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1
虽然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但我却被这简单的情节深深地吸引啦。
首先是那位不知从祖国的何处来京打工的少年,可能是有着和他一样的在他乡打工的经历吧对他是又同情又恨,同情的是他背井离乡的辛苦和辛酸,恨的是他由于贫穷和年少的无知。 再者是那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少年,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皇城根下的孩子,却没沾得一丁点的皇气,也许是命运对他的捉弄,让他生在一个下层的人家,家庭的窘迫没有让他失掉京城人特有的傲气,这仅有的身份让他盲目的觉得应该与众不同,也就导致了影片故事的发生。
命运弄人,一辆山地车把两个少年在他们人生的那个阶段联系在了一起,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十七岁的青春年华,不同的是一个要通过这辆车在京城生计,一个要通过这辆车找到他的?社会位置?年轻意味着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年轻意味着要为这一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付出代价,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阶段,但我觉得这一阶段对于谈们来说是太过灰色的!活生生的!故事是通过少年的生活发展的,但这少年的生活却有影射当今社会的真实!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弱肉强食,电影中出现的北京人形象代表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强者,电影中出现的小保姆,小卖铺男子包括男主角之一代表着那些不断涌进城市,辛苦的奔波,希望通过时间去改变一切的新北京人。
肤浅的扯了几句看过这部电影的想法,心事却异常沉重,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多么严重的社会现实啊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2
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
年轻人遍寻不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单车,这辆单车被另一个年轻人从二手市场买得,快递小子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自己的单车偷回来;但另一个年轻人不甘心自己买的二手单车被偷走,找了大群朋友去讨回单车。
在影片的结尾,阿桂扛着残破的单车,孤身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最后湮没在茫茫的车海中,孤独的身影、残破的单车象征着他——一个外来的下层打工仔,永远也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中。来的时候他拥有了“希望”(单车),现在“希望”被打破了,自然人也无法生存——这就是下层人的悲哀,注定被压迫、被残害!
十七岁的雨季,让我们一起把握青春吧!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3
看完了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
郭连贵,一个农村来京打工的孩子,仅仅17岁。被快递公司招聘为快递员,并配发了一辆高级山地车。当然,车不属于他,只有当工资挣到一定程度,才归他所有。小贵画了很多“正”字,终于挣到了那辆车。可紧接着,车,被偷了。
阵痛之后,他求经理不要炒了他,他一定要把单车找回来——他在车上做了记号。他真“轴”,真的,每个人都这样说他,他要跑遍全北京去找回属于自己的那辆车!
可是几经周折,车落到了同样是17岁的,高中生小坚的手里。他家也很穷,他和他爸、后妈、一个继妹生活在一起。他梦想有一辆车,最终偷了他爸的钱,从黑市上偷偷买了一辆,当然,也就是郭连贵丢的那辆。因为那辆车,他在一帮铁哥们当中有了面子,一放学就玩车技表演;因为那辆车,他引来了一个漂亮女生的主动追求。
一辆车,承载着两个17岁少年的希冀。
最终,车被郭连贵找到了,他不善解释,只是一再从小坚那里把车一遍又一遍的“拿”回来,也因此挨了一遍又一遍的打。在他眼里,只有拿回那辆车,才能回快递公司上班;回快递公司上班,才能挣到钱。面对这样的“轴”,小坚和他的哥们先是把他当贼一样打一顿,后来真的愤怒了,最后知道了实情,都没辙了。毕竟小坚也是花了钱,毕竟对于他来说,车也很重要。
17岁的少年,凭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最终商量出的解决办法是:小贵和小坚,一人骑一天。
可是,因为没了车,导致小坚的愤懑,导致二人关系的破裂,小坚的女友,那个漂亮的女孩子,最终和一个车技更高的小黄毛双宿双飞了。小坚气愤之余,一板砖拍倒了黄毛。可正当二人交车之时,黄毛的那帮哥们追了过来,二人均被打昏在地……
