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时间:2024-10-20 18:14:10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精品]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

  20xx年xx月xx日下午,在xx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一课堂的异质性成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引导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xx一中李xx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xx,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达成如下共识:

  1、以新课程理念全面备课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顺畅;

  2课堂实践方法多样化、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三。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不同的教学理念演绎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1xxx的补充练习很多而且很有效。他们由浅入深,使学生们围成一个圈

  在扣的实践中,我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用不同的标记物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和练习,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能目标多而高,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好;

  2教师对学生的动机和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课程评价活动中,我们还针对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未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xx的合理利用等问题正在深入。最后,崔波作了总结,提出了希望,并组织了一场师友篮球赛,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xx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教研平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2

  本学期,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县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活动,从开学的第三周开始,学校要求同科组教师要上“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除此之外,还把每周的周二定为自由听课日,每周的周四定为教研组的评课日。在听课日这一天,学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都要自觉的听一至两节课。在评课日,全体组员要就本组的公开课做切实的评课。这两项讲课和听课要求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同课异构”,一般而言,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宗旨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至从学校提出“同课异构”公开课以来,我校的教师都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并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教研,有的还利用有效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课件,教师明显的显得忙碌了,但同时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热烈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

  本校八年组的三位语文老师上了同课异构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各具特色

  我们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导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这三位教者在导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师以引用式导入: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诗歌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领略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孙志老师以音乐法导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滚动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画面。“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世间怎样的故事。杨闯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背景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及相关音乐,进入诗的氛围)

  二、突破重难点,各显手段

  了解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是较比难的语文教学课。针对这篇文章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的感情这一重点和鉴赏语言这一难点上,三位执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来突破它。史文超老师是运用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读出内涵,读出情境。孙志老师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设计精当,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而杨闯老师是运用阅读评点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并能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中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给每一位听课者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能力培养,灵活多样

  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我们也看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史老师是设计的是:

  (1)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孙志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演了课本剧。杨闯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以记叙的笔调写个结尾,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也不必过于拘泥,要体现创造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课后反思,再获启迪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这三位教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成功课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清晰有致,不宜过大或过空、过多。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杨闯老师在整节课过多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时显得眼花缭乱,这是不是也会冲淡主体教学的内容?而孙志老师的课本剧又显得有作秀的感觉,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更喜欢原生态的语文课。当然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都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吧。

  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3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两名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授课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两名教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听课教师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两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听课教师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听课教师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各位教师受益匪浅,让听课者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两位教师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

  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这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4

  为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三月至四月,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政史地组共有七、八、九三个年级的15位老师参加上课,活动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各位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的每节课都进行了点评,提交了活动反思,根据课后检测结果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杨爱军、张辉、王波等老师作为我组代表参加校示范课教学活动。

  综合活动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本次活动,七、八、九年级的15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吻合了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很多老师能主动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大胆的尝试高科技给教学带来的诸多方便,值得提倡。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以杨爱军、姜鹏、王波等老师的课体现的最为明显,他们选用生活中的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典型事例和动画效果来辅助教学,、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做到了化繁为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既突出了同又显示了各自的教学魅力

  这次活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

  我们这次活动是同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相同,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都个有不同。如同时七年级的历史课,宋新荣老师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理清顺序,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赏析《过零丁洋》,从中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气概,启发学生爱国。而姜鹏老师则通过活灵活现的动画设置,把学生带入草原,体会当时的元朝游牧民族的生活,用直观明了的图示将元朝统一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8年级的思想品德课,那节课的理论性很强,但是李丽珍、杨爱军老师却游刃有余,在课堂上各显神通,把难题突破,李丽珍老师注重对学生采用语言启发和引导,并在练习时注重将一些审题、答题规律及时引导学生做以归纳。而杨爱军老师选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现代化高科技产品作为展示,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引导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教学收效很高。

  三、对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的探论:

  1.教学目标的设定

  目标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参赛的15位老师教学目标各科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概括迁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不能向个别老师的做法,一味的追求增加课外的阅读和事例,导致材料大量堆积而不能做到用所学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事例,显得课堂容量十分臃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集体智慧在备课中发挥的不够,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应重新审视。

