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时间:2023-08-13 12:20:26 王娟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哈佛幸福课》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1

  题记: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

  既然先天因素我们不能改变,后天环境也非我们完全可以控制,那么要想提高幸福感,我们只能从转变我们的关注角度入手,培养我们乐观的心态,下面我想从赞美感激、完美主义与失败、目标与工作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Tal对它们的研究:

  (一)赞美与感激

  我们许多人可能早已意识到赞美一个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教育孩子来说,用赞美代替责骂已成为一部分家长的共识,但Tal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不加区别的赞扬别人其实是在长期地默默地伤害他们,而非帮助他们,他举例说你表扬一个孩子说“你真聪明”和“你真认真”,结果会相差很大,表扬真聪明的孩子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聪明,从而不相信自己,而表扬他认真的孩子在碰到困难时会受表扬的鼓舞继续坚持,反而更容易成功,它们一个是在表扬不可改变的因素,一个是强调后天可以改变的因素,结果差别很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感激,appreciate在英语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感激,第二层意思是增值,如果我们感激好事,好事就会增值。感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句感激的话就能让我们有力量支撑下去,但这有一个关键:感激一定要出自真心诚意。每天做感恩练习,我们慢慢就会成为一个更容易寻找到美好的人。Tal在这里还结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拿出一张纸,写下感激的东西,然后随身携带这张纸随时看看或者去做感激拜访。企业标语

  (二)完美主义与失败

  我们谈到完美主义的时候,肯定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完美主义,这只能从完美主义的几个特征来谈,首先完美主义者表现出较强的自卫性,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次,完美主义的人倾向于关注未达成的部分,即使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但对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眼中只有那未完成的百分之十,为此而不断地烦恼;再次,他们有极端化的倾向,要么完美要么一无是处;最后,他们只关注结果,全然不顾过程当中的愉悦与否。

  Tal将与完美主义者相对应的人称为追求卓越的`人,他分析到完美主义者认为从起点到终点的道路是一条直线,而追求卓越的人则认为它是一条曲折上升的线。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有直线的预期,当稍微失败的时候我们就感到不正常,很难过。Tal一针见血地指出完美主义更本质的表现是面对失败时产生不可遏制的恐惧。动物歇后语

  紧接着Tal为我们分析了失败之不可避免性,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我们要准许自己失败,准许自己犯错,准许自己为人而不是神。他举例说一个IBM员工给公司损失了一百万然后向老板辞职,老板对他说我们刚为你的教育支付了一百万,怎么可能解雇你?正当员工惊魂暂定要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老板补充了一句“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将开除你”。

  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误,有心理安全的组织更不怕犯错误,更敢于尝试,进步得也更快,对家庭来说也是这样,营造一个有心理安全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因此我们以后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首先要准许自己为人,允许自己犯错误;其次,是从积极的角度去正面诠释,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目标与工作

  目标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当我们毫无目标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无所事事的无聊感,当我们目标明确时,往往会激发出我们强大的热情和活力。用Tal的话来说,不是达到目标感觉幸福,而是拥有目标而幸福,过程最重要。目标让我们解放,让我们能够专注当下,享受当下。

  对于工作,Tal说将所做的事情视为工作,动力是金钱;将其视为职业,动力是晋升、特权和薪酬;将工作当做一种使命的人的目标是使世界更美好,显然他自己是属于第三者。说到工作,不可避免得提及压力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并伴有焦虑,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乐趣和激情。Tal也说,80%的疾病是由于心里压力过大导致的,它破坏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但他又说,过于轻松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量的点,太少和太多都不行。他举例说举重运动员如果不是一点点给自己加压的话他的水平是不会有提高,但有一点他提醒我们注意的是,运动员们并不是一天都在举重,而是训练一会必须要休整一会然后再继续训练,因此他给我们的另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在工作中高度专注地工作一个半小时,然后再休息十五分钟,再接着工作,再休息,如此,我们就不会疲劳,反而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这个方法不仅对于工作,对于学习等其他方面,都普遍适用。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2

  首先在这里郑重感谢贾总指导我看了《幸福课》,我在看到第二级课的时候,我知道我会非常喜欢学习这门课,并且会非常认真地看完每一集,我做了不少笔记,并且在我自己的微博上将自认为精华的只言片语共享出来。我看视频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的那种欣喜,缘于Tal 讲述的许多理论或者道理,都是我自己在多年生活中的感悟,经Tal 一讲述,我倏然发现这些原来就是宝藏,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继续应用这些朴实的原理,追求卓越的同时,倘佯那种幸福的感受。

  正如Tal 所说,他不是要教大家一些新的知识,而是提醒大家一些原本浅显的道理,只是它们被现实污染而遮盖。课中的许多道理,不仅可以应用在子女教育、家庭生活中,有许多也同样适用于工作中。在这里我主要就工作相关的部分分享一下学习的心得,其它方面我会在其它地方分享。

