们是准备在接近目标之后在四周建立4个防御点,形成防御体系,然后利用空中和地面的机动优势把人质和部队都带走,他们的联络由指挥官传递给空中中转站然后再给地面部队,如出现非正常情况,则由空中报告给指挥部然后由指挥部再传给空中中转站,这样一个体系在somalia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的消息得到的相当晚。所以从制定计划到行动就只用了一个集合的时间。他们在明知道行动已经暴露的情况下继续执行任务,这样就增加了行动的难度。

  现在我们来谈谈美国兵的战斗战术素养,首先,命令的执行情况,对上级发的`每一个命令都严格执行,即使是上级下达的命令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说是错误的也严格执行不误。第二,单兵作战能力,这点就不需要多说了,准确的射击和对枪械的熟悉程度都会使他们的作战能力提升,第三,兵种的配合,他们在一个小分队大约7到10个人之间配备一个医务兵一个狙击手和一个工程兵,使团队战斗能力提升。在有三到五个人的时候,甚至只有2个人的情况,他们对相互的配合和战术的安排也是很成功的,并且都是打的配合战,并不做无意义的牺牲和英雄式的牺牲。第四,多兵种作战的合作上,这里只有机动部队,空中部队,和特种部队之间的配合,他们在时间上有错位,比如地面部队的据点不成立的时候空中力量强行降落而导致飞机坠毁,空中部队没有很好的给机动游骑做掩护,导致司机损失严重。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兵平时是训练有序,并且是实战模拟开展的应该相当多,他们应该是不会去做一些与战斗战术无关的抢险救灾活动,军队就是军队,而不是消防大队。除非出现军队的目标。

  当然美国兵还是有很多缺点的,比如非要固执的把飞行员的尸体从飞机里拖出来,耽误了5分钟的时间而导致另外2个队友的阵亡。他们宁愿在付出死伤的情况下也要把一个伤员甚至死尸带着。他们的思想信阳也不统一。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人做动员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政委,所以有个别人甚至害怕上战场。这些都是消极的表现。这些在我军是不会出现的。

  以上只是个人的随想,不牵扯本人的思想品德。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5

  《黑鹰坠落》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战争饥荒后场景的描述,配上极具特色的音乐,带给人强烈的代入感,把战争国家的荒凉落败表现的淋漓尽致。

  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南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作为由真实故事改变的战争片,这部片子还是很好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电影中有被火箭弹炸得下半身血肉模糊的士兵,还有半截手指被子弹打断只剩一层皮连着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场景,不像某些抗日神剧一样过分夸大,对于了解战争还是很不错的。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6

  黑鹰坠落不是国家形象宣传片,也不是政治讽刺片,当然更不是英雄主义。这部电影非常精彩地再现了当年黑鹰坠落事件的全景,同时加入了导演(编剧)试图展现的一些东西而已。看了一些评论,现在把我理解的也写出来探讨一下。

  第一,没觉得美军是屠杀机器。影片是从美国士兵的角度来展现整个过程的。参与行动的全是美军的精锐,他们好像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是,事实上一开始影片就告诉我们,原计划3个星期结束的行动已经拖到了第6周,华盛顿方面已经开始不爽,而由于担心伤及平民,此次行动没有配备应有的重要装备(什么装甲车,炮艇机通通没有)。从最后的死亡数字来看,似乎美军占据优势,但是我看到的却是,士兵们陷在城中,展开巷战,随时可能死。似乎永远抵达不了的坠机地点,永远耽搁在路上的救援,他们的处境也是绝望的。在这一点上,导演是成功的。当然,有很多人觉得这么拍貌似并不尊重索马里人的生命,他们死的那么随意(其实有些镜头并不随意),美军阵亡的时候那么悲壮。但是我认为这样处理是有好处的。因为站在美军视点,我一开始很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有成百上千的索马里人赶来,为什么他们命都不要,为什么孩子也拿起武器。但是当地头目对俘虏的那番话事实上是一个重要情节,“没有胜利就没有和平,这是我们的战争,不是你们的”。几乎解决了我的困惑。也许从索马里人角度拍会更深刻吧,但是就不能展现下一个也很重要的东西了。