  2.课堂结构的安排。

  这次活动中因为课时冲撞,除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没来得及去听,其余本组老师的课我都没落下,从整个课堂的组织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都基本上采用了同一种模式:课前复习→学习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种模式的确有它的合理性,但我觉得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这一课在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考试中的考察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应每节课都面面俱到、新课内容的学习应该和相关的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不应被人为而生硬的割裂开。

  3.教法的创新

  在课堂中大家常用的教法是:问题启发法、引导分析法、个别提问法、交流探究法等,但是各科都这样,每个老师一上课都是不断地提问很多问题,估计孩子脑子都会出问题,我想除了我们预先进行必要的设问外,可不可以将发现问题的时间、机会和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师引导生教生。

  4.课堂语言的运用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条件做到每节课都能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课堂用语能否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关乎我们的课堂收效情况的高低。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有部分老师的课堂语言就十分的有激情能做到有急有缓、有高有低、有激励时的喜有反问时的疑、既不嗦又不漏知识点、适时停顿,如史小灵、杨爱军等老师,而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却很平缓、缺乏抑扬顿挫,不能很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表达上还需要不断地下功夫。

  5.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检测的情况来看,课堂预设和课堂的有效生成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从差距中不断的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次来促进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

  本次活动,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每节课中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都不缺少,但观其效果,就是有差异,这说明教学内容、过程的安排以及课堂的掌控都还需要加强。

  四、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教学内容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习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近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总之,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相互学习中反思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政史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在此,我代表本组全体成员说声:感谢这次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5

  “同课异构”字面上理解就是同一授课内容的不同授课方式,具体实践中先让主讲教师设计出教学方案和流程,然后再由课题组的几位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补充,这样一来,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来启发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完成知识内化迁移。下面笔者总结几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践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

  一、课前充分准备,统筹教学思路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教学实践也需要我们进行充分准备。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组织教研组的各位同仁首先帮主讲老师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认知“软肋”,才能设定有针对的教学方案;其次要根据实际学情从不同的角度参研教学方案,最后经过商榷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主讲老师再转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时,教研组的几位老师就帮我进行了课前准备:大家分析了目前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他们集宠于一身,享受权利多而尽义务少,立足这个社会背景和学生实情,王老师强调:我们可以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形象活泼中感受和体会如何去尽义务,也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假如人人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将会有怎样的后果;李老师指出可以通过多媒体集声影一体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和形象,便于理解和强化记忆;马老师说:初中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他们独立去设计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以课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各位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新观点进行统筹归纳,敲定了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活动异构,把准课堂脉搏

  教学活动我们不能只对思路进行意见整合,课堂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细节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集合众人之力重点对课堂过程和细节进行充分的把脉会诊,立足学生实情整合各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定意见及细节关注。例如,我们在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时,因为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潜力没有自信,有的学生懒于实践,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是,大家经过对学生这些情况的认知、分析和意见统一,分别提出各自的'教学建议,有的说通过讨论法;有的说通过故事法更生动些。最终通过意见整合决定选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来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课是灵活互动的,因此,活动课也是最难控制的,因为学生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不同风格的问题,我们要时时准备应对,这就预示着我们必须能为课堂把脉,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编排,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们都能有所准备。

  如,李老师反应在学该课时,某位学生用故事的分享来说明潜力,故事中说,小时候他被疯狗追着,情急之下竟然跳过3米高的围墙,说完学生便哄堂大笑。这样的问题,李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去一味地批评,否则打消大家分享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于是李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他对这次“危机”的应对:高度可能因为当时年岁,没有尺度概念,所以记错了,但是当人在被狗追着的时候的爆发力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平均能力,这就是我们潜能的激发,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小例子。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又形象地说明了强大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的规律。

  三、课堂反思异构,迁移学生能力

  课堂异构不仅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堂细节中,还需要我们在课堂反思中加以完善。在课堂反思中引进“同课异构”有助于大家相互学习,最终达成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具体操作中,授课教师回到教研组利用短时间对刚才的授课过程进行回顾,并分享给大家,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说一说比较成功的地方和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然后各位同仁坐在一起从前至后对该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进行参评,大家要不避亲疏、不讲情面,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对授课的整个情节进行鞭辟入里的评议,并指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而授课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各同行的批评和建议,并结合自己的反思对自己传统的教学风格和一贯的教学作风进行彻底的改进。