小坚醒来时,发现黄毛的一哥们在砸他的车,都快砸废了。他终于爆发了,踉踉跄跄拿起砖,一砖将其拍倒,扛起已经变形的车,走上回家的路。
之前我曾以为小坚只是一个简单的城市高中生,贪图享受,要面子,于是讨厌他而倾向于小贵,以为车是他偷的,可是不是,原来在他的光鲜底下,却有着那么些故事,承载着的,同样是贫穷,同样是无奈。
同样是17岁的孩子,虽然有着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却同样随着生活的苦难。在“赃物归属”,这个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上,二人纠结,却难以寻出一个结果。没有对错,没有谁愿意主动放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属于自己的东西。
一辆车,对于小贵,意味着工作,意味着一口饭,甚至意味着……未来;而对于小坚,与其说是一辆交通工具,倒不如说意味着梦想,意味着爱情,意味着独属于青春的,那份骄傲。
一辆车,将两个孩子纠结在一起,解不开,拽不断。他们无法相互理解相互宽容。面对这个问题,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理智的解决,也无法用更好的方式去平息。他们的想像力仅限于“一人骑一天”。
一辆车,承载着两人太多的东西。以至于当车的归属权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不惜用暴力去解决,用肉体去维护——他们的能力也仅限于此。
我同情他们两个,如同同情我自己。在我看来,他俩之间,是不应该起争执的。故事的发展给了我希望:终于,在某一次交接仪式过后,小坚主动向小贵伸出了手,说:我叫小坚,你呢?——他们相互理解,握手言和了。可是,这里是否意味着,内在的梦想最终会向现实的需要屈服呢?
可这不是结尾,真正的结尾是他们遭到了群殴,在北京的胡同里,在居民惊恐的目光里,被一群痞子殴打。我们看到了鲜血,看到了满身的灰尘;听到了男声的哭喊,听到了皮鞋踢到肉体上的声音。我们没有看到警察,没有看到小坚的铁哥们,没有看到旁观者的哪怕一点点劝阻。只有他们自己在地上翻滚着,哭喊着。这时,他们无法抗争。可他们抵抗过,他们的抵抗方式不约而同,却又那么独特:板砖。当女友跟了黄毛后,小坚从背后偷袭,用板砖拍倒了黄毛;当车被黄毛的哥们砸毁后,小贵也是从背后操起砖,一砖砸倒了他。是的,他们只能这样,无法正面与之抗衡,而只能用自认为简单快捷的方式去解决。一个为了爱情,一个为了工作。
面对最珍贵的东西,他们的珍惜,他们的维护,尽写在脸上。导演王小帅用成年人的理智,尽乎冷酷的将其展现了出来,并用大量的意象来构成了一个充分的意境,展现在北京,展现在繁华的都市里,展现在太平的社会中。他在试图告诉我们:这些不是某种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情结,而是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我们都曾年轻过,都曾活在那个只属于自己,幻化了的世界里,都曾将自己的某种情感浓缩进某样物品中,将其珍藏。小贵亦然,小坚亦然,你亦然,我亦然。小贵,小坚,贵?贱?呵呵。倒不如说是我们,曾经的自己。一个意喻着现实,对理想的把握,对生存权利的维护;一个意喻着内在,对爱情的满足,对骄傲与尊严的幻化。
当最珍贵的物品面对抢夺时,曾经的我们会怎样?恐怕每一个人都不会主动向别人寻求帮助,也不愿那样去做。我们只能,也只愿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它保护它,无视社会的规则,无视周围人的眼光。甚至像小贵小坚那样,面对上司的冷酷,父亲的责骂,也在所不惜。
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把握住想把握的东西,大部分人都会失去或者擦肩而过,或者将那份执着的情感压缩进那个东西里,比如自行车。如果能真正而且完全把握,那叫“心想事成”,很少。社会是繁荣而冰冷的,没有人会施舍给我们。
于是,就有了《十七岁的单车》,一部看似黑色和压抑的片子,一部禁片(我猜,影片被禁是因为真实,是国家查禁的原因罢了)。
一部电影,是应该给人以美好与希望的。《十七岁的单车》中,美好倒是有,比如小坚得到潇潇之后,高兴的骑车顺风而行的情景,满脸的快乐与满足;再比如在小公园里,潇潇抬脸闭眼,等待小坚的嘴唇时,逆光下青春的脸庞,清纯可人,浪漫至极。
那么希望呢?希望在哪里?影片最后,小坚带着一脸鲜血和满身尘土,扛着完全扭曲的自行车,穿过漠然的人流时,我终于知道,这里就是希望。我相信,凭他的“轴”,他会过的幸福的。
整部影片,大部分出现的都是阴影里居民的面孔,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在写着“拆”字的砖房里开小店的,小坚的亲戚;整日无所事事,偷主人衣服穿最后还卖掉的,嘴唇涂的红红的小保姆。在他们身上,还折射出了更多的东西,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对,小保姆,影片中女配角之一,周迅扮演的,几乎没台词,却一直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刚开始以为她是被人x养的,整天无所事事用换衣服来打发时间的小情妇,结果不是,她只是个小保姆,而且还偷主人衣服去穿,穿了之后再卖掉;还有一个就是高圆圆扮演的,清纯至极的女孩潇潇。她主动追求小坚,甚至主动给过小坚一个亲吻自己的机会,也曾努力给过小坚以支持与谅解,可最终还是跟了黄毛大欢。我一直认为小坚没有珍惜她,虽然,他爱她。可最终依旧成了一个转瞬即逝的梦幻,如同一阵风。触动起每一个观者心底的那根弦。