  首先来看Tal 对于压力的精彩评述,是不是整天生活在没有任何压力,无拘无束的工作就是幸福,就会快乐?答案是否定的。人其实应该保持在一种压力的拓展区,亦即在让自己需要勤奋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目标的一种状态,比如设定绩效,应该设定在你正常努力去做能够完成的基础之上,再稍微提升一点,但也不应该设定高到你一看就知道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你的创造和挑战的热情,这样才可能得到“超额包”,获得那种按部就班情况下无法得到的成就感。要注意的是既要给自己适当的压力,又要合理安排释放压力的休息时间,比如高效率地工作90分钟,安排15分钟的放松时间,紧张地工作了一周,得到周末的休闲,这个原理Tal 用“无菌环境”生长的婴儿是否健康作为实例,做了精彩的讲述,就如同我自己对于锻炼的理解,许多人说我一直在家做家务,就是锻炼了呀,不用再单独找时间去锻炼了,其实我自己理解是不一样的,不能完全取代的。做家务就好像日常的工作,这种状态下你自己的肌肉不用作出超平时负荷的努力即可完成所有工作,这种状态下你的肌肉虽然也有锻炼,却没有成长,除非你是像少林小子那样挥扫把。在专门锻炼的情况下,你会去不断尝试挑战自我,这时就相当于让你的肌肉工作在一种拓展区,超负荷会损伤肌肉,但合理的加压锻炼,然后短暂的休息调整,这样才会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对于工作中的适度压力,则是会提供你的工作能力,所谓我们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要通过努力奋斗,给予自己适当压力,竭尽全力去完成。对于幸福感,则会提高你的幸福基准水平。

  是不是幸福的人不会有失败,不会有挫折?这个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幸福的人从来不回避失败,他们把失败作为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失败去发现自己潜在的弱点,去寻找弥补自己薄弱环节的方法,争取下一次的成功。幸福课程中,Tal 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Fail to learn or learn to fail”(从失败者学习) ,成功者并不是生来就成功的,他们往往是那些失败最多的人。所以在追求我们自己的目标时,永远记住我们学会走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爬行,不断摔倒练习,最后才能够优雅地迈步。而在这个过程中,迈出的勇气至关重要。而勇气并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的前行。(Courage is not having no fear but having fear and go ahead anyway)。在心理安全的组织中,可以安全地讨论过失,不会害怕告密,不会害怕摔倒。这样的组织才可能会是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因为员工有机会从失败中学习。

  幸福的人是不是完美主义者?肯定不是的,完美主义者即使获得幸福,也是极其短暂的,Tal 用X 先生的精彩实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幼儿园小孩,成长为一个跨国公司执行董事的案例。我们放弃作为完美主义,是不是就没有追求,就是幸福?同样不是,放弃完美主义不是放弃志向,而是允许和接受失败,不会放弃自己的雄心,不会放弃整个旅程和结果。我们应该成为那种追求卓越的人,这里Tal 重点比较了完美主义者和追求卓越者之间的差别,虽然他们都同样充满对事业的追求,追求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缘于心态的不同,对于失败解读的不同,造就了他们本质的差异。完美主义者往往认为一件事要么全部做到最好,要么根本不做(All or Nothing),完美主义者对于失败有种失能性的恐惧,始终追求一种直线到达目标的捷径,完美主义者不能接受批评,是一种典型的逐利者,完美主义是事情耽搁的最主要原因。而追求卓越者,从来不认为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他们认可能够接受失败,认为成功的路途荆棘密布,一种曲折、带有起伏螺旋式的路程,认为失败是一种反馈,一种成长的机会,他们不仅意识到目的地的重要,同样重视沿途的风景,他们心胸开阔,虽然喜欢接受批评,但也并非享受批评,因为他们明白这是成长与发展必须的`重要部分,他们不仅关注成功,也享受过程。

  对于优缺点的关注,从Tal 的讲课中,我同样觉得很有收获,虽然以前读过类似的介绍,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诠释让我更为容易接受。是否我们必须去掉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缺点,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答案也是否定,我们可以去努力去除我们的缺点,但我们更因该关注于培养我们的特长,就如同我们在员工管理上,我们不要寄希望于重现锻造每个人,去除他们的缺点,达到我们理想的同一个机模,然后用这些标准素材去完成工作。充分合理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强化他的优势,充分认识和感知他的优点,这点才是用好人的关键。我们在群体中可以集体讨论过失,但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在集体中好的方面,Tal 教授讲解“自我实现预言”时,用了美国黑人女教师Marve Collins 在教育学生时重要的一条是“挖掘学生的潜能”(cultivate the best of the students)或者“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擅长什么而不是他们聪不聪明”。只关注失败、错误,会让我们对美好的事物、优异的表现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漠不关心,员工会不在乎自己是否优异的工作,而只是想我不要失败就可以。不断感激优异的工作表现和成绩,他们就会增值,否则就会贬值。关注优异的表现,不等于忽略失败,而是要坦然接受失败的现状,冷静分析失败产生的原因背景,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关注自己的长处比关注自己的短处更能让自己快乐和成功,问题缔造现实,总是关注各类失败最好的结果是不再犯同样的失败,确不能走向卓越,我们的关注点,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你只关心社会的黑暗面,你的世界将永远处在黑暗中,你天天关注社会的美好方面,怀着感恩的新,你的世界将永远阳关灿烂,长期关注优异的表现也更会让企业走向成功。