  比如,做教师初期,笔者针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情况,总是严厉地指责学生先遵守课堂秩序,等教师讲完再发问。后来在同课异构课堂经验评论和分享过程中,笔者见识和学习了诸如上文李老师等同仁的积极处理方案,认识到不同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对自己错误的做法进行反思和改进,逐渐转变为鼓励和提倡学生质疑问难的互动课堂的教学风格。

  有一次笔者在教学《人生当自强》时,我刚刚说出教学内容的题目,就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一句“我是男儿当自强……”惹得大家轰然发笑,当时囿于教学经验有限,就将这位学生以扰乱课堂秩序进行了点名批评,直到他脸发红,低下头,一节课乖乖地没敢多说话。然而当课后反思阶段,我给大家说了这情况后,许多老师指出我的做法不妥当,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他那节课虽然乖,但是肯定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马老师教给我以后遇到这类情况该这样引导:听到该男生的歌词,完全可以顺着说:哎!对了《男儿当自强》就是对当时特殊背景下的《人生当自强》的呼唤,而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了,女生女人也肩负起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先放下歌词,来学一学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自立自强呢!这样因势利导,既缓解了冲突和矛盾,又给足了学生和自己面子,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活泼参与的精神,一举多得,可以借鉴。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一线经验,对实践同课异构设定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探索与研究。概而述之,同课异构就是集合教研组诸位老师参照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计献策。如此构建,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条路走到黑”的单一思维模式,建立充分考虑实际学情和知识点各个角度的多角度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同课异构契合新课改理念,对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完成课堂目标有奠基性的作用。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6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xxx年10月12日第一片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xxx市第七小学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教研室何德春老师还有市七小教育校长周凤兰,七小教研室主任杨建华。

  还有片区组长、市三小校长王剑、还有市三小,市六小,榆树沟学校,硫磺沟学校,大西渠学校以及有色金属学校的老师,大家济济一堂,共话研讨。

  今年我市小学英语研讨工作将继续以课堂研究为中心,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共同设计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市七小的叶生翔老师和有色金属学校的努尔老师为大家精彩演绎了两节课。

  她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身边的教学资源,肢体语言,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同课异构”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构思和设计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有不同作用。

  现场教师的点评集思广益,教研室何老师的点评给我们指点迷津他对“同课异构”的精辟阐述和思考为我们一线老师的教学教研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又像沙漠中的一滴甘露,沁人心脾,受益匪浅,为了努力推进“同课异构”研究向纵深发展,让我们今天的心得,成为明天教学的自觉行为。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7

  “同课异构”中,“同课”是教学的基础,即同一文本,相同的教学内容,它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便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而我这里所谈的“存同”中的“同”,是存在于积极倡导“聚焦生本,致力改课”这一大下的,学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生本”这场春雨无声地洗礼,我们的思想站在了同一高度,我们会用同样的理念来支撑教学。在这次赛课中,我们四人虽然设计不同,但都渗透了“生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针对文本阿联酋今昔环境的鲜明对比,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有所思,发现阿联酋变化之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继而再次深入文本,探究原因,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我们都接受着“生本”理念的润泽,并实践于教学,这样的“同”,是理念的飞跃,思想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更上一层楼后极目远眺的愉悦。

  教师“生本”理念的同,在实践中就会悄然摒弃原先学生机械学习的“同”,利用话题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开拓学习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于是“同”又在学生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发现四个的学生在老师平日创设的自主、合作的氛围下,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渐学会质疑,通过自主和小组交流来商讨问题,在小组的与组际间的补充中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还会合理选择相关文章加深感悟,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更具时效性,这样的“同”,体现了改课“理论说的通,实践有效果”的无限魅力。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看到了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更多的“同”性,这些“同”让我们看到了“生本”理念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实效性,更坚定了我们改课的决心,同时,同一理念下不同的展现形式则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价值有所体现。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虽然有着许多“同”,但由于教师个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即是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解析、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课异构正是给了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异”让课堂绽放光彩!

