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新课程改革发言稿

时间:2023-01-17 01:50:26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改革发言稿

  篇一

新课程改革发言稿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新课程之路。记得大学老师第一次教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时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位学者继而说到:当今世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类是头脑国家,也就是他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嘿,而你们中国就属于那类躯干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头脑国家。我们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蔑视的口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我们所经营的教育再不改革,我们将延误下一代,将被时代所抛弃。

  可喜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终于在我们翘首期盼下走进了校园。新课程改革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渴望的课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性评价”……等等这些新的理念让我感觉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然而当我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走向教学岗位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时,却突然不知所措了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既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目标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兼顾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绩时我总是顾此失彼。回首自己的新课改之路,有艰辛有挫折,也有欢笑与成功。

  记得有次我精心的准备一节精品课时,想把我所学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篇课文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我设计了采访各国外交代表人物的话剧活动,并安排学生排练,可是上课时虽然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却偏离了原本的教学方向,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随着对课改的进一步理解,我反思意识到尽管我安排了话剧表演,但都是我事先安排好的,那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什么区别呢?后来再一次有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真正的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展示让我惊讶连连他们绽放了出乎意料的光芒。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和不断学习中,我觉得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寻找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寻找最适合这一课使用的教学方式。

  课改教人深思,实践催人奋进,让我们继续乘着课改的东风,在教学路上继续前行。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够参加这次新课改经验交流会,感到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改的成果,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我又感到特别激动。上一学期,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全国有名的洋思中学、杜郎口小学为旗帜,结合本校实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我们在自己的班级里,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大家都知道课堂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谈谈我的做法及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建设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我班有54名学生,以4人一小组,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划分成13个学习小组。(剩下的两名特殊的学生由我来管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没有采取民主选举制度,直接由我来划分的。首先选出13名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自觉性比较高的同学为正组长,也是小组的1号;其次再选出13名副组长,是小组的2号(这13名同学相对于正组长来说表现稍差一点);然后再选出后四分之一学生,是小组的4号;最后剩下的学生为小组的3号。我又按照同学们性别差异、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将全班同学合理搭配组合成13个学习小组。其中1号和4号同桌,2号和3号同桌,1号在3号的前面,4号在2号的前面,

  这样安排他们的座位主要是便于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小组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搭建了基本的框架。

  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魏书生多少年前就讲过,“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管人人,人人管我。在公平的基础上,各负其责,所以各小组内,组长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1号同学负责检查语文和英语作业,2号同学负责检查数学作业,3号同学负责检查品德作业,4号同学负责检查科学作业。他们每天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都把作业交到的相应的同学那里,然后再由科代表收齐交到各科老师手里。组内每个成员都是组长,其中1号管听写、2号管卫生、3号管纪律、4号管摆放桌子。每一件事都能找到负责的同学,让孩子们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管理自己的小组。

  三、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能带领整个小组积极向上。每天早晨的经典诵读以及中午的静心习字,都由小组长安排任务,比如今天要背诵哪首诗,要练习几课的生字,都由小组长安排。每个课间由小组长提醒组员下一节课上什么课,要预习还是要复习,也是由组长安排。比如,下一节课是英语,组长就带领组

  员读上一节课所学的英语单词或句子;如果下一节课是数学,组长就出两三道计算题;如果是语文,组长就带领组员写生词或预习要学的课文。

  四、创设有利于小组学习的环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在读完课题后提出问题,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比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我问同学们:“读了课课题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他们经过思考,提出很多个问题,翠鸟长得什么样?翠鸟有什么本领?翠鸟的家在哪里?翠鸟喜欢吃什么?……其实这些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先自己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在交流时,首先由3号、4号发言,1号、和2号做补充或提出意见。这样就避免了3号、4号同学不思考,不发言的现象。同时提醒发言的同学尽量做到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听见,回答问题要完整;聆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听并能提出不同意见或看法。

  五、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

  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路边的橡树》一课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叹气?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时我在巡视中感觉同学能理解意思,但不知怎么表达,我在旁边一点拨,“工程师看看筑路计划,说明计划能不能改?”同学们说:“不能。”我接着问:“橡树能不能砍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也不能。”然后再分析这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回答了,也就是计划不能改,橡树也不能砍,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所以叹气。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强。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每一种新制度的推行,评价机制是最重要的。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有值日组长进行详细记录,我也设计好了记录表和评价标准,每天值日班长在班级量化中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值周组长把每周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并评出每周优秀小组和文明之星。期末我们还要评出本学期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着一些列的措施,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各小组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小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但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发言稿】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心得11-15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03-16

新课程改革宣传标语10-19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5-04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5-26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06-09

教师关于新课程改革演讲09-22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0-14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03-15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