  第二,最后那个他们跑到营地受到一些平民欢迎的镜头不是要展现国家形象啊!其实影片拍到此处,已经让人觉得美国采取的这些行动非常失败了,就算黑鹰不坠落,他们的方式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好像这些人死的'太不值了啊。但是这个时候其他势力的平民出现了,他们是如此欢迎美军,所以问题就是,美军的行动真的是完全失败不得人心的么,那里的人民真的不需要美军“干涉内政”?这些镜头耐人寻味啊。而且拍得非常棒。

  第三,从兄弟情角度切入没什么不好的。原本就可以采取很多角度的,你可以说这样不够深刻,但我也可以说,这样最真实。探讨导演为什么不选你想要的角度没有太大意义,关键是导演选的角度他拍好了么。我想这一点,可以说做的非常棒。

  第四,没有绝对主角?不需要啊,真实的战争本来就没有什么主角。导演选取了几个人物从多方面展现了黑鹰坠落的全景及细节。而且我觉得虽然起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但是乔什的确贯穿始终。

  可以看出以上都是在反驳啦。现在可以直接夸一下了。

  演员都很棒,不仅很帅演技也没的说!场景和配乐水准不用怀疑,都是一流的!

  最后,其实想给4星的,但是一看才8.3,所以就打高一点了。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7

  动人心弦的剧情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触。直到为了前一段时间老师要求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时,才对整个影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描述1993年的摩加迪沙战争的战争情况,片中描述美军由三角洲特种部队以及游骑兵特种部队所组合而成的战斗队伍,与索马利亚千计的武装民兵缠斗的故事。

  1993年这支特种部队任务是要捉拿当时在索马里军阀艾迪德两位重要手下的任务,原本任务预计约半小时,由三角洲部队先逮捕两位目标后,再由丹尼·麦奈中校(汤姆·赛斯摩饰演)所指挥的悍马车队护送回营地。不料由克里夫顿·威考驾驶的「超级61」黑鹰直升机遭到索马里民兵RPG-7火箭的攻击而坠机,使得在目标建筑物附近建立防线的'游骑兵部队必须前往坠机地点检查有无生还者,结果最后演变成15小时的持久战斗游骑兵的小队在第一架黑鹰直升机坠落后,纷纷赶往坠机地点建立防线。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8

  音乐是结合了非洲土著的音乐,很有忧伤的感觉;镜头的运用也很棒,把复杂的情景勾勒地远近分明;效果当然也很棒,看到那些黑鹰直升机,悍马装甲车,连我这个对军事不感兴趣的门外汉都觉得很酷。有不错的地方,自然也有些有错的地方。我觉得最让我对这部电影不满的一点就是电影试图掩盖美国在非洲犯下的.罪行。

  电影的开始,讲到游骑兵队长被问到为什么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因为索马里的政局动荡,因为有30万人在屠杀中丧失生命,因为这些人没有受到教育,因为这些人只知道不停得相互仇视,所以他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非常良好的愿望,非常诚挚的心灵。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9

  美国政府决定派兵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协助提供大饥荒下的援助物资,以及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原定计划,这只是由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部队及部分海豹突击队员共约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

  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第一架坠落飞机“超级61号”的驾驶员死亡,机工长重伤;“超级64号”的驾驶员落入敌人之手,最终通过谈判救出。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10

  虽然这部片很早就有了,但是今天才看完,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现代战争片,用完美来形容这部片子绝对不为过。