  1、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沙漠中的绿洲》中,作者用沙漠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绿洲的多和美,画面的对比阅读凸显的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勇气和智慧。研读绿洲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全段围绕三句话展开,总起句:“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过渡句:“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中心句:“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在这一过程中,我关注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的是什么?是环境的恶劣:没有土、没有水、没有花草和树苗,启的是什么?是阿联酋人民的行动: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我稍做整理,发现围绕“代价”,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就可整合成一个体系,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

  2、整体性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体会

  鉴于我对文本的认识和课时的需求,我以话题架构学生、文本、课堂,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以“比较阅读”推进教学:

  ⑴、在单元文本的比对中,感受“绿洲”

  以小云雀的心愿导入,勾连单元组主题,在与单元课文的比对当中,激发活用学生已知内容,让学生发现创建绿洲不仅存于小云雀的内心,还存在于所有人的期盼当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⑵、在旧知新识的比对中,走近“绿洲”

  将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学环节紧扣相连,融于小组合作的策略中,先学后交,通过新旧知识的比对,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既达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更利于有效教学效果的形成,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词、文、课外资料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绿洲的形成有整体上的认识。

  ⑶、在鲜明画面的比对中,欣赏“绿洲”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画面(昔日阿联酋和现今阿联酋的对比),运用己有生活的感知经验,通过沙漠、绿洲两幅画面的对比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感受阿联酋变化之大,由感引发思,思考变化原因,由感促读,读中有悟,潜移默化中受到阿联酋人民人定胜天精神的熏陶。

  ⑷、在“代价”的比对中,升华“绿洲”

  围绕“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话题,给足,让学生自主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如读句、圈词、批注、赏读等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识,感知课文内容,再通过和我们生活实际中种植花草树木所付出的代价比对,最终感悟出阿联酋人民所花费的代价之大,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整理出板书,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将学生个性的回答整理成一个体系,从中感受阿联酋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

  ⑸、在人文呵护的比对中,追求更美的“绿洲”

  通过老师激情的语言,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对大话题进行思考和感悟,在感受阿联酋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基础上,领悟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意识的渗透,追求于创建自己心中的“绿洲”。

  3、明快的教学节奏:

  我希望我的课堂节奏是明快的,这样能够符合的认知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朗读环节:这里没有土,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水,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植物,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爽爽快快的三个买,不正能体现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花费的财力代价之大吗?这种明快的节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变式朗读方式是我在一次无意间的交谈中听到的,设计时我就设想,在我的教学中是否能够创设这种教学情境呢?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土是咸的,水是咸的”“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句式是如此的整齐,明快!于是教学中,我就将变式朗读融入其中“泥土没有——买,买来后挖去;淡水没有——买,买来后埋上,植物没有——买,买来后种上。”这样,我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将学生的思维整合成一个体系,的回整,变式的朗读,让课堂节奏愈发明快起来,难点就在这整合之间得以突破。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追求课堂上更多的“异”性,这些“异”让我们欣赏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美景,当然,我们追求的是“异”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创新思维也要有度,一位追求的个性如果目无原则,欠缺实效则毫无意义,异构不同展现开拓了视野,同课异构的价值更加鲜明。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同”的存在指引和你的发展,“异”的追求,只为“采得百花酿成蜜,博采众长功自成”。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存同求异,在专题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修正中进行说课评课,比较鉴别、存同求异;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8

  这次活动,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现了不一样的风采。通过听课,让我们近距离地领略到各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主要特点:

  1、绝大多数教师业务能力强,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功,而且认真负责,很敬业。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使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英语组年轻教师比较多,各位老师的口语水平显著提高。普遍都会熟练操作电脑,都能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思路清晰,都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们普遍备课认真,知识点的准备较为充分,课堂设计精巧,组织教学得力,教学方法多样,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3、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多数教师教学态度亲和力强,上课情绪饱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教师师生对答中彬彬有礼,有始有终,对同学温和耐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素养。

  4、注重文化渗透,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在听课中发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不够精细,课堂结构不够合理,设计比较粗放。

  2、部分教师课堂语言尚不够精练严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表现反应不够积极热诚。

  3、部分教师缺少组织课堂的能力。进入课堂情绪不张扬,声音太小,力度不足,对学生没有影响力,始终抓不住学生。老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上课提问次数多。对成绩差的学生不关心,上课提问次数极少,态度冷淡,甚至不管不问,导致某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

  几点建议:年轻教师要切实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要求练声音,练发音,争取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说英语能热情奔放,富于感染力;多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能力,要主动大胆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干预学生的不良听课行为。要通过与学生交流,加深友情,来提升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威信;认真设计课堂,精益求精,通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的写作来雕琢自己的课堂环节设计。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9

