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第一次》的观后感

时间:2021-04-22 17:02: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第一次》的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次》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的观后感

《第一次》的观后感1

  昨天被一帮朋友拉听一个交流会,讲座的嘉宾是个不到四十的女士,英籍华裔,通晓英法德日,还有粤语和国语。早年在高盛做到合伙人貌似,现在跳出来做高端培训项目。信息记得不清,大家容忍下。比较深刻的是,她说小时候想看外面的世界,总是对着窗外看很久,暗许要走出,见识更大的世界。于是坚持学了两门外语,后又自己攒钱买火车票,法国留学半年,然后日本,然后在高盛,然后回国,然后创业。生完baby怕太闲,又在剑桥念了MBA。

  昨天她就坐在我们面前,不到40岁,神采奕奕,她说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告诉自己不为钱,最想做什么。生命饱满而有力量。

  一向自恃只有22岁,岁月大好,不负青春。相差15年么?3那么,若干年后30而立的我,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那个暗许要看万千风景的女生,和我和身边多少朋友相似。但又有几个敢拿着一张火车票出走。

  就这样在恍惚中,匆忙赶电影院,约好和朋友看《第一次》,没想还是迟到,错过了片头。

  生活总是特别有意思,有时候忽然给你很多提醒。影院大屏上,那个选择放弃生命,只为了舞台上竭力舞蹈的姑娘,在演出前一天,留在男朋友的家里,说:“我不要回家,我们还有很多疯狂的事情没有做。”

  不得不说,我笑场了。还好片子的诗乔姑娘已经23岁了,不然这一段广电总局是不是又该下杀手了。

  谁说的呢,我们还有很多疯狂的事情没有做。电影中那个剧烈运动就会随时有危险的姑娘,每一天都得小心翼翼。对于她,奔跑、舞蹈、喝酒都是疯狂的事情。

  而我们,似乎也没有幸运多少。翘课,早恋,选奇怪的专业,独自背包外出,毕业结婚,辞职旅行,多少都有些疯狂的味道,我们尝试过几件。

  还是忘不掉Angelababy在片中恍惚的表情,在演出的前夜,她抢过酒瓶,平静神色,把自己交给了爱的那个人。第二天,在舞台上,她成了最美的精灵,音乐停止,演出落幕,掌声响起。她倒下了,生命随之逝。

  《第一次》,拿生命来舞蹈,而这一件疯狂的事情,她解释说,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被照亮一次。

  那么,如果真的20xx,一起来聊聊吧,我们还有多少疯狂的事情没有做?

《第一次》的观后感2

  很久没有看这么催泪的电影了,不是说故事很伟大,讲的都是小事,编剧很有意思,整个故事看了一半才知道来龙去脉,还好前面坚持住了,越看越感动。

  四年前的一场台风,将宋诗乔喜欢的男生宫宁带走了。宫宁为了救一位在大雨的路口愣住的女人,结果两个人都遭遇了车祸。宋诗乔的妈妈十分爱自己的女儿,诗乔的身体不好,她患有肌肉无力症,不能做激烈的活动,几年前她曾因为跳舞而晕倒,同时她吃的药又是对记忆力有影响的,诗乔的妈妈为了让女儿开心,找了吕夏来扮演宫宁,宫宁成功取得了诗乔的信任,他们谈起了恋爱,虽然这是一场诗乔妈妈主导的戏,但是最后两个年轻人却实实在在的相爱了,诗乔最想做的事就是跳舞,这对她来说是“能让自己生命发光”的事,于是吕夏就帮诗乔弄到了一个可以上台跳舞的名额,为此他还把跟了他十几年的吉他砸了,诗乔终于上台完成了她的梦想,同时,诗乔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但是不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能带给活着的人的不紧紧是痛苦,也有过去美好回忆带来的快乐。