青春终会过去,影片也终会结束。剩下的我们,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美好,如一个个梦幻般美丽的肥皂泡一样,在灿烂的阳光下无可挽回的炸开。以至于我们习惯了失去,忘掉了曾经的理想,甚至真正的幸福来临时,都不会把握不知珍惜。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像小坚那样,扛起变了形的自行车,扛起自己的梦想,穿过繁华而冷漠的街头,走向自己的,未来……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4
《十七岁的单车》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所导,本片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入围金金熊奖,获得了肯定。他凭借单车将本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连接起来,擦出了青春的火花;他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两个不同阶层社会下的青春时代的故事;他把镜头对准两个少年,一个是农村来外打工的少年,一个是城里贫困家庭下的少年,用他们的故事来阐述平凡人平凡的十七岁。
20世纪90年代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对于少年时代的他们,都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山地自行车,在他们眼中拥有好的自行车就可以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消除自卑。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在时代背景下将人物鲜活的展现了出来。
从买自行车到自行车被偷到找自行车再到偷自行车被抓。以自行车为线索展开,以自行车贯穿始终。不仅仅局限于主角的深刻塑造,而且将在城里当保姆打工的红琴和家中富庶的潇潇形象同样刻画的栩栩如生。本以为红琴是城市里的女子,阿贵心中对她的喜爱,却因地位不同,不敢启齿,得知同样是来自于农村的打工者时深感遗憾。小坚心中喜爱着潇潇,却因自己家境贫寒无法与潇潇家境富庶相比较,而不敢表示情感。小坚是学生,身着校服,阿贵是快递员,身着快递服更加展现了阶级与阶层之间差异淋漓尽致的诠释,好面子、自卑等,这些都在他们身影中显现。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王小帅依旧使用第六代导演特有的电影观念:纪实的手法,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时代的真实现状。秉承着“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审美追求,拍摄一部部受人喜爱的作品。
长镜头的大量使用,把故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了电影艺术的真实感,每个镜头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的一览无余,当第一次去送快递,到了楼下,阿贵仰视了一下高楼,是他对大城市的向往,想要融入其中的情感流露。构图开放,又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引起浓厚的兴趣。当阿贵与朋友一起在门口看对面楼上的女子,门框意味着阿贵内心的激动,但受到了阶级的阻碍。特写镜头的使用、跟镜头的使用的等,都促使影片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空镜头的使用,展现了人物的情绪,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当阿贵扛着遍体鳞伤的自行车走在街道上,渐行渐远,消散在人群中,心情沉重起来,开放式的结尾,阿贵又将何去何从,小坚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无疑又将问题抛给了观众。
影片中的音乐随着事件发展起伏而时而沉重、时而轻松,当他骑着新自行车去送快递时,音乐轻快而活泼,当他在找自行车时,音乐沉重而低哀。音乐阿贵的心情变化而变化,画面的色调、光线也随之改变。
在那个时代,阶级之间的差异显著,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大。社会的差距,贫富不均会引起诸多不便,会自动的将弱势群体与其他人划分开来。自带的自卑感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平凡人平凡的故事也能打动人。便发生了因阶级差异、贫富不均导致的自卑感,错过了许多许多……