  9月16日至20日,我校一行6人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专委会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举行的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我校参赛的是初中地理梅老师和初中班会鲁老师,他们双双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获奖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课后点评时,评价极高。比如,对梅老师的评价是:年轻有活力,能将教学当成事来做,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同时学生的.学校气氛又感染了老师,师生一体,共同探究。鲁老师的班会课令人耳目一新,是班会比赛课中一个让学生自己主持的,它让每位学生真正受到了一次教育,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

  本次赛课从申报、磨课到赛课我都全程参与,感受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很重要。本次赛课准备时间段,但学校领导王校长非常重视,邀请了县教研室领导和史地教研员及县一中袁主任、南湖中学地理老师进行观课、磨课指导,为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2.团队精神要用发扬赛课前,两位老师在家都经过了几次磨课,每次磨课都有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集思广益。上课者的教学设计在集体智慧中不断修改,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观课着也受到熏陶。到了佳木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6人团队辗转三个校区,见教师、学生,熟悉电子白板、安装软件,地理课前发学案、摆地球仪;班会课前,宋主任、董老师、陈老师等分组、分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彩排。可以说,没有团队的精诚合作,就没有今天取得的成绩。

  3.与教师个人努力分不开。两位教师参赛前担心自己的水平,于是查资料、买学具,认真听取观课教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终于取得了好的成绩。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0

  20xx年xx月xx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授课与观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教师非常重视,特别是做课教师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和教师们探讨。其目的是带给大家一节有研讨价值的课。体现出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观课,课上完后,大家进行议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而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我们这次“同课异构”主要构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次活动先后共有5名教师做课,分别是一年级3位老师的“8的加减法”和二年级2位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说5节课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议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情境的创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

  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观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1

  第一,徐老师展示的“朗读课型”与我们平日操作的传统课型很不一样。它更侧重读,各式各样的读:生读,师读,小组读,师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共计全课朗读次数达到28次,但一点不令人生厌,从开头到最后逐步加深,要求逐渐提高,整个课堂娓娓道来,是渐入佳境,越来越吸引人,直到一课结束,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均沉浸其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环节,不仅让学生会朗读,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同时全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将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完美融合,不仅展示了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和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及小组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实行导学案之前,语文课实则成了语文教师个人素质的展示课,实行导学案之后,我们变得很被动。想多说又怕多说,不说学生又要乱说。通过徐老师的课,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导”与“学”的关系。如何导?我想,导学案的编写就成了重点。

  第三,导学案的编写。

  徐老师的导学案没有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个问题,但在各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指导指令,反观我们的导学案,编写简单,操作困难,每一节课都变成了阅读理解课。一篇很美的课文分成了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析问题,得出答案。小组展示分析过程,明确答案,顿时毫无美感可言,不仅消灭了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创造力,也抹杀了语文的整体性特色。我们不愿意让语文失去它本身的魅力,可是谁能告诉我们语文导学案应如何编写才能既有美感又有效果?

  我想,语文的导学案可不可以这样编写?除了传统的三维目标,课前导读,课堂导学,课后总结,是否可以创造性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仅仅分为新授课和复习课,就语文而言可分为阅读课型,朗读课型,读写结合课型,品析课型,讨论课型,口语交际课型,作文课型等等)去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如小说,诗歌,童话,说明文,散文等等)去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班和提高班)去编写,第一次编写的过程会非常繁琐,但几年下来,必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导学案。

  第四,小组分配原则。

  小组分配应同质分配,每小组的整体水平应相当,按优、良、中、差搭配,同时应考虑四人的科目是否发展均衡,四人的性格是否互补。班主任指定的小组长不一定是语数外特长生,各学科老师应私下告诉该组学科特长学生让他起到学科带头作用,而班主任指定的小组长主要是在班务方面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

  第五,小组活动及小组奖惩细则的制定。

  通过交流,不难发现,龙泉中学的.小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从座位编排到小组活动到小组奖惩细则都非常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组交流之前,教师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指导要求,让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导”之下进行。最重要的是,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活动,并非七嘴八舌一起讨论。要让小组活动大放异彩,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小组奖惩细则,每一节课老师都应对各小组奖惩得分,每一天班委应算出各小组的分,一周一总,及时公布,并对表现最差的小组实施惩罚。