  在诗乔和宫宁相恋的时候有很多很浪漫的小事,比如他们在海边的时候,宫宁向诗乔告白后,诗乔没有对告白做什么反应,而是问宫宁喜欢什么味的糖果,宫宁选择了橘子味的糖果,所以他们第一次的亲吻是橘子味的,诗乔说,它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一刻,我们开始在一起的时刻。我想如果是真实的故事,吕夏可能真的会一辈子记住这个味道呢。诗乔没有亲眼见过下雪,于是吕夏就为了诗乔人工降雪了一次,

  在结局的最后才知道原来吕夏的妈妈就是四年前与宫宁一起遭遇了车祸,吕夏的爸爸为此每日酗酒,雨天了就在那个路口指挥交通,十分长情的男人,吕夏也很爱自己的妈妈,虽然每次都想从痛苦中走出来,但是吕夏的爸爸以自己的方式为爱人的祭悼让吕夏很痛苦,生活一直在原地打转。诗乔生日的时候吕夏扮演的宫宁没有出现,但诗乔坐上公车看到了那个路口吕夏和他爸爸在大雨里争执的时候,诗乔就明白了,她在给宫宁的录音带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的妻子在一个雨天出了车祸离开了人世,此后这个男人就准时在每一个雨天出现在那个路口指挥交通,这是一场伟大的悼念。今天我找到了这个男人,我跟他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因为这种悼念失去了对生活的方向和成长的勇气。后来诗乔说了一句话,既然现实是我们永远也改变不了的,那么我们不如改变一下看待现实的态度,总抱怨生活不完美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她鼓励吕夏披上雨衣,正视痛苦,进而斩断痛苦的神经。诗乔如愿的让吕夏父子放下了过去的痛苦。此时的背景的音乐十分让人动容,“在分叉的路口,在下雨的时候,总要学着放手,至少你还有我,别和往事争斗,我们不是对手······”

  结尾的诗乔的舞蹈十分完美,虽然就是这场舞蹈让她本就十分薄弱的生命提前消逝了,但是没有人后悔,诗乔沉重的呼吸告诉我们,诗乔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与此同时,她的生命完美了,被照亮了。她留给吕夏最后的录音带,道出了一直以来的谜底。吕夏回到了那个仓库,看到了诗乔留给他的橘子味糖果,这个味道提醒了他们的爱情的真实,也看到了那张帘子,看到了他们的时光,诗乔是爱吕夏的,无论是宫宁或者是吕夏。

《第一次》的观后感3

  今天是阿哲入学的第一次班队活动表演,妈妈早早的就陪儿子来到了学校,在教室帮忙给小屁孩们化妆,然后陪着儿子一起来到他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儿子从未上台表演过,更何况有一个节目是单独的表演,虽然刚开始阿哲有些小紧张,但整个过程中儿子表现还是很好,听到台下有人表扬阿哲,妈妈很开心,阿哲入学第一次班队活动观后感。整个活动小同学们表现都很好,很可爱。可回到家我却开始反思陷入迷茫中。

  翻看着阿哲同学家长的日志,感慨很多。虽然我知道对于小孩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家庭的成长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我还是开始纠结了,“我是不是也该带着儿子去参加各种学习班呢?”可是念头刚一闪过,脑海就出现了婆婆和老公的声音“有什么好参加的,童年就该是童年的样子,让他开开心心的玩,观后感《阿哲入学第一次班队活动观后感》。"唉。

  阿哲入学后很多很多的缺点慢慢开始放大了,我用别人无法看到的耐心慢慢的教育着儿子,可对于一个家庭我一个人的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别人的一句小小的话就可以瓦解我在儿子身上做的那么久的思想工作讲的那么久的道理。曾经争吵过曾经反抗过,几年的时间已经让我开始不再去思考这些问题了,因为我知道在一个矛盾的家庭中成长对于儿子是很痛苦的,所以妥协的只能是我,我只能用顺其自然慢慢的把儿子改变,可这个过程是不是会太漫长了。