说起十七岁那年,我们的回忆便被一串串的勾起,说不完的话语,讲不完的故事如洪水般汹涌而来……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5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以“单车”为线索,它由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开始,最终以自行车得支离破碎而结束。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运就被这辆山地自行车紧密联系起来,来自乡下的小贵为了未来的城市生活而执著着,家住贫民区的城里人小坚为了朦胧的爱情而执著着,两人为了单车发生冲突,最终,两人为了维护各自心中的梦想而举起了砖头。
影片以小贵抬起已支离破碎的单车行走在北京的街头而结束。
从农村来的小贵是中国现代社会中千千万万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员,他来北京打工,很幸运,他在飞达快递公司找到了一份职业,他的任务是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百块钱,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白色山地车。就在他快要挣够600块钱时,心爱的单车却意外被盗。由于单车被盗,他耽误了送快递的时间,回去要被经理辞职。为了这份工作,在他执著的、百般恳求下,经理答应了他,如果他找到丢失的单车,就可以继续在快递公司工作。于是,他开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内寻车。
这时,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小坚,他的家除了贫穷以外,还是一个重组过的家庭,他和爸爸与别人的母亲、女儿共同组成的。他偏激、内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亲人只有他的父亲,而父亲对他买车承诺的一再爽约,让他对这位亲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于是他偷了家里的钱,在二手车市场买了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有了这辆山地自行车,他就可和同学们一起玩弄各种车技,同时,这还会博得女同学潇潇的欢心,进而喜欢上他。潇潇确实对他产生了好感,他们约会,有了独处的时间。就在小坚将要亲吻潇潇之时,小贵发现了他的车,他推着车拼命地跑,但最后,在小坚同学的帮助下,小坚还是把车要了回来。
小贵丢的只是一辆单车,在城里人的眼里,车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丢了只会造成不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在小贵的眼里,单车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车丢了就意味着失去工作。为了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不顾一切要把车给找回来。而在小坚看来,有了车他才能有美好的爱情,贫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钱给他买一辆新车。两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都执著地想拥有那辆自行车,互不相让。两人都执著的认为拥有了那辆山地自行车,也就拥有了梦想。于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单车的情况下,小贵来到了小坚家和小坚父亲进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亲的打骂,小坚也绝不放手。他们都各自认为车是他们自己的,最后,小贵还是把车骑走了。小坚没了车,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他又召集了几个同学,他们在街上堵上小贵。虽然遭到小坚他们几人的毒打,但小贵死也不放手,车对他来说是何其重要,车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这种局面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两人只好达成一个协议——两人各骑一天。这样,他们的梦想得到了维持,两人达成了某种默契,每天早上在一个固定的巷口里交换单车。
直到有一天,小坚发现他的梦想快破灭了,他喜欢的潇潇不再理他,喜欢上地痞子大欢。为了维持他的梦想,他拿起砖头砸向大欢,然后急忙逃跑。此时,小贵正在巷口等着单车,小坚把车交给小贵,这时大欢带着他的朋友们来追小坚。小贵只好骑着自行车跟着小坚逃跑,明知道往里跑是一个死巷子,但他俩人仍执著地逃跑。最后,他们无路可走,遭到了大欢他们的毒打,单车被砸个稀巴烂。这时,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纯朴善良的小贵忍无可忍、拿起砖头砸向使劲砸他单车的家伙。而后,他抬起支离破碎的单车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拥挤的北京城。