  第六,语文课后的阅读。

  研讨会后,我们还专门询问了龙泉中学语文课堂的设置及课时安排。徐老师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我个人认为,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外,语文老师可以在每一课导学案后增设“课后推荐”一栏,让学生由读一篇发展到读几篇,由课内发展到课外,班级也可以自行建立图书角,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目前初一七班已建立了图书角,图书涵盖范围囊括了文学、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等等)

  老师们,新课改之路无法一蹴而就,但我相信,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加上自身适势创新,我们能摸索出的一定是一条具有一中特色的新课改之路。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2

  20xx年11月27日参加了扬州举行的全国典型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深有感触!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听的四节课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上课老师分别是:节:扬州教育学院附中:高亮荣老师节:洋思:封涛老师第三节:宜兴实验中学詹慧老师第四节:杜郎口中学刘桂喜老师四位老师各自给我们展现了同一内容却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精彩课堂感受如下:

  1、精彩的课堂需要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及亲和力。

  2、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在第二节课中,封涛老师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当时一个男生每次都举手回答问题,他说“你们班是不是这个男生最聪明?”我想封涛老师会说大家要跟这位男生学习,没想到他却说:“我觉得这位男生是很聪明,但并不是最聪明的,还有许多同学比他聪明,只不过有点含羞而已!

  3、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4、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5、授课、自然流畅。有的老师语言的经典,体现了超凡脱俗,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的声情并茂亲切又富有激情,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3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推动我县“高效课堂”工作的良好开展。去年一年来,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小组部配合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中大力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为我县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促进了我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我县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以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说“同课异构”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

  而回首桓仁县一年的“同课异构”工作,可谓收获颇丰。20xx年11月28日,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金春玉、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刘明坤率领市教师进修学院小教部部分教师和我市两位优秀教师来到我县开展“送教下乡、同课异构”工作,以“同课异构”这一全新的形式为两县的教师送去了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28日上午,在桓仁县实验小学会场,溪湖区实验小学关劲松老师、溪湖区河畔小学王颖老师和实验小学于慧华老师、纪海燕老师分别为与会人员上了语文和数学公开课例展示。关劲松老师和于慧华老师同上一节语文课《月光曲》,聆听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他们用精美的板书描摹母语的魅力,用优美的朗读播洒传统的感动,用真心的交流对话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精辟警策的点拨涵养学生的思维。他们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语文艺术浸染得醇香四溢、淋漓尽致。而王颖老师和纪海燕老师同上一节数学课《温度》,聆听他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桓仁县的老师们有太多的.欣赏和感动,可以用“加、减、乘、除”来概括:增加了知识,减少了蒙昧,成为了朋友,除去了错误,在那每一个40分钟里,师生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两条围绕着一条数轴上下波动的曲线,时分时合,跌宕多姿,形成一道亮丽的数学教学风景线。20xx年10月15日,桓仁县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课题为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来自实验小学的于慧华、北关小学的孙广玉和教师进修学校语文研训员王庆瑞老师依次为大家上课。三位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风格不同,结构各异,为老师们展现了感人肺腑的人鸥之情,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标志着我县的小学语文课改研训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xx年10月16日,为促进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实验小学组织召开了全县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由北关小学的王金波老师、东关小学的蔡玲老师、实验小学的徐荔老师,分别执教《找最大公因数》一课。随后三位老师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及上课得失进行了反思。研训员孙凌云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三位老师的课堂都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带着问题备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反思,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打开了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三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优势互补,也激起了教师思维的碰撞,为打造高效课堂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0xx年10月17上午,桓仁县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验小学大会议室举行了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由西园小学的丁伟超老师,北关小学的宋文丽老师和实验小学的黄丽颖老师同上一节,课题为《it"smine》三位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风格不同,结构各异,用特殊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次活动使桓仁县小学英语教师在课改的路上明确了方向,为下一步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xx年10月末,小学科学、品社、综合实践、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都相继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11月11日,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在沙尖子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共有三个年级三个学科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分别由沙尖子学校谭丽娜,实验小学宫曼,上了二年级语文《蓝色树叶》;沙尖子学校xx,实验小学何可奇进行了五年级数学《相遇》的“同课异构”教学;六年级英语由沙尖子学校赫英伟,实验小学刘婷婷,分别设计并执教,六位教师向前来观摩的领导、教师展示了两所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学设计各具特色,教学风格各有千秋,做课教师能够合理创设情境、恰当的点拨引导,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中,作课教师一致认为师校搭建“同课异构”交流活动既增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也推动了各校课改工作的纵深发展。