  从开头的描述非洲饥荒人民的悲惨一直到战斗准备,战斗打响,坠机,坚持,拯救,结局,影片十分紧凑连贯,让人喘口气都不能,整部电影一气呵成。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容易让习惯玩COD的玩家误以为自己正在玩COD4或者COD6(当然,其实电影比游戏出的早多了,推测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很多场景和剧情甚至系统、框架、装备设计都是受了黑鹰坠落的影响),战争的'取景拍摄角度、配乐、特效都十分到位,配上战场上各种兄弟情谊和某些不齿的官兵利益冲突(最后装甲车拒载,让游骑兵跑步回基地实在是让每个观众都hold不住了吧),让这一影片简直可以媲美纪录片的等级。这部电影不知道是用了多少血浆袋作为道具,场面之残酷估计也只有《拯救大兵瑞恩》可与之相比。

  说到战场上兄弟情谊,这部片子可算是描写得淋漓尽致(当然,历史上美国电影以这种战友情怀为卖点的片子也是很多了)。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是因为一个新兵的失足坠机而展开的,是这个本来没那么麻烦的任务变成了全城皆兵的大仗。但是不得不说,影片自始至终的表达的那种“作为并肩作战的兄弟,我们都要一起回家,无论面对多少颗子弹,我们都要活下去”的思想是最为感人的地方,没有《珍珠港》那种爱情的渲染,就是纯爷们,很man,只有这样的战争能让男儿热血澎湃。我们要求像黑鹰坠落一样,不管什么任务,也不管什么“执行上级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们只要兄弟们同患难、共进退,让观众身临其境,与兄弟们一起亲临战场,一起出生入死,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活着回家,这才是真正的人道和人性。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11

  画面真的很High,没有一些战争片的过分压抑,太过血腥,过多描写对轰/群轰场面,甚至过分追求真实以至于觉得看不下去。《黑鹰坠落》用了很多大镜头远镜头,整个画面透着一股子很过瘾的感觉。

  至于情节,是否真实重现了当年的情形暂不作讨论,但看完后,觉得相当的似曾相识阿........让我想起了,当年还在玩wow的时候。

  这支美国精英部队挑了公会里最NB的组合:有Tank——反恐先行部队,其中MT——Mahome;治疗—医官;远程DPS——直升飞机;近战DPS——悍马车队。因为得知了索马里最终Boss有BUG打法——情报显示敌人的将军将会召集高层在某幢大楼里开大会,所以一群人浩浩荡荡组团去打新的未知FB,目标是直接把最终Boss拉出来做掉。什么药啊,备用装备阿,无所谓带不带了,反正Bug打法分分钟搞定.....当然,还不能让其他公会知道,因为该美国团要争取FD,续写FD历史。

  按照当时的规则,一定要索马里对美国兵开枪,美国兵才可以还击。其实也就是说,索马里看美国兵是黄名字的,美国兵看索马里是蓝名字的,只有索马里主动攻击了,双方看对方的名字才会变成红色....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时顿悟了wow这个pvp规则的出处,原来嘎深奥阿.....

  Buff好,进FB——也就是敌方的民兵区,摆好阵形。Tank反恐部队先上,一定要拉住仇恨!近战DPS开始下直升飞机,准备输出,不料,一新手DPS没有练工程,用不了降落伞,直接从高处摔下,还没开始输出血就红了,这可不行,团长说了:千万不能死人!赶紧的,拉出去治疗,把血拉满。这边刚拉出去,那边一远程直升飞机DPS立马就OT了,Tank仇恨还没拉住,那直升机就没命的开机关枪,结果被JY怪一击火球直接击中,还爆击了,立马翻了....这下仇恨列表全乱了,整个团就看到DPS的血一大截一大截的掉,整个团都在那里喊加血。治疗医官mana速度耗完不说,还面临OT的危机。在TS上的团长发愁了——完了,我们失去了先机。

  画面切回受命把Boss拉出来的那组,情况也不乐观,不但路线没有操练过,FB里面的小怪更是多的数不清阿。这不,Boss还没拉出来,add小怪了,而且还越add越多。全团都是战斗状态,跑都跑不掉。团长下令:之前回城的那几队速度回来支援。那几队回来了,但是一进副本,进门就是怪,副本刚刚读取完,一看,大半截血已经被怪砍掉了,稍微卡一点的',还在loading呢,就挂了。牧师说:全都在战斗状态,救不了人啊,德鲁伊也说我战斗复活还在CD呢....