  儿子是聪明的.,每个小朋友都是聪明的,我多么希望小家伙可以把他的聪明都表现出来,我多么希望儿子也能自信的大胆的站在台上表现自己,可想要收获是要有付出的。慢慢来吧,就像儿子班主任曹老师总是对我说的那样“阿哲表现很好,有些缺点我们慢慢来。”

  阿哲,妈妈爱你。

《第一次》的观后感4

  看完《因为是第一次》的最终回,姐姐心里怎么也不太舒服。看到颂伊写下不会寄出的信,相信大部分观众都喷了:“你既然也喜欢泰悟早说啊,就没那么多事儿了啊!!”我也一样,当时除了“我!”就没语言了。不过,如果颂伊早说的话也就没有本剧了吧。虽说一直骂编剧虐泰悟,但又觉得这编剧还是够细腻且明白的,为什么既然选择开放式结局,又要安排一个“烂”尾呢?难道编剧真的是女主黑?为了给泰悟写个观后感而顺序回想了整个故事,突然发现关于颂伊的太多线索都放到最后两集。这时姐姐好像发现了什么编剧的小心思。于是在完成泰悟篇观后感之前,先来倒序解开自己对颂伊的一些偏见和误解吧。

  偏见:泰悟对颂伊那么好,颂伊却什么都不懂。泰悟是男主珉豪是姐姐本命,姐姐肯定是站在泰悟这边看事情的。前6话都在表现泰悟单方面付出,让我们觉得颂伊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是编剧在最后两集给了一些交待:颂伊在中学时用《安娜卡列尼娜》做例子,对烦恼着父子关系的泰悟开导道:不能接受父亲的再婚是因为你是以自己为中心看事情,如果你把父亲当做小说的主角来看他的故事就能理解并释怀了。她帮助泰悟解开心结并理解父亲,对于对世故人情敏感的泰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这应该也不是颂伊第一次帮泰悟,颂伊在初恋上泰悟的时候,应该也用自己的方式对泰悟好吧。我们不知道,因为这不是颂伊的初恋故事。但泰悟的心里肯定积累了很多这样的回忆,才慢慢对颂伊的友情转为爱情。我们不知道,但泰悟肯定知道如果是自己有困难,颂伊也会倾力帮忙的。只是20岁的颂伊日子过得真不顺,所以泰悟才会把帮她放在最优先。

  误解:颂伊的初恋。姐姐一直以为颂伊的初恋是志安。如果不考虑泰悟的心意,姐姐真希望看到这一对情投意合的小恋人有好结果。而看到结局才知道颂伊的初恋是泰悟。是颂伊三心两意吗,还是也像泰悟一样只是喜欢学姐的优秀呢? 姐姐觉得都不是。颂伊的初恋并不意味着是现在时,更可能是过式。

  女孩都比同龄人早熟,即使是被B4脑子不好又事儿的颂伊,初恋也可能比泰悟早,可能早到泰悟还不知情为何物,只知道朋友的时期。泰悟在20岁陷入的“朋友还是爱情”的纠结,颂伊可能早经历过了。姐姐猜当时什么都不懂的是泰悟,所以颂伊才做出了“保持朋友关系”的决定,且执行得很彻底。回想起来,是颂伊一直在问“谈恋爱了就不能和泰悟做朋友了吗?”问志安,也问泰悟,毕竟泰悟是颂伊牺牲了初恋换来的朋友啊。一站在颂伊的立场回想,也觉得姑娘可怜。曾经家庭幸福的颂伊,对泰悟有小公主似的任性。虽因为家庭变故开始坚强独立,但泰悟还会把她当小公主一样顺着宠着保护着,这是她艰难生活中的一点任性也不为过,做为朋友的泰悟让她感激和珍惜。但在20岁的颂伊眼里,泰悟还是一个没长大的男孩儿,她没把泰悟当男人看,也就没想过泰悟的心意。帮泰悟追学姐,给泰悟做妈妈的料理、给泰悟扣子说泰悟变成男人,表现出更多的是母性。都说女人的恋爱是覆盖保存式的,颂伊也不例外。因为对泰悟的初恋是过式,颂伊有所成长和吸收,她一直在前进,和坚难的生活对抗。看她对志安的喜欢就是,从犹豫小心到大胆告白踏出超越朋友的一步,都说明了她的真心。最终话志安要分手,颂伊也是委屈地摇头不愿屈服。因为志安是颂伊渴望的像个普通少女一样拥有的甜蜜恋爱,即使两个人都不容易同病相连,辛劳中一点一滴的互相鼓励安慰,都是颂伊心中收集的美好。