十七岁,我们都曾有过的年龄,我们也曾有过属于我们十七岁这个年龄的“单车”,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单车”都是不一样的。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有过幻想、冲动,也有过迷惘。看完《十七岁的单车》,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曾经执著过,为心中某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执著着。我们已走过十七岁,但是,青春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应将执著进行到底……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6
《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是关于单车的故事。单车——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而在加上了十七岁的修饰之后,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导演以他独特的视角表达了他对城市中下层人的遭遇的看法,以及对于青春的别样的解释。整部影片充斥了反差,纪录片纪实风格的拍摄,没有特技,没有什么高科技,带着一种黑色幽默的色彩讲述着现实。
单车作为影片标题的核心词在片中不仅仅只是一件道具。对于贵来说,那是他的一切,失去了它,他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存工具;对于小坚来说,单车表面上是他多年来的一个梦想,但实际上只是他虚荣心的表现,而在他失去它之后,又变成为了他在城市中立足的尊严的体现。
小贵和小坚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一个是外来打工的进城者,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生活不富裕的类似于小混混的角色。而在现在看来十分平常的单车也就成为了他们共同争夺,并共同拥有的东西。在导演眼中,即使是美好的青春,物质也是异常重要的。对于小坚,有了单车他便轻而易举地走向了漂亮女生潇潇。而潇潇和小坚交往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车不错!”,这是多么讽刺的。而他失去她也因为他先失去了单车。这种青春单纯的爱恋也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相比而言,单车的意义对于打工仔贵来说要纯粹得多——单车的后架上载着的不是虚荣,而是他整个的生活。因而即使在他昏迷的时候,他的手还紧紧地握着单车轮子的钢条——他的青春更加残酷,为了在城市中生存下来,守卫着单车。在城市中,即便是本因该最美好的青春,也因为城市本身而变得物质,变得残酷。
影片主要就是表现了两个下层者无奈、残酷的青春。城市人的一种冷漠充斥了整部影片。城市太大,人群太冷漠,足够湮没一个悲苦小角色。当小贵拿骑着自己的单车逃避小坚的追赶拼命前行而撞上卡车飞到车上,我们看到的是旁观者的冷漠。导演把镜头游离于理性之外,忠实的长镜头,记录着北京街头时常可见的群殴民工的悲剧。当胡同小巷中几个小混混追杀小贵和小坚,几个大爷们照样悠闲的下着棋,依旧是冷漠。小贵为了生存来到城市,但是他却并不属于这座城市,在城里人的冷漠与非难中他的生存环境一步步地缩小,一步步地艰难,最终陷入了绝境。最后小贵在城市人的麻木的眼光中背着单车艰难的在大街上行走使冷漠达到了高潮,而小贵的悲惨命运也一显无遗。
影片的配乐也令人印象深刻。主旋律明快的节奏感的反复,伴随着滚滚的自行车轮和人流,烘托着城市的现代感快节奏。之前提到了,贵于小坚日复一日交换单车时背景那轻快的音乐造成的声画对位,也成为片中少有的暖色调。而结尾时苍凉的背景乐则使观众的情感达到了一个极至。
《十七岁的单车》并没有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我们听到的并非清脆的车铃声与欢快的笑声,我们看到的却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命运的妥协。本该青春年少,却因为社会的无情的现实而变得残酷无奈。北京,大都会,繁华下掩饰不了暗淡;胡同,小巷道,暗淡之中凸显了现实。冲动、暴力、唯美、现实,导演用他的镜头语言,叙说着他对北京和青春的印象。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7
《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是1999北京城里人和外地乡下人的差距和青春的故事,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贵,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他挣够了600块钱,他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贵承受着客户经常的抱怨,努力地工作着,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突出边县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几个特点,如记录性,实景拍摄和长镜头的运用,在《十七岁的单车》中,比较鲜明的特点是长镜头的运动。长镜头作为消闲空间真实的手段,起到了突出影片形成与风格的独特作用,加上错落有致的剪接,更令影片显得相当顺畅。影片有两出长镜头给人深刻印象。一处是丢了单车的郭连贵骑着老乡的旧车去送信,另小坚骑着原属于郭连贵的车子在路上飞奔。郭的长镜头是他坚韧意志的直待,而小坚的则是畅快心情的宣泄。就此而言,《十七岁的单车》的长镜头已经超越了叙事功能,更有一种抒情在里面。