  在“过犹不及“一课中,Tal 谈到专注是关键,工作生活都是如此,减少任务,避免同时进行多个任务,多个任务同时进行时,人的智商其实是严重下降的。只坚持真正想做的事情,可以完成的更多,多则劣,少则精。聚焦工作,则工作效率更高,状态更佳。谈到选择要做的事情时,Tal 给出建议:确定你可以做的事,然后确定你想做的事,然后确定你最想做的事,最后确定你最想最想做的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幸福课其实就是主要讲解积极心理学,我在这里借用快乐传播的途径,隆重推荐各位读到此处的人去观看学习幸福课,因为不是说你看完了,你就整天洋溢在幸福的海洋中,而是你即使面临挫折,你也可以具有很强的心理的免疫系统,你可以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拥有幸福地工作与生活的良好心态,坚毅勇敢地走向追求卓越之路。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3

  幸福永远是人类的追求,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幸福的理想。但是,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至今仍有无数的人在苦苦寻找着答案。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幸福是一个经常变幻的不等式:富裕不能带来幸福,贫穷不能夺走幸福;苦难不会减少幸福,名利也不会增添幸福。人生的历练同样告诉我们,幸福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选择:得到了,你也许并不幸福;失去了,你也许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接受了,也许是你幸福的损失;给予了,也许给你换来幸福的倍增。所以,今天的你我,即使衣食无忧,功成名就,仍会感到自己并不幸福。很多现代人,即使实现了很多梦想,获得了很多成功,仍会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我是幸福的人吗?我的幸福究竟在哪里?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泰勒博士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我国有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也。惟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修养,正确认识和塑造自己,就会铸就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泰勒博士早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须严格节制饮食。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泰勒博士为学生简化总结了“幸福课”10项贴士,我加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再问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好——这是基本的心理学。遵从内心,而非别人的评价,放弃也是一种负责。减去不重要的,那些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事物,才能唤醒生命的'热情。做到这一点依然需要表达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断深入挖掘自己的快乐根源,这样才能有明确的目的,追寻幸福的时候才会少走弯路。

  2、多和朋友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与朋友交流之前,需要先和自己交流。这样,和别人在一起的幸福才不是一种被动的幸福。

  3、学会失败。任何事情都有两种结果的可能,这是正常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少年有少年的烦恼,青年有青年的彷徨,中年有中年的苦闷,老年有老年的痛苦。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失败不断展开的过程。成功固然让人高兴,但成功总是稀少的,成功不可能总是伴随你,人的一生需要面对的多是失败,而不是成功。不要把失败当成灾难,当然也不能习惯失败。不被失败所压倒,并且能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重要的是,坦然面对失败,令人的的心态健康和平衡,跳脱一时一事的成败,就是人生的成功。

  4、接受自己的全部。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不用为这些东西背任何包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简化生活。应求精而不在多。追寻幸福的外在部分时,切忌贪婪,要懂得暂时驻足,这是为了走得更长远。

  6、有规律的锻炼。每周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三次的锻炼频度已经足以令身心健康。

  7、睡眠。睡时放下所有事,是获得良好睡眠的前提。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身”和“心”永远不可只强调一个。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的钱,而且,你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助人的事情无需计较大与小,重要的是,要有与人方便、乐于助人的心态。“给予”和“接受”,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间接地帮助他人。欣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真诚的语气……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这些也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没有任何损失,何必吝啬呢?