  结局时,泰悟向朋友们挥手离开。既是在向他20岁的初恋告,也是向他没有目的没有梦想也没有挫折的少年时光告别,兵役代表着他向男人成长的开端。《因为是第一次》并不只是泰悟的第一次,其他小伙伴们也同样经历着,比如学姐,比如勋。颂伊的一纸感谢初恋的信笺,又是另一个关于第一次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她是主角,就像《安娜卡列尼那》。

《第一次》的观后感5

  《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濮存昕带来的散文与故事,属于半个多世纪前那个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时候有绰号 濮瘸子 ,直到小学三年级还踮着脚走路。”鲜为人知的往事里,是一位名叫“荣国威”的大夫,医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赎了一颗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当濮存昕从老舍散文里遇见那个改变作家的宗月大师,“便如同看见了改变我生命轨迹的荣医生,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濮存昕”。墙外是炮火隆隆,围墙内有人生的初啼,这是无国界医生蒋励的真实经历。太多战争中降临的“生”给“死”带去希望,她朗读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

  96岁高龄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译作等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他荣获过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然而舞台上直指人心的是当念及生平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徽因怀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间令这位老人泪盈而泣,在舞台上抽噎。由此可知,许渊冲先生能够在翻译上不止步于“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头。

《第一次》的观后感6

  《朗读者》播出了几天,我都没有看,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点开了视频。

  不得不钦佩董卿,在娱乐化的大潮中,仍能精准的捕捉到文化回归的脉络,沉静下来做一档关于文字与语言的节目。

  尤为打动我的是,这节目中不止有“文”的回溯,还有“人”的皈依。有故事,有文学,有经历,有感悟,有光阴沉淀后字里行间的深长韵味,有表达朗读时言由心生的朴素动人。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本就是寻常却又并不寻常的事。

  第一期的关键词是“遇见”。濮瘸子遇见荣医生,之如老舍遇见宗月大师,都是他们人生转折的一端,可能在对方看来,这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子里的一件小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未来通往哪里,从遇见的那一刻便不同了。

  所以,当濮存昕用醇厚的嗓音读起老舍先生的文章——《宗月大师》节选时,看似闲文杂记的文章倏地鲜活,“感恩”这个词,大抵是一种用素净文字也掩藏不了的强大情绪,是即便笑着说起,终也免不了眼圈变红。

  蒋励,一位无国界医生。不止蒋励,还有她的三位伙伴。她们,朗读的是一首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

  我第一次听到“无国界医生”这个名词,以前都将这个词语的含义理解为战地医生或是医务志愿者。蒋励是产科医生,在援助阿富汗的100天里,她和伙伴每天会迎来40位新生儿,在她们的手中无一例孕产死亡。如我这般没有经历过战场的人其实很难想象,炮火响在不远处,炸弹随时扔下来,在自己的生命遭受威胁时如何去保全别的生命。

  可,战争和生命,哪怕它们各自站在绝望和希望天平两端,却都是现实里实实在在、避无可避的遇见。所以,当平铺直叙的朗读声响起,听着那句“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被一遍遍的被重复,内心被一遍遍的冲击。