《十七岁的单车》电影中的镜头表现非常充实,比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当高职女生向小坚表示好感,他把她送回家之后,他骑着单车,双手拖把,手挥着外套,面露兴奋的笑容,疯狂穿梭在街道的情节,运用了跟镜头全景拍摄动作和拉镜头拉近特写当时小坚的形态,就充分表达了他拥有单车又拥有女朋友的兴奋和快乐的心情,可以看出他的“心愿”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整部电影色彩暗淡,在电影前部分,总是配以轻快的音乐,来衬托阿贵骑着单车穿梭于闹市街头,送一份份快递的情景,这正表现了阿贵充满青春活力,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快乐而又迫不及待的心情和状态,电影的配乐都是舒缓的,当阿贵的单车被偷时,他的周围有许多悠闲的老年人在观摩文艺表演,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这正好与阿贵丢失单车的悲痛、彷徨失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反映出,弱势群体与社会的不协调。
此部影片中主人公农村的郭连贵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村年轻人在城市的形象,郭连贵轴得可爱、单纯、诚恳、老实、惹人心疼。轴和倔贯穿整部电影,他坚持要在北京里找回成千上万的自行车中找回自己的车,被带去洗澡后打死不给钱,誓死拿回自己的车等,但是贵的倔和轴不是不讲理,而是老实,有自己的尊严,在他说话的口吻和憨实的整个人物造型中就能突出这点,他只是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种强烈的坚持,决不放弃同时又用一种很直接的方法表现出来——打死不从,例如“那是我的车”“那车是我的”,而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家里穷,影片中还说了他对城市人的不理解,如说他说城市女人买那么多衣服简直是浪费,酒店厕所里放音乐他会拉不出。“早知道她也是农村出来的,我就......”这是一句很有趣的对白,同时也看出他对城市人有种高不可攀不能融入的看法。另外,阿贵那种沉默和容忍也刻画得非常深刻,当他被人抢回单车时抱着车那声似哭私似喊的吼叫,简直从耳朵直穿到心里,把心都震碎了,那是压抑已久的释放,小贵那样兢兢业业地工作,而且勤快卖力,吃得了苦,默默在纷扰的城市耕耘着.其实,使得突出城市让人不得不变得凶狠和野蛮。导演从保姆那个人物,侧面表现了外来打工人员,想要融入社会,成为城里人,却永远被看不起,不被接纳的悲惨命运。
此部影片的反响非常的大,《十七岁的单车》影片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都是通过真实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朴素到连一点表演的雕饰都不存在,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影片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以及青春年代最平凡的场面以及人物最纯真的表现。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8
今天要推荐的一部电影是20xx年由王小帅导演所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影片主要围绕农村进城打工的少年小贵和城里的孩子小坚以及一辆单车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片被禁止在国内上映,但这并不能将这部优秀的影片否定。
故事的开始即进入正题,农村少年小贵找到一份在快递公司送快递的工作,依靠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每单10元,攒够600元时就可以买下这辆公司借给他的自行车,故事本来是很平静的,,小贵马上就可以攒够钱买下自行车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
一天小贵被派去找一位张先生取件,但找错了人,耽误了时间,出来之后发现车子不见了,到处都找不到,于是便坐在路边哭,没有给顾客送快递,经理知道后把他开除了,他苦苦哀求,经理答应他如果找到自己的车子就能回到公司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在这个过程中还被当成小偷,直到有一天秋生告诉他好像看到了他的车。