  9、勇敢。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放下患得患失,拥有接纳胸怀,就具备了勇敢的基础。不怕失败,就是勇敢。让自己恐惧的事情变成自己期待的事情,赢得自己的主动权,做自己内心的主人。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不要带有任何功利,只是单纯的在回忆中体会他们传递过来的幸福,在想象中寻找为他们传递幸福的途径,并付诸实践。

  每个人的幸福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幸福每次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总是那么轻轻的,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微笑着看着你,它可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是递上一杯水、也可能就是瞬间的一份心情……试着去感受它吧。有心的人永远幸福,因为他理解幸福。

  当我无羁的度过这青春的韶华岁月,又有多少蓦然回首才发现的快乐与幸福啊,当回忆着,就抑或是痛苦的幸福着,抑或是温馨的感受着……总之,活着,我就会不停的寻找幸福与快乐,活着,我就会不停的奋斗,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一样的幸福……

  体验幸福,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感受幸福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啊,正如孩提时躺在慈母的怀抱里接受乳汁的哺育,没有人告诉,他也会感受到幸福的甜蜜。那么,怎么还需要“修炼和学习”呢?其实,幸福不单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社会化了的人对幸福的体验,相对幸福客体来说,幸福主体的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制约着人感受幸福能力的水平。一个人是否热爱生命,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懂得被爱,是否懂得爱人。这一切都左右着人对幸福的感受和创造。也就是说,人能否感受和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

  幸福并不会凭空降临在自己身上。我想大家对《守株待兔》这篇文章并不陌生。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一只撞死在木桩上的野兔。十分高兴,从此便不再务农,一心一意地守在木桩旁,等待着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木桩上,结果,兔子没有再出现,而他的田土由于没有耕种而荒芜了。而幸福也就在他的等待中悄然离去了。我想,如果他不空想,而脚踏实地地工作,那他所得到的将会是一种实在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我想这种人的想法是可笑的。如果幸福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那么为什么世一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富人,也都不是穷人;为什么这世界上还存着残疾人;还存着大小国家之间的差距。如果幸福能够顺其自然就能够得到的话,为什么台湾还不能够重回祖国怀抱;为什么是美国攻打伊拉克,而不是伊拉克主动动攻打美国,太多的为什么,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及误导性。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当我看见别人浪费粮食,我为他们感到可怜。如果他们少浪费一些粮食,那么就可以拯救一些无饭可吃的人民。我想,大概只有让他们试试无饭可吃的经验,他们才会知道粮食的可贵,才知道有粮食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对于这世睥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并不会偏袒某些人,有人报怨为什么恶运总是降临在他身上,幸福之神总是不眷顾他。然而,他却不曾努力,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没好运气。幸福早已在他报怨的时候,与他擦肩而过了。幸福是可以学习的,或者说,幸福,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本领。不论年轻,还是像我一样人到中年,甚至生命只剩下夕阳西下的最后时间,幸福在于质量而非长度,学习幸福,永远不晚。

  愿所有人明白幸福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要存在着幸福是顺其自然就可能得到的思想,惟有紧抓住幸福,把握现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 4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现代人幸福感的缺失成为焦点问题。而泰勒教授的幸福课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们的心灵“久旱逢甘露”。

  这本书真的写的很好,从看到目录之后,就已经有感觉了。因为目录中实实在在的、质朴而平凡的语句,很能打动人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触动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作为现代忙碌的都市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说不上来的东西包围了,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每天的工作、家庭琐事、孩子的健康、学习、个性发展,等等,请问我们经常想到幸福这个词了吗?你感到自己幸福了吗?可能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都是对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唠叨和抱怨吧。相信大家应该有同感。

  这本书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章节:友情是温暖我们的心灵鸡汤,学会感恩才能体味幸福。

  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俗语也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都说明了一件事:朋友在我们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多多益善,谁又会嫌朋友多呢?而我们的心灵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水的滋润一样。相信有朋友的人,生活会快乐很多。书中写到:要想得到珍贵的友谊,就不要自私、远离刻薄、不要吝啬,要学会包容、关心别人、替别人着想、和朋友分享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孤独前行,也没有谁离开朋友而不觉感伤。没有朋友相陪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交更多的朋友吧。

  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是个体接受被认为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利他的帮助后出现的一种情感。懂得感恩代表一个人对生活有着淡然而乐观的态度,他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好处并且对这好处感激不尽,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更能体味幸福的滋味。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人应该懂得感恩生活,感恩逆境和敌人。不懂感恩将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没有了人情味。

  生活中,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人发达,自己沾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感恩的心善待他人,而感恩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它让我们在施与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阳光和感动,领略了幸福的真谛。生活中,我们始终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任何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都要心怀感恩,包括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向帮助过我们的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学会说最简单的两个字:“谢谢”。用真诚的善心、不带如何私心杂念的,不去为了做善事而做善事,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俗话说:“多做善事,福未到但祸已远离;多做恶事,祸未到但福已远离。”所以,试着每天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吧,在不断给予的过程中,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其实,幸福感原本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往往被来自生活的不良情绪与压力所掩盖,导致人们无法将其发掘,因而觉得自己不幸福,甚至最终失去寻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来是离人们很近的,只要你愿意伸出手,就能够得到。

【观《哈佛幸福课》有感】相关文章:

观《风雨哈佛路》有感02-0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08-13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05-02

《哈佛风雨路》观后感11-24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06-13

《风雨哈佛路》 观后感06-02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范文10-08

电影风雨哈佛路观后感02-24

【荐】《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