  和平不易,所以在无数牺牲下换来的和平,应该该被好好保护和珍惜;战争更不易,所以那些在动荡中不畏惧、不逃避的人,在巨大的悲痛里拼命守护的希望,都该得到由衷的尊敬。

  柳传志少年时的那次飞行员选拔,是遇见了一次空欢喜,可是在求学那么重要的转折点上空欢喜一场,该是多么不幸的事。

  他的父亲在此时说:只要一直做正直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他的好孩子。后来,他进了西邮电,遇见夫人,有了儿子,创办了联想,又何尝不是遇见空欢喜之后的欢喜。

  柳总在舞台中央读的是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节选。孩子四十多岁才结婚,父亲却在说起时表露得体的喜悦,换做他人,只怕要喜极而泣,终于娶了、终于嫁了!这篇致辞里,有隐忍自持的气度,有宽怀理解的体谅,有由衷的高兴和祝福,还有点小幽默。

  在回答董卿为什么选择读这篇时,他这样说:因为我觉得可能对儿子还没有结婚的父亲有点启发。

  鲜花夫妇,他们遇见彼此,大概是上苍对当代缺失易碎的爱情动了恻隐之心,所以将他们派下人间还原童话里的日子。

  董卿说,她很少羡慕别人的生活,但鲜花夫妇的生活,她真的很羡慕。何止是一人羡慕,闻者没有不心生向往的吧?

  结婚二十多年,还把读情诗当成习惯,每天读着绵绵的情话送给对方,没有尴尬,全是温暖;为了爱人一句话,卖房、砸锅、卖铁,放弃深圳,隐入深山,从此整日播种、施肥、松土、浇田,只为了送给她一个中国最美的花园…

  鲜花山谷的女主人说,“当时如果有一万个人是我的结婚对象,他都不会是第一万零一个”。想想也是,1991年,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四川,遥远的距离;男小女大,诸多差异…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么都不该走到一起的。可男主人公破釜沉舟的北上了,在车站,信誓旦旦的说:我来和你结婚。甚至连家乡亲朋的礼钱都收了, 真是一点退路都不给自己留。可也就是这样的孤注一掷,才换来今天的与爱携行。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样都应该在一起的。

  鲜花夫妇在舞台上朗读的情诗不及视频中朗读时情诗更打动,虽然是同一篇诗文。视频中,她们在鲜花山谷中的小屋子里,屋外是满山谷的四季不败的花田,男主人靠在落地窗前,女主人靠在男主人的腿上,一只小狗安静的蜷在女主人的膝盖上,两个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互相倾诉: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世界小姐张梓琳,以前对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在她怀孕时,曾因孕时仍身材纤细、气质绝佳而在朋友圈刷过几日。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看到她,才第一次将人与名字对上了号。真美。

  她遇见她的女儿,便是遇见了某种程度上女人的完整。为女儿朗读一篇刘瑜写的《愿你慢慢长大》,道尽了世间母亲对女儿的情深与冀愿: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天使没有降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幸成为母亲,但我是一个女儿,我能看到父母在穷尽心力的渴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遂、高枕无忧,即便方式不对,即便结果偏差,可这个过程里,他们用了最大的力气。

  柳传志笑着说:员工我可以炒掉他,但儿子我不能炒,所以我会怕他;张梓琳笑着说:我并不希望她有什么成就,只是希望她自由、快乐…这都是爱。

  父母与孩子的遇见,许是一场轮回里的相互亏欠,非得亏欠到刻进血脉,才能还在一世的情分里,不是吗?