小贵自行车的新主人叫小坚,是城里的一个孩子,很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单车,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有自己的车,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有一个漂亮并且家境很好的女朋友,他一直很自卑,于是他把爸爸要给同继母的女儿上学的钱偷走,在二手市场买了一辆车,就是小贵的车,他很喜欢这辆车。
在一次和女朋友约会时,车子被小贵骑走了,小坚追上去并和同学一起打了小贵,抢回了车子,之后小贵就一直跟着小坚,发现他藏自行车的地方,便拿走了车子,经理见这样便让他回到快递公司。但是一天小坚和同学找到他又抢回车子,小贵无奈找到了小坚的父亲,父亲知道真相之后打了小坚,让小贵把车子带走了。
小坚不甘心,又和同学们找到小贵,但这次无论怎样小贵就是不松开车子,同学们纷纷出主意,小贵都不答应,最后双方无奈达成协议,一人一天使用车子。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又发生了一件事,小坚发现女友潇和另一个车技好的小混混在一起,于是便偷袭了小混混。
于是小坚被追打,由于这一天要把车交给小贵,导致小贵也被打,车子也坏了,二人既无助又无奈,只能暗自神伤。
故事围绕一辆单车的归属问题,体现出小贵和小坚两个身份不同但命运相同的少年的青春。小贵作为一个农村进城打工的小孩,社会对他是不公平的,被人看不起,处处都在制约着他,他骨子里那股倔强是他仅存的尊严,但是也是这种倔强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尊严;小坚的身份与小贵又很大的差异,他拥有城市户口,可以上学,但是他的青春是更残酷的,虽然在城市里,但是他一直很自卑,当他发现自己买的车子是偷来的,他也不愿承认,当他发现女朋友离开他时,他也发现自己不再需要这辆车了,但自己也是遍体鳞伤了。
对于二人来说,这辆车就是他们的全部,他们对这辆车的追求越是执着,他们的青春就越残酷,他们就像是被这个社会抛弃里一样,迷惘,挣扎,不断徘徊,这是中国式的.青春残酷物语。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9
这部影片在本质上是批判社会现实的,而它又借助了如歌的青春,借助了城乡矛盾。
小贵是向往城市的,小坚是向往自尊的,而他们又都有着自己钟爱的女孩,而最终他们各自的理想却都破灭了。小贵的城市梦想在小巷中粉碎了,心中女孩的美好形象也在空中飘落。小坚的自尊和爱情也渐渐丧尽,留在空巷子中的只有血腥一片。同时,在这部影片中,周迅饰演的女孩作为一个进城打工的保姆其实她的城市梦也破碎了。这种无声的粉碎是太过残酷的,似乎影片中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将收拾残局,留下叹息一片。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回望青春,让那白衣飘飘的年代有所保留。还有祭奠理想,让每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要心灰意冷,尽管这样的理想在业已形成的格局面前脆弱不堪。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帅用灵巧的笔法描述了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状态,对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回归,记录底层生活,城市化——以对城市的拒绝和出逃完成真正的城市化,这些第六代共同的主题同样贯穿了王小帅的电影创作。和另外一位导演贾樟柯相比,王小帅把关注更多地放在特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异化。在本片中,王小帅告别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冲突,开始试图进入平民的核心。他把镜头对准了这群被这个城市遗忘的人们,轻易获得了与青春期无关的认同。
这部影片决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青春的纪念,事实上导演只是通过对青春的回望,加入青春到影片中,来祭奠理想。一方面青春年代是最为充满理想的,另一方面从王小帅一贯的批判色彩来看,他的视角总不会停留在一个基本层面。事实上,关于城乡冲突一直是第六代导演的关注点,也一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现实,其中折射的时代变迁、世事苍凉、犹如挽歌的悲壮将继续延续。导演是想通过这部影片来表现这种小人物的命运,表现这种大背景下无法改变的生存状态。农村人来到城市很难融入近来,而城市中的人却也有许多无奈、许多期盼、许多的理想破灭。
影片的中心都围绕着一辆单车发展,而单车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指的也许是对个人来说非常珍贵却很容易被别人夺走的东西,或者是初恋或者是爱情,或者我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远的欺骗和压榨。