  “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一年来,桓仁县的“同课异构”工作为在全县范围内持续开展、推进“高效课堂”工作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个人素质能力,平衡教育资源,加强城镇和农村教学工作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对新课改的认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希望今后类似的“同课异构”工作能持久地进行下去。不断追求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共享知识,共享理想,共享情趣,共同书写教育的精美华章!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4

  为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学期我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以“同课异构”为平台,以同学科同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活动。执教老师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同 课异构找差异,优势互补促提升”的目的。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月活动,参与的1980年后(包括1980年)出生年轻教师。共计授课29节,其中语文14节,数学10节,英语4节,体育常识课1节。与宁江小学“手拉手”课堂教学交流示范课4节(李文研、刘锦娟、李霞、第霞霞)执教教师交回教学设计33篇,其他未授课人员均参与了同级同学科听评课活动,并交回听课反思、论文、案例、心得体会等20篇。

  二、活动优势

  “同课异构”同学科同年级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纵观这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综合表现为三个方面优势: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

  可谓“因材施教”。

  三、活动亮点

  1.扎实的教学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普通话流利规范,发音准确。粉笔字书写规范、漂亮。(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使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年轻教师普遍都会熟练操作电脑,都能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4)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语言充实。如李文研、鲁莹、赵莉、刘锦娟、杨倩倩、付文静、第霞霞、王莉莉、徐晶等老师教态大方,板书工整,课件制作优美,操作娴熟。

  2.精巧的教学设计

  教师们普遍备课认真,教学思路清晰,都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知识点的准备较为充分,课堂设计精巧,组织教学得力,教学方法多样,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层层推进。如二年级几节语文课,教师都能够紧扣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层次性强,有一定的递进性。王宁珍老师初上讲台,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合理,富有层次性,训练到位,抓住了基础。

  3.迥异的授课风格

  因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学方法各异,进而造就了迥异千秋的授课风格,这也正是“同课异构”的目的之一。如六年级赵欢欢、赵莉老师分别执教《青山不老》阅读课教学。赵欢欢老师娓娓道来,春风细雨般授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充分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学生口语表达流畅,语言优美2,课堂中师生共同演绎了和谐美。赵莉老师激情盎然,跌宕起伏,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情感诵读,在各种诵读中“初探奇迹”“再探奇迹”“延伸奇迹”,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而且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朗读训练充分。其次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四年级马敏、杨洋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特点各异。马敏老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张弛有度,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思维、操作、观察中学习知识。杨洋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夯实基础,重视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问题导向明确,点拨到位。

  4.精彩的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很重要。多数教师能够采取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好学生是夸赞出来的。如一年级几节语文课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你读得真好”等等语言予以评价,并采用“额头贴小花”“竖起大拇指”“拍拍手鼓励”“亲切拥抱”等肢体行为语言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孙宝奎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亲和力。张维娜老师用微笑、眼神表示赞许、激励、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评价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会沁透学生心脾。

  5.有效的学法指导

  本次教学研究月,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学科,能深刻感受到在教学中,每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到位。如王小艳、王俊老师执教的《花钟》,鲁莹、刘婷执教的《白鹅》都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紧扣句段中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并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能结合所学课文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杨倩倩执教的《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规律,得出比的基本性质,付文静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课件演示,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生成过程,导、学、思、练,掌握了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

  6.多样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月执教的课,多数教师都能根据当堂训练的知识点,抓住重难点进行课堂检测。低年级注重生字描红、田字格正确书写检测,高年级注重句子运用,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习作指导训练等检测,有复习旧知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检测形式灵活多样,如摘苹果、找朋友等,作到精练、有趣、实用,如执教的几节英语课教师能够随堂采用口语交际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单词、句式等进行检测,将固定练习和随机练习结合,同桌和小组检测相结合,精心设计习题,达到检测目的,效果明显。

  四、存在问题

  1.独立把握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发现我们个别在独立把握教材上还要多下功夫。不能够深入教材,课堂重难点突破不够,不能抓住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执教,课堂设计个别环节有待商讨。

