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骇人听闻近反义词及典故故事

时间:2023-06-16 11:06:05 反义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骇人听闻近反义词及典故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反义词吧,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你所见过的反义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骇人听闻近反义词及典故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骇人听闻近反义词及典故故事

  【汉语文字】

  骇人听闻

  【词语解释】

  使人听了很惊讶。

  【字词解释】

  骇:惊吓,震惊,惊讶

  【成语性质】

  贬义词

  【成语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危言耸听

  【反义词】

  不偏不倚

  【辨析】

  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就是说耸人听闻是假的事,骇人听闻是真的事。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七上人教版语文课本第26课《皇帝的新装》:“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成语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和日寇的血腥蹂躏的同时,也发生了几件骇人听闻的奇事。”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成语典故

  隋炀帝杨广的时侯,着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

  成语故事

  王劭是隋朝人,是隋文帝杨坚朝中的、著作郎。着作郎,顾名思义,就是写书的人,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撰述国家的历史。王劭这个着作郎当了二十多年,他是怎么当的呢?王劭做官做得与众不同。他老研究皇上心里想什么。历代的皇帝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希望他的王朝能往下传万年。隋文帝杨坚当了皇上以后也是这样。王劭发现了杨坚这种心理后,就投其所好。

  有一回,王劭弄来一只大乌龟。这只乌龟,翻过来一看,肚子的纹理上有字,写的是"杨氏千载"。隋文帝杨坚姓杨,就是说杨家要当一千年的皇帝。于是,王劭就把这事汇报给隋文帝了。隋文帝杨坚一听,当然非常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去世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隋文帝当众宣布了这个消息。皇帝刚说完,王劭便说:"臣有事启奏。""你有什么事?""昨天晚上,我听见有鼓乐之声,而且还看见天上有很多花飘落下来。据臣所知,皇后乃是妙善菩萨转世。皇后去世,其实乃是回天上了。这是回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不是坏事,是好事。"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天上有下雪的,哪有下花的。因为隋文帝信佛,所以王劭就讲皇后是菩萨转世。这番话,又让隋文帝很高兴,心想:皇后既然是菩萨托生,那她肯定会在天上保佑我。

  再有一回,有人从温泉里捡到了两块白石头。石头上面有纹理,好像是字,但是看不清,于是就拿给王劭。王劭端详半天后,不知怎么一来便看出字来--有人怀疑他可能做了手脚,在石头上拿刀刻了一下。他说这边有杨,那边有百年;这边有隋,那边有个吉,总之石头上写的是"杨百年、隋大吉",就是说杨坚能活一百多岁,隋朝大吉大利。据说,就根据这两块石头和这几个字,他写了二百多首诗,赞美隋朝、赞美皇帝,连同石头一起上交给朝廷。隋文帝一看,非常高兴,立即赏给他二百匹彩缎。王劭得了赏赐,劲头更足。他干脆把佛经上的一些东西收集到一起,再加上点民间听来的东西,还有一些自己编造的东西,最后竟写出一本书来,叫《隋皇灵感志》。这意思是隋朝皇帝有灵,连上天都有感应。这本书他也上交给皇帝。隋文帝很高兴,立即降旨,要求各州城府县和所有官员天天都要拜读《隋皇灵感志》,每天早晨起来,漱口洗脸之后要拜读这《灵感志》。结果,隋朝有个时期,地方官员整天念这玩艺儿,有的还把它背下来,有的像唱歌一样,有的像念经一样。

  【注音】hài rén tīng wén

  【出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结构】兼语式

  【同韵词】丧门神、节用爱人、北道主人、设棁良辰、舍命救人、附翼攀鳞、开国济民、未亡之人、知幾其神、出卖灵魂、......

  【年代】古代

  【谜语】谨防隔墙有耳

  【英语】shocking

  【德文】haarstrǎubend

  【日语】聞く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

  【法文】effroyable<épouvantable>

  【俄文】чудóвищный

  【成语示列】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封建时代,皇帝是万民之主,一国之尊。君父观念神圣不可侵犯,为人臣子在言及或书写君父名字时,必须避忌,以示尊重,违犯者则称为“犯讳”。避讳分国讳和家讳两种:

  皇帝和孔子之名,全国共避之,谓之“国讳”。

  长上之名全家共避之,谓之“家讳”。 避讳之风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明朝初还不甚严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启、崇祯以后,也逐渐严了起来。清朝的避讳最为厉害,因犯讳造成文字狱而被杀头者不计其数。直至民国改元,才废止了奉行两千余年的避讳制度。

  避讳的方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笔和改音等。

  改字,即用同义字代替。如秦始皇名嬴政,讳“正”字,凡遇“正”字改为“端”。汉明帝刘庄,讳“庄”字,凡遇“庄”字都改写“严”字。隋文帝名杨坚,讳“坚”字,凡遇“坚”字改写作“牢”、“固”、“刚”等字。

  缺笔,如唐太宗讳”民”,若单写“民”字的缺笔为“民”,若偏旁有“民”,则缺上画而作“氏”,如“岷”写作“山氏”等。

  【骇人听闻例句】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御史袁鲸、刘徽各疏参吏部尚书王昭徽“私昵乔应甲,推毂秦抚,奇贪异秽,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所上弹章……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马识途《夜谭十记》第二记:“这样的骇人听闻的悲剧,啼笑皆非的趣剧,我们听得还少吗?就是你们,哪个说不出几件来?”

  【骇人听闻造句】

  他牛刀小试将那件平平淡淡的事情添油加醋以后,让人听起来还真有点骇人听闻的味道。

  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这件事让人觉得骇人听闻,事件的过程扑朔迷离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骇人听闻近反义词及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典雅的近反义词11-16

调皮近反义词01-24

凶恶近反义词04-11

亢奋的近反义词11-17

冷酷的近反义词02-09

宽恕的近反义词01-17

骄傲的近反义词03-02

迂回的近反义词11-12

向往的近反义词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