人在城市的悲惨命运,而实质上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也就是说农村人的悲惨命运是在城市与农村矛盾的冲突和激化中一步步表现出来的,小贵为了生存来这部片子的思想。最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出来的便是影片所揭露出的城市与农村的矛盾和农村到城市,但是他却并不属于这座城市,在城里人的冷漠与非难中他的生存环境一步步的缩小,一步步的艰难,最终陷入了绝境。最后小贵在城市人的麻木的眼光中背着单车艰难的在大街上行走使整个矛盾达到了高潮,而小贵的悲惨命运也一显无遗。
影片既为写实性的影片,长镜头运用的比较多,对人物的细节刻画也比较完整,而追镜头的运动更使观众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镜头的组接方面也比较到位,开头一个个人物特写的组接和快速替换,配上冷冰冰的询问语言,很好地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之一,城市人对农村人的冷漠与轻视。
影片在揭露下层人悲哀的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年轻人的最明显的特征:冲动和迷茫,成长的挫折和错误,使人迷茫失去理智,进而产生冲动,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围绕这样一个单车两个17岁的年轻人展开。单车是他们共同的迷茫,使他们产生一致的冲动,最后同时表现出现代社会现实压迫下年轻一族的本质特征。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10
当城里孩子向农村孩子伸出手说“我是小坚”的时候,我还天真地以为故事会以一个还算温暖的方式结束,可我错了且是大错特错。很多人说看完《十七岁的单车》后抬头望向天空,忽然发现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甚至是心酸的窒息。不过我是从未把“残酷青春”如此的高帽子套在这部曾经的禁片上。就像影片中的老人们安静,默然,平淡地看着这群孩子们发疯一样逃梭在老北京的胡同小巷,用最原始的思维,最原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无需摇头,无需提醒,长大成人,破茧而出,就是一个需要付出惨痛教训的过程。
典型的反应城市侧面,深处的人性,更何况是皇城根儿下。农村孩子小贵才来北京,他只有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来过上清贫日子。单车是他仅有的最大的财富。城里孩子小坚出身复杂家庭,在哥们面前,在漂亮女生面前,单车是他最为炫耀的道具。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仅仅是因为地域不同而造成人与人的巨大的落差。自卑,沉默,容忍,也许我们这个民族的某种特性。小贵拼命用身躯护着单车,负伤小兽般的哀叫,让我揪心许久。最后小贵也拿起板砖,完成了自我超脱,可一切都太迟了还能解决什么呢,他依然是属于这个城市的边缘人。难道小贵和他老乡认定自己“咱没那种命”吗!他扛起单车,拖着为其多次受伤的身躯,缓缓地消逝在车水马龙的尽头...王小帅对影片的解读和表现力不错,矛盾的社会,冲突的人生,本就该这样子,尽管痕迹明显依旧。
小坚也是一个可怜孩子。他舒展开双臂迎着风,欢快地骑着单车,白色干净的衬衫上洋溢着只属于青春的微笑,哪怕最后这件衬衫上只有血污。可我早就认定了那一刻的短暂的美好。小坚做了太多我没做过,甚至从没想过的事。与父亲顶嘴对骂,被父亲的耳光抽翻在地;与喜欢的女生约会,羞涩地不能自已;不会吸烟却要故意装得很成熟;拿起板砖不记后果地狠狠地砸向那个黄毛情敌...小坚的青春是伤痕累累,但他不会后悔。而我也不会,就算青葱岁月那平淡,简单的日子我也不会计较什么,我已知足,值得去珍惜。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始终在寻找只属于,仅代表自己的一条道路,肯定会有挫折与坎坷。那就对了,不必在乎世俗的眼光,因为到你真正可以独立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找到生存的法则与节奏。往往在那个叛逆的年代,拳头往往唯一保护自己的方式。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词“I AM WHAT I AM”...
两位现在的当红炸子鸡,周迅与高圆圆。我只能很抱歉地认为在《十七岁的单车》里她们仅仅就是花瓶而已,说得好听点是绿叶。无论是导演刻意有为还是个人的偏见,就算换谁或者增加女性角色的戏份都一个样,好了不多说了。
【十七岁的单车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单车的高考作文08-03
读《向十七岁的先生致敬》有感09-22
有关共享单车的中考写作素材02-17
关于“共享单车”的中考写作素材02-12
共享单车高二作文02-16
共享单车高考作文10-28
小议共享单车作文800字03-21
高二语文共享单车作文07-29
去长城的观后感04-26
生命的托举观后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