  2.部分教师缺少组织课堂的能力。进入课堂情绪不张扬,声音太小,力度不足,对学生没有影响力,始终抓不住学生。老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上课提问次数多。对成绩差的学生不关心,上课提问次数极少,态度冷淡,甚至不管不问,不能够调控课堂,导致某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尤其低年级个别老师要多学习课堂管理组织能力,要主动大胆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干预学生的不良听课行为。

  3.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针对学生表现适时予以评价,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教师语言方式要多样及时,注意激励性评价语的运用,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展示过程中的表面问题。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课堂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参与度不同,很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不能因为听课,追求气氛活跃而进行毫无意义的一些表演,这样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本真。

  5.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却荒芜了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努力方向

  1.要重视各级管理,狠抓教研教改。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

  2.加强评课研究,使评课落到实处。教学中开展的一些“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在听课时校委会所选定的评委不能够按时参加听课,同级个别教师也未能参与听课。在进行“评课”时,一些教师也往往碍于情面,做老好人,评语不痛不痒,难以对症下药。只说优点,不指出存在问题及改进行方法,更别说帮助授课者提高进步了。作为青年教师,也应多与同行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听他人的课,不仅要取其长,也要认清其不足,引以为鉴。养成勤写教后感的良好习惯,经常课自省自悟,还应坚持在课后进行一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辅助性训练。

  3.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各种基础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其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而且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得出过程,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一定的思维习惯。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举一反三,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学生独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进行授课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多数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大力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才能够在此类“同课异构”教学听评课活动中更好地成长。

  5.要重视加强朗读训练。我们一些老师,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要提高教师个人普通话能力,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要有层次,朗读指导方法要适当。要让学生读好,教师示范必须读得更好。朗读时要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不能单纯地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把理解课文内容与指导朗读相结合。做到边读边理解,边理解边朗读,要把读与理解无痕地融合在一起。

  6.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六、奖励决定

  经评委组听课打分,按照学科比例及《早胜小学“青蓝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案》中教师成长、发展培养梯度,经校委会集体研究形成决定,下列教师分别荣获“校级教学能手”“校级教坛新秀”和“教学进步”奖称号。

  1.教学能手奖(3人)

  李 2.教坛新秀奖(7人)

  3.教学进步奖(1人)

  总之,本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老师不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时,更承担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更为我们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了经验和更多的思考。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5

  本周我们七年级进行了英语“同课异构”的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都展示了各自的风格,老师们受益良多。

  一、下面对本周的情况总结如下:1、

  每位教师的课堂目标能够依照教学大纲,进行细致分解,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周建华老师的学习目标分解到位,环节清晰,完成情况非常好。

  2、

  针对每个目标,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例如:让学生读背,默写来实现记忆目标。蔡宏伟、许丽娟老师围绕着学习目标,不停的进行强化记忆、强化练习,达到完成目标。

  3、

  教师针对目标设计一些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李延成老师的课堂对do/does的应用,设计了三类练习题。(1)有补全对话(2)有两人一组对话,(3)用动词适当形式填空。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4、

  检查方法多样。有对桌互测,白板展示,教师抽测。1,2号学生到对组抽测等,是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学习中。范春红老师让学生反复练习,反复检测,注重实效。

  5、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苏银萍老师的课堂学生积极踊跃,老师的方法层次不穷。

  6、

  课前演讲形成模式,充满激情。

  二、同时,也存在共性的不足之处:

  1、课堂上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但是“三定”体现不够

  明显。

  2、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应多采取“兵教兵、兵练兵”的方

  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尾目标反馈不够到位,反馈反思应该有明确的指向、应

  该具体,使学生能明白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4、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尽可能的'备充足一些,要多注重细节。

  比如:课堂时间的把控没有做好,这和之前的备课时有很到关系的。

  5、激励学生。教师如何变用不同的激励话语,不同的激励方

  法来激励学生,这点需要老师们多多学习才对。6、在“让学生做思维的主人”方面多下功夫,多想一些方法

  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的大闹动起来。我们坚信:这样的活动,对提高课堂效率,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1-22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11-19

(热门)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5-28

[优]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9-09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1-30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12-02

(经典)同课异构活动方案07-07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06-30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经典)08-26