  就这样,小怪越刷越多,一边刷一边link。团长慌了,立马让挂了的速度下线退组,他向巴基斯坦公会求救,组他们来FB支援。对方会长说:我们今天没有活动,大家都没上线,要召集起来集合需要很多时间,你们得等会儿。团长于是又下令,来支援的车队,速度不要支援了,赶紧把新的伤员再送回去。车队怒了:我们的炉石还在CD哪!!这样跑出FB不是找死嘛!没辙,硬着头皮冲出去,伤亡惨重.....

  于是,1个小时的Raid眼看打了10个小时了,来支援的工会总算到了。掩护重伤团逃出了副本。团长相当郁闷,这下糗大了........

  影片最后,一主角把了2口吃的,马上又想出发回前线。还跟战友说:“我一向单枪匹马,你别想跟着我一起去。”很明显,他是一个贼....厄潜行者!他的起搏器CD好了,准备潜行回去再作尝试。

  最后.....老大下令,大家把炉石绑回主城吧,我们放弃那个副本了,影片结束。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12

  不久前我做过这么一种表述:一部好电影就是让我看过之后不能呼吸的电影,是在银幕上看过之后从座位上站不起来的电影,是在屏幕上看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自己心跳的电影,是会让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其中不能自已的电影。

  好的,关于这个欲罢不能的话题到此为止,来说《黑鹰坠落》。因为近来工作很忙,昨晚回去想看一部既有视效音效同时还有内容有内涵的电影来放松。然后纠结了半天是看《角斗士》还是看《黑鹰坠落》,后来因为《角斗士》这张D9内容太丰富而选了后者,今天发现原来是一个导演的'作品,然后发现我之前还看过他的《天国王朝》,更早的时候,还看过《火柴男人》。总之,Ridley Scott一次又一次的让我爱得要死。

  看过《黑鹰坠落》我最大的感慨是,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拍得还是太软了。注意我说这硬软的标准不是根据片子里流出了多少花花肠子或者撒了多少袋血浆。斯皮尔伯格的风格总是很温情的,就连库布里克那么绝望的《人工智能》经斯皮尔伯格改造后,就成了别样的一种感觉。斯科特和斯皮尔伯格俩人的区别,正好和配乐大师Hans Zimmer和John Williams风格的迥异相得益彰。Hans Zimmer的配乐实在是太赞了!

  本片已经不是单纯的真实不真实的问题了,其实要说这片子肯定不真实,你想想要是把当年的战地记者的新闻素材整成一部纪录片,能有这样的效果吗?不可能呀。故事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导演想通过故事来说他自己想说的话。比起《拯救大兵瑞恩》的美国主旋律大旗的飘扬,本片要不和谐得多。导演既没有站在美国中心,也没有站在道德高位。这点着实难得。而且本片显示了导演非凡的场面调度能力和控制能力!

  一开场Josh Hartnett、Ewan McGregor和Orlando Bloom三位帅哥就齐齐亮相,我本来还以为是三个男人一台戏呢。没想到奥兰多连发子弹都没打就负伤了。其实这出戏说到底只有一个主角就是乔什,而且乔什演得实在要赞,完全颠覆了我对他原有的认知。剩下的基本上就是群像了,在花絮里导演也说了,本来是在战争开始前要多铺垫一些,给很多角色一些诠释的,后来觉得这样拉得太长了就基本上都删去了。所以整个看下来我也没分清几个人,不过这样挺好。

  花絮里还有一个另外的开头和结尾,都被导演给否定掉了。事实上,现在的开头和结尾确实更好。那个开头用的是艾略特的诗句“无知使我们靠近死亡”而不是柏拉图的“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其他不同大家自己看碟去体会吧。

