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时间:2021-11-12 18:12:5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篇1

  12月1日公司组织全体不当班人员在哈密友好国际影城统一观看《远去的牧歌》,他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诗意呈现变迁画卷的献礼作品,以冬春夏秋为结构,跨越四十年、全面表达出了哈萨克牧民迁徙劳动的生活变化,还原了哈萨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以真实而美丽的场景将“游牧”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艰辛和壮美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密不可分的食物链关系,并延伸出了人类对生存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在未观看过此类电影以前,我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影响一直都停留在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好客、歌声动听、奶茶飘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阿肯弹唱、姑娘追。。。的美好印象中,虽然他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但通过影片的观看才让我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艰辛。他们因时而动、南北转场、千里迁徙,尤其每当转场的时候,牧民们总要携带全部家当,赶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浩浩荡荡,翻山越岭,奔赴到下一个牧场。而在转场路上,牧民们赶着牲畜遇山翻山、遇河过河,一走就是半个多月,然而每一次的转场都有可能是一次生离死别的过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转场途中只去了自己的至亲,但是她的悲痛没有人替他扛,擦干眼泪的她只能选择做一个无所畏惧的女强人,还有我们的胡玛尔大叔和羊皮别克都不得不在赚钱和保护草原之间做出自己的取舍,但是最终他们依然选择了后者,只因为他们哈萨克族牧民因逐水而居的生产习惯,且他们一直都对自然持有敬畏之心,他们会有意识的去保护草原的上的一草一木、保护他们所居住的草场生态环境。以及胡玛尔达数在离开草原之前对自己爱马和猎鹰的深情告白,对哈萨克族来说马是他们飞翔的翅膀,经历过太多次的搬迁和太多次的狂风暴雨后,马便成了他们身边最好最仗义的朋友,他的深情告白便深刻体现出了他对马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城采金的普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多的哈萨卡游牧族人下一代都已蜂拥而至各个大城市,导致游牧民族文化的逐渐削弱,这流转千年的转场又能持续多久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便会彻底的消失在我们的眼前,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永远的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篇2

  12月9日,公司各族员工57人在伊宁市影院统一观看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旋律影片《远去的牧歌》。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开故事,演绎了40年来草原轮回迁徙的生活、人物的情感心路历程,还原了哈萨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到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以真实而美丽的场景将游牧这一即将消失的生方式艰辛而又壮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以前没有观看过此类电影,我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奶茶飘香的美好印象中,虽然我工作的地方距离哈萨克牧民比较近,但是通过影片,感觉自己才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艰辛。他们因时而动,春夏秋冬,从一个草场,转到另一个草场,就像候鸟,春去秋来,居无定所。然而每一次的转场,牧民们总要携带全部家当,赶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浩浩荡荡,翻山越岭,一走就是半个多月,每一次转场可能就是一次生离死别的过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转场中失去了自己的至亲,但是她的悲痛没有人替她抗,擦干眼泪,她只能选择继续往前走。

  胡玛尔大叔代表的是守旧者,是老一辈人,这一代人也将是牧歌的最后一代传承者。他们对草原的热爱深入骨髓,羊群便是生命,草场亦是羊的生命。所以,羊皮别克代表着新进者,他说他不信老天爷是因为老天爷不给他发工资。他给年轻牧民们带来了来自外面的东西,打破了草原的平静,为年轻牧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胡玛尔大叔和羊皮别克都不得不在赚钱和保护草原之间做出自己的取舍,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胡玛尔大叔在离开草原之前,他的忠诚伴侣也都一一离去,马儿的老去,猎鹰的放飞,带走的是胡玛尓的魂!

  终于是最后一次转场了,马背上的日子终究要结束,这是人类文明的升级。游牧文明最终要向农耕文明融合,胡玛尔大叔坚持不上车,用骑马的仪式,向漂泊告别、向过去告别、向草原告别!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更彻底地消失在我们的眼前,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永远地烙印在我们心中。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篇3

  天空中雄鹰一声长啸,草地上一群群的羊,还有马背上的哈萨克族牧民,这一幕幕画面让人看着多么亲切。作为一个新疆人,特别是又在阿希工作了这么久,对这些画面看着还是很熟悉的,随着电影中情节的深入,又让人觉得很震撼。羊群转场过程中的艰辛、恶劣多变的天气,道路的险峻等等,这些都是我无法想象的。

  《远去的牧歌》为我们展现了哈萨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转场游牧,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牧民的生活、思想等随着世代的.变迁,产生了崭新的变化的故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哈萨克族牧民选择定居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多,而沿用传统方式的家庭在逐渐减少。该片直观地展现了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让我们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哈萨克族的勇敢、勤劳、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辛苦,让我想起我家发生的变化,记得小时候的篱笆门、住的是土房子,衣服和玩具都是哥哥穿完用完给弟弟,然后再往下传。有时为了看动画片把天线转来转去。虽然我们和哈萨克族的生活习惯不同,但是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新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感谢改革开放,带领我们与时俱进,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篇4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远去的牧歌》,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哈萨克民族真实生活的纪录片,演绎了改革开放以来该民族不同时期的迁转之景,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因在一次转场中遭遇特大暴风雪引起的意外事故而产生怨恨与矛盾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北疆牧场春秋两季转场的宏大场面。

  观看后,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我为广大牧民们的艰辛劳作、不畏艰辛与困难而震撼。阿勒泰、塔城是新疆北部的主要牧业区,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每年到转场的时间,牧民们便会赶着牛羊经过,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停下了买卖、看病、走亲访友,然后继续赶路。我亲身感受着牧区的生活,也亲眼目睹着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与发展。从人走马驼头顶日月长途跋涉到今日摩托车放牧、汽车转场和牧民新生活定居点建设的实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哈萨克民族世世代代四季游牧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美丽富裕的新牧区建起来了,哈萨克民族正与全国、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跨步向前,走在建设美丽中国、富裕乡村,实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大道上,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