  所以,遇见怎样的父母儿女都好,慈爱的还以温柔,粗暴的还以理解,冷漠的还以包容,个性的还以尊重。

  只愿在这匆匆的一世间,别用爱让对方太为难。

  最早听到许渊冲这个名字,是在《我是演说家》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中提到的,却一直不知何许人也…

  你瞧,我的知识多么匮乏,白瞎了自诩对文学的喜欢,竟连这位首获翻译界最高奖项、“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老人都不知道。

  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的走进舞台,哪里看得出他曾因癌症被盼最多活七年,命运就是这么奇特,当许老先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翻译事业中时,死亡也会为他让步。在他曾被预言生命尽头的那一年,他获得了人生的最高成就,何其玄妙。

  如今,他九十六岁高领,口齿不清,需要带着助听器才能交流。那又有什么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舞台上兴高采烈的讲着:要是能活到一百岁,能把莎士比亚的著作都译完。

  在许先生的身上,遇见翻译事业,最初可能是个美丽的意外,却被他经营成了一生的乐趣。他因为喜欢一位女孩儿,所以翻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送给对方,谁知对方已经有人了。这封情诗五十年后收到了回复,二人已各自成婚,一位在宝岛,一位在大陆,回想起来依然是美的。

  后来,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唐诗》、《宋词》、《诗经》、《楚辞》译成英法文,不是字对字的那种翻译,而是揣摩旨趣,有情怀有意向有体悟的翻译去。还有西方的经典著作,译成中文,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位老人,在舞台上说:自己比别人翻译的好,甚至比自己翻译的好,这是一大乐趣,别人夺不走的乐趣。

  许老先生的好友、学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一个接一个的朗读先生译后的文稿经典段落。对老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生里很值得欣慰的事?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经典佳作浩如烟海,自己的阅读量实在缈如沧海一粟;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平凡人的伟大,伟人的平凡,人生在世总归都有故事;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声音与文字的美好,没有人真的愿意拒绝美好,所以朗读是该属于每一个人的,阅读也是该属于每一个人的…

《第一次》的观后感7

  今晚为备课,看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第一集:出生。三十分钟的视频让我从头哭到尾。为了女人们生孩子的疼,以及明知道疼到无法形容依然会选择孕育孩子,很多还不止孕育一个。视频里要二胎的爸爸妈妈不是说要个孩子给自己养老,而是给老大作伴,互相有伙伴,人世间不那么孤单。

  看着妈妈疼痛后顺利生出孩子,医生抱起来,宝宝全身白白的皱皱的,就想到安安出生时的场景,我没有戴眼镜,但朦胧中看到孩子身上白色一片以及随即听到孩子响亮哭声。也顺带想起了那份痛到彻底的感受。当时我就有一个信念:疼痛是一时的,加油,让宝宝平安降生,我可以做一个非常勇敢的妈妈,我要给宝宝做个好榜样。所以最后缝针时,我也只是倒吸凉气,缓解和忍耐疼痛,想着难受的感觉一定会过去,而平安健康的宝宝才是最重要的。

  视频里还有一个双胞胎妈妈,她本身就有病需要做手术,手术前夜她带着泪的笑容很美,很坚强,她静静地,但浑身充满力量,她给双胞胎孩子取名叫“春和、景明”,在个人面临着巨大危险时,心中依然想的是孩子的明媚生命。最后孩子平安降生,弹幕瞬间充满祝福声,混合着镜头内外的眼泪,真切的感受到弱女子在孕育生命方面的伟大(同时也表白伟大的医生们)。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此时,二宝也在我腹内慢慢长大,看了这个纪录片和相关孕育类视频,我想我会更坚强强大,好好孕育抚育我亲爱的宝贝们,帮助来之不易的宝贝活出他们想要的样子,同时也感恩我的爸爸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养活我长大。也敬畏天下每一个母亲。

《第一次》的观后感8

  今天在学校我好开心啊!因为在学校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中学部的二楼参观了科技展了。

  科技展上有很多3D图片,图片上的动物都是北极和南极的动物,上面挂了一幅幅眼镜,戴上3D眼镜之后,图片上的动物立马变成立体的了,像活生生的动物站在你面前一样,生动极了。

  科技展品里还有天鹅绒触觉、无皮鼓、短期记忆测试、雅各布天梯、听话的小球、窥视无穷、旋转的银蛋、懒惰环、椎体上滚……

  我看了中学部的科技展以后,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可以激发我们更加勤奋刻苦的学习科学知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