  最后来个小结,Ridley Scott的掌控很赞!Hans Zimmer的配乐很赞!Josh Hartnett的表演很赞!斯科特的作品一定要看加长版或者完整版或者导演剪辑版!《天国王朝》最受伤了!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 篇13

  摩加迪沙的忧郁-Mogadishu Blues,电影《黑鹰计划》的一首原声配乐;首都是非洲东部的一个海滨城市,历史名城,风景胜地;配乐是Hans Zimmer作曲的,旋律凄美动听;电影则讲诉了一个忧郁、悲伤的故事。

  《黑鹰计划》我以前看过N遍,可是最近我听了一遍这部电影的原声配乐,才感觉好象真正懂得了电影要讲的主题。

  电影的画面很美,无论是在灿烂晨曦映衬下祈祷的虔诚身影, 还是外表很酷的美军黑色MH60直升机在碧海白沙上面飞驶而过, 拍摄讲究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就连最后美军大兵著名的摩加迪沙长跑,也是用了缩短景深的远焦镜头, 狼狈的场面都拍的很艺术化。

  不过,本片是忧郁的,而且这优美的画面更加重了忧郁的程度。记得第一次看《黑鹰》时,只是满眼残酷的巷战、种类繁多的美军装备、 简陋但是颇具杀伤力的AK、RPG,144分钟转眼既逝;第二次看细细的品味了爆棚的DTS音效;然后是看花絮、听评论音轨,最近一次是听原声配乐。

  Leave No Man behind!

  这句美军的座右铭,相信凡是看过电影的人都能有印象, 这句话还频繁的出现在各种《黑鹰》海报的显著位置上,几乎就成了整部电影的浓缩标志, 但仅仅是标志,却不是主题,这句话只是代表着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是优秀的作战部队,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军魂的体现,是值得称道的,是可敬的。再看看影片中的另一主角,摩加迪沙,摩加迪沙反抗的武装民众, 他们没有美军的精良武器装备,没有类似Leave No Man behind的豪言壮语,他们有的仅仅是对美军的仇恨和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没有可以标榜的军魂,却有着顽强不屈的民魂, 也是值得敬佩的, 当我看着这些人数多到和美军不成比例的、愤怒的人群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另外一句比较经典的台词:“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而本片就是讲述这样的双方正面刀血相见、枪炮相对的'故事,惨烈、血腥的2个多小时,由于导演斯科特精湛的影像控制能力和高超的节奏调控水准, 使我一开始过多的注意了画面的本身,而略微忽略了一些画面以外的东西, 直到我有机会可以避开那精彩的画面而安静的倾听了同样精彩的15首原声配乐, 我才被音乐指引着并真切的触到了那份忧郁。

  一种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忧郁,一种生死对决的忧郁。

  一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被派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征战, 他们面对的是人数众多的反抗的民众,战斗到最后,也许他们捍卫了自己的天职, 但是却付出了生命,同样的,反抗的一方也是,而且付出的更多, 这场战斗对双方来讲都是忧郁的,是相当沉重的忧郁,是最悲伤和痛苦的那种忧郁, 但区别在于反抗一方忧郁的有价值,值得回味,可以炫耀, 而留给美国大兵的则好象只有忧郁,噩梦般的忧郁。

  配乐中的那首摩加迪沙的忧郁,其实应该题为“山姆大叔在”摩加迪沙的忧郁。

  从这个角度看,影片名翻译作《黑鹰计划》并不合适, 而是原意的《黑鹰坠落》更切中主题,更符合全片悲剧的忧郁气氛,能浓缩全片的并不是那句:

  Leave No Man behind

  而是这句:

  Black Hawk Down

【《黑鹰坠落》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05-17

同桌的你观后感-观后感07-06

高二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二十作文-观后感作文01-11

《战马》观后感 电影战马的观后感10-13

《海洋》观后感 海洋电影观后感10-29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观后感02-19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观后感02-15

天堂的张望观后感想最新 观后感03-05

《啥是佩奇》观后感-观后感02-19

《加油,向未来》观后感-观后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